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彩云学习穴位:11个骨穴

 钱要向我飞 2022-04-15

  温馨提示:以“骨”命名的穴,涉及到了6条经脉的7个穴位及4个经外奇穴,并且这里的“骨”穴的意思基本相同,均指的是血液。

  大肠经: 巨骨
  小肠经: 腕骨
  膀胱经: 京骨、束骨
  肾经: 横骨
  胆经: 完骨
  任脉: 曲骨
  经外奇穴头顶部: 崇骨
  经外奇穴上肢部: 大骨空、小骨空
  经外奇穴下肢部: 髋骨


曲骨穴

图片

    曲骨穴,曲有弯曲之意,骨指骨骼。穴居横骨之上,毛际之中,考横骨即令之耻骨,其骨弯曲,形同偃月,穴当耻骨上缘之正中,因名曲骨。

    穴在耻骨联合上缘,耻骨联合处略呈弯曲,又称曲骨,故而得名。

    曲即弯曲,骨,指横骨。中医解剖上称耻骨联合为曲骨。横骨即今之耻骨,其骨弯曲,形同偃月,穴当耻骨上边正中,因名曲骨。耻骨上缘其形弯曲,古称为曲骨或屈骨。《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胃脘以下至横骨。”与足部京骨处京骨穴、束骨处束骨穴意同。


图片

    曲骨穴。“曲”,隐秘也。“骨”,肾主之水也。
    本穴物质为会阴穴提供的阴湿水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于天之下部,如隐藏于天部的肾水一般,故名“曲骨穴”。


图片

    曲骨穴,通利小便、调经止痛

    曲骨穴有清热利尿、补肾调经的作用。

    曲骨穴内应膀胱,故可以治疗小便不利、遗尿、癃闭等疾病。

    曲骨穴系任脉与肝经会穴,有通利小便、调经止痛之功。主治少腹胀满,遗尿,疝气,月经不调等证。

 
     作用功效:温阳利水,调经止带。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膀胱炎、睾丸炎、尿道炎、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糜烂、盆腔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等。

    特效按摩:中指指腹揉按曲骨穴3~5分钟,可治疗和调理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疾病。

束骨穴

图片

    束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束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输穴,五行属木。束骨为第五跖骨小头之古称,此穴在其处,故名束骨。

    束,指收束。穴在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由京骨穴至本穴,第五跖骨渐成收束状,故名束骨。


图片

    束骨。束,捆也、束缚也。骨,水也。
    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和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二气交会后聚集穴内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缚一般,故名束骨。

图片

     束骨穴,通经活络,清头明目

     束骨穴系膀胱经之输穴,有清热利湿之功,主治癫狂,头痛,项强,腰背及下肢后侧痛。

    作用功效: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

    主治病症: 头痛、目赤痛,耳聋,项强、腰背腿痛、下肢后侧痛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束骨穴,做环状运动,每次3~5分钟。

    特效按摩:用按摩棒按压束骨穴,每次100下,每天3次,可治疗头痛、项强、目眩等头部疾病。

京骨穴

图片

   京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京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京骨是第五跖骨粗隆的古称,此穴在第五跖骨粗隆外侧,故名京骨。

   京,大也。位在足外侧大骨下,即第五跖骨粗隆前下方。此大骨本名京骨,故以为名。

   京,大也,巨也,有绝高之义。小趾本节后大骨名京骨,即今之第5跖骨弓形而上凸,古称京骨,因而以其骨为名。穴在骨粗隆下赤白肉际,骨穴同名,如腕骨处穴名腕骨,束骨处穴名束骨意同。

图片

      京骨。京,古指人工筑起的高丘或圆形的大谷仓也。骨,水也。
     本穴物质为膀胱经吸热蒸升的水湿之气,性寒凉,在本穴为聚集之状,如同储存谷物的大仓,故名京骨。
图片

    京骨穴,清热止痉,明目舒筋

    京骨穴有宁神、通络的作用。

    京骨穴系膀胱经之原穴,有宁心安神、疏经活络作用。

    作用功效:疏风解表,宁神定志,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心肌炎、脑膜炎、脑溢血、癫痫、小儿惊风、腰腿痛、佝偻病、头痛、项强、疟疾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分别按住此穴,用力点揉,3~5分钟。微微有酸胀感。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端轻轻掐揉京骨穴,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疗头痛、眩晕、鼻塞。

完骨穴

图片

    完骨穴,属足少阳胆经。完骨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完骨即颞骨乳突,此穴在耳后颞骨乳突下缘,故名完骨。

     完骨,即耳后之高骨,现称乳突。穴在完骨后下方,故而得名。

     完,有坚好之义。全而整也,又事功完成,守备完固皆是也。骨,为肉之核。

    《黄帝内经灵枢·骨度》:“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张介宾注:“耳后高骨曰完骨。”完骨,古代解剖名,即今之颞骨乳突。耳后起骨如城廓之完备,拱卫脑府,中藏神系,通于耳目,故名完骨。穴当其处,骨穴同名。在人身,头骨为脑之宫城,最宜高坚完固。穴在耳后高骨后缘。相法称此处为寿台骨,其处高坚,仅次于强间,当头侧外卫之要冲,最须坚固,故名之“完骨”。

图片

    完骨:完,完全、全部也。骨,肾主之水也。
    本穴物质为头窍阴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湿水气全部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

图片

     完骨穴,通络宁神,祛风清热

     完骨穴有清脑通窍、散风泻热的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完骨穴是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的要穴之一,具有醒脑开窍、散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能。

     完骨穴系胆与膀胱经之会穴,有疏风活络、清热明目作用,治口㖞面肿、头项摇、牙车急、齿龋、目眩及癫疾、头风等症。

   作用功效:清胆泻热,散风通窍。

   主治病症头痛、牙痛、癫痫、失语症、中耳炎、面神经麻痹、腮腺炎、扁桃体炎、失眠等。

   按摩手法:两手拇指端放在完骨穴上,其余手指轻轻地放在枕部的两侧。用力按压5秒,感到酸胀为佳。重复5次。

    特效按摩: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完骨穴1~3分钟,对五官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巨骨穴

图片

    巨骨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巨骨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之交会穴。巨骨即锁骨,此穴位靠近锁骨肩峰端,故名巨骨。

    巨骨穴,巨,大也。巨骨,指缺盆骨,现称锁骨,此穴位靠近锁骨肩峰端,故名巨骨。

    巨,乃大也。巨骨指膺上横骨,即锁骨。此穴在巨骨锁骨)与肩胛骨所构成的叉形凹陷处,故以“巨骨”而为穴名。该穴正当锁骨外端,尽管锁骨未必很大,但位居肩端,有荷重之功,能维护胸腔脏器,故不言锁骨而命名为巨骨

图片

     巨骨穴,巨,大也。骨,水也。
     巨骨名意指大肠经阴浊降地后所形成的巨大水域。
     本穴物质为肩髃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锁骨与肩胛骨之间 的凹陷处,经水聚集于本穴,故名巨骨。

图片

    巨骨,通经活络

    巨骨有散瘀通络作用。

    巨骨穴系大肠经和阳跷脉之会穴,有理气消痰、镇惊宁神之功。

     作用功效: 消肿散结。

     主治病症:半身不遂、肩关节周围炎、肩背疼痛、瘾疹、瘰疬等。

    按摩手法: 肩臂拘挛时可用对侧手的中指指腹按揉巨骨,直至患侧感到热或局部有酸麻感,能够缓解肩臂拘挛带来的不适。

    经常用中指指腹按摩巨骨,每次1~3分钟,对咽喉和耳部非常有好处,能缓解咽喉肿痛,预防听力减退。

腕骨穴

图片

    腕骨穴,属手太阳小肠经。腕骨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原穴。腕即腕部,骨即骨头,此穴在腕部骨间,故名腕骨。

    穴在手外侧腕前起骨(豌豆骨)下凹陷之处,故腕骨。

    腕骨为古解剖名。本穴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系小肠经之原穴。手外侧腕前起骨名腕骨,骨穴同名。杨上善引《明堂》曰:“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即此起骨为腕骨,此穴名腕骨。”《医宗金鉴》有:“手掌外侧腕前,起骨下手掌缝陷。”古之腕骨,即今之豌豆骨,穴在其前方凹陷中,故名腕骨。

图片

       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
      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图片

    腕骨,疏太阳经邪、清小肠湿热

    腕骨有有增液止渴、利胆退黄作用,治胁痛、痉、衄、颊肿、腰痛等证,俱借泽之力也。

    腕骨有祛湿退黄,增液止渴的作用。

      作用功效:   舒筋活络,祛风止痛,清热增液。

      主治病症:   糖尿病、胆囊炎,腕、肘及指关节炎、口腔炎、角膜白斑、耳鸣、头痛、呕吐、胸膜炎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腕骨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3--5分钟。

横骨穴

图片

    横骨穴,属足少阴肾经。横骨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横骨为耻骨之古称,此穴在横骨上缘,故名横骨。

    横骨,指阴上横起之骨,现称耻骨,穴在其上方,故名。

图片


    “横骨穴”。“横”,指穴内物质为横向移动的风气也。“骨”,指穴内物质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
    本穴物质为阴谷穴横行传至的冷湿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胀散并横向传于穴外,外传的风气中富含水湿,故名“横骨穴”。

图片

    横骨穴,益肾填精

    横骨穴具有益肾助阳,调理下焦的功效。

    横骨穴系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调补肝肾之功,与任脉之曲骨平,其所治症,为小腹满、目赤、小便不通、阴器下纵引痛、五脏虚竭等症。

 
     作用功效:清热除燥,理气健脾、清热调经

     主治病症:少腹胀、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睾丸肿痛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进行点揉,每次3~5分钟。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横骨穴,每次3~5分钟,可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髋骨穴

图片

    髋骨穴, 属经外奇穴,位于大腿,梁丘穴两旁各1.5寸,一侧两穴。

图片

       作用功效:祛风湿、清热。

       主治病症:膝关节痛、中风偏瘫、脚气等。

       按摩手法:用双手撑劳宫穴压在髋骨穴上,再进行按摩,每次3--5分钟。

崇骨穴

图片

图片

    取穴方法崇骨位于项部,在后正中线上,第6颈椎棘突下缘,督脉大椎穴上方凹陷处。

    穴位释义高大为崇,因穴在大椎上,正当第6、第7颈椎棘突之间,因名崇骨。

     崇骨为经外奇穴名。别名太祖、椎顶。

    功能作用宣肺止咳,蠲化痰浊,行气活血。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感冒、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结核病、落枕、颈项强痛、癫痫、疟疾、催吐。

    按摩手法:用一手食指指尖垂直按压 崇骨穴上,逐渐用力深按,按而留之,力度由轻渐重,每次3--5分钟。

大骨空穴

图片

    取穴方法大骨空穴为经外奇穴。位于拇指背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图片

    穴位释义:骨空,骨节间空隙穴当拇指指间关节间空隙处,故名大骨空。

    功能作用祛风泻火,退翳明目。

    主治疾病目痛,目翳,内障,吐泻,衄血。

    临床运用: 现今常用于急性结膜炎、眼睑炎。

    按摩疗法

   急性鼻出血、急性胃肠炎发作时,可用拇指指尖掐按大骨空。

图片

小骨空穴

图片

    取穴方法:小骨空,中医奇穴。别名小骨孔,小空骨,出自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在小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屈指取之;一说在手小指背侧远侧指节骨与中指节骨关节之中点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图片

    穴位释义:骨空,骨节间空隙,穴当小指指间关节间空隙处,故名小骨空。

    功能作用明目止痛。

    主治疾病:目疾,耳聋,喉痛,指痛等。

    临床运用: 现今常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指关节痛。

    按摩疗法 治疗掌指关节痛,可用拇指指腹揉按小骨空。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