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老年人看电视难说远一点

 奉啸敏 2022-04-16

现在的电视都是智能电视,看电视时打开电视机之后还要打开机顶盒。

进入到电视节目界面之后,还不能直接选择电视节目,还要在央视和地方卫视或其他频道之间来回选择。

即便是选择了,也未必可以直接选择出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

有时,一不小心,可能选择了收费频道,不仅没有看到自己想看的电视,还莫名其妙地交了不该交的费用。

如果自己实在想以看电视来打发时间,老年人可以向子女求助(这是最主要的手段),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或者打电话给客服(能够选择这两种求助办法的老年人不多)来实现看电视的目的。

这样一来,老年人在看电视节目时心里总会有点发怵,以至于想看电视也不敢看了。

简言之,在许多老人眼中,看电视变麻烦了,智能电视不智能,反倒增添了很多困扰。

其实让老年人作难的,何止是看电视问题。

不得不说,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遇到的新问题远不止不会看电视一项。

出示不了健康码,一些老人出行遇阻;不会网上挂号或购票,面临新的看病难”“出行难;不懂APP预约,一些公共场所都进不了……

凡此种种,老年人屡屡遭遇数字鸿沟,在智能化生活中碰壁,不容小觑。

所以,这个智能化究竟应该如何智能,确实是各种专家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我们当然可以向老年人提出学习的要求,活到老学到老嘛。

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水平,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随便学学,随便点两下就可以顺利地使用各种智能电器和各个APP。

老年人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知识结构、使用习惯等方面与新技术进步存在“错位”,很多新技术的发展只迎合年轻人的需求,忽视了老年人,更不能想当然地要求他们迅速“与时俱进”。帮助老年人克服“智能关”,要有针对性,更要从多方面着手。

这段时间以来,因为防疫的需要,很多城市流行向老年人反向扫码,就是以技术改进来关心老年人的一条具体举措。

有关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文件,要求深入研究老年人在智能技术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涉老智能产品的适老性。

有关导向很明确,那就是让智能产品“适配”老人,而不是让老人“适应”智能产品。对设计者和生产者来说,应当进行针对性研发,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智能产品强调智能,应主动向老人靠拢。

智能不是“概念”,只有真正人性化才称得上智能。

总之来说就是一个人性化的问题。

也就是开发者和产品研制者是否真正为群众考虑问题的问题。

就教育系统来说,也存在着一些简单粗暴没有充分为一线教师考虑问题的各种管理注册和学习登陆平台。

操作繁琐而又复杂,实际功用不大,或者是各大平台利益之争等问题还是有的,这里就不展开了。

好在,在职教师都可以学,也可以不厌其烦地登陆与注册以满足上级各平台的要求。

但,老年人想要找下自己的乐子,可能就不怎么容易了。

统计显示,截止2021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这么大的一个群体,不说全部,至少一半以上的老个人,面对各种智能,都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

怎么让老年人简单而又轻松地看到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确实是个大问题。

从看电视的角度来说,老奉非常怀念最初的有线电视时代。

打开电视就有节目,想看哪个台用遥控器一直向前或向后摁就行了。

由此展开,老奉更怀念刚参加工作时学校里的那种教育氛围。

开学就上课。上课只是上课,没有那么多的旁枝末节,也没有那么多的检查评比,更没有现在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的各种安全问题。

虽然说越复杂就代表社会越进步。

但,有时还是不自觉地向往简单。

2022-4-16  11:35: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