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附件: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厦门花园国际大酒店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土方开挖工程)
2022-04-16 | 阅:  转:  |  分享 
  
表B.0.1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厦门花园国际大酒店地下室基坑工程监测致:(项目监理机构)我方已完成厦门花园国际
大酒店地下室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编制和审批,请予以审查。附件:厦门花园国际大酒店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施工项目经理部(
盖章)项目经理(签字)年月日审查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年月日审查意见:项目监理机构(盖章)总监理
工程师(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年月日审批意见(仅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建设单位(盖章)建设
单位代表(签字)年月日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厦门花园国际大酒店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监测
方案方案编号:XJJP检测方案20170003校核测试审核批准批准:审核:校核:编制:厦门市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二O一
七年三月十五日共18页地址:厦门市湖滨南路62号网址:www.xmabr.com业务电话:(0592)2273786电子
邮箱:wlsb@xmabr.com传真:(0592)2273730厦门花园国际大酒店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1.工程概述本拟建场
地位于厦门市会展中心南面,场地东、南、西三侧分别紧临会展南三路、南五路、南七路,场地北侧为公交停车场。场地东侧红线外32m为雍景湾
小区,建筑物3F,采用桩基础;南面红线外33m为至尊门第小区,建筑物2~12F,采用桩基础;西侧红线外22m为新景海韵园小区,建筑
物2~16F,采用桩基础。南面红线外33m为至尊门第小区,建筑物2~12F,采用桩基础;西侧红线外22m为新景海韵园小区,建筑物2
~16F,采用桩基础。北侧紧邻红线有三栋2层建筑物,天然地基。拟建厦门花园国际大酒店规划总用地面积26816.47m2,总建筑面积
为314880m2,拟建建筑物由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办公楼及相应的裙房组成,本项目设一整体地下室,地下室为四层。设计室内±0.
000为黄海高程8.20m,地下室底板顶相对标高为-17.60m(黄海高程-9.40m),地下室底板厚按3.00m考虑(包括垫层厚
度),即基坑开挖底标高-20.60(黄海高程-12.40m)。基坑开挖深度为18.600~19.00m。。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
级,重要性系数γ=1.1。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2.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2《建筑基坑支护技
术规程》JGJ120-2012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62.
5基坑设计图纸2014.053.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对监测的技术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监测工作应按以下要求进
行:(1)基坑本身及其周围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作为本工程监测对象;(2)设置的监测内容和监测项目必须符合有关规
范及设计要求,并能结合现场实际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本身和工程环境的变化情况;(3)采用的监测方法、仪器、材料和监测频率应符合
设计和规范要求;(4)监测数据的测试、采集应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4.监测目的(1)对
基坑施工期间边坡变形和其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变形、被保护对象的变形以及其它与施工有关的项目或量值进行测量,及时和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变化情
况,实现信息化施工,并将监测数据作为判断基坑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依据;根据现场监测所得数据与设计值(或预警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某
个限值则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支护结构发生较大变形与破坏、防止周边道路、建筑物发生较大变形与明显损伤;(2)为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预估
发展趋势、确保工程质量及周边管线的安全运营提供实测数据,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根据监测提供的数据指导现场施工,优化施工组织;
(3)为理论验证提供对比数据,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4)积累区域性设计、施工、监测的经验。5.监测内容与监测点数5.1监测内容
根据基坑开挖的深度、支护结构的特点、所处的周边环境条件及设计要求,基坑开挖监测项目设置以下几项:5.1基坑水平位移监测;5.2基坑
垂直沉降监测;5.3地下水位监测;5.4深层土体变形(测斜)监测;5.5周边建筑物及地表沉降监测;5.6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5.
7周边建筑物裂缝监测;5.8立柱沉降监测;5.9桩身应力监测;5.10锚索应力监测;5.11支撑应力监测。5.2监测点数表5.2.
1基坑监测点数编号监测项目监测数量1基坑水平位移监测44点2基坑垂直沉降监测44点3地下水位监测8点(160m,20m/孔)4深
层土体变形(测斜)监测10点(280m,28m/孔)5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44点6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28点7周边建筑物裂缝监测42点
8立柱沉降监测37点9桩身应力监测32点10锚索应力监测12根11支撑应力监测69点6.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点布置6.1基坑水平位移监
测(1)监测方法利用前视固定点形成的测量基线,用全站仪测量围护体顶部各测点与基线间距离的变化;如果视线受限制,则建立平面控制网,采
用全站仪测水平角、水平距进行计算,从而了解围护体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的稳定情况。本工程采
用小角度法、极坐标法、坐标法等结合进行监测。下面就分别介绍两种方法:1)极坐标法使用极坐标法直接在工作基点上观测变形点到测站的距离
和该方向与某一基准方向的夹角,直接计算变形点的坐标。通过坐标变化量来反映监测点的位移量。2)小角法该方法适用于观测点零乱、不在同一
直线上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在离基坑2倍开挖深度距离的地方,选设测站A,若测站至观测点T的距离为S,则在不小于2S的范围之外,选设后
方向点A’。用全站仪观测角,一般测2~4测回,并测量测站点A到观测点T的距离。为保证角初始值的正确性,要2次测定。以后每次测定角的
变化量,按下式计算观测点T的位移量:按下式计算观测点T的位移量:式中:图6.1.1小角观测法(2)测点布置基
坑水平位移监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在基坑坡顶喷射混凝土面上埋设测量钉,应确保测量钉略高出混凝土面,测钉与混凝土体间不应有松动。在稳定
地方至少设置2个基准点,以进行相互校核。图6.1.2位移监测点布设示意图6.2基坑垂直沉降监测(1)监测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利用
精密水准仪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围护结构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竖直方向上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的稳定情况
。1)垂直沉降监测点必须埋设在相对稳定区域,受破坏、震动等因素小,必要时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当垂直沉降监测点受到施工破坏时,
应及时在原位置补打竖向位移监测点。修复取得初始高程后,累计变量在原来的竖向位移变形量上累计,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2)沉降观测遵循
先控制后加密的原则,在观测前要检查维护监测控制网的可靠性。沉降监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作业,在作业过程中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方法,使用
同一仪器,并尽量长期固定测量人员。3)沉降计算方法如下:本次沉降=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积沉降=上次累积沉降+本次沉降当日沉降量
绝对值大于1mm(包括1mm)时则认为沉降监测点发生了变形或存在变形趋势;当累计沉降量绝对值大于2mm(包括2mm)时,则认为沉降
监测点发生了沉降变形。4)填写沉降变形表格,绘制时间沉降变形曲线,进行变形分析。(2)测点布置基坑垂直沉降监测点布置与埋设同“基坑
水平位移”,每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作为一个沉降监测点。6.3地下水位监测(1)监测方法预埋水位观测管于土体内,用水位计测量,了解
止水及降水效果及管涌、流砂等岩土工程病害发生的可能性。水位采用水位仪及水位观测管的方法来测试,水位观测管采用钻孔埋设。测点埋设技术
要点:1)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2)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
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3)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控制地下水位之下3~5m,对于需要降低承压水水位的基坑工程,水位
监测管埋置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水位监测技术要点:a水位管的埋设深度应在允许最低水位以下或根据不透水层的位置而定;b埋设时应注意水位
管周围良好的透水性,并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c水位孔滤管宜埋设在渗透系数大于10-4cm/s的土层中;d严禁雨天或雨天后1~2天测试
初始值。4)数据处理a先用水位计测出水位管内水面距管口的距离,然后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出水位管管口绝对高程,最后通过计算得到水位管
内水面的绝对高程。水位管内水面应以绝对高程表示,按以下方式算出前后两次水位变化即本次变化和累计水位变化:b计算公式水位管内水面绝对
高程(m)=水位管管口绝对高程(m)-水位管内水面距管口的距离(m)本次变化量=本次水位管内水面绝对高程(m)-上次水位管内水
面绝对高程(m)累计水位差(m)=水位管内水面绝对高程(m)-水位初始绝对高程(m)按以上方式算出前后两次水位变化即本次变化和
累计水位变化:c计算的最终成果精确到1cm,水位上升为正。(2)测点布置观测井布设在基坑中,为100mm的PVC带有用土工布裹住
的进水孔的水位管放入孔中,再于管外回填中粗砂至进水段上方30cm,其上方回填粘土封孔。管口设必要的保护装置。6.4深层土体变形(测
斜)监测(1)监测方法本项监测是深入到基坑周边土体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基坑土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
过程中或地下室施工期间支护桩桩身整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土体在各深度上的稳定情况。在需要进行测斜监测的部位埋设与活动式测斜
仪配套的测斜管,测斜管内部有两对互成90°的导向滑槽。把测斜仪的一组导向轮沿测斜管导向滑槽放入管中,一直滑到管底,每隔一定距离(5
00mm)向上拉线(标有刻度的信号线)读数。由于测斜仪能反应出侧管与重力线之间的倾角,因而能测出测斜仪所在的位置侧管的倾斜度为θi
,换算成该位置测斜仪上下导轮间(或分段长度)的位置偏差(L为量测点的分段长度),自下而上相加可知各点处的水平位置,如图所示。图6.
4.1测斜原理示意图基坑土方开挖,土体原始应力状况发生变化,支护结构外地层土体对其施加主动土压力,造成支护结构或外侧地层不同深度
处发生水平变位,通过监测、整理、分析不同深度的水平变位,判断是否存在薄弱区段,指导施工。(2)测斜的方法、步骤1)仪器连接;2)
仪器检测;3)测量:a.将测头导轮卡置在预埋测斜管的滑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导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止孔底,记下深度标志。当触及
孔底时,应避免过分冲击。将测头在孔底停置约5分钟,使测斜仪与管内温度基本一致。b.将测头拉起至最近深度标志作为测读起点,每0.5m
测读一个数,利用电缆标志测读测头至测斜管顶端为止。每次测读时都应将电缆对准标志并拉紧,以防止读数不稳。c.将测头调转180°重新放
入测斜导管中,将测头滑到孔底,重复上述步骤在相同的深度标志读数,以保证测量精度。通畅采用正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精度,导轮在正反向
滑槽内的读数将抵消或减小传感器的零偏和轴对称所造成的误差。测斜仪直接自动记录测试数据,导入计算机后用专用软件生成深层位移曲线,直接
输出报表。(3)测点布置测点布置在基坑顶部,具体位置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确定。测斜管为外径70mm、内径66mm内壁有十字滑槽的P
VC管,安装测斜管时,其一对槽口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管口用盖子密封,安装完成后立即灌注清水,防止泥浆渗入管内。测斜管管口设可靠
的保护装置。(4)测斜管的埋设方法:1)土体侧向变形测斜管a.采用测斜仪在埋设的测斜管内进行测试。测点宜选在变形大(或危险)的典型
位置。b.测斜管采用钻孔埋设。管底应大于支护结构深度,且超过基坑开挖最大深度3~8m,硬质基底取最小值,软质基底取最大值。当通过平
面测量的方法,将管顶作为位移计算的基准位置时,管底应超过支护结构底部不少于1m。c.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牢固
固定、密封。d.测斜管安放就位后掉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e.调整方向后盖上顶盖,保持测斜管内部
的干净、通畅和平直。管顶高出地面约10~50cm。f.钻孔和测斜管之间要回填。回填应选用粗砂缓慢进行,注意采取措施避免塞孔使回填料
无法下降形成空洞。回填后通过灌水和间隔一定时间后的检查,在发现回填料有下沉时,在进行回填。回填工作要确保测斜管与土体同步变形。g.
埋设时间应在基坑开挖或降水之前,并至少提前2周完成。h.做好清晰地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2)支护结构变形测斜管a.采用测斜仪在埋设
于支护结构内的测斜管内进行测试。测点宜选在变形大(或危险)的典型位置。b.测斜管底宜与钢筋笼底部持平或略低于钢筋笼底部,管顶高出基
准面150~200mm,在测斜管管口段用混凝土墩子固定,保证管口段转角的稳定性。c.测斜管与支护结构的钢筋笼绑扎埋设时,绑扎间距不
宜大于1.5m,原则是管子不移动、不松动。d.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牢固固定、密封。e.测斜管绑扎时间调正方向
,使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f.封好底部和顶部,保持测斜管干净、通畅和平直,导管和钢筋笼一起吊装就位,然后
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导管与护坡桩桩体共同变形。g.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h.对于已经施工支护结构情况,如需要采用
钻孔埋设的方法,参照土体侧向变形测斜管埋设要求实施。图6.4.2测斜管绑扎6.5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1)监测方法为了监测建筑物在
施工期间的沉降变形情况,拟在建筑物底部布设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建立高程控制网,利用精密水准仪监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建筑物在施
工期间竖直方向上的变形情况,分析建筑物的稳定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稳定地方至少设置3个基准点,以进行相互校核,监测时需构成闭合
水准路线并在施工前测取基数两次。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计算方法同“基坑垂直沉降监测”。(2)测点布置在基坑周边建筑物测点部位将测钉打入
或埋入待测结构内,测点头部磨成凸球型,测钉与待测结构结合要可靠,不允许松动,并用(红色)油漆标明点号和保护标记,随时检查,保证测点
在施工期间绝对不遭到破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在稳定地方至少设置2个基准点,以进行相互校核。各种监测布点图图6.5.1建筑物沉降
测点示意图6.6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基坑开挖产生不均匀垂直沉降,引起周边建筑物倾斜,计算其倾斜量,保证建筑物安全。(1)倾斜值计算1
)根据差异垂直沉降(不均匀垂直沉降)计算倾斜值,差异垂直沉降测量见垂直沉降监测。倾斜计算如下图所示:图6.6.1建筑物倾斜计算
图SH2即所求水平倾斜量,θ即为所求水平位移产生的倾斜角。如下公式所示:2)也可用全站仪在建筑物上贴反射片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出建筑
物的倾斜。(2)判断根据所测建筑物倾斜率,可以据以判断房屋倾斜是否超限。6.7周边建筑物裂缝监测基坑开挖、降水等原因产生不均匀垂直
沉降,引起周边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开裂,量取其开裂值,判断建筑物安全。裂缝监测步骤如下:1)现场踏勘、记录并观测周边建(构)筑物已有裂
缝的分布位置,裂缝的走向、长度和深度,读取初始值。2)对于新发生的裂缝及时观测裂缝长度、宽度,分析裂缝形成的原因,判断裂缝的发展趋
势。3)观测时使用读数显微镜(可精确到0.02mm)量出每条裂缝的距离,求得裂缝的变化值。对于较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则
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定期对监测范围内的所有裂缝进行巡视,对于新发现的裂缝,做好记录,及时埋设观测标志进行量测。4)裂缝超限时及时
采取相应措施。6.8立柱沉降监测(1)监测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利用精密水准仪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从而了解立柱因相
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竖直方向上的影响程度,分析立柱的稳定情况。1)立柱沉降监测点必须埋设在立柱上,必要时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
当立柱沉降监测点受到施工破坏时,应及时在原位置补打竖向位移监测点。修复取得初始高程后,累计变量在原来的竖向位移变形量上累计,保证监
测数据的连续性。2)沉降观测遵循先控制后加密的原则,在观测前要检查维护监测控制网的可靠性。沉降监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作业,在作业过程
中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并尽量长期固定测量人员。3)立柱垂直沉降监测计算方法同“基坑垂直沉降监测”。4)填写沉降
变形表格,绘制时间沉降变形曲线,进行变形分析。(2)测点布置立柱垂直沉降监测点布置在立柱上,根据设计图纸布设。6.9桩身应力监测(
1)监测目的监测支护桩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施工工况变化的情况,了解桩后水土压力传来的水平荷载引起支护桩的变形后,支护桩沿深度方向
及环向的应力的分布情况及弯距。(2)监测方法支护结构钢筋应力大小是反应结构是否安全的直接指标。在钢筋笼焊接完成后,在计算弯矩最大的
部位(横撑跨中及横撑支点处,一般布置在受拉区)将一根主钢筋切断,换上同直径的钢筋计,将钢筋计的固定端与主筋焊接,在焊接的过程中要不
断的向钢筋计传感器洒水,使之不断冷却,不会由于高温使线圈烧坏。采用频率读数仪读取应变计的频率值。轴力计、应力计、应变计测试计算一般
公式:式中:6.10锚索应力监测锚索测力计计安装在张拉端或锚固端,安装时钢铰线或锚索从测力计中心穿过,测力计处于钢垫座和
工作锚之间,整个张拉过程采用油压表控制加载,分级张拉,拉力达到设计值时进行锁定。在分级张拉过程中应从中间锚索开始向周围锚索逐步加载
以免锚索计的偏心受力或过载。张拉完成后取下千斤顶,裁除多余的锚索、理出监测电缆测头后,继续进行读数监测,观测预应力锚索张拉后预应力
长期变化情况,对基坑开挖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振弦式锚索计的测度采用608A型振弦频率读数仪完成,计算公式如下:轴力计、应力计、应变计
测试计算一般公式:式中:6.11支撑轴力监测(1)监测目的支护结构的支撑轴力受力情况及趋势,是否在设计允许和安全范围内。
(2)钢筋混凝土支撑为掌握混凝土支撑的设计轴力与实际受力情况的差异,防止支护体的失稳破坏,须对支撑结构中受力较大的断面、应力变幅较
大的断面进行监测。支撑钢筋制作过程中,支撑受到外力作用后产生微应变。其应变量通过振弦式频率计来测定,测试时,按预先标定的率定曲线,
根据应力计频率推算出混凝土支撑钢筋所受的力。计算公式:然后根据支撑中砼与钢筋应变协调的假定,可得计算公式:式中:采用608
A型振弦式频率读数仪作为二次读数仪,将由公式(6.11.2)解得的F作为混凝土支撑轴力。(3)支撑轴力监测数据整理支撑轴力在每次量
测后,除提交被监测支撑轴力报表外,主要是绘制被监测支撑轴力的历程曲线,并指明施工工况,分析其轴力走势,是否在设计允许和安全范围内。
7.监测点的保护7.1设置测点保护标示牌(1)在每个监测点的附近设置测点保护标示牌。(2)日常巡视工作中应针对测点进行重点检查,
发现测点破坏或者异常应及时整改。(3)现场监控量测测点须落实责任人,有专人进行管理。(4)建立测点管理台账,列出测点监测计划。7.
2测点保护的具体措施(1)对于基准点,在孔口设置固定测点标志,并用保护套保护,用红漆喷射醒目编号。(2)桩顶水平位移测点与桩顶沉降
测点共用,立柱水平位移测点与立柱沉降测点共用,并加上塑料套筒头给予保护,并用红漆喷射醒目编号,同时还应设置测点标识牌。(3)对于测
斜孔、水位孔及地表沉降监测点在未量测时应设置专用保护盖,防止杂物掉入,导致测点破坏。(4)加强与现场施工队的沟通,使之配合做好监测
点标志的保管,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教育,大力强调监测点保护对工程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强化测点保护意识,避免人为破坏;现场监
测前对监测点的位置进行巡视,了解各类监测点的使用现状;对丢失、破坏的监测点,应及时重新埋设、补测,以保证监测资料、成果的连续性,为
信息化施工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8.监测周期与监测频率8.1监测周期基坑监测工作周期从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直至基坑回填完成为
止。各项应测项目监测工作的监测周期根据施工进程确定。8.2监测频率基坑开挖期间,每1~7天观测一次;底板浇注期间,每1~7天观测一
次;底板浇注结束至基坑回填,每3~14天观测一次;遇到异常情况(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9.监测报警与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9.1监
测预警值表9.1.1基坑监测预警值编号量测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监测项目预警值1基坑水平位移基坑坡顶已达到30mm,或其变化速率已连续
三日达到2mm/d2基坑垂直沉降基坑坡顶已达到30mm,或其变化速率已连续三日达到3mm/d3地下水位基坑周围累计变化值超过10
00mm,或变化速率超过500mm/d4深层土体变形(测斜)围护结构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已达到40mm,或其变化速率已连续三日达到2m
m/d5周边地面垂直沉降围护结构周围土体已达到30mm,或其变化速率已连续三日达到3mm/d6周边建筑物垂直度(倾斜)基坑周边需保
护的建筑物1/500H,倾斜控制值≤0.0027周边邻近建筑物裂缝基坑周边需保护的建筑物0.5mm8立柱垂直沉降支撑立柱顶上已达到
35mm,或其变化速率达到2mm/d9支护桩内力桩体主筋70%设计值10锚索内力锚头70%设计值11支撑轴力支撑端或中部70%设计
值9.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
不良地质。(4)超深、超长开挖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基坑附近地面荷
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9)附近建筑物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
降或出现严重开裂。9.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监
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3)基坑支护结构的锚索、土钉(岩钉)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
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6)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
缝、泄漏等。10.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10.1监测简报每次实测数据之后,应及时出具简报并由监测人员签字后报送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人员
签收。若发现数据异常应立即再次现场监测,以核实监测结果。若在监测中发现达到预警值应及时用书面向监理和业主报告,并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业主、监理和施工方以及设计院。监测简报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①各监测项目:本次变形值与累计变形值;②注明各监测项目预警值评价是否超过预警指标;③各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10.2总结报告基坑施工结束后,对所测资料进行全面地综合计算分析,一个月内提交最终分析成果报告,形成具体总结报告一式五份交付甲方,总结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①工程概况②监测方案③监测结果④总结⑤附各监测项目各监测点历次监测结果汇总表⑥附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11.人员及仪器设备组织11.1项目拟投入的主要技术人员本项目拟投入人员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监测员4人。11.2项目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精度指标1全站仪R-202N1宾得精度:2"/2"/单棱镜:2200m2水准仪DS051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精度:±0.5mm/km测程:2~105m3测斜仪CX-801E1宜兴市中岩土木工程仪器厂精度:±3mm/25m量程:±32°4钢尺水位计SWJ-80901宜兴市中岩土木工程仪器厂精度:±0.5cm量程:(0~30)m5测读仪608A1宜兴市中岩土木工程仪器厂精度:±0.1Hz量程:500~6000Hz6裂缝测宽仪PTS-C1011武汉博泰斯科技有限公司精度:±0.01mm量程:0~2/4mm附图1:附图2:厦门市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8第1页共18页
献花(0)
+1
(本文系2adyw4v9wc3...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