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红楼梦》第74回赏析:百态人物之【王夫人】

 时髦的傻子 2022-04-16

【原创】《红楼梦》第74回赏析:百态人物之【王夫人】

时髦的傻子 【图片源自网络】 【版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图片

       本文重点说说王夫人。王夫人出身于世族豪门金陵王家,从小受到封建道德规范的深刻熏陶,自然会把规范女子的【三从四德】奉为圭臬。(郑玄解释【四德】:“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橐。”其中“贞顺”是“四德”的核心。)尤其是长女贾元春【才选凤藻宫】成为皇贵妃之后,自身已然是皇亲国戚的尊贵身份。在贾府,她又是贾母信得过、而且越级委以重任的当家人。况且宁国府已经有了【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的臭名昭著,所以王夫人会把荣国府的清高声望、自己本身的淑德贤名以及子女后代的清白名声看得比命还重。特别是贾宝玉就生活在大观园中,身边珠围翠绕是清一色的女孩子。他可是自己唯一寄予厚望的荣府继承人,其【声名品行】至关重要。毕竟【一拃没有四指近】,对王夫人而言,凤姐能力再强也只是自己娘家侄女,名分上还是长门儿媳,荣国府家政大权不能永远掌握在凤姐手里,是要尽最大努力及早归政给宝玉的。假若因绣春囊事件使宝玉的名声受到损害,自己的一番良苦用心就会化为云烟。

       王夫人正因为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所以她在得到邢夫人派人送来的绣春囊时,内心极为震怒。【气色更变、一语不发、含着泪、泪如雨下、颤声说道、又哭又叹】以及声泪俱下地说道:【。。不然有那小丫头们拣着,出去说是园内拣着的,外人知道,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等言辞,把王夫人那种气急败坏、烦躁忧惧的焦灼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正因为气急败坏虑事不周,她竟然盲目地把罪魁祸首疑心到凤姐头上。经过凤姐一番有理有据的辩白,才打消对凤姐的怀疑。可能凤姐是为了彻底消除自己的嫌疑,所以又对王夫人进一步因势利导,鼓动其追查源头,最后决定了暗地里勘察访拿。

       本回书标题【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但凤姐只是提出【平心静气暗暗访察】,并没提出抄检大观园。王夫人究竟是受到谁的【奸馋】蛊惑,才决定要抄检大观园的呢?罪魁祸首原来就是那个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就是她极力怂恿王夫人决定的。而且目标非常明确,首先要拿下的就是晴雯。从文中可以看出,凤姐对此做法其实并不赞同。但迫于自己的身份地位,兼之自己也遭到嫌疑,所以不得不遵从。其实这个王善保家的就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她就是要借此机会以发泄对晴雯等丫鬟的私愤的。这一点后面还将详细分析。

       王夫人的个性及作为概括说来就是性情浮躁、胸无城府,通俗说法就是【火爆子脾气】,见火就着。当然作者对她的定位文雅而准确:【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这本来是概括介绍王夫人个性某一方面很重要的一段话,有了这段话,王夫人一系列的所作所为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她接到绣春囊马上就【真怒攻心】、气急败坏,马上对凤姐兴师问罪;凤姐一番辩解她觉得有理,马上又自我解嘲说自己气急了,拿话激人;王善保家的心怀叵测诽谤晴雯,她马上就叫来晴雯亲自查看审问;看过晴雯后又马上【向凤姐等自怨道:“这几年我越发精神短了,照顾不到。这样妖精似的东西竟没看见。只怕这样的还有,明日倒得查查。”】;王善保家的出了个馊主意说晚上突击查抄大观园,她竟然听信小人谗言,真的实施了大抄检。。。凡此种种,皆由王夫人【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所决定,并非无源之水。至于作者用【天真烂漫】来描述王夫人,有些读者觉得蹊跷,可参阅鄙人拙文:《【原创】王夫人【天真烂漫】解析》。 网址:http://bbs.tianya.cn/post-106-563157-1.shtml

       但是令人颇为费解的是,如此重要的文段,程高通行本竟然给无情地删掉了。何以要如此呢?根据一些相关文章的分析,说这是因为程高本的后40回续书作者,试图把晴雯等人被逐的罪魁祸首强加给花袭人,使得某些没有深入解读的读者,会觉得晴雯等人被撵就是【袭人告密】所致。我认为这种分析还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第77回书中还有如下一段更为重要的文段也被删去——

      【原来王夫人自那日着恼之后,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因节间有事,故忍了两日,今日特来亲自阅人。一则为晴雯犹可,二则因竟有人指宝玉为由,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因这事更比晴雯一人较甚,乃从袭人起以至于极小作粗活的小丫头们,个个亲自看了一遍。】——这段文字本来是作者用倒叙的表现手法,回顾并说明晴雯、芳官、四儿等人被撵的来龙去脉的。文字直白,陈述清楚,把【抄检大观园】的前因后果交代得非常明白,祸患的罪魁祸首以及幕后推手就是那些鱼眼睛婆子们而不是别人。但是如此重要的文段,竟然也被程高本无情地删去了。

       因此,《红楼梦》程高通行本问世之后,从清朝时候的陈其泰、王希廉、张新之、哈斯宝、二知道人等人,直到现代的许多读者,都受其版本影响而对花袭人产生种种误解,使袭人百多年来遭到无端的口诛笔伐。尤其是现代,花袭人竟被冠之以晴雯等人被撵的所谓【告密者】。某些读者不去追究、谴责残害晴雯等少女的真正凶手,反而把作者钦定为【心地纯良】【贤袭人】,说成是出卖同伴的卑鄙小人,并对其恶语相加,还要大言不惭地为自己美其名曰【红楼梦爱好者】!这实在是《红楼梦》研读史上莫大的讽刺和悲哀。

       事实证明,其实这种随意删除文段的做法甚为不妥。因为《红楼梦》原著毕竟是一个整体,任何企图通过删除、篡改就想改变原著本意的做法都是愚蠢的,反而会弄巧成拙,更加暴露出后续40回存在的漏洞。鄙人曾有《【原创】<红楼梦>120回是同一个作者吗?》系列文章共计五篇,比较全面地探讨了程高本后续40回的诸多弊漏,在【天涯论坛】【知乎】【个人图书馆】等平台均有发表,看官诸君可以前往浏览评判。第一篇贴文网址:http://bbs.tianya.cn/post-106-563422-1.shtml

       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必要探讨一番,即:王夫人究竟认识不认识晴雯?有些读者认为,宝玉是王夫人唯一的儿子,不仅是心肝宝贝,更是将来唯一的希望,用王夫人的话说:【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所以书中所述王夫人不认识晴雯,更不知道晴雯也是宝玉的近身伏侍丫鬟,此话绝对不可相信。

       其实这种怀疑大可不必,原文所述非常明白:【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王夫人一见他……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这些文字都是作者的直接陈述,是明确写给读者看的,不会有假。这些描述正是王夫人【天真烂漫】性格特征的重要体现,而且她见到晴雯后,又用【宝玉今日可好些?】对晴雯进行试探,充分说明王夫人确实不认识晴雯。由此也可以证明,袭人从来没有在王夫人跟前提到过晴雯,更别说什么【告密】了。

       王夫人为何会不认识晴雯呢?其中缘由作者早有明示:【素日这些丫鬟皆知王夫人最嫌趫妆艳饰语薄言轻者,故晴雯不敢出头。】就连这个地方程高本也要删改,只简单写做:【素日晴雯不敢出头】,只不过基本意思没变。作者通过王夫人之口说得更明白:【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若有这个,他自不敢来见我的。】其实很简单,晴雯平时根本不敢在王夫人跟前露面,所以王夫人确实不认识她。可见读红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端正心态、实事求是,不能对任何红楼人物抱有任何偏见。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