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医案选评 | 第2期 | 马元仪痰热喘急案

 经方人生 2022-04-16

读案启示:

1.读古医有时需要“离经叛道”,不要囿于主治医家认识,尽可能的推敲、还原疾病背后的机理。

2.燥邪阴阳属性争议至今。如以阴阳化生六气论,燥气为阴阳相离,水火不交所致。无怪乎有医家指出其“似火而非火,似湿而非湿,似寒而非寒,而其胜复传变,又能为风为火、为湿为寒”。

读案延伸:

1.《医原 · 燥气论》:燥从天降,首伤肺金,肺主一身气化,气为燥郁,清肃不行,机关不利,势必干咳连声、胸胁牵痛、不能转侧、胸懑气逆喘急、干呕。又或气为燥郁,不能行水,水停膈上,则必口渴思饮、饮水则吐、烦闷不宁、气为燥郁,不能布津,则必寒热无汗、口鼻唇舌起燥、嗌喉干疼。又或气为燥郁,内外皆壅,则必一身尽痛;肺主皮毛,甚至皮肤干疼、手不可按、凛凛恶寒、甚而肢厥,虽覆以重裘不温,颇似阴寒之象。又或气为燥郁,治节无权,中宫水饮不能屈曲输于膀胱,而直注于大肠,则必腹痛、泄泻,甚者挥霍搅乱、上吐下泻、脉伏肢凉,又似阴寒寒湿之象...燥邪初起,在未化热时,宜用辛润开达气机,如杏仁、牛蒡、桔梗之属。兼寒加以温润,如豆豉、前胡、姜、葱之类...其化热者,于辛润剂中,酌加清润轻虚之品二三味,如梨皮、蔗皮、梨汁、蔗汁、荸荠、芦根、石膏、知母、川贝母、南沙参、桑叶、菊花、银花、花粉之类...其阴虚者,于辛润剂中,酌加生地、元参、沙参、麻仁、黑脂麻、蜂蜜之类,养阴润肠...

2.《临证指南医案》:“大凡津液结而为患者,必辛通之气味;精血竭而为患者,必借血肉之滋填。”临床时见干燥之象,要注意与“类燥”鉴别,类燥临床常见的有饮气结(如五苓散)、阳虚津不化气、营瘀化燥(皮肤病多见,尤其是肌肤假错时需注意)等。

3.燥邪也能壅滞气机,如《温病条辨 上焦篇 秋燥》第五十八条:诸气膹郁,诸痿喘呕之因于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汤主之。《伤寒论》第310条也有胸满一证,全文串解如下:

少阴病(提示病位)下利(少阴燥热阴伤,燥热下迫于肠,这种下利往往是燥涩难解,下利不畅,或伴下腹部疼痛)咽痛(少阴燥热,虚火循经上灼。咽痛特点干痛,午夜为甚〈舌根干〉,咽不红肿,或伴声嘶。少阴咽痛如属阴寒者,其咽干痛往往晨起醒来时明显,活动后反减轻,其咽不红,舌淡嫩,苔白滑或略有浮黄)胸满(燥热滞气机,少阴经过胸上咽,影响胸部气血循行,可伴气短、呛咳)心烦(热扰心神),猪肤汤主之。



讲者:王建辉 医师医学硕士

图片

简介:

  王建辉,硕士研究生,执业中医师,师从黄利兴副教授。先后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临证主张四诊合参,擅长闻声辨咳,遣方用药重经方而不废时方、验方,重视古为今用,古今合参。秉承导师心得,善用纯中药治疗儿科、内科疾病,对部分妇科、皮肤科亦有见解。

坐诊信息:

 坐诊地点:南昌有不为堂中医门诊部。

 具体位置: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南京东路青山湖国税局对面。

图片
图片

古医案选评

下期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