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题字:辛尘 第 50 期 ![]()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卢梭也曾说过:“浪费时间是一大罪过”。但凡古今功成名就之人,都是惜时如金,埋头苦读,俯仰之间,不知老之将至。可是,清代篆刻大师邓石如偏偏不按套路出牌,特地刻了一方印吐槽疁城一天太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这方“疁城一日长”。 印文:疁城一日长 尺寸:3.3*3.3CM 作者:邓石如(1743-1805) 边款:古浣 “疁城一日长”字法取自汉篆碑额,体型方正,但笔画方圆兼施,线条厚重而不失灵动。此印左上角“一”和“日”二字合文,并在一格,虽然是五字,看起来却像四字。“一”“长”二字的横线处理成波浪型,表现出很强的动感,恰好与“疁”字右下角的弧笔互相呼应。很多工整规矩的四字汉印,其十字通道往往非常整齐,字与字之间泾渭分明,但这方印的十字通道却很不齐整,上面的字与下面的字穿插紧密,如“日”字左边一竖下端延伸越界,“疁”字右下角弧笔侵入“城”字空间,有很强的压迫感。“城”字“土”部四周自然留红,可以说是化险为夷,救了全印,称得上是神来之笔。它是全印的印眼,试想,如果将“土”部盘曲填满,则整方印的气息立时拥堵,顿失灵气。 邓石如之所以会觉得“疁城一日长”,是因为历史上曾发生过一场巨大的悲剧,满清南下,为了同化汉人,实行了“留头不留发”的高压政策。激起了深受儒家熏陶,秉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乡绅们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嘉定三屠',而“疁城”就是“嘉定”的别称。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中,人们每天担惊受怕,度日如年。时隔百年,邓石如故地重游,遂刻下“疁城一日长”,隐晦的表达了那段阴暗的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