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德市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

 文野 2022-04-16

为进一步壮大园区经济,找准园区定位,激发园区活力,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明确“一县一品”发展思路,现按照《常德市“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思路

全面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工业经济新常态重要特征,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坚持稳增长第一要务不动摇,深入推进园区攻坚,夯实工业发展新载体;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多点支撑新战略;突出园区项目招商,激发工业发展新动力;健全服务体系,构筑要素保障新平台。重点是加速推进产城融合、两化融合,加强政策引导、组织协调,促使园区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引导园区企业集聚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特色产业。

2、坚持高端切入,创新发展。坚持高起点进入、高标准培育、高效能发展,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建立核心技术平台;不断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立起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3、坚持两化融合,协调发展。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力度,开展跨区域间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技术,建立适应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化管理体制机制。

4、坚持内引外联,开放发展。坚持以国际化的视野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合作与竞争,促进特色产业的开放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到2020年,全市11个工业园区的特色产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投资额达到180亿元,上缴税金达到30亿元。

2、技术目标。到2020年,在园区内建成国家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10个,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名牌)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

四、11个工业园区特色产业

(一)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

1、发展现状

至2014年底,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拥有了新材料产业企业11家,总产值达20亿元,涵盖先进储能材料(力元新材、中锂新材、金富力电池)、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金天钛业、中天精工)、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金帛化纤、海利化工、晟辉玻纤、嘉盛电陶)等领域,拥有两家核心新材料生产加工企业。其中力元新材为全球最大的泡沫镍生产基地,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金天钛业是我国中部地区进军钛材加工项目的第一家企业。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吸纳新材料领域项目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培育金天钛业、力元新材、海利新材料年产值超过20亿元,湖南中锂、启唯永磁、湖南金富力年产值过10亿元,耐摩特、晟晖玻纤、耀弘纳米、嘉盛股份等企业年产值过亿元,形成以先进储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为主,其它新兴材料为辅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新材料产业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降低30%以上,循环经济发展良好;商贸物流、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3、发展重点

⑴先进储能材料

先进储能材料以力元新材、湖南中锂为代表,到2020年总产值突破30亿元,初步形成以连续化带状泡沫镍、高性能准三维冲孔镀镍钢带、电池隔膜材料、层状锰基正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为主的电池材料聚集区;同时引进上下配套企业,生产各类二次电池产品,与开发区内的电子、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电池材料—二次电池—机械、电子、动力汽车”产业链。

⑵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

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以金天钛业为代表,2020年产值突破25亿元,产品囊括大卷重宽幅热轧钛带卷、冷轧钛带卷、钛焊管等,初步形成“钛锭、板材、棒材--钛带卷—钛焊管”万吨级高性能钛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链。

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以海利新材料、耐摩特、晟晖玻纤、金帛化纤等企业为代表,2020年总产值突破35亿元,形成以光伏级聚碳酸酯(PC)、PC合金、PA改性塑料、UHMWPE、低介电玻纤为主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集聚区,同时引进上下配套企业,生产各类二次产品。

⑷其它新兴材料

以耀弘纳米、嘉盛股份、常德市电镀处理中心、常德启唯为代表,2020年实现新材料总产值过15亿元,主要产品包括:金属纳米粉体、陶瓷板、钕铁硼永磁体、电镀金刚石线等。

(二)武陵工业园区----移动互联网产业

1、发展现状

武陵区移动互联网创业园项目地处常德市武陵区东江街道新安社区境内,紧邻常德大道,总占地面积103亩,总建筑面积17万㎡,计划总投资6亿元,定位打造成为湘西北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心、电商企业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已与30家企业签约,20家企业正式入驻,初步形成了城区移动互联网产业汇集中心,2015年2月省经信委批复武陵区移动互联网创业园为全省第二家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步伐加快。

2、发展目标

创业园完全建成后,带动1000家以上移动互联网企业入园,3年内打造成泛湘西北最大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区,5年内打造成省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园区之一,实现直接交易额达到300亿元以上,新增税收过亿元,辐射带动延伸产业增加产值1000亿元以上。

未来五至十年发展成为湖南最大的B2B、B2C、C2C三种业态的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产业链和良好的产业环境,形成产业集群,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细分市场培育发展明星企业与龙头企业。打造电子商务营运外包服务业基地,促进电子商务与周边传统制造业、专业市场的联动发展。通过园区规模化运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当地培育税源。形成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储备基地,吸引电子商务人才集聚,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

3、发展重点

以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为核心,建立移动互联网、电商企业孵化器基地,利用3-5年左右时间,引导移动互联网企业向园区汇聚,打造泛湘西北移动互联网产业聚居区和孵化基地,初步分为创新孵化区、科技产业区和公共服务区三个功能区。

一是创新孵化区。创新孵化区主要功能是提供一流的创业环境,承载高科技产业转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桥梁和纽带,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平台和发展空间。全力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基地、创新要素资源汇聚的中心;重点建设创业服务中心、中小科技创业园、信息产品园,软件园,数字娱乐园以及IT人才培训机构等项目。重点发展IC、数字视听等信息产品制造业,外包软件、GIS软件等软件产业以及动漫、游戏等数字娱乐产业。

二是科技产业区。高科技产业区主要承载创新孵化区成熟企业及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转移,重点建设IT产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软件产业,汽车电子、IC装备和软件信息服务。力争到2017年,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成为常德地区配套设施最全、环境最优的IT企业创业和知名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三是公共服务区。创新产业园的行政管理、中介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的机构将集中进驻此区域。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公租房、商务中心、员工食堂等等。公共服务区建设与规划建设相融合,实现科技、教育、产业及生活服务等资源共享,并充分利用城市共享资源。

(三)鼎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程吊车产业

1、发展现状

鼎城灌溪工业园以生产中小吨位汽车吊、建筑工程塔式吊为主,主要产品有25吨及以下汽车吊、随车吊、轮胎吊、海军汽吊各式建筑塔吊等,年产值达150亿元。2011年--2015年工程吊车工业总产值合计633亿元,入库税金合计18.86亿元。园区工程吊车龙头企业有3个,分别为中联重科汽车起重机分公司、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分公司、湖南特力液压有限公司。中联建筑起重机分公司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塔机生产基地,塔吊产品在全省和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36%,最高峰年产值达53.4亿元,入库税金为2.1亿元。湖南特力液压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液压油缸生产基地之一。园区拥有省级技术中心2个,分别为长沙工程机械研究院、湖南特力液压产品研发中心,建有全国第一个中联塔机研发试验中心。园区围绕中联重科吊车龙头的配套中小微企业近100家,建成了占地600亩的灌溪机械产业一、二期配套园,能满足不同工程吊车的配套需要。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工程吊车年实现产量3万台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以上,中联重科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占园区机械装备业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6%;将塔机研发试验中心建成国家级研发中心,打造一个省级产品研发中心。建成一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机械装备业企业年专利申请量在200件以上。

3、发展重点

⑴培育产业集群。一是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抓好占地1700亩、投资16亿元的中联重科起重机械生产基地建设,力争2018年建成投产;积极推进投资7亿元的湖南特力液压有限公司技扩改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中联起重机械生产基地、特力液压有限公司年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5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液压油缸生产基地。二是培育配套企业。重点抓好创新创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引进一批中小微机械装备业企业,增强园区吊车机械装备业配套能力,力争到2020年,园区吊车机械配套企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三是发展新兴产品。努力新培育25-50吨汽车吊、随车吊、海军吊等新兴产品,开发新型轮胎吊。形成中国吊车第一中心——中国湖南常德中心、中国吊车第一镇——灌溪镇。

⑵夯实发展基础。坚持规划引领。以“生产向东,产业向西”的产业发展定位,完成高新区灌溪产业新城主城区13.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和高新区灌溪产业新城渐河以西2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的编制。突出基础先行。重点完成沅澧快速干线园区段建设工程、中联大道建设工程等,拉开园区道路骨架,加快融城进度和三产发展。推进园区升级。按照国家级高新区申报标准,完善基础资料,夯实申报基础,力争2016年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进入国家审核程序,2017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四)安乡工业集中区----生态农产品淡水鱼精深加工产业

1、发展现状

全县水域41万亩,可养水面达20万亩,已养水面14万亩,淡水鱼养殖产量达1.2亿斤,其中草鱼、鳊鱼4300万斤,草鱼生产比重约占20%;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偏少,水体未受污染,有1/4的养殖水面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目前有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2家(香生坊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王饺儿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淡水鱼深加工生产线2条,年加工能力4万吨;养殖饲料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园区水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将达到20家,产值规模将达到10亿元,贡献税收将达到2000万元,产业工人将达到1500人以上。构建以鲸港工业园、创新创业园产业基地为重心,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淡水鱼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

3、发展重点

以珊珀湖为基地,以专业大户为重点,以调整养殖模式为突破口,以周边辐射为补充,由产业局推动,建立以水产协会、专业大户、运销大户为主体的网络,发展订单渔业。

以项目建成投产起的三年时间为磨合期,确定养殖基地1万亩,计划亩平年产500斤,其中供应订单亩平300斤。第一年发展基地6000亩提供200万斤,占全部原料的60%,基地外分散供应调剂补充100万斤,占40%;第二年发展基地2000亩,共提供250万斤,基地外分散供应调剂补充50万斤,原料基地供给率80%以上;第三年建成1万亩基地,订单实现300万斤以上,全部由基地供给。

以湖南正圆饲料有限公司为龙头饲料企业,提供生态环保鱼饲料,为生态鱼产品生产提供原材料基础。

整合各乡镇鱼产品加工企业资源,在工业集中区建立食品产业园标准厂房,提供保姆式服务,让微型企业成长为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

发挥现有企业王饺儿食品公司、香生坊食品公司的骨干带头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增加投入,加强市场销售网络现代化建设,加强冷链物流建设。

以大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引进湖南华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0000万元,投资生产10000吨生态休闲鱼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成后产值30000万元,利税2000万元,解决就业200人。

开展淡水鱼制品安全加工研究,实施淡水产品深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改变安乡长期销售初级水产品现状,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养殖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五)汉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混凝土机械产业

1、发展现状

汉寿中联重科工业园项目于2009年7月正式签约落户汉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用于混凝土搅拌站、干混楼站以及站类关键件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一期项目于2011年8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就业人数为1700余人,以常德本地员工为主(占比75%)。2014年站类子公司共实现产值41.1亿元,上缴国地税1.4亿元。汉寿混凝土机械生产园以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为后盾,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与强大的科研开发队伍,技术人员达160余人。其中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28人,中级职称人数占70%以上,享受国家级专家津贴的混凝土机械专家3人。历年来共完成混凝土产品科研成果近百项,多次荣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和进步奖,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混凝土泵生产线和测试检验设备,自行开发研制的混凝土泵品种规格齐全。

2、发展目标

以中联重科汉寿产业园为龙头,整合中联配套产业园等资源,加大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引进和培育生产关键原材料、零部件、配件的企业,鼓励发展混凝土机械再制造,拓展展业链条,重点发展以混凝土机械、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等系列产品为主的混凝土机械设备制造业;同时,积极发展相关服务业,推动生产制造一体化,打造汉寿混凝土机械制造及配套产业基地。

到2020年,园区混凝土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优势凸显,拥有若干大型龙头带动企业和一批关键零部件支撑企业,服务平台逐步完善,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幅度提升,2020年实现混凝土机械产值110亿元以上,培育过亿元企业5家以上,其中过30亿元企业1家。

3、发展重点

(1)发展高附加价值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的混凝土机械。

混凝土机械发展的主导产品商品混凝土成套设备,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商品混凝土成套设备尤其是大型站(楼)、车、泵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将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这些产品将比以往更加注重降低能耗,更加注重安全性、舒适性、维护和使用的经济性。围绕“高附加价值化-智能化-系统化”的指导方针,以中联重科汉寿产业园、中联重科生产基地、山河智能工业园的专业园区的建设为重要载体,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

(2)主打商品混凝土成套设备及其配套产品

以现有的配套产业园为基础,扶持和估计企业向上游延伸,加强常佛机械、恒晖机械、子明机械、达立成机械、等现有协作配套加工企业的培育壮大,加大混凝土机械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力度,鼓励零部件制造企业扩大服务范围与生产规模,重点发展与整机生产配套的液压件及液压附件高强度钢材等配套零部件,提高本地配套率。

(3)主研高效、节能、低噪音、低污染、智能化的环保型混凝土设备。

“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也面临重大转型,如何实现工业和环境双线并进的发展是我们园区未来几年的主要课题。混凝土的研究方向也更多的投入砂石预处理设备、残余混凝土清洗回收装置、高性能混凝土搅拌设备、冷搅拌合热搅拌的混凝土搅拌站等,实现高效、节能、低噪音、低污染、智能化的重大转型。

(六)澧县经济开发区----灯饰产业

1、发展现状

澧县及周边县市灯饰产业主要以卖场为主,基本没有生产性企业,澧县有协力灯具、大众灯具等20家大小不等的卖场,集中整合组建专业灯饰卖场比较可行。

2、发展目标

(1)产值目标。以大象城产业新城为依托,以澧州国际灯饰城为龙头,经济开发区东区南部区域配合大象城产业新城发展灯饰照明产业,水晶产业作为澧县灯饰照明产业的重要配套产业链与大象城产业新城同步发展。近期产值目标150亿元,远期产值目标300亿元。

(2)用地规划。大象城产业新城为澧县灯饰照明产业的主要聚集地,第一期规划产业用地1000亩,建设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的灯饰照明产业核心区。其中,灯饰照明展销中心用地2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引进灯饰经销商300家以上;生产制造用地800亩,建设标准厂房80万平方米,引进绿色光电、灯饰生产厂家500家以上。第二期规划产业用地1000亩,主要以引进生产制造型企业为主。

(3)配套规划。以大象城灯饰展销中心为龙头启动灯饰照明产业发展,建成后积极引进灯饰制造企业,并从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文化娱乐、住房保障方面为入驻企业提供便利,帮助入驻企业解决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生活居住等后顾之忧。

3、发展重点

⑴打造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灯饰交易集散中心

在澧县规划用地1000亩,建设总面积100万平方米的灯饰城,近期规划开发300亩,建设总面积20平方米,引进灯饰经销商300家以上。以灯饰城为依托,带动周边灯饰产业发展,引进绿色光电、灯饰生产厂家500以上,打造成“中国中部地区灯饰产品生产交易集散中心”。

⑵完善市场配套服务和分区

规划建设一市场四中心,即花灯、LED、户外灯具市场,配件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品牌营销中心,配件中心;同步配套建设电子商务大楼等平台。

⑶打造中国中部最大的灯饰集散中心

主要涵盖4大产品(成品花灯、LED相关产品、户外灯、配件及材料)、4大业态(精品卖场、内街商铺、高端旗舰、户外展销)、9大配套(论坛博览、电子商务、总部办公、仓库物流、人才资源、金融服务、展示交易、住宿餐饮、休闲旅游)

⑷配套大型城市综合体

(七)临澧经济开发区----化纤纺织产业

1、发展现状

目前,以中泰特装、美华尼龙、凯元纺织等为代表的化纤纺织产业发展到7家,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1亿元,入库税金3795万元,两项指标分别占园区工业经济总量的30.1%、22.3%,初步形成行业集群。

湖南中泰特种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世界上三大高科技纤维之一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常德美华尼龙有限公司已形成了以高分子聚合切片为龙头,以纺丝、针织、印染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布局。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开发区化纤纺织行业年总产值达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45亿元,年上缴税收1亿元,年递增20%以上,力争建成我国中南地区化纤纺织中心。

积极支持和鼓励美华尼龙、中泰特装、凯元纺织、杰进纺织、天裕纺织、康宇纺织等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力争投入20亿元进行技改和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年产棉纱10万吨、锦纶10万吨、尼龙切片20万吨、棉布5000万平方米、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无纬布2000吨、防弹衣60万件、防弹板30万块、防弹装甲2000吨的生产规模。

3、发展重点

把化纤纺织作为提升园区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配套完善产业链,着力打造全省有影响力的县级化纤纺织工业基地。

⑴扩大产业规模。突出美华尼龙、中泰特装等现有企业的招商引进,提高棉纺、化纤、高纺能力,积极支持和鼓励美华尼龙、中泰特装、凯元纺织、杰进纺织、天裕纺织、康宇纺织等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力争投入20亿元进行技改和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年产棉纱10万吨、锦纶10万吨、尼龙切片20万吨、棉布5000万平方米、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无纬布2000吨、防弹衣60万件、防弹板30万块、防弹装甲2000吨的生产规模。

⑵完善产业链条。重点围绕上下游配套,抓好中游链接和上下游延伸,改变当前只纺不织、只纺不造等链条短和断的现状,打造原料加工—纺纱—织布—服装制造完整链条。在上游,新上年产5万吨尼龙切片项目,解决原料配套问题,加大杰进纺织、康宇纺织、中泰特装UD布生产线和防弹服装生产线扩建,新上民用渔网等项目,扩大下游产品。

⑶建立发展平台。重点建设好园区服务、创新研发、技能培训3大平台。园区平台方面,编制好纺织园区规划,完善园区功能布局,重点搞好原料区、纺织区、染整区、服装加工区、配套服务区等5大功能区。研发平台方方面,分别组建各个企业、不同类别的创新研发中心,引进培育研发团队,建立与大中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协作机制,每年创新成果不少于10件,创新成果年度转化率不低于80%。培训平台方面,依托县职业中专的培训优势,巩固和建立纺织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实施职工提升工程,每年培训熟练技术工人2000人左右。

⑷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棉花保障能力,扩大棉花收储能力,提高物流功能,完善金融服务,培育发展各项中介服务机构,完善餐饮、住宿、休闲、会议等服务功能,确保产业良性发展。

(八)桃源工业集中区----电子信息产业

1、发展现状

到2014年底,漳江工业园区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企业8家,其中迪文科技、中驰电子、三合能源等3家规模企业快速发展,年主营业务收入已达2.7亿元。目前,园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已基本形成新型元器件、数字化仪器仪表、软件与信息服务三大产业;镍氢动力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仪器仪表、触摸屏等主导产品已具批量生产能力并已成为拳头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发展目标

⑴经济目标

到2020年,园区电子信息技术规模企业达到15家,产值规模达到20亿元,贡献税收达到2亿元,产业工人达到2000人以上。重点抓好迪文二期和三期、汇德电子、中世发电子等项目建设,引导1-2家电子企业成功上市。进一步推进创新能力、品牌质量建设,计划建立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创建国家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

⑵结构目标

按照“三园一体、城乡统筹”的原则,推行“产业复合、规模适度、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的空间组织方式,逐步建成“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推进园区开发公司化、市场化运营。到2020年,构建以漳江创业园、陬市创业园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重心,以已有的新型元器件、数字化仪器仪表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为支撑并同规划发展的集成电路、通信产品、信息家电的6大领域产业格局,建设成为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市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发展重点

⑴打造两大集聚区

漳江创业园以新型显示器及电子元器件产业、消费类电子整机业为发展重心,大力发展和引进集成电路制造、封装和测试企业,以及IC设计和大型软件企业,建设微电子产业园区和软件园;陬市工业园以通信产品、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元器件等为主导产业,不断完善相互间的配套、协作体系,形成产业集群。

⑵发展六大领域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数字化仪器仪表、信息家电6大领域,努力在各领域内培育出若干具有带动和渗透作用的龙头企业,形成和完善产业链。

以兴为通科技为龙头,重点发展包括各类电子产品的OEM/ODM、多晶硅制造、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模拟及混合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等项目的产业集群,打造成为湖南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以汇德电子为龙头,重点创建市级软件园,调整软件产业政策环境,完善我区的软件开发应用体系,促进软件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品牌;以中世发电子为龙头,重点发挥通信技术优势,推动园区通信网络技术与通信产品技术的持续进步;以三合能源为龙头,重点发展显示器件、存储器件、新型电池领域重点工程;以迪文科技为龙头,重点发展生活娱乐所需的高、精、尖数字化人机界面,完善数字仪器仪表产业链;引进信息家电重点工程,打造信息家电产业链。

(九)石门经济开发区----特色柑橘加工产业

1、发展现状

石门县发展柑橘加工产业优势明显,全县现有柑橘种植面积44万亩,位居全国第三位、湖南省第一位,年产柑橘40万吨,柑橘出口量10万吨,分别占全国和湖南省的23%和91%,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早熟蜜橘生产出口基地。石门经济开发区现有湖南杨氏鲜果有限公司、二都柑橘合作社、湖南盛节节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原谷酒业有限公司柑橘果酒加工、湖南天下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橘皮生物萃取5家柑橘初加工和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柑橘10万吨,加工业产值10亿元。

2、发展目标

2016至2020年,石门经济开发区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总要求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2平方公里,打造以柑橘深加工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特色产业园。规划引进柑橘加工产业链企业15个,大力培育扶持柑橘产业龙头企业5家,提质改造本地加工企业10家以上。区内柑橘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入库税金2亿元,年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

3、发展重点

(1)积极配合县有关部门推动柑橘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实。根据全县规划,到2020年建成柑橘基地50万亩,年产量50万吨,其中出口柑橘生产基地20万亩,年鲜果出口达到20万吨。同时保障柑橘深加工资源需求。

(2)开发区重点引进10家鲜果出口加工企业。全县现有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注册登记的出口柑橘加工厂35家。开发区重点引进10家出口企业,引导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能力。积极重点扶持湖南杨氏鲜果有限公司新建贮果8万吨的果品冷库和冷链物流项目。

(3)积极引资深加工企业。重点引进年产3万吨橘橙浓缩汁加工项目1个,年产2万吨柑橘果酒加工项目1个,1万吨橘皮加工及橘油提取项目1个。

(4)大力扶持企业进行柑橘深加工。扶持湖南盛节节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扩建5万吨柑橘罐头生产线,扶持湖南原谷酒业有限公司新建1.2万吨柑橘白兰地生产线。

(5)品牌建设。加强“石门柑橘”品牌管理,贯彻执行“石门柑橘”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和维护“石门柑橘”的可信度、美誉度;强力开展“石门柑橘”品牌宣传,包括宣传广告、网络整合营销等,培育和扩大“石门柑橘”的知名度、影响力;侧重“石门柑橘”品牌促销,发掘“石门柑橘”文化内涵,瞄准国内高端水果市场,扩大“石门柑橘”在高档场所的能见度、神秘感,培养和增强消费者对“石门柑橘”的忠诚度、依赖度。

(十)津市工业集中区----生物医药产业

1、发展现状

目前共有生物医药类企业21家,其中规模企业13家,企业数量占整个工业集中区规模企业的20%。2014年,生物医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5亿元,占工业集中区的18.6%,入库税金2350万元,占比19%,实现利润6000万元,占比24.7%,形成了以生物发酵为核心工艺的多品种格局,组建1家省级研究中心和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开发出了大豆淀粉酶、木聚糖酶、L-谷氨酰胺、L-精氨酸、甾体药物中间体、动力电池中间体等一大批新产品。

2、发展目标

⑴总量目标。到2020年,产业园区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达到30家以上,其中过10亿元企业3家。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占全市规模企业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40亿元,实现税收4亿元以上。

⑵投资目标。到2020年,“两湖”生物医药产业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0亿元以上。

⑶技术进步目标。到2020年,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和装备总体达到当前国内先进水平,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以上,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以上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4家,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60%,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有效发明专利达到80个以上,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居省内领先水平;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达到5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名牌)2个。

⑷相关社会指标。2020年,从业人员达到600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0万元/人年以上;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3、发展重点

⑴酶制剂项目

酶制剂系列产品以湖南鸿鹰生物、湖南新博生物为代表,到2020年总产量突破100万标吨,总产值突破20亿元,初步形成以糖化酶、高(中)温淀酶、蛋白酶等为主的酶制剂系列产品生产聚集区,同时加快产品研发,开发新型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制浆、制革、脱硫等绿色环保产品。建设工业催化剂研发平台与现代化的工业酶生产基地,提高酶制剂在化工、轻纺等领域的工程化应用能力。

⑵甾体激素中间体及原料药项目

医药中间体以湖南新合新为代表,2020年总产量达到1000吨,总产值突破40亿元,产品包括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内脂环等,同时引进下游制药企业,打造成品药生产基体,形成医药中间体及成药产业链。

⑶植物提取产业化项目

植物提取以湖南菲托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为代表,2020年总产值突破10亿元,初步形成虎杖、山梧桐等多种植物提取合成,开发中药与天然药物,现代中兽药、饲料添加剂、植物源农药以及日化产品,建成植物提取产业基地。

⑷其它生物制品项目

以湖南炜基生物、湖南嘉品嘉味、湖南宏炎酶制剂为代表,2020年突破生物制品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主要产品包括:复合矿盐、动物香精香料、啤酒复合酶等。

(十一)西洞庭工业集中区----朝鲜蓟加工产业

1、发展现状

朝鲜蓟种植面积由2005年500亩发展到2015年20000亩,生产罐头约1.5万t,出口创汇近5000万美圆,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约5亿元,工农业利税约1.5亿元,累计为农户增收近亿元。单产由2006年200公斤/亩发展到2014年500公斤/亩;种植研究获得突破,成活率由2006年的50%上升到2014年的98%;育苗技术全面攻克,成苗率80.2%,栽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朝鲜蓟加工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加工工业企业创利税5000万元,朝鲜蓟种植面积40000亩,朝鲜蓟加工产业从业人员0.2万人。

3、发展重点

⑴朝鲜蓟罐头加工

以汇美食品为龙头,在稳定和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向国内消费者宣传朝鲜蓟的功能,以提高国内消费者对朝鲜蓟保健功能的重视,逐步扩大国内朝鲜蓟消费人群和朝鲜蓟市场,通过技扩改扩大朝鲜蓟罐头的加工产能和相关的技术。

⑵朝鲜蓟茶饮加工、朝鲜蓟素提取加工

以博颂科技为龙头,在朝鲜蓟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上狠下功夫,积累在朝鲜蓟茶饮产品上的优秀经验和高深技术,不断在朝鲜蓟素等的提取和利用上取得突破,继续开发朝鲜蓟茶、朝鲜蓟果蔬糕、朝鲜蓟水果酵素等产品,深入研发朝鲜蓟素保健产品。

⑶朝鲜蓟酒制造

以石府酒业为龙头,不断完善朝鲜蓟酒的制造工艺、提高酒品和质量,加大对朝鲜蓟酒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朝鲜蓟酒尽快深入消费者,形成有效市场需求,进而扩大生产,做大市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鼓励支持各园区进行新一轮规划修编,实现园区产业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的无缝对接。严格按照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认真做好特色产业功能区建设和项目选址落地工作。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设立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引导各类社会资金优先投向特色产业。

(二)加强项目建设。建立特色产业项目库,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和扶持项目,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加强与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合作,引进更多的特色产业项目落户园区。积极争取将特色产业项目纳入省重点工程和“四千工程”项目库,对进入年度计划目录和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实行重点调度。

(三)加强要素保障。优先保障特色产业的项目用地供应;优先保证特色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电煤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给;优先完善特色产业的各类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建设产业孵化基地,鼓励支持园区以免租、低租等方式对特色产业领域初创企业进行孵化,依托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一批提供研发设计、实验试制、检验检测和技术推广的公共服务平台。

(四)加大金融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产业的贷款支持力度。组织银企洽谈会,促进产业重点项目和银行资金的有效结合;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发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贷担保作用;为特色产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机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金;引导本地各类创投基金和过桥资金优先投向特色产业;大力培育上市企业,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支持上市企业通过增发配股和发行公司债券等形式再融资。

(五)鼓励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积极支持企业向国家、省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推进产学研联合,不断构建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效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和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产业重大研发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高端共性技术和瓶颈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较大份额用于科技创新,对国家、省新认定的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获得国家、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的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和奖励。

(六)强化人才支撑。建立特色产业人才库,对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省(部)级以上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人才,按照《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德市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常委〔2011〕31号)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补助,享受有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引进人才实行技术入股、智力入股、资金入股、管理入股等新的分配方式,收入分配比例由受益单位与引进人才协商确定;完善优化劳动力培训体系,特别是鼓励本地高等院校、中职学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培训各类适用人才,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