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当剑质疑,就教于贤者明达

 攒菁堂 2022-04-15

武当剑术名震武林,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张三丰武当传拳剑,宋唯一踏雪无痕,李景林剑传南北……然而,誉之愈隆,疑之愈多。笔者将这些疑问书出,就教于贤者明达,以解多年之谜团。

一、按常理,“武当拳”是武当派拳术的统称,而不是某套拳的专指。那么,“武当剑”也该是武当派剑术的统称,而不是某套剑术的专指。可是,上自宋唯一《武当剑谱》,黄元秀《武当剑法大要》,以至李天骥《武当剑术》,马杰《武当剑》诸书,均将“武当剑”三字作为自己书中剑术的专指。此种称谓是否恰当呢?白马是马,马只有白马吗?

二、武当剑术博大精深,有隐有显,但目前影响最大的还是宋唯一、李景林一脉所传。笔者当年亦曾习之,只是由于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弃之久矣。

宋唯一自称“武当下乘丹派”,并叙有流源,三乘九派脉系,自张三丰为祖,经张松溪等至宋唯一为第九代传人。据马杰先生《武当剑》中言,宋传李景林,李传孟晓峰,孟传马杰等天津徒众。但宋谱中“三乘九派”之说,据北京郭浩然先生考证,是抄自《文始真经》。

是谁抄的?郭先生认为,张三丰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抄,是宋唯一所为,但也没有证据。因此,有没有“三乘九派”之古传,尚难定论。那么,“武当下乘丹派”之名是否该打个问号呢?

三、马杰先生《武当剑》中说,武当剑有“太极腰、形意劲、八卦步、武当神”之特点,这值得商讨。

如果说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有《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以及太极拳界之拳谱和口碑为证,那么形意拳和八卦掌均与张三丰无直接关系;形意拳是清代李洛能祖师据心意拳而创,列内家拳系尚可,但要说是武当派恐怕未必恰当。因为没有李洛能祖师师从武当道士之传闻。

心意拳谱中重招法,讲技术,只是较同时代其他拳种相对重视内炼功夫,用的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的外家劲道,与内家形意拳之三催劲道截然不同。当然,心意拳也在发展,况且这里也并非评价优劣,实则各有特点,只是发展方向不同罢了。

八卦掌初传京华,董海川祖师名之“转掌”,几易其名,最后定名“八卦掌”。那么,“太极腰、形意劲、八卦步”之说,恐怕不是张三丰时代的产物,只能是清末民初李景林时代的产物了。所以自张三丰至今的丹派剑术传承是否有误差呢?

四、按武学常识,“器械是手臂的延长”。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拳术,就有什么样的器械,拳术与器械在风格,劲路上是相一致的。

如太极门有太极拳、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等;形意门、八卦门、无极门均如此;少林拳与少林器械在风格和劲路上也是一致的。然而,现今的“武当下乘丹派”却只有剑术,没有合“太极腰、形意劲、八卦步”于一身的“武当下乘丹派拳术”,只传闻宋唯一精八卦掌,尚无今人习练,是什么原因呢?

“精拳术者未必皆通剑术,精剑术者未有不通拳术”(孙福全《八卦剑学》),作为一个门派,有剑无拳是不可思议的,难道是尚在秘传中吗?如果是,那会是张三丰所创吗?或是宋唯一?或是李景林?或是正在创编中?

五、纵观《武当剑谱》、《武当剑法大要》、《武当剑术》和《武当剑》诸书所述,均为宋唯一所著所传,但诸书中所载剑术技法差异之大,令人不解。

宋谱所示是“取八卦为八场,以六十四卦为六十四势,以三百八十四爻为三百八十四手”的以《易经》为指导的剑术。因为“宋精八卦掌”(见《武当绝技》续编),按拳械合一之理,我们有理由怀疑宋谱所示是八卦剑,但苦于谱中未有此言,又无套路图解说明,因而无法确定。

黄元秀《武当剑法大要》所载,是李景林所创武当对剑,自然不是宋氏原技。

马杰《武当剑》和李天骥《武当剑术》中所示单练套路分别是一百三十二势与六十五势,与宋谱所载根本不是一回事。为什么呢?是宋会几套剑术,还是后人所编?如果说是宋会几套剑术,那么谱中所示当是他首先公开传授的,今天谁会呢?为什么秘传的反而有人会呢?如果是后人所编,是谁编的?

如果说今天的“丹派剑术”是宋氏原传剑术的发展创新,那么宋唯一踏雪无痕的风采谁人能再现?据宋唯一之侄宋文明(字少式,外号“官迷”)的内侄张广和老人口述:宋有蹿房越脊之功,尝盘坐于院内,双掌击地,身体腾空而起,越过高墙至院外。李景林、孟晓峰、李天骥、马杰诸前辈能否?

宋谱中载有跑砖之功。据言,功入妙境能”踏雪无痕”,“水上行走”。宋谱已公开十余年,藏书者定然不少,可有人练成否?

以上几个问题,如蒙贤者赐教,幸甚!如有前辈有宋氏原传八卦掌与剑术,余愿执弟子之礼躬身以求。(赵树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