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摇红 | 汾酒宗师杨得龄曾孙杨福生轶事

 天下孝义人 2022-04-15


往期回顾 

·  孝义干部南下概况

·  孝义传统“寿文化”

作者:摇红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到处充满春天的勃勃生机。一年春景莫错过,最是花开好看时,一夜之间杏花村的杏花全开了,一枝枝、一树树,花团锦簇,如约而至。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沉浸在“杏花美、汾酒香、竹叶绿、深情玫瑰甜白玉”中,情不自禁想起杏花汾酒宇宙级人物杨得龄老先生,阳光、花香、酒香,一切刚刚好。

“精诚创业一生铸酒魂,忠心义胆胸怀报国志”是汾酒宗师杨得龄老先生的光辉写照。为敬仰这位中国汾酒巨擘诞辰160周年,2018年4月22日,在杨得龄出生地——孝义市下栅村古文化博物园区举行了“杨得龄纪念馆”开馆仪式,而发起人正是他的曾孙杨福生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杨得龄老先生的这位后人。

杨福生先生,一位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杨门后人。

曾祖父杨得龄被誉为“汾酒宗师、晋商典范”,1915年杨得龄担任大掌柜的“义泉泳”商号老白汾酒漂洋过海,参赛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荣获甲等大奖,从此享誉四海,名闻天下。
二爷爷杨汉三是汾酒掌门人杨得龄次子,解放初任孝义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厂第一任厂长,恢复汾酒生产,将驰名中外的老白汾酒摆在首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餐桌上,被周恩来总理批示为首款“国宴用酒”。
老姑杨惠生是杨得龄女儿、杨汉三的亲妹妹,孝义政协委员,晚年与侯佑诚老先生创办孝义“五爱学校幼儿园”并担任园长,获得“教书育人模范”、“先进退休教育工作者”、“老有所为精英”等殊荣。
父亲杨希曾,系杨得龄老先生的长孙,早年参加革命,曾先后担任安徽省卫生厅党组成员、医学管理局局长、安徽省地方病防治所所长及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叔父杨希敏,系杨得龄老先生次孙,杨汉三同志的独生子,曾上过抗美援朝战场,成长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干部,部队转业后先后在孝义组织部、纪检委任纪检科长、主任等职,晚年爱好诗词书法,在书法上颇有建树。
杨福生先生,一位国内知名的职业技术教育专家。

杨福生精气神像极杨得龄
2022年86岁高龄的杨福生先生,是国家电网公司的一名退休干部,十年从教,十年务工,二十年教育管理,四十年服务于电力部门。退休前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职业技术教育处处长,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出访原苏联和德国,考察其职业教育、培训。在中国、加拿大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发表学术论文和国内出版著作,被劳动部授予“全国优秀技工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和奖章,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首届全国中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知名的职业技术教育专家,被列入《中国专家人才库》和《当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名人大观》。

杨福生和曾孙女
修建杨得龄纪念馆,是杨福生先生的一桩心愿。
孝义市下栅村是杨得龄老先生的出生地,德高望重的杨继禹是下栅村的守护者和文化传承人,他在村里建文化站、修村志、复古迹、办社戏、闹秧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先是复建魁星阁、新建圣贤宫,后又提议为下栅名人杨得龄建纪念馆,正符合杨福生先生的心愿。2014年由杨继禹牵头,其子杨田青一力承担,高殿福邻里等人协助,他自筹资金,跟随“酒香阁”杨得龄纪念馆工程的进程,由长子杨杰驾车多次往返于北京孝义,舟车劳顿,历时三年,重修了下栅村杨得龄故居,并在下栅村古文化博物园区,汉古槐旁,建起一座“酒香阁”杨得龄纪念馆。

杨得龄纪念馆为二层砖混无梁殿结构,共投资50余万元,其中:杨福生拿出自己积蓄30余万元、杏花汾酒厂捐资8万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资10余万元。一层主要展示曾祖父杨得龄、二爷爷杨汉三、父亲杨希曾的雕像,二层主要以图版和实物的形式宣传、展示祖上的功绩。目前杨得龄纪念馆已成为孝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的是启迪后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继承“汾酒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杨得龄老先生“爱国、精业、崇德、尚礼”的精神。后来,由于杨福生先生年事已高,无法每年千里迢迢专程从北京回孝义祭祀先人,便将博物馆祭祀供奉事宜托付给堂弟杨少英(杨汉三长孙)和弟妹李润梅夫妇。

出版《酒香阁》文集,是杨福生先生亲力亲为的心血之作。
杨福生先生笔名杨之乔,1936年10月出生于孝义市下栅村,后一直定居北京生活、工作。为了出版酒香阁文集,他一面搜集整理史料、一面写作,还要拍照、修图、打字、编排、反反复复修改,对于一个年逾80的老人来说,真是一件费时费功费精力的事。天道酬勤,几经波折终于如愿完成,从封面设计、文章编排,文中插图,到封底一个完整的初稿交付编辑、付梓。

2017年6月,署名作者杨之乔的《酒香阁文集》由太原三晋文渊书社正式出版,并由孝义市政协主席李安作序,该文集图文并茂、整体设计精美,一看就令人爱不释手。出版该文集,不仅可以展示杨家风范,启迪后辈子孙,同时可供参观酒香阁和瞻仰杨得龄老先生的人们阅读,还可供有志研究晋商文化、汾酒文化、抗战历史的学者、文化工作者参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读古籍、学诗词、工摄影”,是杨福生先生退休后的晚年爱好。
“阳春三月杏花村,十里飘香酒绵醇,名家雅客纷纷至,品酒怀念子九君”是他纪念曾祖父杨得龄(1858-1945,字子九,人称酒仙翁)诞辰130周年的开篇之句。“六六创业子九翁,五七秘诀贯酒魂,万国赛会摘桂冠,吐气扬眉兴汉中”是他文集中收集的叔父杨希敏的诗句,真可谓诗酒飘香。除了爱好诗词、读古籍、工摄影之外,杨福生先生每每从北京回到孝义,还喜欢与孝义文化界名人梁镇川、王正树、李安、赵处亮、郭建荣、傅一清、王志东、武立贵、马明高、褚晨光、霍锁昌等相聚一堂,席间几次拿出他自己配方的“山人酒”与大家共享,称此酒是“羊羔酒”的姐妹篇,生动演绎了他对酒文化的热爱。

杨福生先生和孝义文化名人

杨福生先生和《酒香阁》文友

杨福生摄影作品欣赏
为了修建杨得龄纪念馆和出版《酒香阁》文集,杨福生先生还留须明志,不待扬鞭自奋蹄,说心愿未达成胡子不刮,就这样胡子真的三年没有刮。2018年4月,当孝义下栅村杨得龄纪念馆正式开馆时,一位“仙气飘飘、冉冉白须”的老者手捧着《酒香阁》文集出现在大家面前,宛如酒仙翁再世,惊艳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精气神像极了他的曾祖父杨得龄,令人赞叹之余,终于了却了他心中多年的一桩美好心愿,也为杨家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正可谓:汾酒宗师酿辉煌,杨门后人唱大风。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