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疗愈或修复,一个最大的秘密是,把那个受伤的场景以正向的方式再次去经历!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22-04-16

如果你有恐惧,如果你曾经受过伤害,不管是身体层面的,还是心理层面的,还是灵性层面的,现在你要打破恐惧,你要化解那些伤害,你要身心灵得到全面的修复,那么最好的办法,最快的办法,就是把那个让你受伤的场景,以正向的方式再次去经历。

这个道理,人们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但很多时候却一直在这样实践。比如,人们常说,女人的月子病,要在月子里恢复。一个女人坐月子,曾经没有坐好,得了一些月子病,要完全恢复,就再坐一次月子,正确的坐好月子,月子病就好了。这当然不是唯一的方法,坐月子的那些禁忌习俗,也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修复,发生在内部。不过,这是最快的方法。

再比如,运动员出现了运动损伤,怎么才能恢复呢,长期静养休息,好吃好喝好睡,足够了吗?不一定,还要做一些恢复性训练,让受伤的部位,重新去经历相同级别的应激反应,让血液、肌肉、神经、能量重新按照原来的方式和路径去运作,这样才能修复得很好。重新以正向的方式去经历受伤的场景,这就是恢复性训练的作用。

我原来写过,让慢性病以正向的方式,重新发作一次或多次,恰好是修复慢性病的方法。不管是身体疾病,还是心理或灵性疾病,都是如此。这个正向的方式,就是我常说的排病反应。很多人练习真气运行法,或者其他的方法,对于身体层面的疾病,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我说的规律。

心理层面的疾病修复,也是一样的规律。当你能够把你的心理状态调整到很好时,调节到很正向的一个状态,你再次去经历那个导致你心理伤害的情景,你会发现你似乎不再那么受伤,你仍然可能有一些不舒服,但却已经很少了,如果你能够在这个时候,把心理完全转变过来,那你就完全修复了。如果不能,那就需要下一次,下下次,再来经历。直到某一次,你的心理安全转变了,你也就完全修复了。

灵性层面的疾病修复,也是一样的规律。举一个常见的例子,一个人受到很大的惊吓,惊心动魄,魂都吓掉了,他可能会生病,民间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叫魂。去他受到惊吓的地方,一路叫魂,直接叫回到家中。这样做,可能有效,也可能没效,取决于那个人的能量。民间的叫魂,做起来往往也流于表面形式。(注:魂,你可以理解为一种能量粒子。魂吓掉了,对应的科学术语,应该是粒子逃逸。)

所谓的修复,就是修正和复位。只有重新在那个错误的场景中,你才能修正,只有重新到了那个位置,你才能复位。对于修行来说,重新回到你的过去世,让你现在的心再次去观察和感受,你的心曾经经历的那些,如果你是客观的、静观的状态,说明你的心已经修复了。修复你的心,你得亲自在心经的过程中完成。

把那个受伤的场景,以正向的方式再次去经历,这是一个针对性疗愈的方法,所以是最快的方法。这是一个普遍的方法。但前提是,你得以正向的、正确的方式去经历。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提升自己的能量,提升自己的客观接收能力,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不过,我可以讲一个简单的、实用的方法,你现在就可以用起来。能用多少,用出什么效果,那就看各人了。大家都关注饮食,我就讲饮食。积食和消化不良,是一切身体疾病的基础原因,缓解积食问题,大部分身体疾病都能得到改善。如果你能正确的进食,不但此刻的进食会消化得很好,原来的积食也会开始消化!这是很多人想不到,也未曾体会到的。看了我上面的讲述,大家应该可以理解。

道家养生提倡叩齿,很多人以为这是为了坚固牙齿,但这只是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这是在锻炼自己嘴巴这一块的咀嚼消化能力。嘴巴对食物的消化,是整个食物消化的第一部分,它很重要,但是大部分人没有做好,这也恰好是积食的重要原因。有一种灵性进食法,就是单纯的咀嚼,嘴巴里没有食物,但却一样的咀嚼,这可以改善自己的消化能力。很多人这样去做以后,就会出现打嗝,或者肠道蠕动,这就是原来的积食在消化。正确的进食,可以疗愈原来错误进食带来的问题。详细的原理和方法,希望大家把专注于进食的22诀这个文章,看一遍甚至多遍。本文由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同名!

专注于进食的22诀,是改善肠胃疾病,增加身体能量的上好方法!

只有三分之一的病能治好?因为真正的康复,一定是完整的!

所有调理身体的方式,本质上是帮助身体的内部安静下来!

身体的自我修复,需要两大关键步骤!

五菜为充:春天吃茎,夏天吃果,秋天吃核,冬天吃根,四季吃叶!

养生,应该放养,而不是圈养!

你有空吗?你知道“空”的重要性吗?

你所抵抗的,最多只能在外部伤害你,而你的抵抗,却在内部伤害你!

肝气郁的人,趁着春天去户外做这个简单的动作,身心舒爽!

每一种烦恼,都是德不配位,所有人都一样!

越轻松,越开心,越能得到更多!

最根本的消化,是化缘!

人生的一切经历和经验,都是心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