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7分钟,4个故事,《我和我的父辈》为什么值得一看?

 芋人圈圈 2022-04-15
一眨眼已经是国庆小长假,最近一段时间上映的电影也不在少数,看来大家的小长假除了旅行、外出游玩之外,还能有许多电影新片可以选择。
除了万众期待的《长津湖》外,“我和我的”系列第三部《我和我的父辈》也上映了,还有由我们喜爱的“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所著作品改编的《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光线出品的《五个扑水的少年》、以及动画《探探猫人鱼公主》、《老鹰抓小鸡》、《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拯救甜甜圈:时空大营救》等。
可以说小长假期间上映的电影,不仅有献礼片,有“童年回忆”,有青春喜剧,更照顾到了孩子们的感受,让孩子们也能过一个欢乐假期。
今天芋君则是要说一说去看了点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
去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比起上一部《我和我的家乡》来说,《我和我的父辈》更加戳心。
如果可以,芋君呼吁大家都去电影院看一看这部电影。
接下来要说说芋君自己的感想,也仅代表个人感想,欢迎各种讨论。
 
01.“拼盘”减少,故事结构更完整
众所周知“我和我的”系列都是拼盘电影,由不同的导演和编剧完成不同的单元,用一条线串联起来。
相比起《我和我的祖国》7个单元故事和《我和我的家乡》5个单元故事,《我和我的父辈》在差不多的时长(157分钟)内只讲述了4个“父辈”的故事。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每个单元会有更多的时长,就跟《我和我的家乡》相比,《我和我的父辈》在单元剧情平均时长上要比《家乡》平均时长多了近10分钟。
咱们可不要小看这10分钟,10分钟足以把没说清楚的事情说清楚,没捋明白的逻辑捋明白,剧情节奏不用太赶,故事结构也能更加完整。
比如其中一个故事《乘风》,吴磊饰演的少年乘风骑马飞奔而来,经历了战火纷飞、乘风战亡等一系列的剧情之后,再看吴京饰演的父亲抱着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新生儿并叫他“乘风”,反而你会懂,为什么父亲宁愿牺牲儿子也要换来和平,为什么儿子执意要上前线。
《乘风》的故事是取材于真实的战争,因此我们在电影里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个故事背后的悲壮,也明白我们今天所获得的一切,可能是有些人牺牲了他们自己的“小家”,才换来了“大家”的安宁。

02.章子怡导演够温情,沈腾导演初体验
这部电影叫《我和我的父辈》,顾名思义,父辈,指的是跟父亲同辈的亲友,因此除了“父亲”的故事,有两个单元把其他角色也渲染得很好。
首先是章子怡自导自演的《诗》,故事中不乏对六十年代时期科研条件艰苦的渲染。
《诗》的镜头语言是很美的,主角夫妇二人在漫天黄沙中相互依偎向前、放飞孔明灯、火箭升天等等,画面美,故事也有一种温情唯美。
首先是黄轩饰演的父亲,因为工作性质保密,所以对孩子们说自己是个诗人。
孩子不知道父亲去世,虽然父亲不在身边,还会给父亲夹菜。
这个故事,更多的是讲述了一个坚定又温柔的母亲与工作、与爱人、与孩子的故事。
在那样的年代,科研人员的辛苦不易几乎不用宣之于口就一清二楚。
而当家中的儿子说出“我爸爸和我以前的爸爸都死了”这句话时,我们不仅明白了他的身世,更明白了有多少人在祖国的发展进程中奉献了自己,乃至生命。
沈腾也是第一次当导演,他带来的这个故事很有“开心麻花”一贯的喜剧色彩,很多时候看到演员中熟悉的面孔你就会心情很好。
但是最后,你也会被他们代入到他们的温情当中来。
沈腾的导演初体验也是成功的。
他很取巧地选择了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温情故事。
来自2050年的机器人,在和小男孩的相处当中,小男孩重温了有“父亲”的感觉,机器人则拥有了人类的情感,最后形成了一套逻辑闭环。
故事其实很简单,但是“笑”果很不错。
 
03.结语
除了上述的三个单元外,徐峥在短剧集方面也算是很擅长了,毕竟已经是第三次参与“我和我的”系列电影。
《鸭先知》这个故事也很有徐峥的风格特点,诙谐、轻松、节奏掌握得也很好,笑点也不少,而且相比于上面几个特殊的父辈角色,《鸭先知》的切入角度其实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不悬浮。
总体看来,《我和我的父辈》是一部有笑有泪、有惊喜、扣主题的作品,相比起上一年的《家乡》来说,每一单元都有让人很深刻的记忆点,这或许也是单元少、结构完整的好处吧。
小长假开始了,你看了《我和我的父辈》吗?更喜欢哪一位导演的作品呢?为什么?
如果还没有看的话,欢迎看完之后再来与芋君及各位朋友们一起讨论~


(文/芋人圈圈)声明:图片来源网络,推送此文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不作商用。如有侵权,敬请联系,立即删除。创作不易,记得关注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