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正心念

 微言喜语 2022-04-16


文/徐长才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教育广大干群端正自己的心念,十分重要。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文明不文明,一个人行正行歪,做好做坏,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心念关乎人的好坏,关乎人的文明不文明,也关乎事的成败。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一个人要端正心念,是完全必要的。


所谓心念,其实就是一个人自己的内心活动,就是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一个人的行为、言谈举止都是受自己的想法、思想支配的,有好思想就会做好人、做好事。换言之,一个人心念好,人就好,事就做得好


雷锋为什么会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就是因为他有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念,他有好思想,好品德,他是好人,所以他做了很多很多好事。

             

一个人的心念好,心念端正,全是他自觉地修身养性的结果。古人曾子为什么能成为圣贤?就是因为他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用今天的话说,他每天都要进行三次反思,考虑一下自己今天哪些想法对,哪些事做得对;哪些想法不对,哪些事做得不对。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每天都坚持这样做的人,岂能不成为贤人能士?


徐溥是明朝重臣,他身居高位多年,没有在京城建造府第。将要告老还乡时,才由家人在故里建造了一所住宅。1498年,他双目失明,以“四朝元老”荣归故里。到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叫两个童仆搀扶着他,围着整个宅第转了一圈,用双手摸遍了墙壁和每根楹柱。回屋坐定后,家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我就怕儿辈们把宅第造得太华丽了!”徐溥自律性极强,他从少年时代起,就效仿古代先贤,淮备了两个小瓶和一把黄豆、一把黑豆带在身边,每当自己做了一件善事,他便向瓶子里投一粒黄豆,倘若做了件错事,他便向另一个瓶子里投放一粒黑豆。到了晚上,他就检查瓶子里黄豆与黑豆的数量,以此来审视自己并进行一番反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年长日久,黑豆越来越少,黄豆越来越多。这就是说,他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自律与修身养性,他在不断地获得进步,逐渐地变得贤圣起来。做官后,他依然坚持这么做。

明朝官场上一向腥风血雨,危机四伏,可是徐溥在明孝宗时被任命为首辅后,历经四朝,都是高官厚禄,最后全身而退,告老还乡,享受天年。皇帝和大臣以及乡民们都很敬重他。《明史》评价他“凝重有度”。他在做人为官处世方面达到了当时人难以达到的最高修为境界,他远离灾祸,趋向幸福。他为什么有这么好的人生结局?就是因为他能始终严于自律,自觉修养,使自己始终怀有忠良的心念。他心念好,人就做得好,官也就做得好。


一个人要端正心念,还要多读好书。读书铸魂。读书能滋润心灵。一个人的心灵与心念是相通的,一个人心灵美,他的心就不生邪念,他的心念也就好。


大千世界,诱惑多多。一个人若不端正心念,就会禁不住诱惑,而极容易被诱惑牵着鼻子走而干尽违规犯法的事,葬送自己原本可以美好的前程。由此也可以看出,端正心念是何等的重要!

        

一个人的心念好坏,关乎他的品行、前途,乃至生命。它不可谓不重要。因此,摆在一个人面前的,千重要万重要的事情,都没有端正心念这件事的重要。一个人心念好,就一好百好。一个人心念好,他就永远快乐幸福。一个人心念好,在他面前呈现出来的,将永远是璀璨绚丽的美景。


作者地址与职务:231404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桐城市作协会员  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爱好唯读书与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