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遗体保护有多细节?徐静:追悼会上撤了哀乐队,尽量不开灯

 翔山 2022-04-16

徐静永远都记得1976年9月9日。 不单是因为这一天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日子,更是因为她亲历了毛主席遗体的保护工作。

文章图片1

毛主席溘然长逝,这一消息使得全国人民立刻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当中,几亿人民“泪飞顿作倾盆雨”。

而在毛主席逝世当天的深夜,中央便紧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主要商讨治丧事宜。在会议上,众人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

一是毛主席的后事;二是毛主席的遗体该如何处理;三是是否要邀请外国的代表团,前来北京进行吊唁。

毛主席在生前曾要求大家,在他去世后,将他的遗体火化,但中央考虑到,一方面全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十分深厚,一方面当时的情况也要求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因此最后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首先要保护好毛主席的遗体,以便让全国人民吊唁、瞻仰。

文章图片2

由于毛主席遗体告别活动时间较长,一般的冷冻措施无法保证遗体的完好,更重要的是要长期保存毛主席遗体,因而,必须要对遗体做一些特殊的处理。

这个特殊的任务,最后落在了50年代留苏研究生、有着较深医学造诣、时任医科院基础医学组党支部书记、形态学教研室第一副主任的徐静身上。

而不论过去了多久,徐静总是会想起9月9日的那个深夜。

9月9日凌晨,徐静突然得到通知,让她赶紧去中南海一趟。与此同时,卫生部部长刘湘屏也得到了通知,两人一同坐上了室外等待已久的轿车。

凌晨4点左右,轿车缓缓驶入中南海北门,在一排灰色的房子前停下,徐静和刘湘屏两人从车上下来,匆匆大步地走往前走,穿过走廊,走进一个房间。

文章图片3

屋内的空气似乎静止了,早已等候在此的汪东兴,看到徐静二人,立马站起来,声音阴沉地问:“你是徐静同志吧?”

徐静一听这声音,就听出汪东兴的情绪不太对劲,她咯噔一下,答道:“我是。”于是,汪东兴便哽咽着,向徐静等人宣布了毛主席去世的噩耗,随后又将党中央交给她的任务给说了出来。

事实上,从接到通知再到前往中南海的路上,徐静就一直在猜测部里紧急找她的原因,现在她终于清楚了。徐静呆了,她脑子里一片空白,实在不敢也不愿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这时,汪东兴又问徐静有没有什么要求。徐静没有立即回答,她在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思索了一下,才提出了三个要求:一、自己需要和同行专家共同商谈遗体保存方案;二、需要看看毛主席的遗体;三、需要一些时间,去准备所要用到的器械、药品。

文章图片4

得到同意后,徐静立马直奔医科院,向党委书记进行了汇报,随后为下一步的工作进行研究。经过院内研究,组成一个三人小组,由徐静领头负责。

三人小组碰面后,共同商定了遗体初期防腐的方案。徐静明白这是在同时间赛跑,稍微迟一点就有可能使得遗体出现腐坏问题,商量完后,徐静三人立刻带着药品和器械赶到中南海。

在仔细查看了毛主席的遗体情况后,徐静三人进行了商议。随后,几人又来到会议室,政治局委员们已经在此等待多时。他们就遗体保存的相关问题,对徐静等人进行了认真的询问。

徐静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分别做了简明扼要的回答,然后又谈了自己的方案、效果和实施的办法。当有人询问徐静有没有把握时,徐静则说:“不但不能腐烂,还要栩栩如生,要让人民群众瞻仰,这我们没有做过,也未敢想过。我们只能努力去探索。”

文章图片5

听到这样的回答,众人沉默了许久,最后,华国锋拍板对徐静说道:“就按你们的方案去办。”

方案得到批准后,下一步的关键就是实施。要实施就要先有一个工作场地,经过讨论,徐静三人决定把毛主席的卫生间当做工作场地。

几人快速而又彻底地将卫生间进行打扫和消毒,尔后又把临时找来的的手术台,摆在房间中央。徐静三人顾不上吃饭,立马对毛主席遗体实施防腐处理。

防腐处理的第一步就遇到了问题:毛主席遗体的手臂要怎么摆,是下垂平放,还是摆在胸前?几人拿不定主意,便请示上级,最后按照领导的指示,选择了下垂摆放,因为这是中国的传统习惯。

文章图片6

在整个过程中,三人配合得十分默契,三人之中,有一人是学人体解剖学的,平时处理尸体的机会很多,因此他技术熟练;一人年轻,动作灵活,心灵手巧;还有一人——徐静,是学组织学的,胆大心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三人终于完成遗体防腐处理全过程。在此期间,三人还因为要不要添加大量的防腐剂,而出现的分歧。

当时的要求是毛主席的遗体需要长期保存,这样的话,就必须要注入大量的的防腐液,才能达到效果。但是,一旦注入了大剂量的防腐液,遗体就会出现肿胀现象,需要充分的时间才能消退。

而徐静没把握肿胀现象能够在9月11日,也就是群众吊唁毛主席遗体那天消退。尽管那时小组里有一名成员说,肿胀在24小时后就会消退,但是徐静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经过一番严肃的讨论后,才注射了大量的防腐液。

文章图片7

徐静紧张地观察着遗体的变化,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直到24小时后,肿胀有明显的消退,徐静才松了一口气,而到了11日清晨,遗体转移时,已经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做完防腐处理之后,一直到毛主席遗体转移的那一天,徐静三人都一直守在毛主席遗体旁,仔细地观察着遗体的细微变化,为长期保存遗体做好原始记录。

到了10日下午,徐静等人重新丈量了毛主席遗体的尺寸,随后送往红都服装厂,让他们能够尽管赶制中山装。不久,一套厚一点的深灰色中山装,以及一套薄一点的浅灰色中山装,被赶制了出来。

经过中央审定,最后给毛主席穿上了那套浅灰色的中山装。紧接着理发师重新为主席梳好头发。

接着要处理的是主席的遗容。伟人的形象应当是伟岸、丰满,光辉照人的,经过北病理科的技师,为毛主席做的细致的处理,最后他的面容看起来就好像睡着了一样,看不出半点被疾病折磨的憔悴。

文章图片8

9月11日,群众吊唁、瞻仰活动正式开始。第一天吊唁结束之后,徐静立马找到中央毛主席遗体保护领导小组,着急地对他们说:“这样下去不行!”

领导小组有些疑惑地看着徐静,紧接着她便表示,今天的吊唁让她发现,如果不改变吊唁会上的一些布置,那么就会影响到主席遗体的保护。

原来,当时由于临时使用的棺罩还没有做好,主席的遗体是敞开放的,而9月份的北京还比较热,室内就更闷热了。虽然按照要求,吊唁大厅内的全部风冷设备都已经启动,室温降到了15℃以下,但这个温度对遗体保护却远远不够。

而且,每个来参加吊唁、瞻仰的群众,都是一个散热体,军乐队吹的乐器中喷出来的也都是热气,大厅内每一个灯泡散发的灯光热量,这种种加起来,最后恐怕连15℃也无法保持住。

文章图片9

遗体保存领导小组的同志听了,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紧接着便问徐静等人的意见,徐静表示,可以撤去乐队,然后播放哀乐录音,大厅内的灯,除了毛主席遗体顶上的那盏大灯,其他的灯能不开就最好别开。

只有把散发热源的东西尽量减少,这才有可能保护好毛主席的遗体。领导小组的同志立刻采纳了徐静等人的意见。

除此之外,他们还紧急召见了北京计委副主任韩伯平、石油化工部的副部长陶铸等同志,让他们尽快研究、制造出,能够隔氧的有机玻璃棺罩。接到命令之后,韩、陶二人紧抓猛赶。

事实上,早在9月9日下午,韩、陶就收到了这个紧急任务。这个棺罩不仅要保护主席遗体,还要做到让主席看上去栩栩如生。如何让主席看上去栩栩如生,那就必须对面部进行整容。

文章图片10

但是任何化妆品都会造成损害,因此他们最后参照了电影光学技术,用布光配色的方式整容。同时为了保护遗体,棺内的温度必须保持在1-4℃之间,于是他们决定大量使用冷光源。

经过一番努力,有机玻璃棺终于造好,9月11日午夜,主席的遗体被放入玻璃棺中,大家所担心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建成,他的遗体也转移到了这里。因为得到了众人细心、努力的保护,躺在棺中的主席看上去依旧像生前一样。如今,毛主席遗体就安卧在水晶棺中,受到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瞻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