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训宝典之二:孙叔敖家训《戒子》

 ptzhangyh 2022-04-16

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人,以贤能闻名于世。

孙叔敖作为楚国令尹(相当于其它国家的宰相),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继大禹之后的又一个著名的水利专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在安徽寿县),至今仍然发挥着灌溉效益。

文章图片1

孙叔敖《戒子》原文: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摘自《吕氏春秋》)

孙叔敖作为给楚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为官清廉,头脑清醒。关于他当上令尹,还有一个故事,说孙叔敖小时候玩耍,遇到一条两头蛇,传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会死,他很害怕就把蛇打死埋了,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问蛇哪里去了?孙叔敖说害怕其他人看到也会死,就把蛇打死埋了。母亲对他说:“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长大后的孙叔敖果然当上了令尹。虽然成为楚国的百官之首,但孙叔敖却“粝饼菜甍,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死后家无余财,妻子“负薪而食”,去世的时候年仅38岁。

去世前,他给儿子留下的这篇遗嘱,更反映了他为人头脑清醒,因为风水宝地往往被人觊觎,子孙无法长守,而偏僻贫瘠之地却往往能长久的传承。

文章图片2

作为楚国令尹,曾经有人提醒他:爵位高人嫉妒,权力大君王猜忌,俸禄多遭怨恨。孙叔敖说:“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可见他的情操和高超的处世技巧,司马迁在撰写《史记·循吏列传》时把孙叔敖列为第一人,不是没有原因的。

译文:

楚王几次要封地给我,我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会封地给你,好地一定不要接受。楚国越国之间的寝丘,这个地方地势不利,而且名字很恶。荆楚人畏惧鬼,越国人相信鬼神的赐福。能长久保有的只有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