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仁宗死,太子朱瞻基怎能避开汉王沿途截杀,疾行千里返京继位?

 lixj1028 2022-04-16
文章图片1

明仁宗朱高炽突然驾崩,觊觎皇位的汉王朱高煦蠢蠢欲动,派人截杀太子朱瞻基

明洪熙元年五月,刚刚登基不到十个月的明仁宗朱高炽突患重病,很快就撇下他熬了二十多年才得到手的皇帝宝座一命呜呼了。明仁宗在位不足十月,洪熙年号仅用了一年,享年48岁。临死前他留下遗诏传位给太子朱瞻基。彼时朱瞻基远在南京,闻讯立刻北返奔丧,同时承袭大统。

仁宗在京驾崩,朝廷虽然暂时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但凶信很快就被透露了出去。远在乐安州(今山东济南惠民县)的汉王朱高煦在京中到处安插耳目, 数日后便得知仁宗崩逝的消息,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为皇帝举哀,而是设法截住远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使他不能还京继位。

朱高煦秘密派遣一队武艺高强的杀手,骑着快马,从乐安州出发,昼夜兼程往南疾驰,准备在途中截杀太子朱瞻基。

文章图片2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太子朱瞻基的神助攻

太子朱瞻基奉命到安徽凤阳明祖陵(今江苏盱眙)祭祖,随后至南京,他刚刚抵达南京, 旋即接到仁宗驾崩的消息,他对此似乎早有准备,立刻走小路疾驰北返,在仁宗死后20天,他竟然奇迹般地从南京狂奔2000余里,风尘仆仆地抵达了京郊的良乡,朱高煦派出的精骑竟未能截住他,更没能追上他。

朱瞻基在良乡接受了继位遗诏,随后疾驰入京,主持丧礼。没等朱高煦作出进一步举动,朱瞻基已经在仁宗的灵位前即位登基,成为明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宣宗(宣德皇帝)了。

文章图片3

朱高炽能够顺利继位,大学士杨荣功不可没

从永乐22年(1425)7月明成祖朱棣崩逝,到洪熙元年(1426)6月明宣宗朱瞻基继位,不到1年的时间,皇位便从祖父传到了孙子手中,朱瞻基以果决机敏,思虑周全著称,但他的顺利继位仍不免留下种种谜团。

众所周知,明成祖正是因为喜爱朱高炽之子、聪明伶俐的孙儿朱瞻基,才将皇位传给身体虚胖、且患有足疾的朱高炽的。明成祖朱棣死于北征残元班师途中,远在塞外,彼时伴随其左右的宦官海涛等人以及深受成祖信任的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重臣,都是太子朱瞻基的亲信。根据史料记载,明成祖朱棣临终时并未留下遗诏,而且他一向不喜欢太子朱高炽,很可能口传了不利于太子的遗旨,海涛等亲随宦官们张皇无措,甚至准备(矫诏)代草遗诏,再盖上成祖御印,让太子朱高炽继位。有赖于大学士杨荣、杨士奇、金幼孜的助力,在他们的运筹帷幄下 ,才传成祖遗命让太子高炽继位,这显然是杨荣等人的意思。

文章图片4

从南京到北京往返四千余里,单程两千里 ,朱瞻基是如何躲过朱高煦精骑在沿途的追杀,顺利返京继位的?

其次据《明史》记载, 洪熙元年四月十四日,太子朱瞻基从北京出发,前往安徽凤阳祭祖,完事后到南京。太子离京后,明仁宗朱高炽还到昌平长陵祭祀成祖,显然当时他的病并不重。5月12日,仁宗病势突然加重,又是太子朱瞻基的亲信、宦官海涛受命南下去召回太子。奇怪的是,太子朱瞻基6月3日即返回北京,也就是说,海涛和朱瞻基往返一共只用了20天,须知南北两京一去一回全程在4000里左右,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如此快捷。因为宦官海涛不可能像驿传那样,每到一站都换人换马接力至下一站。

何况,从太子朱瞻基出发的时间与里程算,他必须经过河北、山东,再转入安徽,在凤阳祭祖完毕后,再去往南京,以当时的行路日程计算,他最快也要 6月中旬才能抵达南京。而事实是他5月底便到南京,6月初便已回到北京,其中显然有不为人知的隐情。朱瞻基对于其父朱高炽的死,似乎早已预料到,遂匆匆赶赴南京,旋即北归京师。

文章图片5

他自己在诏书中提到他这次南京之行是“始至遽(急)还,非众所测”,等于不打自招了。而汉王朱高煦所在的乐安州(今山东惠民),位于南京、北京路上中段之中侧,以他的信息之灵通以及路程之短,他获知仁宗已死后迅速派出骁骑,准备在太子瞻基的必经之路上将其截杀,结果却连太子的影子都没见到,更说明了上述问题。

明仁宗真的立遗诏传位给太子朱瞻基了吗?

史载,明仁宗朱高炽对于酷似祖父成祖却不太像自己的太子瞻基,一向不太有好感,虽然朱瞻基为稳固自己的太子位做了很多努力,但父皇对他仍很疏远。关于明仁宗的死,众说纷纭,传言很多,大多和他沉溺于声色有关,或者说他服食春药过量,总之是死于酒色过度。而他最宠信的内侍海涛,又和太子过从甚密,早就成了朱瞻基的党羽,是不是能说明某种问题呢?

朱瞻基即位,改明年为宣德元年,史称明宣宗。史料把他和明仁宗并称为“仁宣”,并把父子两统治的那段时期称为“仁宣之治”。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