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

 猎手蟑螂 2022-04-15

道理很简单,拥有不好的性格,就会做出不好的事情,就会有不好的运气,就会有不好的结果。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也就建设了孩子的优质人生,改变孩子人格中的缺陷,也就是改变孩子的未来。

1、父母若消极,孩子怎么能阳光

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面,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一个人如何正确认识它们。有的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忽视了正面教育,言谈举止中会不知不觉地向孩子灌输一些消极的东西。如果有人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快,便把社会、人际关系看得一团糟,认为这也不如意,那也不顺心。用灰色的心理熏染孩子,影响孩子,使本该感受到阳光和美好的孩子,幼小的心灵慢慢地蒙上了阴影。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多半性格内向、忧郁多疑、心胸不够开阔。

对于孩子来说,欣赏别人是对他人的一种肯定、一种理解、一种尊重;欣赏别人,既是一种给予,又是一种沟通、一种祝福。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同时,欣赏别人,又是一种人格修养。赞美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自己狭隘自私的过程。

圣诞节临近,美国芝加哥西北郊的帕克里奇镇到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

正在读中学的谢丽拿着一沓不久前收到的圣诞贺卡,打算在好朋友希拉里面前炫耀一番。谁知希拉里却拿出了比她多十倍的圣诞贺卡,“你怎么有这么多的朋友?这中间有什么诀窍吗?”谢丽惊奇地问。于是,希拉里讲了下面一个故事:

一个暖洋洋的中午,我和爸爸在郊区公园散步。在那儿,我看见一个样子很滑稽的老太太。天气那么暖和,她却紧裹着一件厚厚的羊绒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毛皮围巾,仿佛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似的。我轻轻地拽了一下爸爸的胳膊说:“爸爸,您看那位老太太的样子多可笑呀。”当时爸爸的表情显得特别严肃。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希拉里,我突然发现你缺少一种本领,你不会欣赏别人。这证明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缺少一份真诚和友善。”爸爸接着说:“那位老太太穿着大衣,围着围巾,也许是大病初愈,身体还不太舒服。但你看她的表情,她注视着树枝上一朵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么的生动,你不认为很可爱吗?她渴望春天,喜欢美好的大自然,这是多么美好的感情啊!”

爸爸领着我走到那位老太太面前,微笑着说:“夫人,您欣赏春天时的神情真的令人感动,您使春天变得更美好了!”

那位老太太似乎很激动:“谢谢,谢谢您!先生。”她说着,便从提包里取出一小袋甜饼递给了我:“你真漂亮……”

事后,爸爸对我说:“一定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优点。当你这样做了,你就会获得很多的朋友。”如果一个人只欣赏自己而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看似孤立别人,实际上是在孤立自己;看似提高了自己的身价,实际上是贬低了自己的人格。不会欣赏别人的人,往往也得不到别人同样的反馈,失去了许多相互鼓励的机会;不会欣赏别人的人,感情上难以和他人拉近,无法获取他人的帮助和友情;不会欣赏别人的人,感受不到人间的真善美,心中容易被一些不良情绪所笼罩。

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阳光宝贝,父母首先要有阳光心态。注重从正面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多看到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事物,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和成绩,多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以健康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事物。

欣欣要参加“我看交警”征文比赛,她对爸爸说:“交警有什么好的,我在路上看到一个交警在推搡三轮车工人。”爸爸认为孩子说的是事实,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为了让孩子正确地认识交警,写出交警的闪光点,他在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有意识地引导她去观察身边的交警,让孩子看到,在炎炎烈日或风雨交加的天气,交警是如何坚守岗位,维护交通秩序的。欣欣很快完成了作文,在这个过程中,她受到了教育和启发,慢慢学会了以正确、客观的心态,宽容、善良地对待他人。要创造美满的生活,健康、积极的态度是首要条件。孩子的心灵需要阳光,做父母的,要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

2、总给特殊地位,孩子唯我独尊

现在的孩子大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同龄人,都要围着自己转,平时说话总喜欢说:“我怎么怎么样……”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情,都用“我”为主语。这样的孩子,父母如果不善加教育和诱导,等孩子长大后,就会形成唯我独尊的性格。

一些父母为孩子太“独”而发愁,他们只想着自己,不管他人。这样的性格在父母面前没问题,可到了学校,到了社会,他们怎么能够与人和谐地相处呢!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确实是个问题,如果放任不管,必然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父母应当采取措施,坚决纠正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月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深受爸爸妈妈的宠爱。从很小的时候起,家里所有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好吃的、好玩的留给月月,月月逐渐地变得很“独”。有一次,爸爸下班晚了,实在太饿了,进家坐下后,顺手拿起月月的威化饼就吃了起来。因为,这些饼干已经买回来好久了,月月根本不喜欢吃。然而,月月看到爸爸吃了他的饼干后立刻发起了脾气,让爸爸把饼干还给他,甚至伸手要到爸爸嘴里去抢,尽管爸爸一再表示第二天一定给他买来更多的,但还是不能说服月月,他不仅哭闹,而且还躺在地上打滚,不依不饶的。最后,还是爸爸说带他去吃肯德基,才阻止了月月的哭闹。

月月的玩具更是丝毫不让别人碰,幼儿园的小朋友刚刚来玩耍,看见月月的天线宝宝非常好玩,便忍不住用手去摸,并且对月月说:“你的天线宝宝好神气呀!”说话的过程中,他的眼神中流露着对那个天线宝宝的喜爱,刚刚是多么希望能玩一会儿。可是月月却很小气地将天线宝宝藏了起来,并且对刚刚说:“这个是我爸爸买来让我玩的,你回家让你爸爸给你买呀!”生活中,像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甚至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关心。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们一定要注意了,千万不能放纵孩子的这种心理,否则孩子就会彻底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孩子即使再聪明也没有用,因为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在社会上生存,他必须要和人合作,而这样的孩子走到哪里也不会受欢迎的。

那么父母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们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对孩子任性且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以消除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分担、共享,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他人,而不能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任其发展。同时教育孩子懂得共享为乐、独享为耻的道理,帮助孩子建立群体意识,这样可以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逐渐减少。

其次,父母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关注。有位母亲非常疼爱她的孩子,她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宝宝不要乱跑!”“宝宝,你没摔伤吧?”“宝宝,妈妈帮你把扣子扣好!”……结果这个孩子越来越任性,越来越难管。

教育学家认为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父母给予太多的关注,那么这个孩子在长大以后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大人了,而依然会对父母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他人,只对自己有利的事感兴趣,而对其他事根本不关心,所以当父母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太多关注是不必要的,父母应当尽量让孩子感觉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一样都是平等的。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有意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比如当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教给他要分给别的小朋友;当他有了好玩的玩具时,教给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会更有趣。爸爸妈妈最好引导孩子和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玩,这样年纪较大的孩子不仅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培养孩子与伙伴友好合作的意识,教育孩子虚心学习伙伴的长处,尊重别人的意见,珍惜与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这样便可以制止他的某些“自我中心”的行为。父母帮助孩子从狭隘的圈子中跳出来,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以求理解他人,并教给孩子尊重、关心、帮助他人。

如果父母不在家庭中给孩子特殊的地位,那么孩子就不会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了,因此要纠正孩子的这种不良心理,父母还要从自身做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