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MDB Top250经典电影年代秀——【2021篇】(上)

 昵称25649097 2022-04-15

前言:我做公众号的开篇之作,做的就是影史经典电影的数据分析,数据来自于IMDB和豆瓣的Top250榜单,分别代表了全球影迷和中国影迷的两重视角,用数据直观的呈现我们对经典电影的态度。当时用的是2015年10月10日截取的数据。一晃六年过去了,千禧年后第一个十年的电影成色也盖棺定论了,下面我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更新一下这几篇文章,看看2010年代之后,经典电影的榜单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数据截取至2022年1月1日。

可参考15年版文章对比阅读:《IMDB Top250经典电影年代秀-2015》

年代秀的分析方法,就是以每一个十年为一个年代,看看电影诞生120多年来,诞生于哪个年代的电影入选经典榜单的数量最多。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大浪淘沙,有没有哪些早期的电影被这六年的时间重新翻成了经典,而诞生于近六年的作品,又有几部能跻身在影史经典的序列里呢,让我们来看看2021版的,经典电影年代秀吧。

视频版本IMDB经典电影年代秀(上)

IMDB Top250年代秀-2021篇

从总的对比看,2021版的经典电影中,有201部跟6年前是一致的。剩下的49部新入榜电影,2010年之后的电影占比55%,这就意味着,六年时间,全球影迷从更早的老电影中拾了不少遗珠,而这占比45%的遗珠们,居然横跨1920年代一直到2010年,几乎每个十年都被翻新了经典。而稳坐榜单的201部作品当中,只有12部排名与六年前一模一样,涨幅和跌幅在10位之内的有83部,也就是说201部稳坐榜单的电影中,有41.2%的电影地位非常稳固。而与6年前相比,跌幅最大的电影是来自Pixar的《头脑特工队 | Inside Out》,这部出品自2015年的作品,从影史63位跌到了174位,跌幅达到111个位次;而逆袭最多的来自维伦纽瓦导演的《焦土之城 | Incendies》,这部2010年的作品从六年前的163位爬升到了107位,涨幅达到56个位次,随着《沙丘》的入选,维导慢慢磨练成要在影史留名的大导演了。

在进入到每个年代的详细数据之前,我们来看一看整体的年代秀数据:

各年代入选榜单数量【2015 vs 2021】

总体来看,同六年前相比,新入榜的电影主要集中在2010年代,而五六十年代和2000年代掉出榜单的影片数量最多。

下面我们来看看每一个十年的变化:

流水的大师,铁打的卓别林——经典电影的二、三、四十年代

二十年代入选榜单的电影不降反升,15年榜单中共有4部电影,21年上升到了6部。原榜单中电影的第一代宗师卓别林独占两部:《寻子遇仙记》(1921年)和《淘金记》(1925年),其中《寻子遇仙记》仍然是经典电影榜单中出品年份最早的一部电影,来自1921年。其实我个人认为 大卫·格里菲斯在1916年出品的《党同伐异》应该入选经典电影榜单,但是IMDB和豆瓣都没有选,豆瓣榜单上最早的电影是1931年的《城市之光》,也是卓别林大师的。

15年榜剩余的两部电影分别是弗里茨·朗的《大都会》(1927年)和巴斯特·基顿的《将军号》(1926年),而新晋入榜的两部电影是巴斯特·基顿的《福尔摩斯二世》(1924年)和法国电影《圣女贞德蒙难记》(1928年)。二十年代,本来就是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喜剧双雄争霸的年代,现在巴斯特·基顿逆袭了一部电影,在二十年代和卓别林打成平手,其实这才真正还原了影史的真相。在这里要祝贺一下这位影响了成龙、周星驰的第一代喜剧电影宗师,也是最早的电影特技大师,永远的冷面笑匠,值得被所有影迷们铭记。

巴斯特·基顿自导自演的《将军号》是影史上永恒的经典,这部电影在当时耗资巨大,但在当年票房和口碑都不太理想,几乎赔光了基顿的家底儿,因此他不得不和米高梅签了一份类似卖身契的和约,导致再也无法掌握电影主导权,这个名字从此就告别了经典电影的榜单。而卓别林却一如既往的长红了下去,他在三十年代又贡献了两部经典:《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时代》(1936年)。

三十年代总共有6部电影入围,比15年榜单入围数量减少了一部,1939年的《绿野仙踪》跌出了IMDBTop250,其余的影片不变。除了卓别林的两部外,他在三十年代的竞争对手弗兰克·卡普拉也入围了两部,分别是《一夜风流》(1934年)和《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1939年),前者是开创了神经喜剧的先河,后一部被认为是早期政治讽刺喜剧的代表作。弗兰克·卡普拉在好莱坞早期贡献过五年三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壮举,其实影史上靠喜剧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例子并不多,卓别林一生就拿了一个终身成就奖,而卡普拉的《一夜风流》就做到了,卡普拉是“用幽默和诙谐的方式反映严肃主题”的创作理念,这种创作方式其实很讨巧,能同时迎合观众和艺术,我相信卡普拉放到今天应该是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

然后大师弗里茨·朗继《大都会》后在三十年代又一次贡献力作《M就是杀手》(1931年)。弗里茨·朗经常奉献影史类型片的开山之作,《大都会》是影史最早的科幻片,当时还是默剧,而《M》是弗里茨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同时这一部可以说是惊悚犯罪的开山鼻祖。

三十年代最后一部入围的电影我就不详述了,是我们中国影迷都耳熟能详的《乱世佳人》,来自1939年。

四十年代一开年,大师卓别林继续贡献经典神作《大独裁者》(1940年),这也是卓别林在经典电影榜单上的最后一部作品了。15年榜单上的四部电影都消失在了21年的榜单里,他们是约翰·福特的《愤怒的葡萄》(1940年)、亨弗莱·鲍嘉出演的《马耳他之鹰》(1941年)、威廉·惠勒的《黄金时代》(1946年)、希区柯克的《美人计》(1946年);这四部电影的退出,导致经典电影榜单上入围的十部作品,分别来自十位不同的导演。只有一个名字在四十年代的经典里出现了两次,那就是奥逊·威尔斯,一部是他的天才导演处女作《公民凯恩》(1941年),还有他出镜演出的《第三人》(1949年)。

而四十年代有一部在六年前没有出现过的名字,那就是《你逃我也逃》(1942年),来自大导演刘别谦。刘别谦作为早期好莱坞著名喜剧片导演,竟然在2015年的经典榜单中颗粒无收,这一部电影的入围也算是还他一个应许之地。刘别谦不仅对有声时代早期的歌舞片有奠基之功,而且他独特的喜剧风格获得了“刘别谦笔触”雅号,他的电影在当时的中国也极受欢迎,从我们给他的这个几乎是中式的译名就可见一斑。

当时经常跟刘别谦放在一起比较的弗兰克·卡普拉在四十年代再次贡献经典《生活多美好》(1946年),影史排名23位,是五十年代之前所有经典电影中排名最高的电影。

另一位好莱坞黄金年代的大师比利·怀尔德在四十年代贡献一部《双重赔偿》(1944年),这一部的悬疑推理设置,放在今天也能博得头彩,我不防在这推荐一下,老一代大导演里,比利·怀尔德的片子是真的好看,强烈推荐大家去搜一下。

说起悬疑推理,虽然四十年代榜单里消失了《美人计》,但是影史最强悍的导演之一希区柯克还是凭借《蝴蝶梦》(1940年)登上了影史留名的榜单,他将是继卓别林之后,又一个我们经常提及的名字。

四十年代的最后三部入围影片是,开启了意大利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早期好莱坞经典西部片代表作《碧血金沙》(1948年),还有也是中国人耳熟能祥的《卡萨布兰卡》(1942年)。

电影艺术大爆发——东西方大师双雄对决

五十年代是电影艺术的第一次大爆发,这十年贡献了比前三十年加起来还多的经典电影,共计24部电影入围影史经典榜单。尤其是1957年,单年贡献了7部经典,排在影史第2(影史第1的年份是1995年,单年贡献8部经典)。IMDB榜单排名第五的《十二怒汉》就诞生在这一年,这部西德尼·吕美特导演的经典单一场景的法庭辩论片,后来被中外影坛翻拍无数,应该是影史必看影片之一。1957年可谓大师辈出,听听另外六部的名单就知道了:斯坦利·库布里克首次入围的《光荣之路》、比利·怀尔德的《控方证人》、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和《野草莓》、大卫·里恩的《桂河大桥》以及费德里科·费里尼《卡比利亚之夜》。和2015年的榜单相比,费里尼的《卡比利亚之夜》是代替了黑泽明的《蜘蛛巢城》入选的。

虽然有一部作品跌出Top 250,但是黑泽明大师还是在50年代贡献了三部经典:《罗生门》(1950年)、《生之欲》(1952年)和《七武士》(1954年),其实后两部远比《罗生门》要伟大的多。黑泽明作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是第一个被全球影迷推崇的东方导演,并且对后世影响无数,我写过《黑泽明简史》,就不在这里展开说了。

整个五十年代,从入选榜单的数量上看,和黑泽明对弈的西方导演有两个,一个就是我前文推荐的比利·怀尔德,入围的影片是《日落大道》(1950年)、《控方证人》(1957年)、《热情似火》(1959年);另一个名字才是真正能称之为大师(Master)的希区柯克,希区柯克50年代贡献了四部经典:《后窗》(1954年)、《电话谋杀案》(1954年)、《迷魂记》(1957年)和《西北偏北》(1959年),在6年前的榜单上,他还有一部《火车怪客》(1951年),现在已经退出了Top 250的榜单。希区柯克跟黑泽明在50年代都是即高产又高质的代表,但俩人风格迥异,黑泽明和后面那位叫库布里克的先生一样,都是拍什么类型都行,拍什么类型都出经典;但希区柯克是几乎就拍一种类型,我个人给希胖希大师总结的历史贡献是,他应该是第一个给电影作了一套PPT模板的男人,以后的人想拍好看的悬疑作品,你只要套模板就行了,这对电影史影响非常大,而且甚至你想绕都绕不开。希区柯克这个男人在电影这门艺术上打了无数个自己的个人标签,比如“悬念氛围”、“麦格芬”、“金发女郎”、“楼梯与阴影”、“希区柯克镜头”、“窥视视角”、“寻找导演”,有不明就里的就自行百度吧,反正这些东西都是影迷必备的知识。

与六年前的榜单相比,五十年代入围的电影减产了六部,从30部下降到了24部,但实际的情况是,有9部影片跌出了榜单,又有3部受到重新认可爬升上来的。先说3部新入围的: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萨蒂亚吉特·雷伊的《大地之歌》和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卡比利亚之夜》。这里面重点要提一下《东京物语》,我六年前做总结的时候就说,小津的电影被IMDB忽视是真的有很大遗憾,因为这是一种类型电影的缺失,小津这一派电影一直影响到后面的侯孝贤和是枝裕和,可以说在当今影坛地位份量越来越重,因此《东京物语》的回归,还是值得祝贺的。

那跌出榜单的除了之前提到的《火车怪客》和《蜘蛛巢城》之外,还有弗雷德·金尼曼的《正午》(1952年)、威廉·惠勒的《罗马假日》(1953年)(这一部中国影迷估计会感觉很遗憾)、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大路》(1954年)、亨利-乔治·克鲁佐的《恶魔》(1955年)、查尔斯·劳顿的《猎人之夜》(1955年)、奥逊·威尔斯的《历劫佳人》(1958年)、奥托·普雷明格的《桃色血案》(1959年)。这些电影都是在过去六年时间里,逐渐退出了TOP250金字招牌的电影。

剩余还没被提及的入围经典榜单的50年代电影有:约瑟夫·L·曼凯维奇的《慧星美人》(1950年),随着《罗马假日》的退出,虽然50年代的经典电影序列里看不到奥黛丽赫本的脸了,但是我们能见到玛丽莲·梦露两次,一个是《热情似火》,另一部就是《慧星美人》;接下来还有,吉恩·凯利的《雨中曲》(1952年)、亨利-乔治·克鲁佐的《恐惧的代价》(1953年)、伊利亚·卡赞的《码头风云》(1954年)、威廉·惠勒的《宾虚》(1959年),以及法国新浪潮的开篇之作——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击》(1959年)。

六十年代呈现出的局面还是黑泽明1v2,西方导演入选的名字换成了斯坦利·库布里克和赛尔乔·莱昂内,其中莱昂内在60年代贡献了三部经典:《黄昏双镖客》(1965年)、《黄金三镖客》(1966年)和《西部往事》(1968年)。其实在六年前的榜单中, 莱昂内以一己之力贡献了4部经典,占整个60年代的17.4%,六年后他的镖客三部曲的第一部《荒野大镖客》(1964年)被挤出了榜单,而《荒野大镖客》借鉴的原版——黑泽明的《用心棒》(1961年)却还力挺在榜单中。

先把莱昂内的战绩说完,虽然他的《荒野大镖客》落榜了,虽然这部“大镖客”的开篇之作是Copy的《用心棒》,虽然他跟黑泽明打官司还打输了,但这一点不妨碍这个大导演从此影史留名。莱昂内一生主要贡献了两个三部曲,一个是镖客三部曲,一个是往事三部曲,往事三部曲中只有《革命往事》是一直就没挤进过Top250,其余五部很长时间都在经典榜单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黄金三镖客》更是在影史十强中排名第9。而且莱昂内的镖客系列创立了“通心粉西部片”这个类型,所以他应该是60年代战绩最辉煌的导演。

黑泽明在60年代除了贡献了经典武士片《用心棒》,还在1963年拍出了现代悬疑侦探片《天国与地狱》,而《天国与地狱》是2021年榜单中新入榜的电影,让我比较吃惊的是,新榜单中还有一部来自日本的武士片也被影迷翻新了出来,它就是小林正树的《切腹》,不知道这两年有什么事件让这部电影又出现在了全球影迷的视野中,我只知道《切腹》的编剧桥本忍是黑泽明在拍《用心棒》之前的御用编剧,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什么巧合的关联。

这次与黑泽明对垒的就是跟电影天皇一样,拍什么类型都出经典的电影上帝——斯坦利·库布里克。库布里克我也写过单独的小传《上帝本纪》,就不做过多介绍了。他在60年代贡献的两部经典分别是:《奇爱博士》(1964年)和大名鼎鼎的现代科幻扛鼎之作《2001太空漫游》(1968年)。

而在五十年代跟黑泽明打擂台的几位大导演在六十年代各贡献了一部经典,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惊魂记》(1960年)、比利·怀尔德的《桃色公寓》(1960年),还有英格玛·伯格曼贡献了《假面》(1966年)。

六十年代总共产出了19部经典电影如图所示,这个数字是从15年的23部的榜单数量掉下来的。但真实情况是,15年榜单有8部电影落榜,而21年榜单中有四部入围。具体的片单情况如下:

1960s的19部经典电影片单
60年代落榜电影

在落榜电影中,让人感到遗憾的有两部。一部是《毕业生》、一部是《独行杀手》。

《毕业生》是一部捧红了达斯汀·霍夫曼,而且主题曲(《The Sound of Silence》)经久流传的作品,他的遗憾在于六十年代真的离我们远去了……《毕业生》是那个时代隐形的符号,说它隐形是因为它用一个年轻人的迷茫和堕落来抨击了冷战时期整个时代的问题,那个时候的反战、嬉皮士运动和性解放等一系列思潮一直影响至今。很多作品选择直接来表现嬉皮士和“垮掉的一代”,而《毕业生》不一样,电影没有过激和直观的表达,那些时代的迷茫都散射在达斯汀·霍夫曼的眼神里,对时代的反思都写在《The Sound of Silence》的歌词里了。所以对这部作品的遗忘,应该是代表着某段历史在年轻人的眼里,已经褪去了它的影响力。

梅尔维尔的《独行杀手》捧红了阿兰·德龙,也捧红了杀手电影、黑帮片、暴力美学。可以说70年代的黑帮电影是有别于40年代的黑帮题材作品,就是从《独行杀手》为标志,我们开始正面塑造犯罪题材的主人公。有了这部电影,我们才有机会看到之后吴宇森的风衣白鸽,看到杜琪峰的冷峻和王家卫的孤独……然后,它像一个标志一样,让整个电影界被暗夜笼罩着,伟大的《教父》呼之欲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