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31. 淮南三叛第三叛(上):诸葛诞称臣东吴,司马师携帝出征

 衣赐履读通鉴 2022-04-15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从这一回开始,分两回讲淮南三叛的第三叛,诸葛诞之叛。淮南三叛,分别发生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主政时期,第一叛,王凌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司马懿摁住了,王凌被诛族;第二叛,毌丘俭和文钦,动静儿搞得不小,司马师亲征,毌丘俭被诛族,文钦投降东吴;第三叛,动静儿更大,诸葛诞归降东吴,这就把东吴也给扯进来了,在整个儿过程中,魏、吴双方,各有反叛,大反叛套着小反叛,叛过去之后又叛回来,主动叛、被动叛,军事叛、政治叛,交织纠缠,上演了一出反叛与反反叛的大戏。


公元255年,闰正月,司马师平叛了毌丘俭、文钦之乱后,眼疾更加沉重,回到许昌就动不了了。闰正月二十八日,司马师去世。二月五日,魏帝曹髦下诏,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衣赐履说:司马昭的大将军之路,并不十分平坦,我们讲曹髦时再详细讲述。

【曹髦还是有点帝王之相的,可惜生错了年代】


最初,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与夏侯玄、邓飏等人关系亲密,公元249年,高平陵事变中,邓飏被诛族;公元254年,夏侯玄因牵连到李丰案而被诛族;再加上王凌、毌丘俭都被诛族,诸葛诞心中颇有些不安,就开始为自己谋划后路,一方面开仓赈济百姓,收买人心;另一方面,蓄养扬州轻侠之辈数千人,作为死士。
衣赐履说:诸葛诞两次到扬州任职。第一次,司马懿平叛王凌之乱,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后来,魏吴爆发东关之役,诸葛诞征讨诸葛恪不利,改任镇南将军,离开扬州。第二次,毌丘俭、文钦反叛,司马师命诸葛诞占领寿春,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发兵击斩吴国大将留赞,进封高平侯,转为征东大将军。
公元256年,冬天,东吴打算攻打徐塘安徽省含山县附近),诸葛诞的兵力完全可以应付,但他却借机向朝廷再请十万兵众守卫寿春(征东大将军司令部所在县,安徽省寿县),又要求在淮水之滨建一座城,防备吴国进犯,实际上是想自己占据淮南(欲保有淮南)。魏国朝廷意识到,诸葛诞可能对自己的安危有想法,而他又是老臣,就想把他召回朝廷再说。
公元257年,五月,朝廷任命诸葛诞为司空。诸葛诞接到诏书,极为惊恐,起兵造反。

【这哥们儿似乎有点大志向】


《三国志·诸葛诞传》正文,对诸葛诞造反笔墨不多,裴松之注引《世语》《魏末传》,充实了一些内容。
《世语》上说,司马昭主政后,长史贾充建议派使者慰劳四征将军,贾充本人亲自前往寿春与诸葛诞会面。贾充回京后,向司马昭报告说:
诸葛诞这是第二次在扬州任职了,他素有威名,颇得民心。现在征召他回朝,他大约是要反叛的,不过还算不上大祸;如果不征召他,假以时日,他的根子越扎越深,势力越来越大,到那时,小祸就会演变为大祸。
于是,司马昭任命诸葛诞为司空。诸葛诞看了诏书,说:
做三公官,还轮不到我诶,那个王昶就排在我前头嘛。朝廷这么急吼吼让我回去做司空,把兵权交给乐綝,嗯,一定是乐綝这小子暗中捣的鬼。
乐綝是扬州刺史。
诸葛诞带着一票兄弟,冲到扬州州政府,把乐綝给宰了。
《魏末传》的记载又有不同,说是贾充到了寿春,和诸葛诞聊天儿,聊着聊着,突然说:
洛阳的士大夫们,都认为当今天子应该禅位给大将军司马昭,想必将军也听说了。对这个事儿,将军您怎么看?
诸葛诞厉声说:
你难道不是贾豫州的儿子吗?你家世受朝廷大恩,为何如此背信弃义?你特么说的这是什么话!我今儿就把话摞这儿,如果洛阳有变,我诸葛诞必将誓死捍卫!
贾充默然不语。
之后,诸葛诞被征召做司空,于是反叛。
衣赐履说:贾豫州即贾逵,是忠于曹氏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当年,王凌反叛失败后,被押赴洛阳,路经贾逵庙,就曾经对着庙高喊,贾梁道(贾逵字梁道),我王凌是大魏之忠臣,只有你的神灵知道啊!
贾逵是魏之忠臣,贾充则可以称之为魏朝终结者,历史的这种安排,颇有些戏剧性。

【这哥们儿既有本事,也是官场大混】


诸葛诞杀了扬州刺史乐綝,聚集了淮南、淮北十余万屯田官兵,又在扬州新招募精壮士卒四五万人,储存了够吃一年的粮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随后,派将军朱成到吴国,向吴帝孙亮称臣,同时,又派儿子诸葛靓,以及长史吴纲等人的子弟,到吴国做人质。
魏帝曹髦下诏说:
诸葛诞极为凶暴,倾覆扬州。当年英布造反,汉高帝亲自征讨;隗嚣不肯归顺,光武帝亲自征讨;对吴国和蜀国,我烈祖明皇帝也亲自征讨。如今,我将与皇太后一道,亲自征讨诸葛诞!
随后,司马昭率大军,带着曹髦和郭太后,前往讨伐诸葛诞。
衣赐履说:甭问啊,曹髦这道诏书,一定是被司马昭逼着写的。诸葛诞反叛,司马昭必须亲征。但又怕自己一出去,曹髦和郭太后在后面搞事情,少特么客气,全都得跟我走!而且,还得让曹髦昭告天下,不是我司马昭逼他去的,是他自己个儿哭着闹着要去的。
诸葛诞称臣,吴国上下大喜。六月,吴帝孙亮派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人领兵三万,与征北大将军文钦一道,前往救援诸葛诞。同时下诏,任命诸葛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封为寿春侯。全怿是原右大司马全琮的儿子,全端是全琮的侄子。
就在诸葛诞向东吴称臣的同时,东吴也有将领归降魏国。
此人是镇守夏口(湖北省武汉市)的镇军将军孙壹。
孙壹是孙坚弟弟孙静的孙子。公元253年,东吴大将军孙峻诛杀太傅诸葛恪,当时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为公安督。孙峻派孙壹、全熙、施绩等人攻打诸葛融,诸葛融自杀。孙壹由镇南将军升任镇军将军,假节,督夏口。公元256年,九月,孙峻去世,将大权交给堂弟、偏将军孙綝。吴帝孙亮任命孙綝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主掌朝政。孙綝不但资历浅,而且比较混,搞得东吴政坛大乱,大司马滕胤和骠骑将军吕据决定向孙綝动手。孙綝这个货,治国理政不咋滴,出刀倒是挺快,他先杀了滕胤和吕据。这下子就把孙壹给扯出来了,一个是,孙壹的弟弟孙封,知道滕胤、吕据的谋划,就自杀了;再一个是,滕胤和吕据都是孙壹的妹夫。
公元257年,六月,已任东吴大将军的孙綝,派镇南将军朱异,从虎林(安徽省贵池市西)率军,突袭孙壹。朱异到达武昌,孙壹知道,这是来收拾自己的,于是,率部曲千余口,以及滕胤的老婆,投奔魏国。
衣赐履说:孙壹是孙静的孙子,孙綝是孙静的曾孙,算起来,他们是堂叔侄。权力这玩意儿,常常是六亲不认的。
六月六日,魏帝曹髦下诏,任命孙壹为车骑将军、交州牧,仪同三司,封吴侯。
衣赐履说:裴松之认为,孙壹是害怕被孙綝诛杀才归降魏国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功劳,而魏国对他的赏格太高了。我和裴老爷子看法不太一样。此时,正是司马家夺权的关键时期,不但要防止国内的反叛,还要防备吴、蜀借机进攻。像孙壹这样的人,尽管没什么功劳,也不是什么高端人才,但只要你归降,我就大大的封赏,而东吴内部的政治斗争如火如荼,魏国对孙壹的封赏,对那些不满于孙綝,以及害怕被孙綝迫害的东吴臣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实际上,司马昭的这个招降政策,对平叛诸葛诞之乱,的确起了不小的作用,我们后面会讲到。
另,据说魏朝廷把原皇帝曹芳的贵人邢氏嫁给了孙壹,邢氏貌美如花,但十分妒忌,家里的婢女被她祸祸得不轻,于公元259年的十一月,把孙壹和邢氏都给宰了。
六月二十五日,曹髦、郭太后车驾到达项县(河南省沈丘县),司马昭率军二十六万进驻丘头(沈丘县东南)。司马昭下令镇南将军王基行镇东将军事,都督扬州、豫州诸军事,并与安东将军陈骞等人围攻寿春。王基到达寿春,下令围城,包围圈尚未完全闭合,文钦、全怿等人的援军,从寿春城东北边,凭借险要山势进入城中。
司马昭命令王基聚拢军队,坚守壁垒,不得交战。王基屡次要求进攻,司马昭都不准。不久,东吴镇南将军朱异率军三万进驻安丰(安徽省霍丘县),支援寿春。司马昭下令王基率军转移,占据北山。

【王基一定不同意他长这个模样】


王基对诸将说:
现在,我们围城的营垒非常坚固,兵马也已集结,此时应该做好准备,就等着敌军突围时给予迎头痛击。如果我们转移到北山,把守险要之地,城内敌军就得以喘息,战局就很难预料了。
于是,王基不听司马昭的命令,继续包围寿春,同时上书说:
如今与敌人对峙,我们应该不动如山。如果移防部队,依据险要,军心就会不稳,大好形势可能有变。现在各军都已据守深沟高垒,群情激昂,不可随意变动,这是治军的要领。
奏书呈上,司马昭同意。
于是,王基率军对寿春城四面合围,形成内外两层包围圈,防御工事非常坚固。文钦等人多次出城,企图突破包围,都被魏军挡住,只好重新回到城中。
衣赐履说:王基是个能人,不但很能打,而且很有见地。王基经常违抗命令,这次是司马昭,实际上,在司马师平叛毌丘俭、文钦之乱时,王基作为魏军前锋,也曾违抗司马师的命令。王基最初是王凌的人,还做过曹爽的属下,但他违抗命令,司马兄弟竟然都能容忍他,就很有些意思。我们稍微摆一摆这位爷的事迹。
王基是东莱郡人,从小父亲就去世了。十七岁时,王基到郡里当了个小干部,觉得没意思,就辞了职,到琅邪一带游学。黄初年间(公元220年—公元226年),王基被举为孝廉,当了个郎官儿。后来,青州刺史王凌上表,请求任命王基为州别驾,再后来,又被召到宫里当秘书郎,王凌又上表把他请回来。不久,司徒王郎征辟王基到司徒府工作,王凌不放人。王郎专门给州里下发公文,批评王凌,但王凌就是不放人。王凌在青州治理得不错,王基的辅佐之功不小。后来,司马懿征辟王基,王基还没上任,又被任命为中书侍郎。曹爽当政之后,任命王基为从事中郎,又外放为安丰郡太守。七七八八的,王基换了不少工作岗位,都有建树。公元249年,高平陵事变爆发,曹爽被诛族,王基作为曹爽的旧部,被免了官职。但是,就在当年,他又被任命为尚书,再出任荆州刺史,加扬烈将军。
这么捋下来,大家有没有觉得有点儿怪?王基最初是王凌的人,又做曹爽的干部,而王凌和曹爽都是司马家的死敌诶。但王基在曹爽被诛族的当年,就重新受到重用,一定有文章。
我猜,司马懿早就看中王基了,没准儿王基在曹爽手下工作时,就已经被司马懿策反了,司马懿有这个本事。从那时起,王基就对司马父子效忠了,而且立下不少功劳,司马兄弟对王基非常信任,哪怕违抗命令,也绝不会怪罪。
我们举个有意思的例子。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了魏帝曹芳,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因此事而晋升爵位的,《三国志》上一共记录了七个人:
高柔,进封安国侯。
卢毓,进封大梁乡侯。
王观,进封中乡亭侯。
傅嘏,进封武乡亭侯
钟会,赐爵关内侯。
邓艾,进封方城亭侯。
王基,进封常乐亭侯。
这里有什么古怪吗?
有。
这七个人中,京官儿五个:高柔、卢毓、王观、傅嘏,这四位都在上奏罢免曹芳的奏书上是挂了名的;钟会,当时应该是出了不少力,但地位太低,没资格挂名。这些人在废曹芳、立曹髦时立了功不奇怪,奇怪的是,邓艾时任兖州刺史,王基时任荆州刺史,这哥儿俩根本不在京城,他俩凭什么因立曹髦为帝而进封为亭侯
公元260年,曹髦被司马昭的手下杀死,司马昭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因此事而受到封赏的有三人:
高柔,增加食邑,达到了四千户。
王观,进封阳乡侯,增加食邑,达到二千五百户。
王基,增加食邑,达到五千七百户(因平叛诸葛诞,已封东武侯)。
高柔、王观都在朝里为官,立曹奂有功不足为奇,奇的还是王基,时为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驻军新野,他为什么又增加食邑
我没有标准答案,只能猜测,司马兄弟在立曹髦、曹奂的过程中,担心有地方官起兵反对,邓艾和王基,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司马家的家臣,守护洛阳门户,为稳定局势起了一定作用。
好,我们回到司马昭这里来。

【这个司马昭,气质上还是满像的】


司马昭又派奋武将军、监青州诸军事石苞统领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的轻装精锐部队,在寿春外围游击,切断东吴的援军。州泰在阳渊(安徽省寿县西南)大败朱异。朱异撤退,州泰追击,杀伤二千余人。
七月,吴国大将军孙綝亲率大军驻扎在镬里(安徽省巢湖市西北),又派朱异率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人,前往解寿春之围。朱异把辎重粮草留在都陆(安徽省寿县南),进驻黎浆(寿县南),石苞、州泰再次击败朱异。太山太守胡烈率五千人偷袭都陆,一把火烧掉了朱异的物资粮草,朱异无粮,率残部一路啃着树叶子,逃回孙綝大营。孙綝命令朱异再次拼死出战,朱异以缺粮为由,不接受命令。孙綝大怒,九月一日,就在镬里,斩杀朱异。九月三日,孙綝率军返回建业。孙綝既没救出诸葛诞,又伤亡大量士卒,还斩杀名将,东吴上下,全都怨恨孙綝。
衣赐履说:孙綝杀了朱异,自己退军,寿春就成了一座孤城,城破军败,已成定局,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看到孙綝这个样子,我猜孙权在地底下得气得吐血再死一回吧。
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