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想那一年的税收善政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04-15

遥想那一年的税收善政

1711年辛卯之岁,时当康熙五十年,天下承平,岁晏年丰。有人做《四季平安图》歌功颂德。这一年,已历半个世纪征战操劳的康熙皇帝也过得悠游自在。他春视河工,夏狄木兰,秋得贵孙,冬治科场,可说是闲庭信步,波澜不兴。可就是在这一年里,他祭出了在中国税收史甚至世界税收史上堪当典范的两大手笔:第一是普蠲天下钱粮,第二是对新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样表现为税收善政的两项壮举,也使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次、也是最长的一次“盛世”更加显现了它无上的威仪和气势。

两项善政之所以没有载入康熙五十年的执政年表,原因在于:前者的决策作于前一年,从1711年开始;后者的决策定于后一年,以1711年为准。具体说来就是: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下诏,自康熙五十年开始,普免天下钱粮,三年而遍。直隶、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九省地丁钱粮,察明全免。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下诏曰:“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嗣后滋生户口,毋庸更出丁钱,即以本年丁数为定额,著为令。”此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

遥想那一年的税收善政

两项善政的主要指向都是农业税,前者为免,后者为减,都是以减轻纳税人负担为原则。因为当时的主体税种便是农业税,这意味着把每年的大宗国家收入以其相当大的比例返还国民。作为涉及国家与民众关系最敏感的领,税收权的让渡或收缩,无疑是天下百姓至为感喟、感叹、感动、感触甚至感恩的超级大事。如此大的气魄,如非康熙这样的旷代帝王,断难挥洒。十分难得的是,康熙的这一举措并非他个人的良心发现,而是符合清代开国时便已定下的休养民力的大政方针的。事实上,清政权入关后宣布:“自顺治元年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尽行蠲免。”康熙的税收善政,不过是在合适的时机由合适的人做出的合适的决策罢了。

康熙关于蠲免钱粮的思想斩钉截铁,旗帜鲜明,其“讲政治”、顾大局的觉悟绝不弱于共和时代的任何一个领导人。他说:“朕自御极以来,轸恤民依,力图休养。惟理财为裕国之大经,蠲贷为爱民之实政。”“政在养民,蠲租为急。数十年以来,除水旱灾伤例应豁免外,其直省钱粮,次第通蠲一年,屡经举行:更有一年蠲及数省,一省连蠲数年者。前后蠲除之数,共计已逾万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朝廷恩泽不施及百姓,将安施乎?”他还说:“重农贵粟,所以藏富于民,经久不匮,洵国家要务也。”“民生所以未尽殷阜者,良由承平既久,户口日蕃,地不加增,产不加益,食用不给,理有必然。朕洞瞩此隐,时深轸念,爱不靳敷仁,用苏民力。”一句话: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试问历代所谓名君,共有几个能比少数民族出身的康熙把孔子的“爱人”、孟子的“仁政”学到如此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的?要知道,穷康熙一朝六十一年,先后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区,蠲免税粮丁银等达五百四十五次(重要的有三十次)。其蠲免包括灾荒蠲免,逋欠蠲免及大规模普遍蠲免三类。康熙的这种“蠲免钱粮,率土均沾实惠”的行动,其总数约略一亿四千万两,数量之大,亘古所无。

遥想那一年的税收善政

而且,康熙在厉行康熙五十年的普蠲时,并不想后人想象的那样顺风顺水、轻轻就熟。大臣们惊讶于皇帝的硕大手笔,一时之间不能接受。毕竟,如果在一年之内普蠲天下钱粮,则国用立显不足。但皇帝决心不改,于是双方有了一点折衷:用三年时间轮免一过。至于到了他的孙子乾隆当朝时连续数番一次性普免天下钱粮,自是盛世进入到更高阶段的后话。

如此可以说,康熙并不是在吃不了的情况下想到了对百姓的施舍,而是在自身算不上财大粗的情况下的忍痛割爱。他宁是可自己节俭,他说:“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小民脂膏也。”相当多的史料都支持,康熙宫廷的生活比之于前朝,节俭到了近于寒酸的地步。从这个方面讲,康熙甚至是厉行节约的典范。他曾道:“朕于宫中费用,从来力崇俭约,期以有余,沛恩百姓。若非撙节于平时,安能常行蠲赈之事耶?”康熙二十九年有廷臣奏疏说:“宫中用度,木柴,明代用二千六百万斤,今止七八万斤。红螺炭,明用一千二百万斤,今百余万斤。”康熙四十九年某上谕谓:“理藩院向来每年赏赐供应外藩宾客,用银八十万两。今裁减浮费,一年止需八万两矣。”康熙五十六年又有上谕:“从前工部及光禄寺,每年动钱粮数十余万,近俱节省,减至数万。”康熙末雍正初这一时期的《光禄寺吃食钱粮等项数目表》档册也载明,清宫每月开支不超过四千两,少则六七百两

遥想那一年的税收善政

关于蠲免政策的作用与影响,有辽宁学者张杰做出这样的归纳:首先,康熙朝的蠲荒政策,纠正了顺治朝垦荒政策的弊端,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利发展。其次,康熙朝的蠲灾政策,避免大灾之年社会矛盾的激化,使灾区人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又次,康熙朝的蠲积欠政策,对清朝实际存在的赋重问题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再次,康熙朝的恩免政策,有名有实,确实起到了厚生裕民的作用。最后,康熙朝的普免政策,我们应当承认“首先对地主阶级有利”,但我们也应当承认,同样对广大农民有利。如果放在当前,它是很符合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的:第一,减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解放生产力,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第二,重点税源户税收压力的减轻,意味着其扩大再生产能力的加强,这自然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以“藏富于民”的逻辑更高的经济公平和产权效率,促成“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民风优化,自是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

遥想那一年的税收善政

也不断地有人探讨康熙税收善政的影响者。对于蠲免之策,康熙本人也认识到“如蠲免:地丁钱粮,不过于田多富户有益,其无地穷民未必均沾实惠”,可他随之就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赖有富户居积,犹以散粜民间,以济荒歉。若使尽为灾黎,其何以堪?”从实际效果看,与其把大家的税收征上来再进行特事特办的救济,这中间已经有了官吏在征税过程中上下其手的弊端和税收成本的两重消耗,大不如民间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自求平衡更存在经济上的效率。

对于“永不加赋”,则有人探讨那是造成晚清财政危机的原因。可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晚清后来根本没有顾及此政而开征千夫所指的厘金,且其财政危机是因为昏庸而不是节俭:一次次的战败,一次次的割地,一次次的赔款,这可以比之于少收一点税收要严重的多的税收损耗,任是多么强大的国家,又能经受地住数以十计的外敌入侵和战争失利么?晚清有慈禧那样的倒楣女人,多么大的家业也会败空,又与康熙的永不加赋有什么关系呢?

遥想那一年的税收善政

作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三个大帝之一,康熙已经尽了他的智商、情商、魄力、能力、才力、魅力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其在康熙五十年的两大税收举措,甚至可能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不过商传认为永乐帝比康熙要牛的多)——不能说“后无来者”,是因为后来乾隆比他走得更远——可这乾隆,恰恰就是在乃祖大祭税收善政的康熙五十年降生的。如此的大帝气度,难道不值得大书特书么?

三百年过去,又当辛卯。中华大地再次步入盛世之轨。2010年的中国财政甚至进入“十万亿时代”,仅国家税收就达到了七万多亿。联想圣祖当年圣迹,未知今日肉食者有否兴趣演它一出大手笔的税收善政?

遥想那一年的税收善政

征税容易,免税难;增税容易,减税难。但这肯定是中材以下者的惯常思维。但凡上材之人必有上材之举。康熙是也,乾隆是也。共和时代的诸多领导人,当然也应该是。

2011年1月19日星期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