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君子之交淡如水,与苏东坡的翰墨之情,令人敬佩

 xqjhr 2022-04-16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文章图片1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 出自 黄庭坚 《跋子瞻和陶诗》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8月,苏东坡于常州病逝,黄庭坚作此诗缅怀子瞻。黄庭坚是个诚厚老实的文人,别人怀念苏东坡,都是凄凄婉婉悲悲。

只有他,敢于说当时的宰相“章惇”欲杀苏东坡,而此时他尚在鄂州任上。

当然,黄庭坚也不怕再被贬官,尤其是苏东坡去世后,他对官场更是心灰意冷。之后一年内,他先后拒绝了舒州知州和吏部员外郎的召用,只想踏踏实实做个父母官。

文章图片2

黄庭坚自从和苏东坡相识以来,哪怕未曾谋面,也一直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尊敬有加。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监察御史舒亶(著名诗人)搜集苏东坡诗中的“罪证”,几番上书,将苏东坡捕入大理寺牢狱,“乌台诗案”爆发,当时朝野内外,一片“倒苏”之声,牵连数十人。

这其中也包括黄庭坚。

但此时苏东坡与黄庭坚依然没有见过面,只能算是笔友,可黄庭坚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依然仗义执言:子瞻无罪,子瞻是忠心于朝廷的,子瞻更是了不起的文人。

本身黄庭坚与苏东坡的诗作唱和已经被视为“罪证”,而黄庭坚不但没有急于撇清关系,还把自己拉进这个漩涡里,足见黄庭坚是个正人君子。

也正是从这开始,黄庭坚为自己的仕途埋下了祸根。

文章图片3

此时,已经致仕的王安石站了出来,为苏东坡求了情,加上遇旱灾大赦,最终苏东坡被贬黄州,度过了十分难熬的四年。期间,黄庭坚依然与苏东坡保持着频繁的诗作来往。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司马光复相,苏东坡得以复官。一年后,黄庭坚与苏东坡终于在京师碰面,这对亦师亦友、相知相慕、心神两契的翰墨友谊终于开花结果。

在京师三年,苏东坡多有点拨黄庭坚,经常一起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切磋诗文,尤其两个人的书法和绘画都有很高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苏黄在交往过程中,留下唱和之作多达百余篇。

比如:苏轼写《春菜》,黄庭坚就写《次韵子瞻春菜》;苏写《薄薄酒》,黄和《薄薄酒二章》;黄写《食笋十韵》,苏就作《和黄鲁直食笋·次韵》,而黄庭坚写给苏东坡的就更多,如:

《双井茶送子瞻》、《题子瞻枯木》、《题竹石牧牛》等。

文章图片4

苏东坡去世前,还将自己的新作《寒食帖》寄送给黄庭坚,遗憾的是,待黄庭坚收到时,苏东坡人已经不在了。

为此,黄庭坚悲痛了许久,并写下了《武昌松风阁》:

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苏东坡生前一直把黄庭坚当作是自己的灵魂之交,可黄庭坚不敢忘苏东坡的教诲之恩,始终不逾越规矩,以“苏门”学子自称,与秦观、晁补之、张耒等比肩奋进,每次见到苏东坡都会行弟子之礼。

实际上,苏东坡比黄庭坚只大了8岁。

文章图片5

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像忘年交一样,超越了年龄的界限,更没有世俗的牵绊,真真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苏东坡去世以后,黄庭坚因得罪赵明诚的继父(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被贬官宜州,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3年。崇宁四年8月,黄庭坚病逝,终年六十一岁。

纵观黄庭坚这一生,仕途坎坷,几度遭贬,但在任期间却素有“黄青天”之称,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傲骨嶙嶙。

在黄庭坚生命最后一段岁月里,他与杀牛的案板相对、焚香读书,用三文钱买的鸡毛笔为朋友写跋,把站在城墙上淋雨当成平生快事,永远站着傲笑而不跪着哭泣。

在这一点上,他与苏东坡的豁达奔放非常契合,所以他们之间的友谊,能够流芳千年。

文章图片6

最后附上一首黄庭坚晚年写给友人的诗: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