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6年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召开紧急会议:眼下这四个问题急需解决

 广州玉 2022-04-16

1976年8月下旬,华国锋视察唐山地震灾区后回京。刚下飞机,他就不顾旅途劳累,直奔医院看望毛泽东主席。

进入8月后,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中央曾经连续三次发出特急电报,向有关领导通报了毛主席病危的消息。

到了9月8日,毛泽东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他明白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但他依旧心系唐山地震灾区的人民,坚持要工作人员给他读关于抗震救灾的新闻。

9月9日0时10分,毛泽东同志逝世,享年83岁。

文章图片1

当时,华国锋就在毛主席身边,尽管他内心极其悲伤,但他不能太过外露,因为接下来还有很多大事在等着他办理。

他带领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们向毛泽东同志的遗体默哀鞠躬之后,强忍着巨大悲痛,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他提出了四件事。

一,全军应该有所准备,防止苏修乘人之危;

二,商议毛主席追悼会如何举行;

三,毛主席的遗体怎样处理;

四、是否邀请外国代表团亲自前来北京吊唁。

参会者在其中三件事上达成了共识,同意从9月9日上午8时起,全军立即进入一级紧急战备状态;同意成立治丧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毛主席追悼会,在全国设立分会场同时悼念;同意不邀请外国领导人和代表团来北京吊唁。

但是,在要不要保存毛泽东同志遗体一事上,到会的同志们产生了强烈的分歧。

文章图片2

一部分同志主张将主席遗体火化,他们的理由是:1956年,毛泽东同志亲自带头签字:死后遗体火化而不再保存。从那之后,除了破例同意许世友土葬,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同志去世都遵照这个规定,将遗体进行了火化。

文章图片3

周恩来总理去世后,还将自己的骨灰撒向祖国的江河大地。

毛泽东他老人家生前就不喜欢搞特殊化,反对领导人特权意识,反对任何人凌驾于政策法规之上。

将毛泽东同志的遗体火化,有助于殡葬改革,也符合他老人家心愿。

另一部分同志的意见则截然相反,提出应该保留主席遗体,理由是毛主席是伟人,是新中国的创建人,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人民公认的大救星,保存遗体可以让华夏子孙千秋万代瞻仰,寄托哀思。

如果将毛主席的遗体进行火化,很多人民群众会认为这是对毛主席的不尊重,继而若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不利于社会稳定。

会议持续了好三四个小时,意见仍然没有统一。

文章图片4

时间紧迫,最后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先将毛主席的遗体做防腐处理,好让全国各族人民吊唁;至于是否保存遗体,以后再说。

于是,相关医务人员很快给毛主席的遗体注射了甘油、酒精、福尔马林等化学防腐剂,以防腐烂。三天后,也就是9月12日,载着毛主席遗体的灵车从中南海西门缓缓开出,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北门,供各界人士吊唁。

文章图片5

几天后,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遗体进行永久性的保护,同时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安放主席遗体,供后人永久性的瞻仰。

接受保存遗体任务的,是医科院基础医学组(原中国医科大学)的党支部书记、形态学教研室(现解剖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徐静。

当晚,徐静和几位专家就驱车来到了毛主席的住处。

在仔细察看遗体的情况后,专家组经过讨论,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向政治局全体委员做了汇报。政治局委员们听后,就相关问题向徐静他们做了咨询。

比如,列宁遗体是怎么保存的?孙中山的遗体为什么没能保存好?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为什么能保存得栩栩如生?

文章图片6

对这些问题,徐静等人一一作答。

张春桥曾经向徐静发问:“你对此有绝对把握吗?”

徐静回答说:“我们可以保证,不但不让遗体腐烂,还要让他栩栩如生,要保持千秋万代,以供后人瞻仰。”

最后,华国锋一锤定音:“就按你们说得办。”

文章图片7

做好遗体防腐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将遗体放入水晶棺,但当时临时使用的棺罩还未做好,主席遗体只能是敞放。

尽管按照专家的要求,启动了大厅内全部的风冷设备,将室温已降到了15℃以下,但专家依然忧心忡忡。

因为前来瞻仰的人体都会散热,军乐队铜管乐器中喷出的空气也是热的,还有现场的每个照明灯具也都在散热,热源无处不在,这给保存遗体带来极大挑战。

徐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向中央毛主席遗体保护领导小组的同志表达了他们的忧虑。

领导小组的同志非常重视,决定立即撤去乐队,用哀乐录音代替,至于照明灯则全部关掉,只保留遗体顶上的那盏大灯。

在人民大会堂吊唁期间,华国锋不顾疲惫,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多次召开会议,直接咨询了遗体保护情况。

文章图片8

期间个别领导人提出了停止瞻仰、吊唁活动,用照片代替遗体告别等办法来防止遗体出现异常,被华国锋否定。他指出,这样一来,势必会在国内外造成不良影响,绝对不行。

之后,谷牧等同志介绍了将采取进一步的降温措施,大家才松了口气。

9月11日午夜,专门制作的有机玻璃棺送来了,毛主席遗体被放入有机玻璃棺中,专家们高悬的心终于落下,华国锋同志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文章图片9

9月18日,毛泽东的吊唁活动和追悼会结束后,他的遗体被转入了一个秘密基地---“769保护室。”

这个保护室的保密措施非常严格,非政治局批准,任何人没有资格前去看望毛泽东的遗容。

从大门走到房间,一共设置了四道哨卡,医务人员和警卫人员连班看守,日夜保护毛泽东的遗体。

在保留毛主席遗体的同时,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设计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紧锣密鼓进行中。

文章图片10

为了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中央专门成立了毛主席纪念堂筹备办公室,下设“毛主席纪念堂选址、设计小组”,由时任北京市建委主任的赵鹏飞和一机部副部长孙友余同志担任正副组长。

设计小组成立第二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杰出建筑师、设计师、美术师等40余人陆陆续续来到北京,开始了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和设计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纷纷不顾旅途劳累,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每天五六点就起床,工作到深夜才去休息,他们肩负着亿万人民的重托,不敢有丝毫怠慢。

可是,到1976年9月底,纪念堂设计组共提出了30个方案,全部被否定了。

文章图片11

因为他们的设计基调类似陵墓,建筑造型多为厚重的实墙,而且没有窗户、采光不好,中间还有很粗的柱墩,让人感觉非常压抑,也让人容易联想起古代帝王的陵墓。

华国锋等领导审阅之后,并不认可这些方案。

华国锋特别强调,在纪念堂的设计思想上,和历代帝王阴森的陵墓建筑风格要有根本的区别。因为帝王是高高在上的,是代表剥削阶级的,而毛泽东同志始终跟自己的人民在一起,从不脱离群众。

最后华国锋同志为纪念堂定调:既庄严肃穆,又开朗亲切。

文章图片12

10月8日,中央正式作出了建立毛主席纪念堂的决定,宣布“在纪念堂建成以后,便把安放毛泽东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让广大人民群众瞻仰遗容”。

10月下旬,纪念堂办公室召集各界人士,对设计师提出的600多个方案一一进行评头论足,筛选出3个方案,上报中央政治局审查。

方案终于敲定了,首先是选址选择在哪里呢?

专家们提出了四个候选地点:

一,天安门北(拆除端门);二、香山;三,景山;四,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

第一个方案乍一看非常合适,那里地域宽敞,前有天安门,后有故宫的午门,东西有成片的苍松翠柏,还可和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相通;但仔细一看,并不合适,因为需要拆掉端门,故宫的完整性就会被破坏,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文章图片13

香山距北京城区较远,城里的群众前去瞻仰,不太方便。

景山方案看起来也不错:在景山半山腰上掏个洞,南北打通,山巅上建造一个高塔,夜幕降临的时候塔尖闪光,象征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但如此一来,景山的原有景观就会被破坏,而且前面正对着故宫筒子河,面积有限,不适合大量人群聚集参观。

文章图片14

反复思量之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南的方案被大多数人认可。

设计师们的思路是:毛主席的身躯太伟大了,江湖河海容不下,三山五岳载不起,只有安卧在北京市中心,安放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体现毛主席密切联系群众的一贯作风。

11月6日,政治局最终选定了这一方案。

但是具体方位选在哪,大家又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设计师建议将正阳门拆掉,将纪念堂建在那里,如此一来,纪念堂和天安门南北对称,纪念碑位于正中,犹如一座天平的支点。

文章图片15

但是更多的设计师持不同意见,这座保持完整的城楼古建筑从此消失,他们不忍心。

同时正阳门与天安门城楼一南一北遥遥相对,成为广场的南北坐标;而且它的存在可以把纪念堂与繁华稠密的前门大街分隔开来,能当作纪念堂南大门的“影壁墙”,积极作用也很大。

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最终决定将纪念堂建在天安门广场南端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正阳门城楼之间,即原中华门的位置上。

纪念堂的高度为33.6米,这也是经过反复掂量的,这样一来,不但正阳门得以保存,而且在天安门城楼上远眺纪念堂时,正阳门城墙剪影也不会覆盖在纪念堂上。

1976年11月24日,毛主席纪念堂在万众瞩目中奠基动工。

文章图片16

为了表示对伟人的尊重,纪念堂的建设中原则上不适用机械,全部是人力操作,即人抬肩扛。

当时北京已经进入冬季,工人们要冒着刺骨的寒风,进行施工,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一点都不觉得苦和累,反而觉得非常荣幸。

并非谁都可以参加纪念堂的建造,政治条件不合格的人是不能享受这个殊荣的,就连机关团体学校工厂的人去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也要层层审查。

1977年的5月22号,毛泽东唯一健在的儿子毛岸青和自己的妻子邵华,带着幼年的毛新宇来到工地上,他们的出现,迎来了一阵欢呼声。

这时候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也出现在了工地上,这个七旬老人气喘吁吁、颤颤巍巍,但是他非常认真,一手摁着钢筋,一手拿着铁刷子一丝不苟地去锈。

文章图片17

没有人要求,是他自己坚持要到工地上来。

他说:“毛主席太伟大了,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我哪怕来加一把土,也是表达对伟人的敬意。”

8月18日上午10点左右,盛殓遗体的水晶棺运抵纪念堂。

抬棺的工人也非常幸运,他们是从负责研制水晶棺的北京玻璃总厂603分厂挑选的,全都是相貌堂堂,身材魁梧,身高在1.8米以上的,政治审查过关的壮小伙子来抬棺。

工人们先用滚木推着棺材一路轱辘到门口的台阶前,然后再一级级往台阶上搬,水晶棺很重,前后有百十号人不停倒手,经过将近一个小时,才将其移入进入大厅。

文章图片18

1977年8月20日凌晨,毛主席的遗体从“769”保护室抬出来,在解放军战士的护送下,移进毛主席纪念堂。

当天上午,老人家的遗体被移到了可供人们瞻仰的位置。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在毛泽东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正式开始对外开放。

在此后30年间,华国锋每逢毛主席诞辰和逝世纪念日,都会携带妻子和孩子,前来悼念毛主席,从未间断。

文章图片19

每次悼念的时候,他都会引导家人对着毛主席遗像三鞠躬。

如今毛泽东同志已经逝世46年了,但是他的很多思想著作和音容笑貌,仿佛永远活在人民脑海心间。无论是炎炎盛夏还是数九寒天,毛主席纪念堂前始终都有绵延不断的人流,他们只为瞻仰伟大领袖的遗容,表达对他的崇敬!

大家之所以能实现这个心愿,多亏了华国锋同志当初的坚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