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落地瞬间为什么突然冒出一道火光?

 科学知更鸟 2022-04-16

时隔半年,神舟十三号宇宙飞船终于载着三名航天员平安返回地球家园。古人常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半年时间,天上日月星辰未变,人间却已换了一副容颜。而出差前往中国空间站的三名航天员,就像连接天上与人间的使者,用他们无畏的付出搭建起一座人类探索宇宙奥妙的天梯桥梁。

英雄出征

2021年10月16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

在轨6个月,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两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和应用项目。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不仅如此,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还首次在轨通过遥控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首次实现在轨驻留6个月,创下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另外,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还首次实现在太空跨年、过春节。

王亚平在太空

观看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着陆直播的人会发现,当返回舱落地的一瞬间,突然一道火光闪现,紧接着周围升起滚滚浓烟,不禁让人为返回舱内的三名航天员捏了把汗。面对如此剧烈的撞击,他们还好吗?

返回舱着陆瞬间经历剧烈撞击

神舟十三号飞船从与空间站核心舱分离,到最终返回地面,需要经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离“站”上“船”。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前,三名航天员需要关闭双向承压舱门,正式撤离空间站。航天员进入神舟十三号飞船后,必须马上更换出征时穿过的舱内压力服。

英雄归来

第二个阶段是制动离轨。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前,首先要调整姿态,使飞船在水平方向逆时针转动90°,这是它的第一次调姿。紧接着,轨道舱与推进舱返回舱组合体以每秒1~2米的相对速度分离,轨道舱留在太空轨道继续运行,这就是轨道舱分离。然后,推进舱和返回舱的组合体继续逆时针转过90°,变成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同时再调整俯仰角达到制动要求,这是飞船的第二次调姿。最后,推进舱上的发动机点火工作,产生与飞船飞行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飞船飞行速度降低,从而脱离原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

第三个阶段是自由下降。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离开原运行轨道到进入大气层之前,空气阻力很小,主要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呈自由飞行状态。在这个阶段,飞船按照计划要完成推进舱分离、建立再入姿态等重要飞行事件。其中,推进舱在与返回舱分离后,会在进入大气层后烧毁。

再入大气层

第四个阶段,再入大气层。当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100公里左右时,就到了再入大气层的阶段。由于空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就会与空气产生剧烈摩擦,使其底部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神舟十三号返回舱被火焰包围,舱内会出现震动噪声过载的现象,其间会经历数分钟的“黑障区”。“黑障区”是整个过程中最令人揪心的,因为在这个区域返回舱和地面指挥中心暂时失去了联系。不过,地面指挥中心可以通过电扫雷达等方式对其进行跟踪。

飞船返回舱

第五个阶段,着陆。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利用升力控制,逐渐接近预定着陆点——东风着陆场。当到达东风着陆场上空之后,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就开始准备着陆。

随着高度的降低和速度的减小,返回舱所受到的气动阻力与地球引力渐趋平衡,返回舱以大约每秒200米的均速下降。但是,如果神舟十三号返回舱以这个速度冲向地面,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必须让返回舱进一步减速,从而实现软着陆。

那么,如何才能让返回舱把速度降下来呢?

降落伞

主要是通过3把伞。在神舟十三号返回舱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它的回收着陆系统就开始工作,先后拉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使返回舱的速度缓缓下降,并抛掉防热大底。其中,引导伞的作用是将主伞从伞包中拉出、拉直,使主伞处于良好的充气状态,防止主伞无法顺利打开;减速伞和主伞的作用都是降速。

主伞的面积大概有1200平方米,完全展开后足以覆盖3个篮球场。

事实上,神舟十三号返回舱还有第4把伞——备用伞。这把伞是用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的,一般情况下派不上用场。

返回舱着陆瞬间

在距离地面一米左右时,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就开始启动反推发动机,最后一次给自己降速。因此,人们在直播画面中看到的一道火光实际上是由反推发动机点火形成的,而不是返回舱撞击地面造成的。

反推发动机点火

试想一下,如果那道火光真的是由返回舱撞击地面造成的,那么返回舱里的航天员和精密仪器设备将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而周围升起的滚滚浓烟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反推发动机点火造成的。

事实上,返回舱撞击地面的速度约为2米/秒,相当于时速7.2公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