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2年,岳飞后人写信给中央请求照顾生计,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lixj1028 2022-04-15

“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了个毛泽东。”这首《东方红》旋律朗朗上口,歌词娓娓道来,一度是几代人激情传唱的热门红歌。

随着毛主席开创出惊天动地之伟业,一举救万千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过上了从前不敢想象的新生活,他本人的生平和思维方式,也数年如一日的受广大群众关心和学习。

文章图片1

图片来源网络

可以说毛主席已经不再是一个领袖那么简单,早已变为一种精神图腾鼓舞着后辈们的进取之路。广为人知的是,毛主席不仅是旷世难遇的军事奇才,在带兵打仗方面智谋跟勇猛天赋点满格,于文化造诣上也颇有见地,从不人云亦云。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泽东所写的诗《沁园春·雪》。

能看出他认为历史上公认的雄主秦始皇和汉武帝,输在文采不行;明君唐太宗跟宋太祖,也精神力不足,难以成为带着人民成长的精神领袖;至于成吉思汗,毛主席更是不客气地认为其只知道射雕。

霸气的将千年来的圣主明君批了个遍,若让当时的文人墨客看见,肯定也会惊得合不拢嘴。但换个角度,正说明了毛主席对自身要求极高,起码要把所有君王的优点打一个包,才能够符合对自己的标准。

文章图片2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毛主席有敬佩的历史人物吗?当然是有的,南宋时期的名将岳飞,就是让毛主席品味了几乎一生的偶像,并且还从自身的经历和心境出发,一个岳飞生平,硬是有层出不穷的心得体会,一度还惠及岳飞的后人。

少年时期的毛主席,曾就读于家乡韶山的私塾,求知若渴的性格特点此时就已体现了出来,他研习完学堂的经著后,仍用大量的精力看许多的明清小说。

其中成书于清康乾年间,以明文人熊大木《大宋通俗演义》为素材而改写的《精忠说岳全传》,就是令毛主席手不释卷的挚爱作品。

书中对岳飞铁骨铮铮的英雄形象和抵抗外敌的爱国民族意识都有十分详细的描述,这对于青年毛主席来说,无异于是意识形态上的塑造和打磨,岳飞精神如一枚烙印,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文章图片3

图片来源网络

以致于成为毛主席不可或缺的宝藏,触类旁通的将岳飞周边文艺作品全都搜罗来精读,在未来人生遇到阻碍和关键突破之际,皆用岳飞的生平和作品勉励自己与部下。

尤其令人赞叹的是,毛主席每一次都能以新视角、新观点来“说”岳飞,缜密且富有逻辑的解读,绝对算是专家级别。

1932年10月,毛主席在江西宁都会议上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左倾教条主义甚至夺取了他的红军指挥权,一贯傲骨的毛主席在冷眼相待下自发前往福建长汀“养病”。虽说休养所背靠青山、云雾缭绕,是一处绝佳的修身养性之地。

可壮志未酬,还憋了一肚子火的毛主席却无心欣赏,烦闷了几天后,一日傍晚落日熔金,他沿着卧龙北山的小道,伴着清风散步。

文章图片4

图片来源网络

情景之下,岳飞的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吟诵而出,顿时跟忧国、报国却道阻且长的岳飞产生精神共鸣,心结豁然开朗,跟近千年前的知音畅快相交。

1938年,毛主席引用过两次岳飞的经历。

一次是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由于清末乃至民国乱世的“英雄问出处”规矩尚在,很多学员以为自己没读过太多书,也从未取得什么功名感到不自信。

毛主席指出:“李逵什么也没有学,仗打得很好;岳飞也不是什么地方毕业。”借古寓今鼓舞了学员,使他们打心底坚定了信念,迸发出人定胜天的勇气。

同年五月,毛主席在《论持久战》论著中对“运用之妙”的妙字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他从《宋史·岳飞传》中对岳飞兵法的体会,得出妙就是灵活性,是能够基于形势,审时度势出恰当方式的才能,妄动是不可取的。

文章图片5

图片来源网络

由此可见,岳飞打仗的本事被毛主席解读出两种不同的视角,一种是文凭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一种则是指挥员要具备的因时制宜的判断力。

前者给学员们打了一剂强心剂,令他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后者更影响了毛主席领军作战的风格,不拘泥于意气和形式,能打则打,不能打先退守,格外的灵活。

毛主席还一直敬佩岳飞视死如归的骨气,分别在两次重要的访问苏联跟会见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时以岳飞精神比喻中国共产党军队,并且在演讲和与教授通信过程中都着重提及铮铮傲骨的重要性。

1950年春,毛主席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向斯大林介绍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战争年代拥有着“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前几个字苏联翻译倒好传达,可到了“归”就有点迷糊,他不太懂汉语的博大精深,分不清归是要回到哪里去。

文章图片6

图片来源网络

毛主席立刻有了精妙的注解,先是阐述出“归”的本意是回到原本状态,解释道:“藐视一切困难和痛苦,像看待自己回到原本状态一样看待死亡。”

并用岳飞抗击女真人入侵的远征来生动举例,顿时斯大林就懂了,他表示:“看来这是一位天才的统帅,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和雄才大略。”说的即是岳飞,也是中国共产党军队。

1963年2月15日,毛主席会见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时,就中印反击战跟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展开探讨。

罗瑞卿的经验是“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毛主席听后用岳飞的观点补充,文官不要钱,武将不怕死还有不足,若我们解放军可以文官既不要钱也不怕死,武将则不怕死也不要钱,那天下岂不是更太平了。

并以岳飞的名言“饿死不抢掠,冻死不拆屋”展开分析,认为金兀术就是因此才只怕岳家军,敬畏地说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表示若解放军也能如岳家军行事,将会是“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中国解放军之所以获得人心的核心原因。

文章图片7

图片来源网络

因此,早在1938年毛主席给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演讲时,就把英雄气节说得很重。

他认为多数共产党人都是威武不能屈的,只是有一部分叛徒看似信仰马克思主义,但真威武来了,就屈服、就带路杀人。岳飞就有要杀就杀的英雄骨气,这种气节很重要,平素讲得天花乱坠,都是没有用的。

此论点对学员们影响深刻,因此才会产生一支铁骨铮铮的队伍,令敌人望而却步。

在演讲完毕后,毛主席仍觉得气节问题挖得不够透彻,隔年特意跟研究中华民族史事复陕北公学的何干之教授通信,就民族抵抗和民族投降两种路线的对错,希望教授可以痛斥历朝各代的民族投降,赞扬那些伟岸的民族抵抗主义者,不给懦弱、图私利的人留半点退路。

尤其具有学术精神的是,毛主席对岳飞的钻研已经到了探其根本的境界,1957年6月,毛主席在北京接见冒广生,当其谈及自己于抗战初期所写的《精忠报国》,是以秦桧影射汪精卫时,毛主席顿时来了兴头,对幕后黑手是谁有不同于史料的看法。

文章图片8

图片来源网络

毛主席认为秦桧并不能担下主和的全部责任,他不过是执行皇帝旨意,宋高宗要“安内”,那就不得不主和投降金人。并表示《宋史》、《说岳全传》都不全面,文徽明的一首词才更能看见真相。

连细微末节处有关岳飞的一阕词都被毛主席找来钻研,对于岳飞下的功夫真是令史学家也望尘莫及。

1959年4月,毛主席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再提岳飞,更深层次地解读了死亡与岳飞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舍不得砍掉头,就下不了最后的决心,岳飞不是砍了头,比干被挖了心吗!”并将跟陈伯达的探讨观点再次提出,认为不尖锐,无非是怕丢掉选票,连封建人物都不如,无非就是党籍、撤职、记过和老婆离婚。砍头也只有一分钟的痛苦。

可见毛主席因敬仰岳飞,连人生最难堪破的生死问题都想通了。

某天与中央领导人闲谈时,提到自己是听见《风波亭》就会掉眼泪的人,时常替古人担忧,但后来转念一想,英雄跟死是互相成就的,人经历多大的难,就能办成多大的事,岳飞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在民族的体内,由人世代传下去。

文章图片9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说对岳飞精神和死因的见解,还属于理解岳飞这个人物的常见感悟的话,因冤死而流传千古,真可谓是新且奇,透着让人绕梁三日都不绝于耳的灵魂震撼。

总之,毛主席与岳飞“深交”已久,早将其视为人生路上的明灯和师友,因此他才会在收到岳飞后人的来信后,格外关注。

与毛主席同时期的岳飞后人名叫岳昌烈,字更时,经考据系岳飞之孙岳珂这一支的后裔,祖上由嘉兴迁居濮院。他本人出身书香门第,醉于读书,是清末的秀才。

据其远方亲戚回忆,岳昌烈原先在嘉兴秀州等中学教书,文采不菲,可脾气孤傲且固执不善跟人相处,所以总被解聘。因祖产早已变卖干净,一生也没有娶妻,独居在大街唐铁匠北隔壁的弄堂屋里。

屋子长年不见阳光,十分潮湿,仅有的家具就是一张门板被砖头架空的床,日子过得已经不能用清贫形容,简直就是一贫如洗。

可岳昌烈先生精神世界广袤无垠,书卷从不离手,屋子里黑就带着书到街头的小茶馆看,兴致到了还旁若无人地朗诵,一度被调皮的小孩子叫做“书呆子”,可先生从不介意。

文章图片10

图片来源网络

时年60岁左右的岳昌烈先生,总是穿着污脏的长衫,脚上的黑皮鞋也不合尺码的拖沓着,鞋面早已磨得泛白,袜子跟部有拳头一般大的破洞,可从先生自得其乐的遨游于书本世界,他并不太在乎寒酸的身外之物。

但再不在乎物质生活,基本的糊口跟取暖也是刚需,于是在他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分别于1951年和到1952年期间两次写信给中央要求照顾生计。

1951年秋天的头封信寄出,经桐乡县政府核对调查后书面上报,但毛主席日经万事,并没有及时看到岳昌烈的书信。

直到隔年春天的第二封信,此时毛主席正在视察河南黄河流域,中途提出要在汤阴站下车,正因此地是岳飞故里,准备去看岳庙。

毛主席在此见到《岳忠武王故里》的石碑,字迹繁多但饶有兴致的一字不漏念诵,陪同的汤阴县长王庭文汇报:“岳家后代没有一个人当过汉奸。”

毛主席听后十分高兴,连连称赞:“岳飞是个大好人,岳家又没有一个当汉奸,都保持了岳飞的爱国主义气节。”

文章图片11

图片来源网络

此后不久,岳昌烈的两封书信一起送到了毛主席的案头,由于听到王庭文查究出岳家后人皆忠义,毛主席日理万机中特意挤出时间给与批示:“此人似应酌情救济。”

很快,浙江省政府、桐乡县政府皆认真贯彻毛主席的批示精神,由濮院镇政府从社会救济款中给予了生活补助。

岳昌烈先生书信中写到的膏火与膳食,终于得到了解决,并且政府还了解到先生国学底蕴深厚,准备为其联系一项可以自食其力的工作。

1954年1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延聘岳昌烈为馆员,让他撰写历史资料和回忆录,让先生的生活安定了下来。

同年四月,毛泽东在杭州起草宪法,恰逢一个春光大好的傍晚,他与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的王芳于刘庄园内散步。突然毛主席不太愉快地发问王芳:“你知道西湖边上有多少座坟墓吗?”王芳肯定说不清楚具体数字,就表示到处都是坟墓。

毛主席认为,这些达官贵人活着住深宅大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死了怎能再让他们在西湖跟前占一块宝地。

指出应该除了岳王墓等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以外,其他的都统统迁走,让西湖风景区成为劳动人民游览放松的好地方,别被这些煞风景的坟堆坏了兴致。

文章图片12

图片来源网络

接着就岳飞英勇的爱国精神畅叙一番“岳飞论”,旁征博引令王芳深深被毛主席的精辟分析能力和渊博的学识所折服。

几日后,毛主席再次叫来王芳,先是问其是否清明节快到了,让王芳背诵一下岳飞的《满江红》,山东人王芳用带口音的语调朗朗背出岳飞大作,毛主席丝毫不介意的随着王芳一起背完了整篇《满江红》。

默然许久后,毛主席吩咐王芳替他去给岳飞献上一个花圈,以寄托哀思。清明当天,岳飞墓前摆满了花圈,其中有一个没有标明敬挽人的就是毛主席所献,相信岳飞地下有知,也会对有这么一位“知己”老友感到满足。

这位“知己”不仅一生敬佩他的精神,还帮助了后世子孙岳昌烈先生,让其从食不果腹,过上了自食其力且依然能畅游书本世界的好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