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州多个县区蚕不吐丝,损失上千万元!专家初步调查结果出炉

 南国今报 2022-04-15

今年5月以来,柳州市柳城、融安、融水、鹿寨、柳江、柳北等县区的部分蚕农所养的春蚕出现成片不吐丝不结茧的情况,蚕农损失惨重。(相关新闻


19日,记者从柳州市农业局获悉,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及市县技术人员展开的调查,初步判断为疑似不明污染物污染桑叶,造成蚕体发生生理机能障碍所致

农业局:异常蚕种合计8059张损失1046万元

柳州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科科长王石坚介绍,今年5月1日至25日、6月1日至8日,柳州市部分蚕区不同程度发生蚕体不吐丝不结茧异常情况。

两个时期异常情况具体表现为在蚕体五龄期吐丝结茧时期,异常蚕在五龄期的第5、6天,经蜕皮激素催熟后,上蔟不排粪尿,不吐丝不结茧或结薄皮茧。两个时期发生异常情况的蚕种合计8059.5标准张,占全市4-5月累计养蚕量的2.52%,损失鲜茧228.63吨,经济损失1046.79万元。

异常情况发生后,柳州市的市、县两级蚕业技术、农业执法植保等部门第一时间深入蚕区,指导蚕农出现异常情况的蚕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开展蚕室清洗消毒,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组织市、县蚕业管理、研究推广等部门技术骨干到融安县发生异常情况现场查找分析原因。目前,全市各个蚕区后续批次的蚕体吐丝结茧情况,已基本恢复正常

为排查异常情况发生原因,5月2日至6月10日,柳州市农业局共抽取5个批次40个样品,送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检验,并4次邀请区总站专家到柳州调查取样及技术指导,2次配合总站驻发生异常情况村屯技术人员跟踪调查。同时,向华南农大蚕桑系、国家蚕桑产业体系等蚕病方面的专家寻求技术支持,并邀请华南农大蚕桑系教授来柳指导。

根据抽样检测情况,未检出蚕种带毒所导致的家蚕微粒子病及家蚕农药成分,排除常见的家蚕血液型脓病等常发性蚕病。专家反馈的意见认为,昆虫生长调节剂污染桑叶,会造成蚕体化学物质微量中毒,从而出现不吐丝不结茧情况。市县技术人员经过现场查找分析结合专家指导意见,把查找影响蚕正常生长发育原因的重点放在桑叶受污染方面。

以上图片均为资料图

从以上情况初步判断,柳州市本次部分蚕区发生蚕体不吐丝不结茧异常情况,疑似不明污染物污染桑叶,造成蚕体发生生理机能障碍所致。下一步,农业部门将持续跟进蚕异常情况研究分析,全力查找发生原因。

科虹公司:春蚕不吐丝与他们无关

此前,有报道指今年3月至5月广西科虹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曾在部分区域开展飞喷作业,帮助果农消灭病虫害。有技术人员怀疑飞机在喷洒农药作业时,含有保幼激素类的药物会将桑叶污染,蚕吃了以后会导致龄期延长,进食良好但始终不结茧,而喷洒的药物则是含有吡丙醚成分的农药

网络图片,图文无关

就相关质疑,19日记者来到了广西科虹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周志和回应称,把成片区域春蚕不吐丝怪罪与科虹公司的飞喷作业,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让他们深感无辜

周志和介绍,今年4月起,公司确实在融安县大良镇、鹿寨县鹿寨镇、柳城县东泉镇开展过飞喷作业,但是并没有在其他县区开展过类似作业。如今没有飞喷作业的地区也发生了春蚕不吐丝的情况,将责任划分到公司身上并不科学。

此外,公司根据不同作物防治病虫害的需要,都是采用低毒安全环保并登记备案过的农药,不会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部分农药主要针对鞘翅目的昆虫,对鳞翅目的家蚕根本不会有影响。“每次飞喷作业前,他们都会通知当地政府,告知使用药物以及范围问题,并及时向村民发布通告。”周志和说。

网络图片,图文无关

周志和介绍说,公司所拥有的飞机每次作业都受到空军和民航的管理,有备案、有轨迹并有据可查。另外就喷洒的范围问题,飞机都会进行GPS定位,根据风速高度等精确都保持在1米左右,基本不存在农药漂移问题

周志和还表示,目前柳州有不少的农民和农场主有拥有了无人机飞喷作业,数量可能高达上百架。如此数量的无人机都可能会进行飞喷作业,但把矛头指向他们一家公司让他们感到无辜。

不过,周志和也表示,如果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确实证实春蚕成片不吐丝不结茧与他们有关,他们将会承担相应责任。


来源 | 南国今报记者黄远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