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全省水稻育秧技术指导意见

 昵称37581541 2022-04-15
图片

    当前,全省各地正在进行水稻育秧备耕工作。培育适龄壮秧、推广机插秧是水稻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稻作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挖掘水稻单产潜力、缓解我省绝大部分地区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季节紧张矛盾,促进周年高产高效。为认真做好今年全省水稻育秧工作,提高育秧技术水平,巩固提升机插秧面积,现将水稻育秧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稳定育供秧面积

各地要按照今年水稻移栽面积计划、移栽方式、秧大田比例,抓重点区域、重点村镇、种植大户,逐级布置落实好水稻秧池面积计划,千方百计稳定育供秧面积。指导农民及时做好秧池深翻整地、培肥床土等工作。大力推广毯苗机插、钵苗机插等主体技术,培育适宜壮秧。加强硬盘硬地微喷灌育秧技术示范推广,充分利用空闲水泥场地、晒场、空置硬质路面、林下空地等资源,替代传统大田育秧。

二、巩固提升集中育供秧规模

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集中育供秧发展规划,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建设高标准集中育供秧基地,不断扩大集中育供秧规模。根据生产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露地集中育秧、大棚集中育秧、硬地硬盘集中育秧、工厂化智能集中育秧等多种集中育秧形式。大力培育专业化、社会化育秧主体,鼓励种粮(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承担集中育供秧任务,推广代育、代插、代管等全包式或半包式服务模式,解决小农户育秧难、成本高的问题,扩大机插作业服务覆盖面。

图片

三、科学选用优良水稻品种

根据茬口、品种特性、稻作方式及安全齐穗期,指导农民合理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综合性状协调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优化种植布局。淮北地区以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品种为主,减少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因地制宜应用优质籼稻品种;苏中里下河、沿海地区以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迟播组品种为主,搭配早熟晚粳品种;沿江及苏南地区以早熟晚粳品种为主,搭配中熟晚粳品种。各地要围绕中高端优质稻米产业开发,加强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示范推广,加大超级稻品种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品种优质化比例,协同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特别是要提醒农民不要把当地正常育苗移栽的水稻品种直接用于直播稻,而是要选用熟期相对较早、前期发苗快、穗型偏大、分蘖性中等、抗倒能力强、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以免因生育期推迟而产生晚熟、灌浆结实不良、倒伏等一系列问题,减少生产风险。

四、积极推广应用育秧物化技术产品

各地要加大水稻育秧物化技术产品遴选推介力度,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强化使用技术指导,提高水稻育秧技术水平。大力推广药剂浸(拌)种、壮秧剂拌土、基质(秸秆基质块)代替营养土、机械流水线播种代替人工播种、室内暗化立苗、硬地摆盘炼苗、微喷(滴)灌设施控水等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育秧技术,扩大应用壮秧剂、基质、秧盘、无纺布、生化调节剂等育秧物化技术产品,提高育秧效率,保证秧苗素质。

图片

五、加强水稻育秧工作保障

各地要把培育水稻壮秧作为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整合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项目资金,改善集中育秧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扩大集中育供秧服务能力和示范面积。针对农资成本上涨影响集中育秧的情况,要加大育秧技术环节补贴支持力度,加快水稻机插秧育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克服疫情影响,加强育秧技术培训指导,积极组织现场观摩学习,推进育秧关键技术落实到位,提高秧苗素质。

 附件:1. 机插毯苗育秧技术

            2. 机插钵苗育秧技术

            3. 常规湿润育秧技术

            4. 肥床旱育秧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