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00多张老照片记录龙城“蝶变” 原来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

 南国今报 2022-04-15


40年,数万次快门,4000多张照片。老摄影人吴树祯用手里的镜头,记录下柳州的沧桑巨变。那些老照片,大都为这个城市的变迁留下了底片,记录了老百姓一步步走向小康的轨迹,展示着近半个世纪以来柳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

如今的河北半岛高楼林立。

老照片记录柳州沧桑巨变

在吴树祯家,4000多张二三十年前的柳州影像被细致地分门别类保存着。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他最为得意的宝贝。

图为吴树祯拿出新老照片进行对比。 记者黄远来 摄

“最早是在1968年因机缘巧合摸到了哥哥工作用的相机,之后就一直沉迷其中。”吴树祯回忆起与相机结缘时感叹道,当他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他隐隐感觉到他将会与这个“神秘盒子”结下千丝万缕的缘分。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吴树祯参加工作,成为柳州市计生委的专职宣传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单位给他配了一台相机,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摄影生涯。“那个年代买相机很不容易,审查非常严,需要写报告到市财政局审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买到了一台珠江牌相机,而后又在单位的帮助下建了一个暗房用于照片冲洗,自此成为一个专职的摄影人。”

吴树祯经常带着相机奔波在柳州各处,从柳江河到马鞍山,从柳北的柳钢到柳南的五菱,从工贸大厦的拔地而起,到海员大厦的轰然倒地,他走街串巷记录着柳州这座重工业城市的日常,为记录柳州城市发展变化留下珍贵资料。

看着柜子里一沓沓珍贵的影像,吴树祯感叹地说,能在那个年代接触到相机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幸运。“那时候的摄影不像现在的艺术摄影,那个时候,我就是很纯粹地记录。”

上个世纪90年代,吴树祯看到柳州城建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想法也从他的脑海里蹦了出来,他希望通过拍摄对比照片,记录更多的城市变迁。

吴树祯来到当年他曾经拍摄照片的地点,从同一个角度按下快门,一段横跨半个世纪的柳州变迁史就这样被记录了下来。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故事

其实要回到原点拍摄并不容易。有的房子盖了二三十年就拆了,有的地方早已面目全非。吴树祯说,拍摄过程有收获也有遗憾,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故事。

河北远眺。摄于1982年深秋。

在吴树祯的相片里,老柳州跃然纸上。无论是被破旧平房围困的东门,还是被棚户区包围的锌品厂、杂乱不堪的竹鹅溪,都清晰地刻画在这些相纸上。

“时代天翻地覆,很多'老柳州’可能对过去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是这些相片却给我们留下了最真实的影像与记忆。”吴树祯说,他拍摄的照片正好见证了柳州的城市巨变。

数千张老照片中,令他最为震撼的,是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张半山小游园的照片。“以前这块地方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村,脏、乱、差,给人感觉很破败;而如今,经过政府改造后,低矮破败的民房早已旧貌换新颜,小桥流水,绿水红花,俨如人间仙境。”

虽然拍摄了数千张珍贵照片,但是仍有让他遗憾不已的事。15年前,他手头上正好有朋友送的三卷反转胶卷,于是他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拍遍了整个柳州,随后他将胶卷寄到北京进行冲洗。经过一个月的焦急等待后,却发现寄回来的照片全部黑麻麻的。原来,朋友送给他的胶卷是低速片,而吴树祯却使用了高速片的参数进行拍摄,让胶卷过曝成了废片。“那时候我就好比丢了魂似的,坐在一旁的座位上,一坐就是近一个小时。这半年的心血和汗水全白费了。”

“我拍这些老照片,只是想把它记录下来,老柳州需要有档案记录,不然消失了,可能就会有断层。同时,我也尽量去记录老柳州的生活状态,让老柳州能始终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市区5个地点新景旧貌对比

 保利大江郡,高楼拔地而起。

 锌品厂。摄于1991年。

>======================<

 东门城楼。

 东门旧景。摄于1984年。

>======================<

地王国际财富中心。

老人民医院。摄于1978年。

>======================<


谷埠街口。

当年这里是一排骑楼。摄于1990年。

>======================<


东都百货。


百货店外人来人往。摄于1990年。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吴树祯提供)


今报记者黄远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