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两晋(七十一)成都王的布局 地方驾驭中央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04-15

(七十一)成都王布局  地方驾驭中央

齐王、成都王、河间王齐聚洛阳城。

天下将是谁的天下呢?三个亲王,自然是谁也当仁不让。

齐王司马冏担任大司马。晋惠帝给他赐加九赐,给他准备的物品典制策书,像过去宣帝、景帝、文帝、武帝辅佐曹魏时那样。

成都王司马颖担任大将军。晋惠帝给他如下权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并给与天子使用的黄金钺,赐加九锡,特许入朝时可穿鞋并携带佩剑,不必趋行。

河间王司马担任侍中、太尉。晋惠帝赐给他弓矢、钺、圭瓒三锡。

相比而言,也就是河间王的职位、头衔,相对比较低调一些。

齐王、成都王的职位、头衔、特权,怎么看,也是一副急不可耐要篡位的样子,因为这就不是人臣应该拥有的东西的。

河间王之所以比较低调,是因为他的血缘关系,与晋惠帝比较远;更主要的是,他在最初还一度站在了赵王司马伦之后。

看到三王齐聚洛阳城,而且都是一副当仁不让的样子,大家难免感觉,这样下去,肯定还得发生一场大火并。

然而经过简单的博弈,河间王就回了长安,成都王也回了邺城;只留下齐王坐镇洛阳中央政府。

这样一来,三王齐聚洛阳,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局面,总算暂时消失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河间王为什么会选择退出洛阳中央政府呢?

原因非常简单,河间王开始就站错了队,只是看到齐王、成都王势大,才与赵王划清界限;现在,他再想强行控制洛阳中央政府,肯定会成为天下公敌。

更主要的是,现在天下分崩之势已成,河间王退回长安,好好经营关中地区,怎么看,也是秦国复生,一副虎视关东的驾势。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成都王为什么会选择退出洛阳中央政府呢?

原因也非常简单,成都王是晋惠帝的亲弟弟,从血缘上就比齐王亲近。他即使坐镇邺城,在法理上也比齐王更占优势。

成都王不但选择退回邺城,更在首席智囊卢志的劝说,不但辞去了大将军之职,更退还了九锡。成都王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他绝不是一个贪恋权势的忠臣。

但是不管成都王怎么谦让,以他的实力,他说自己是天下第二大实力派,估计也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齐王为什么不退回许昌呢?

显然是因为现在北方,已分裂为三大版块。它们分别是长安为中心的西北;邺城为中心的河北,洛阳为中心的中原。

许昌虽然是一个重要军政中心,但它在中原版块之上;只要洛阳城作为中央政府,许昌的地位,就绝不可能与长安、邺城相提并论。

随着关中(长安为中心的地区)、河北(邺城为中心的地区)整合越来越充分,齐王想成为与河间王、成都王相提并论的三大首脑之一,就必须得坐镇洛阳,充分整合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版块。

现在,北方三分之势已成。

河间王坐镇西北,以长安为中心;成都王坐镇河北,以邺城为中心;齐王坐镇中原,以洛阳为中心。

齐王知道自己将独自坐镇洛阳时,那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害怕。因为天下已成这种形势,他一个人独自坐镇洛阳城,能镇住场子吗?

要知道,洛阳城可是帝国的中央政府,这里的豪门大佬,那是一抓一大把,齐王想把这里经营成自己的势力范围,那可不是一般的难度。

更主要的是,以齐王的实力,想凭借洛阳中央政府号令天下,想一想,好像也有些不可能。首先,坐镇长安的河间王、坐镇河北的成都王,绝不是他能号令的;其次,天下分崩之势已成,巴蜀作为从前蜀国的故地,江南作为从前吴国的故地,现在割据独立之势基本形成,也绝不是齐王能号令的。

在这种背景下,听到成都王要回邺城,齐王那是一个劲的挽留。

因为齐王知道,天下分崩离析之势已成,就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根本就无法镇住场子。

事实也证明,齐王的确是镇不住场子的。洛阳中央政府大佬林立;长安、邺城又有两个足以与他分庭抗礼的强势诸王;齐王坐在中央政府执政官的位置上,实在好像坐在了风口浪尖上。

但是成都王却是执意要离开洛阳城,并且一再表示,自己无意窥视中央政府权力。总而言之,自己的母亲在邺城,他要回邺城孝敬母亲了。

成都王找的这种的理由,傻子也知道,这就是言不由衷!因为你想孝敬母亲,可以把她接到洛阳城啊。

但是,齐王还是读懂了成都王的意思。成都王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咱们哥俩其实是可以合作的。

你控制着中央政府,说得好听点,以后你有啥事,随时可以找我帮忙;说得不好听点,你以后接受我的遥控就可以了。

这个方案如果能执行,晋帝国其实还是有救的。成都王作为皇帝的弟弟,而且坐镇邺城,俨然就是天下第一大实力派。如果齐王愿意与他联手驾驭帝国,应该是可以让帝国渐渐步入正轨的。

问题是,在权力上,哪有什么温情可言。

关键是,这完全是就是成都王一厢情愿的想象。因为齐王凭什么接受他这种条件?就算齐王愿意接受,追随在齐王身后的人,也不会接受啊;就算追随在齐王身后的人愿意接受,洛阳城的那些豪门大佬们,也不愿意接受啊。

基于齐王的角度,他们之间的合作,显然应该是这样的。

既然齐王控制了中央政府,那成都王就应该允许让齐王把手伸进河北地区,并且应该帮着齐王加强对洛阳中央政府的控制。

这个方案如果可以执行,晋帝国其实也是有救的。

成都王作为皇帝的弟弟,而且坐镇邺城,俨然就是天下第一大实力派。如果他愿意与齐王联手驾驭帝国,应该是可以让帝国渐渐步入正轨的。

问题是,在权力面前,哪有什么温情可言。

他们两个人必须得实现合作,对此,他们两个人都毫无异议。他们之间的争议只是,以后应该以谁为主,应该以谁为辅?

既然如此,大晋帝国如果想成功自救,就只能在这几大实力派之间,火并出一个唯一的胜利者;而且这个胜利者,还得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真心说,这种自救方案,实在有点太玄了。因为诸王这样火并下去,难免会让渔人得利的!

当然了,诸王火并,渔人得利,那就渔人得利吧。这也不是多大的事。

这就好像,大汉帝国崩盘,最后是刘氏得天下,还是曹氏得天下,还是孙氏得天下,甚至是司马氏得天下,它就不是多大的事。

问题是,最后得天下的,如果是胡人呢?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成都王一心火并齐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