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国平:一起读书,一起悦读生命

 新用户9913Bpb0 2022-04-16

致国平:一起读书,一起悦读生命

尊敬的周校长、亲爱的国平:

见字如面!

缘分多么有趣,让我们二十五年前在平阳师范相遇,结下一段淡若花香的师生情谊。二十多年间相忘于江湖,仿佛弹指一挥间。再重逢,恰值山花烂漫时,仿佛从未离开。光阴多么有情。

您对教育的一往情深,您的扎根坚守,您的书信,您的阅读与写作,您的相信与祝福,您的百草园,您的躬身深耕,您的赤诚纯真,让人如此感动。

此前,我见过很多很多入职乡村学校的教师,几乎每一位都是把想方设法调到城里去作为自己“成长进步”的重要奋斗目标。一些日久未能进城的教师可能无奈留在乡村学校,不少人处于躺平状态。而您,二十多年如一日,初心如一,向阳扎根。这些年,您获得了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百姓学习之星,是浙派名校长培养对象……不变的是,您依然质朴如大地。

昨日驱车去桐浦看您,一路鸟语花香,您的百草园里处处生机勃勃,满园芳菲。一群年轻的教师在加班,每一位的身上脸上洋溢着乡村四月明媚质朴纯净的气息,一起交流,喜悦安然,她们的样子,让我想到一个词:安之若素。

学校教师的流失率极低,很少有教师提出调回城里学校去工作,甚至还有不少来交流挂职的城里教师服务期满之后主动申请正式调进来,一起扎根乡村教育。

老师们说,他们自觉努力上进,热诚教学,善待每个孩子,参与各类奖项评比、职称晋升,获得种种荣誉等等,但做这些不是为了调离学校进城做准备,而是生命本来的需要。老师们说,您陪伴了他们成长,他们也见证了您的成长,您以自己的活法给他们示现了美好的榜样。

您带着我在小小的校园里穿梭流连,教学楼、教师书房、学生阅览室、多功能厅、师生食堂,历史长廊、桃花岛、先贤坡、百草园及百草园里的每一种花草树木……仿佛在生命花园里穿枝拂叶,一路芬芳。每到一处,我都情不自禁由衷赞叹。假如每一所乡村学校都能有一位这样的校长,都能这样融入乡村自然与历史人文元素打造育人环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陪伴每个生命像小草一样自在生长,百草皆为药,人人可成才,该有多么美好!这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该有的乡村教育样板啊。假如每一所乡村学校都能办成这样,乡村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便能进入最适合的学校就读,乡村父母们便无需再为了孩子挤入城镇学校而背井离乡甚至负债累累了。

乡村学校生源的流失,乃至一些学校的撤并消失,真正的原因,或许在于优质师资的流失吧。大学不在大楼,在于大师。所有的学校,亦复如是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亲爱的国平,二十多年前我能以老师的身份走进您的生命,真是我的荣幸。感恩您活成了师者最美好的样子,您的很多方面是我学习的榜样。请允许我尊称“您”——国平,您好!

对了,国平,我们重逢在春天里的籀园心生活悦读慧沙龙,您说,期待让这份美好走进您的校园。您学校百草园里的朴树下立着孙诒让先生的铜像,瑞安是晚清著名经学大师和教育家孙诒让先生的故乡,故园即在桐浦附近。而我们以爱为主题、致力于教师生命成长陪伴的校园心生活悦读慧,始于温州市籀园小学。城市和乡村,故园和世界,如此一线相系相牵相承,多么神奇。

籀,读书也。籀园,是温州市图书馆的前身,当年永嘉文教界人士为了纪念孙诒让先生的办学功绩,建籀公祠,即为如今的籀园。温州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创建全国书香城市,把每年的四月份定为“籀园读书月”,教育史、文明史相传相续,生生不息,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责任,也是天意啊。

那么,让我们在最美人间四月天,相约一起幸福读书,一起悦读生命,一起祝福世界。

                         您的同行者:薏茹

                         2022年4月1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