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曲家刘诗召

 六零后声乐往事 2022-04-16

旧文翻新,申请原创

刘诗召先生在自己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geecd)发表过的博文,名曰“自画像”:

我是一个兵。戎马半生,与官无缘。 

军中岁月曾率领七个音符冲锋陷阵,岂止身经百战?虽无骄人战绩,却也有过几番小小胜利。

如今告老没还乡,解甲未归田;常与老友网上相会,不亦乐乎!    

 俱往矣!青春似水东流去,往事尽付谈笑中。

不过,不知是新浪博客管理员出手还是刘老自己依规行事,他的博客上目前已经啥也看不见了。

2019年刘诗召先生在央视节目中谈《军港之夜》

01

提琴手刘诗召


刘诗召先生是河南开封人。生于1936年,“诗召”这个名字出自《诗经·召南·甘棠》,是念过私塾的父亲取的。他偏爱小儿子诗召,经常带着他去戏园子看戏。河南豫剧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特别喜欢李志贞的唱腔,柔美婉转,不像有些豫剧曲调,给人一种铿锵有余优柔不足的感觉。” 除了豫剧之外,“留声机”也是刘诗召儿时的音乐启蒙之一。他说:“我小时候曾得过一场大病,父亲为了减轻我的痛苦,从朋友处借来了一台留声机,不多的几张唱片反复播放,其中两张军乐唱片我特别喜爱。我常常在音乐声中睡去,也常常在音乐声中醒来。后来病好了,留声机就还给了人家,但是唱片中的音乐却留在了我的心中。”

1951年刘诗召读初三寒假的一天,有位同学告诉他河南开封艺术学校(现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前身)正在招生,那个同学希望刘诗召去陪同考试。考试结果,刘诗召榜上有名。刘诗召说:“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会走上从艺之路,如若不是同学'偶然’相邀,真不知道我的人生会是个什么样。”在艺校学习,刘诗召选择了自己钟爱的小提琴专业。早在中学时代的一堂音乐课上,音乐老师用小提琴演奏了一曲舒伯特的小夜曲,他从此深深地爱上了这个乐器。因为喜爱,所以痴迷,刘诗召成为当时艺校学生中小提琴演奏水平最高的学生。

1954年,刘诗召艺校毕业被分配到天津铁道公安部队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文艺战士。次年,又随部队调往海军旅顺基地,原铁道公安部队文工团也随之转为海军旅顺基地文工团,从此他脱下了绿军装,换上了蓝色的海军军服,开始了与大海相伴一生。1955年岁末,部队文工团整编,刘诗召又被调入海军旅顺基地军乐队。三年后,刘诗召被调入北京海军军乐队,在这里,他参加演出了很多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02

创作员刘诗召


在海军军乐队,刘诗召尝试着学习作曲。1959年,作为军乐队员的刘诗召参加了国庆10周年庆典。当看到声势浩大的阅兵队伍从天安门前走过和人群潮涌般欢庆的宏大场面时,他激动不已。有感于新中国成立10年来的巨大变化,刘诗召觉得唯有音乐,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与自豪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他终于写出了军乐曲《载歌载舞的人们》。《载歌载舞的人们》后来被选作国庆节的典礼用曲,中国唱片社还将它录制成了唱片,随着电台的播出,《载歌载舞的人们》走进了千家万户,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和喜爱。已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保留曲目。

1969年又一次部队整编,刘诗召被调入了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开始的工作主要是为乐队配器,写舞蹈音乐,做了大量的音乐创作和编配工作。之后他成为创作室的一名专业创作员。

1974年发行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钢琴伴奏谱本,伴奏编写为刘诗召。1973年发行的胡宝善演唱录音,是孙灵光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宣传队管弦乐队伴奏的,此伴奏是否也是刘诗召先生编配的不详。

03

“跨界”作曲家刘诗召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流行音乐不再是“妖魔鬼怪”,刘诗召听到了令自己耳目一新的歌曲。“有一天,苏小明来找我,兴奋地对我说'刘大叔,你来听听这个好不好听?’从一台钟声牌的老式录音机里,传来了邓丽君唱的'你问我爱你有多深……’当时我就呆掉了,这是我以前从未听到过的音乐,怎么会有这样的唱法呢?

刘诗召与苏小明在领取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布的首届“金唱片”奖后合影(1989年)

1980年盛夏,总政要举办青年演员调演,当时还是海政歌舞团合唱队成员的苏小明希望能参加这次活动。有一天快下班的时候,团长王建华将刘诗召和词作家马金星叫到办公室,布置了一项任务:为苏小明创作一首反映海军生活的歌曲,要适合她的演唱风格。团长要求当天晚上团里演出结束之后,就要听到他俩创作的新歌。任务就是命令,他们俩连忙着手创作。晚上八点多钟的时候,马金星把歌词送到了刘诗召手上。此时距离团里演出结束仅有2个小时的时间了。

“当我拿到歌词的那一刻起,我就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之中。'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恬静柔美的军港月夜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不知不觉中旋律像小河的水一样流淌出来……”

此刻的刘诗召把苏小明幻化成了一个渔家姑娘。当她看到远航归来的海军战士进入梦乡,不禁心潮涌动,于是用深情的歌声倾诉心中的无限柔情……美妙的音符表达的是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鱼水之情。创作完成后,刘诗召就到北海舰队采风去了。


1980年9月“新星音乐会”苏小明演唱《军港之夜》

他在岛屿上呆了20多天,因没有通讯,无法与外界联络,外面发生了什么他一概不知。一个多月后,刘诗召回到北京后遇见团长,团长一见到他又激动又兴奋地说:“诗召啊,你那首《军港之夜》写得不错,全国都唱开了。今天晚上苏小明演出,你去听听吧!”刘诗召说:“那场演出是北京晚报组织的新星音乐会,地点在首都体育馆,《军港之夜》是压轴节目。当苏小明走上舞台深情地唱出'军港的夜啊,静悄悄……’台下立刻掌声雷动。说实话,我根本没有心理准备,心想,我才走了一个月,这首歌怎么这么受欢迎!”

《军港之夜》曲调优美、亲切,感情真挚,很有艺术魅力。以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引子,带有军号的特色,使我们联想到熄灯号已经吹过,劳累一天的海军战士进入了梦乡。紧接着出现了带有南海渔歌风味的旋律。每乐句第二小节的切分节奏,给人以摇动的感觉。在前四句节奏舒展、旋律起伏不大的“写景”之后,通过节奏的紧缩和旋律中出现的大跳,使感情激动起来,形成了与前段的对比,侧重于写情。结束句是五小节的扩充乐句,是重复前乐句的曲调,但只用“嗯”演唱,使整个歌曲具有民谣的特色和催眠曲的情趣。《军港之夜》由于音域只有九度,歌词和曲调结合得非常自然贴切,旋律的进行多用级进和小跳,曲调流畅且易上口,因而深受群众欢迎,流传很广。

上世纪80年代末,刘诗召的一曲《爱的奉献》再次拨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弦。那是1988年冬天,中央电视台“人与人”栏目导演刘瑞琴找到刘诗召和词作家黄奇石,请他们为其中的一集写一首歌。这一集讲述的是北京一个中学生换肾获得捐资的故事。故事结尾要用一首歌概括并升华这种人间真情。导演希望黄奇石的歌词贴近生活,不要喊大口号。导演希望刘诗召根据黄奇石的歌词写一首民族唱法的歌曲,希望请董文华来演唱。但刘诗召拿到黄奇石的词后,觉得黄奇石写的词琅琅上口,写歌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把歌写得深刻一些,一唱就能感动人。刘诗召先写了四五天,把第一首曲子写完了,自己却并不是很满意,便又另起炉灶,按照自己内心的感觉写了通俗歌手演唱的歌,也就是现在的《爱的奉献》。刘诗召完成创作后,把两首歌都唱给导演听了。导演听完后,当即就拍板定下了后面那首,也就是现在的《爱的奉献》。导演问准备请谁来演唱这首歌曲,刘诗召说民族歌手的声音不是很适合表达这样的情感,应该让声音比较浑厚的人来演唱这首歌。刘诗召认为歌手韦唯的声音低沉浑厚饱满,到高音时,她的声音又能表达出一种激情。就这样,《爱的奉献》主唱便由韦唯代替了董文华。

  


 这首歌曲在1989年春节前就播出了,但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后来,节目入选了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但前面的故事被换成了《人与人》栏目中的另外一个故事,那个故事写的是聂卫平姐姐家里的小保姆得了癌症,他的姐姐陪她看病,照顾她。虽然故事换了,但表达的意思、精神都是一样的。

春节联欢晚会后,这首歌曲立即在全国流传开来,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并传唱。而这首歌也成为了各种爱心活动中的音乐标志,在各种慈善募捐活动中都能听到这首歌。

《爱的奉献》为对比形式的二段曲式结构。歌曲第一段为复乐段结构,旋律为五声宫调式;该段四大句的每一句,又可分成两小句。该段的旋法在二三度范围内委婉起伏,旋律的运动多为半圆弧状;作曲家在这一段中,采用模仿的手法发展主题,音乐情绪深沉、抒情。该歌曲第二个乐段,作曲家也采用了复乐段结构,旋律为六声宫调式,由两个大乐句构成;两个大乐句只是结束音不同,一个结束在徵音上,一个结束在宫音上。该歌第二个乐段旋律起伏比第一乐段大,该段歌声在两次呼唤中音乐情绪兴奋而激昂。该歌曲开始有四小节的引子,最后有个尾声,材料都来自第二个乐段的旋律音调。





  以上文字根据“读秀”(duxiu.com)搜索到的文章整理。向原创作者致谢

刘诗召答《音乐世界》期刊提问

写作歌曲既可先有词后谱曲,亦可先有曲后填词,这两种方法我都采用过,我更为常用的方法是前者。

当准备为一首歌词谱曲时,首先是研究和熟悉歌词,这时,我一边读着词,一边想象着歌词的意境和形象,有时头脑里会出现像电影一样画面。当着手谱曲时,我往往会写出不同风格、不同节奏安排的开头,少则两、三个,多则六、七个,然后再选择一两个自己较为满意的继续写完全曲。有时,我也会抛开歌词,按照音乐自身的发展规律写旋律,然后再填上歌词,如遇词曲结合不好时,再把旋律作些小的调整;有时觉得旋律很好,便请词作者将词根据旋律作些改动。当歌曲完成后,我还习惯于从头到尾反复哼唱,以此来感觉歌曲的整体是否连贯,结构是否完整、合理,如遇问题就再作修改,即便个别乐句很精彩,但从整体考虑不可取时,也会毫不惋惜的将其改掉。我很注意高潮的安排,不仅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而且还尽量把高潮写成全曲的闪光点,让它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当整首歌曲完成后,我并不急于把它拿出来,而是把它放到抽屉里,过几天再拿出来斟酌。有时在刚刚写完时感到很满意的作品,过两天再看会发现不少问题,甚至觉得一无可取,这时我会把作品再次修改或重写,直至满意为止。也有几经修改仍不满意的作品,只好把它废弃。在歌曲修改过程中,我也常常和演员商量,在听取演员意见的基础上作些必要的改动,力求充分发挥演员的特长,并避免他们演唱上的弱点和难处,这样才能使作品在演唱时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歌曲的创作中我注重旋律的表现意义,用朴素的手段写出既美又有深度有个性的旋律,我还特别注意旋律的通畅上口,以便听众好唱易记。这就是我的追求。

创作生涯中最愉快的是......最苦恼的是......最难忘的是......

 1     如果我创作的歌曲能打动人们的心灵,并由此产生一些有益于社会的影响,那将是我最愉快的事。记得一次我在部队深入生活时,一位年轻的水兵告诉我:“我是听了你写的一些反映海军生活的歌曲,才爱上大海,当上水兵的。”一位老水兵说:“在大兵被一些人看不上眼的年代,响起了《军港之夜》的歌声,使我深感做一名水兵是光荣的,每次走在都市的大街上都昂首挺胸,无比自豪。”作为一个部队的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战士的喜爱,并有益于部队建设时,心情无比兴奋和激动,这便是我最愉快的时刻。   在创作中最苦恼的是自我超越,要使每首作品都具有新意而不是自我重复是最为困难的,作品写的越多,实现这种超越自我的难度越大,我常常陷于不能超越自我的困境之中,这是我最为苦恼的。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处女作第一次奏响的时候。那是一九五七年,当时我是乐队的演奏员,作曲仅仅是业余爱好。经过长时间的构思,我写出了我的第一部器乐作品,试奏时,当指挥挥起指挥棒的一刹那,想象中的乐思变成了真实的音响,我倾听着、倾听着,不禁热泪盈眶。这一刻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04

除了《军港之夜》《爱的奉献》


在没有被安排给苏小明特供前,刘诗召谱曲的思路也曾经很“正经”。比如这首王川流作词的《春之歌》,带着花腔段落,很符合部队规格。这歌在李惠兰演唱的作品中也属个性歌曲:
姚世真钢琴伴奏

刘诗召与苏小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合作关系非常密切。在苏小明的“首唱”歌曲中,刘诗召作品份额不小。

海风啊海风   丁小琦作词

妈妈我们远航回来了 马金星词
可爱的中华 马金星词
幸福不是毛毛雨 马金星词
椰树啊,绿色的伞 马金星词

燕子姚克杰、马金星词

我爱  马金星词

我爱军港的早晨 马金星词  

为什么这样欢乐 丁小琦词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王丹维词 丁小琦改词

美丽的小树林丁小琦词

沈阳,我爱你  马金星词

风从祖国陆地吹来 马金星词

回去吧,小海螺 马金星词

有一只美丽的小蝴蝶 马金星词

我爱白雪  马金星词  

渔村升起缕缕炊烟 马金星词

哦,吉他,吉他 凯传词

刘诗召的歌曲中,供女声歌者的占多数。郑绪岚的这两首歌曲,相信不少人都记得,但可能没有留意到这是刘诗召的作品。

海峡灿灿 志同 词

白兰花  马金星词

八十年代唱过刘诗召作品的女歌者不少。

小小浪花美 马金星词丁家琳配器并指挥 

对面划来打渔船 马金星词丁家琳配器并指挥 

姑娘心中有支歌 李严词

愉快的郊游  任志萍 词

我驾着一只小船 丁小琦词

赶海的小姑娘  马金星词

明天不是梦 张藜词

刘诗召的作品,除了《军港之夜》、《爱的奉献》曾于央视春晚演唱,还有一首歌曲,相信听过的人也很多:

分手时再敬一个军礼  韩静霆 词

原唱是海政歌舞团的女中音李静娴。1988年CCTV春晚总政离休干部合唱队表演,寇家伦领唱

参考资料


1 刘诗召:心与蓝色的飘带一起飘扬;梁俊英;老年人,2019-01-01期刊

2 相会在《军港之夜》——海政文工团作曲家刘诗召的音乐人生;蔡楠;北方音乐,2008-11-10期刊

3 答《音乐世界》编者问;刘诗召;音乐世界,1990-01-15期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