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共13人上过太空,为何仅有2位被称为“航天英雄”?

 昵称5638494 2022-04-16
文章图片1

杨利伟

中国航空航天队伍,是一个英雄辈出的集体。这里有2名航天英雄与11名英雄航天员,代表着中国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们不禁疑问,13名航天员,同样去过太空,为什么2个人被授予航天英雄的称号,其他11个人是英雄航天员呢?

不忘初心“航天梦”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然而由于技术有限,诸如航空航天等复杂的领域,我国始终没有攻破。进入太空,是中国世世代代建设者的梦想。

1992年,中国正式建立了载人航天工程,中国人进入太空,迎来了希望的曙光。1998年,为了选拔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天员培养训练。

文章图片2

1500多名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最终,14名航天员脱颖而出,进入太空预备役。

后来,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张晓光,乘坐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相继进入太空。

此后数年,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大量的人才竞相涌现。陈冬、刘洋、王亚平、汤洪波、叶光富5名航天员,也乘坐神舟系列飞船,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其中刘洋与王亚平,更是开创了中国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壮举。

文章图片3

刘洋

目前中国针对航天员颁发的荣誉,有“航天功勋奖章”、“二级航天功勋奖章”、“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与此同时,“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也彰显着航天员的贡献。探索宇宙奥秘,挑战人类极限,13名曾经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们,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表彰他们的贡献,中国政府为13名航天员,颁发了荣誉。其中,杨利伟与翟志刚,获得了航天英雄的称号,而剩下的11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则获得了英雄航天员的称号。

人们不禁疑惑,杨利伟与翟志刚,与其他的11名宇航员一样,都曾经进入太空。为什么只有杨利伟与翟志刚,获得了独一无二的航天英雄称号?

文章图片4

翟志刚

航天英雄与英雄航天员,看起来只是语序的不同,事实上却存在差别。航天英雄的重点,在于“英雄”二字。而英雄航天员的重点,则在航天员三个字。

一个国家与民族,凡是可以被称为“英雄”的人,都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贡献,这样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毕竟航天员获得的荣誉,与在太空中遇到的危险成正比。

毫无疑问,杨利伟与翟志刚,都是在航天领域表现突出的人。杨利伟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翟志刚第一次参与太空漫步。

与其他获得英雄航天员称号的人相比,他们创造的成就,堪称奇迹。

文章图片5

杨利伟与翟志刚,是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排头兵,他们的创造性贡献,让两个人担得起“英雄”二字。

有人或许会产生疑问,其他11名获得英雄航天员称号的人,每个人都曾经面临着九死一生的险境,他们为什么没有获得航天英雄的称号?

事实上,不管是杨利伟只有的太空探索还是翟志刚之后的太空漫步,中国航天员已经通过两名航天英雄的经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正因如此,航天员们带来的成就,不再具有创造性。

文章图片6

太空第一人

人们常说,如果你看过杨利伟的太空惊险历程,便不会怀疑,为什么他可以被称之为“航天英雄”。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即将进入太空。上午9时,随着一声“发射”,上百吨的燃料开始燃烧,火焰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将杨利伟送入了太空。

尽管在此前,杨利伟已经接受过无数次的抗压训练,但真正随着火箭急速上升时,他还是感觉到浑身紧绷,用杨利伟的话来说就是“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渐渐地,杨利伟适应了火箭上升的节奏,内心也逐渐平静下来。然而随着火箭的加速,那种不受控制的压力,再次将杨利伟压得喘不过气来。

文章图片7

火箭上升至30公里左右,突然开始出现了剧烈的抖动。此时杨利伟认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了“共振”。

所谓的“共振”,是人体对10赫兹以下震动的敏感度,如果火箭的振动来到10赫兹以下,就会引起人体内脏器官的共同震动,五脏六腑瞬间有移位的感觉。

在内脏振动的同时,火箭升空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无时无刻不折磨着杨利伟的身心。

在此之前,由于人们对太空的认识不足,杨利伟并未接受过如此强大的抗压训练。

几乎一瞬间,他产生了强烈的窒息感,“我几乎难以忍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他如是说道。

文章图片8

与此同时,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密切观察着显示器上的一举一动。共振发生后,工作人员无不捏着一把汗。

屏幕上的杨利伟,整个人已经完全静止,双眼空洞,似乎完全失去了生命体征。杨利伟是否平安?工作人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幸运的是,此前数次的极限训练,让杨利伟在危急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不断同自己身体的本能反应作斗争,咬紧牙关。

26秒钟过去,共振终于结束,杨利伟身上的震动感逐渐减轻,一切恢复如常。

文章图片9

地面指挥中心喊道:“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声嘶力竭的呐喊,所有人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一些工作人员情难自禁,失声痛哭起来。

这次鬼门关前,是杨利伟与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同走过来的。

得知自己死里逃生后,杨利伟的内心,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振动与压力最为严重时,杨利伟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对于杨利伟而言,这是一次新的重生。

意识回笼后,杨利伟打开了整流罩。他向指挥中心说道:“'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那一刻,整个大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杨利伟成功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成功了!

文章图片10

风波过后,杨利伟开始透过舷窗,俯瞰整个地球。在此之前,中国只能从苏联、美国等航天员的口中,得到太空俯瞰的大概轮廓。

然而杨利伟切身体会了一个道理,即便是再庞大的事物,从高空中望去,也只是淡淡的红色阴影。

太空中存在着各种物质在宇宙飞船周边“路过”,一切杂乱无章,却又井然有序。杨利伟亲眼目睹了它们发生的碰撞,却没有听到任何的声音。

只是这样的轻松时刻,不久后便戛然而止。作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杨利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比人们想象地更加严峻。

文章图片11

宇宙飞船刚刚按照原定计划进入轨道,失重感便再次传来。太空中的浮力太大,杨利伟有着强烈的头重脚轻的感觉。

后来,杨利伟回忆道:“觉得自己一直倒着飞,很难受。”

在此之前,我国虽然对太空的失重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失重感如此严重,所有人始料未及。杨利伟孤身一人,无法依靠任何人。

是以,杨利伟闭上眼睛,回忆起自己在训练时的感觉,在脑海中反复催眠自己,克服身体上的不适感。整整几十分钟过去,杨利伟才调整过来。

不论是共振还是失重,都远远超过中国航空航天团队的想象。第一个亲身体验“意外”的杨利伟,只能凭借着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摸着石头过河。

文章图片12

对于杨利伟而言,身体上的不适感可以克服,未知所带来的恐惧感却有点棘手,毕竟谁也猜不到太空会发生些什么。

从理论上来讲,太空中的声音传播,人类不能听到。然而杨利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强烈的撞击声。

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样的声音时不时地出现,没有规律,让人毛骨悚然。

“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

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杨利伟如是说道。

每当听到奇怪的声音,杨利伟就会迅速赶到舷窗的旁边,观察声音从何而来。然而放眼望去,杨利伟依旧发现不了任何的异常。

文章图片13

由于飞船的所有功能一切正常,杨利伟没有向地面的指挥中心报告这一细节,所有的恐惧,均由他一力承担。

初次探访太空成功后,杨利伟听到了指挥中心传来的“返航”指令。343公里高的轨道上,飞船突然停止了运行,随后大范围地旋转了180°。

杨利伟按照地面的指示操作仪器,飞船脱离原来的轨道,以没有动力的状态飞行着。接近一个小时后,杨利伟距离地球,只有100公里的距离。

文章图片14

随后飞船与大气层接触,因为遇到了空气阻力,速度开始大幅度下降。如此,飞船内外产生了强烈的气压差,周边空气迅速汇聚,似乎要将杨利伟的前胸与后背挤压在一起。

在进入太空之前,指挥中心已经预想过这样的“过载情况”,因此杨利伟有着充分的准备,显得游刃有余。然而不久后,杨利伟却再次陷入恐慌。

原来,飞船在与大气层的摩擦中,会产生高温。飞船的外表有防烧层,因此即便看到飞船外部一片通红的情况后,杨利伟也没有紧张。

后来,杨利伟不经意间发现,飞船右面的舷窗,竟然出现了裂痕。一旦裂痕持续扩大,飞船爆裂,后果不堪设想。思及此,杨利伟的全身惊出一身冷汗。

文章图片15

飞船仍然在急速下降,杨利伟的心也开始逐渐下沉。杨利伟目光向左边的舷窗望去,发现那里也出现了裂痕,形势一度十分危急。

就这样,杨利伟保持着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来到了距离地面几十公里处。

按照此前的训练,杨利伟在距离地面10公里的地方,打开了引导伞。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杨利伟整个人被猛地向上一提。

与此同时,减速伞打开,杨利伟又一次被巨大的力量拖拽,产生了位移。身形剧烈晃动的同时,杨利伟也感觉到了飞船的晃动,至于具体原因,他并不知晓。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杨利伟按下了切伞开关,飞船最终停住。众人一拥而上,杨利伟顺利出舱。

文章图片16

“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杨利伟平安落地,结束了首次太空飞行的惊心动魄。

这是中国航空航天历史上的首次飞行,杨利伟作为探路人,为中国今后的太空实验,带来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杨利伟的太空探索,让地面的工作人员意识到了不足。他们改变了火箭的制造工艺,减少了振动。

后来,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文章图片17

此后神舟五号、神州六号升空前,杨利伟同航天员仔细地讲过在太空的失重感,所有的航天员,在他的帮助下也做好了充分的困难准备。

到了升空时,航天员也遇到过声响,想起杨利伟“这是正常现象”的嘱托,所有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杨利伟开创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先河,面对危险,他力挽狂澜,为中国后期的航天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承前启后,又如何不能被称之为“英雄”?航天英雄一词,杨利伟当之无愧。

文章图片18

太空漫步

与杨利伟齐名的另一名航天英雄,正是翟志刚。

2008年,翟志刚乘坐神舟七号飞船,进入预定的太空轨道。对于翟志刚以及整个中国而言,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太空飞行。

翟志刚需要尝试中国航天历史上从未经历的“出舱”。由于没有相关经验,所有人都十分忐忑。在出舱的过程中,翟志刚也数次遇到困难。

9月27日下午,翟志刚开始出舱。由于空间狭小,他艰难地移动到舱门前,抬起手臂,开始逆时针旋转门把手。

文章图片19

翟志刚

整整两分钟后,门把手终于移动到了打开的位置,然而舱门却纹丝不动。

这与翟志刚预料的场景完全不同,他尝试着调整自己的位置,再次拉动舱门,然而由于外部压力太大,舱门刚刚打开,就再次关上。

多次尝试失败,翟志刚也不免焦躁起来。后来,翟志刚在回忆当时开门的状态时说道:“虽然开舱门这个动作在地面练过很多次,但在空中实施这个动作和地面很不一样,差别比较大。”身为太空漫步的第一人,翟志刚需要应对这种突发状况。

与此同时,与翟志刚一同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刘伯明,不断从旁鼓励道:“如果真是没力气了,我们就交叉换位。”

文章图片20

从左至右: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此时的翟志刚,因为用力过猛,体力消耗巨大。

刘伯明缓慢移动到翟志刚的身边,将他的腿抱住,翟志刚有了着力点,使尽浑身力气,终于将舱门打开,整个过程用了将近7分钟的时间。

随后,翟志刚将手伸出来,向着指挥中心挥舞道:“'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那一刻,所有的人都热泪盈眶。

只见翟志刚全身飘出了舱外,几乎同一时间,地面指挥中心出现了刺眼的提示:轨道舱失火。

所有人的心瞬时提了起来,指挥中心的画面也断断续续。在完全未知的情况下,人们陷入了绝望。

几分钟后,地面传来了航天员景海鹏的报告:“神七”状态正常,随后指挥中心的画面恢复,所有人松了一口气。

文章图片21

景海鹏

几分钟后,刘伯明半个身子探出舱外,翟志刚从他手中接过国旗。在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中,翟志刚飞过了9165公里,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16点58分,翟志刚顺利返回轨道舱。中国首次太空漫步,取得了全面胜利,后来人们才知道,在地面失去画面的时间里,太空中的三名航天员,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千钧一发之际,刘伯明对翟志刚说:“坚持,反正我们的任务要继续。”

翟志刚回答道,“明白!”语气坚定,没有丝毫的犹豫。

文章图片22

刘伯明

翟志刚等人知晓,此时此刻,他们位于中国的上空,手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就是中国的荣誉标志。祖国与人民,都在等待着他们。

如此危机时刻,依旧心系祖国,为中国冲锋陷阵的翟志刚,是名副其实的航天英雄。

不论是杨利伟、翟志刚这样的航天英雄,还是刘伯明等英雄航天员,都在中国航空航天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中国的英雄,值得所有人铭记。

参考资料

[2]《晚晴》,《“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问鼎苍穹真英雄》

[3]《传记文学》,《翟志刚:中国漫步太空第一人》

[4]《国际太空》,《天地九重铸辉煌——访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