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口留疤不要紧,更需要警惕的是这件事

 yy2751 2022-04-15
这年头,除了刚出生的小婴儿,谁的身上还能没有一点疤呢?

不过典哥也能理解,大部分时候,皮肤上的小伤疤,除了可能略微影响美观,完全不疼不痒,没什么存在感。

但有一种“疤痕”,不仅可能会“侵蚀”周围正常的皮肤组织,甚至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肿瘤。它就是:瘢痕疙瘩。

如果你身体上有突起的疤痕,或者准备打耳洞、做手术等,一定要看完这篇。


(别担心,全文没有吓人的疤痕图片,可以放心观看)

图片

疤痕比周围完好的皮肤略为“突起”一点,是很正常的情况。这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皮肤过度生长而产生的现象。

图片

这些突起分为两类:相对安全的“突起”——增生性瘢痕,和隐藏着危险的“突起”——瘢痕疙瘩。

图片

(点击查看大图)

如果你身上有类似“瘢痕疙瘩”这样的伤疤,一定要多留心,多观察。

图片

不是所有的瘢痕疙瘩都很危险,大部分情况下,瘢痕疙瘩属于“良性皮肤纤维化疾病”。

良性,也就意味着对你的身体没坏处,如果没有症状或短期内没有增大的皮疹,也可以不治疗[3]

但是,如果你出现下面两种情况,就要考虑去医院的皮肤科或者整形美容科进行检查和治疗。

1. 瘢痕疙瘩影响了美观。

瘢痕疙瘩容易长在胸口、耳朵等部位,很可能影响美观。如果你本人比较介意的话,可以考虑治疗。

部分女性经历剖腹产后,刀口的部分可能也会长出明显的瘢痕疙瘩,如果自己觉得不好看,是完全可以考虑治疗的。

图片

2. 瘢痕疙瘩有增长变大的倾向,或者瘙痒难耐等不舒服。

有研究发现,瘢痕疙瘩具有肿瘤生长的特点[4],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应当把“瘢痕疙瘩”当做一种良性肿瘤来看待,最好及时采取彻底的治疗。

如果你发现瘢痕疙瘩持续变大、非常瘙痒不舒服,或者只是担心瘢痕疙瘩继续增长甚至癌变,最好及时求助医生。如果医生判断有癌变风险时,就及时治疗。

图片

对瘢痕疙瘩的治疗,不仅是“手术切除”这么简单。

如果只是单纯切除,切除之后留下的刀口又长成瘢痕疙瘩的风险依然很高。

很多时候需要手术+放疗的方式,也就是说在手术切除之后,进行电子线的照射,起到预防复发的效果。

不用看到“放疗”两个字就发怵,针对瘢痕疙瘩的放疗,剂量和深度都比较小,只对局部的瘢痕起作用。

除了手术,还有注射、药物、激光等非手术的治疗方法[5,6]医生会根据瘢痕疙瘩的大小,数量以及预期效果综合考虑,采取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图片

说到底,想要少受瘢痕困扰,最好的做法其实是:预防!

我们能做的就是:关注先天因素,杜绝后天因素。

图片

1. 关注先天因素,提前告知医生,评估瘢痕和收益。

  • 深色皮肤人种,比如黄种人比白种人更容易长瘢痕疙瘩[1]

  • 有亲人长过瘢痕疙瘩或者是瘢痕体质的人,更容易长;

  • 本身属于瘢痕体质的人,受伤或者手术后也更容易长瘢痕疙瘩[2]

如果你有上面这3种情况,在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的动作之前,都要谨慎判断,并且告知医生。

比如做手术、割双眼皮、打耳洞、切痣、文身,尤其是以“美”为目标的时候,都要充分评估“可能留疤”的风险和手术效果的收益,和医生深入沟通后再做决定。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瘢痕体质呢?(以下3条符合2条,大概率就属于瘢痕体质)[2]

1. 不同部位或者同一个部位,多次受伤或者手术总是留有瘢痕,并且时常突出皮肤表面,摸起来很硬;

2. 一些不经意的轻微损伤,都会留有瘢痕;

3. 家里有多位亲人出现过上面两条所描述的情况。

图片

2. 通过4个细节,做好受伤和愈合过程的护理[7]

1. 遭遇创伤要及时清洗伤口,尽早缝合,控制感染;

2. 小创口一定要勤清理,并用胶带包扎好;

3. 胸口、手臂等瘢痕疙瘩易发部位,发生创伤时一定要注意护理与治疗;

4. 痤疮、毛囊炎和带状疱疹等皮肤病引起的损伤应该用含有抗感染剂的软膏/乳膏进行局部治疗,直到渗出停止。

瘢痕疙瘩并不可怕,只要对它有充分的了解,及时求助专业医生,完全不需要太慌张。


祝读到这里的你,都能远离疤痕困扰~

审稿专家:迟慧彦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UD-DIN S, BAYAT A. New insights on keloids, hypertrophic scars, and striae [J]. Dermatologic clinics, 2014, 32(2): 193-209.

[2]蔡景龙. 对瘢痕体质和瘢痕疙瘩体质的认识 [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1, 32(11): 641-3+50.

[3]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会专家组. 中国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推荐指南 [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8, 29(05): 245-56.

[4]JIA C Y, CHEN L X. Tumor characteristics of keloid [J]. Zhonghua shao shang za zhi = Zhonghua shaoshang zazhi =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2021, 37(4): 301-5.

[5]OGAWA R. The Most Current Algorithms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s and Keloids: A 2020 Update of the Algorithms Published 10 Years Ago [J]. Plast Reconstr Surg, 2022, 149(1): 79E-94E.

[6]马倩玉,武晓莉.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最新治疗进展 [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01): 1-5+26.

[7]OGAWA R, DOHI T, TOSA M, et al. The Latest Strategy for Keloid and Hypertrophic Scar Prevention an Treatment: The Nippon Medical School (NMS) Protocol [J]. J Nippon Med Sch, 2021, 88(1): 2-9.

编辑:帝豪、张小乙、王艳

排版:韩宁宁 | 校对:武宜和

运营:李永敏 | 统筹:吴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