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下针法-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六篇 诊要经终论(16.2)

 昵称56665022 2022-04-16

图片

第二节 四季下针法

夏天的时候,夏天得病的时候,我们刺这个络俞穴,刺它更细的地方,是孙络,很细微,四肢末梢的地方,放一点出血就好了,病邪就会去。

因为什么,因为它气当旺,当旺的时候我们人的气跟天地的气是一样子当旺的时候,这个时候呢,病邪都不容易进我们的身体,都在皮肤表面。

诊断的意思就是告诉你,我们治病或者诊断,不要太过,也不要太不及,病得很浅我们就很浅的治,病得很深我们就给他治的很深。所以我们在下针灸的时候,我们春天的时候,春夏,这个针比较浅。那秋冬的时候,针会比较深。

因为季节的变化,因为春夏的时候慢慢走了,到了夏天更浅,走到皮表了。秋天的时候,从皮表慢慢走到骨边,所以天气冷的时候,我们下针可以下得深,下得骨头旁边。简单讲就是这意思。

那我们像秋天的时候呢,秋刺皮肤循理,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刺下去,那等到病人气色,神色变为正常,就可以起针。

任何病在表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真正内脏病这个力量不够的,这是讲病邪刚入身体的时候,我们治之在初,上工就是一开始病邪进来我们就开始做,这一段讲就是秋天的时候,病邪进来我们怎么扎,夏天的时候、春天的时候、冬天的时候,病邪一进来我们怎么做。

冬天的时候因为寒气比较重,所以病会比较深,那时候我们下针都下在背后俞穴和穴上面,我们背的俞穴为主。病是重者,下针一定要深,病浅下针浅,这就是我们的治疗的原则。

你看第二段接着前面那一段,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你如果春天应该刺在春的位置上,春的位置在。那你刺到夏分,就会造成这个不及,而伤了元气。夏天的时候,病在最表,在皮肤最表。

那春天的时候,我们这个骨呢,这样讲,我画个图你就懂了。我们中间是一个骨头,这个骨是冬天,骨头旁边有筋,筋就是春天,夏天就是血脉,脉搏,这是筋,脉搏在这里面,脉搏。

你如果说春天的时候,我们针下在筋上面,你如果下在这个春天,针下在脉搏上面,没有下到筋,不够深,不及,那如果力量不够,病不但不能好而且气会乱。因为你动到气了,我们针一下去,病人气就会开始动。

那你下到不及的时候,第一个影响到正气,因为你伤到正气了,病气也没有去掉,气会乱。气一乱,病邪就会趁乱而入。这就是他下的定义,会造成人不想吃东西,而且呼吸很短,少气。

春刺秋分,春天呢,就是你刺他秋分,秋分上面,秋分的刺法呢,我们应该是这个秋天呢跟冬天,应该是针要下到骨边,这个秋天,在秋冬的时候正常是下到骨边。你现在春天呢,你把针下得太深,太过,会造成这个样子。让人受到惊吓,而且容易哭。

那秋刺冬分呢,也是太深,到了深达到骨边去了,邪气内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这个里面讲了很多的这个症状,大家会不容易搞清楚,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给你辩证就是,过犹不及,不及的时候产生的症状都是静,太过产生的是动。

比如说人不讲话,少言、懒言,不太想讲话,继续坐在那边,这个症状,不及,你会产生的这个动或者这个静,太过了会产生动,会动到内脏的气。本来情志很平稳的,结果情志变得很高,很高亢,然后讲话会变得很多。

那这个是《黄帝内经》非常讲究这个东西,临床上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这种区别,有一点点而已,真正我们下针的时候,我们不会计较说春夏秋冬,像它计较那么细。

以前计较得很细,我给诸位讲,针粗,我们现在针很细,即使你春天、夏天,你把它下得很浅,我们春夏浅刺,秋冬深刺,这是我们下针的原则,你那个针很细,即使春夏你下深一点,病人不会气乱的。

所以我们针都 30 号都很细,那个针一号、二号都很大了,号码越小了针越粗,号码越大了针越细。那我们这个针因为都用细针、毫针。所以说我们没有真正在临床上,并没有那么讲究,当然以前那个针,因为冶金技术没有那么好,那个针很粗,那诸位要特别小心,那个针会伤到。

现在针我们倒是没有说,真正那么斤斤计较,那只有记得大原则,就是春夏我们下得浅,秋冬下得深。就是说我们如果真正来翻译它的时候,比如说 115 页,我们讲说夏至春分,夏天的时候,你应该刺在夏的位置上,肌肉里面。那个血脉旁边,肌肉中间,你如果刺的是春分,很浅的,力量不够到,病不会好。

令人懈堕,你要翻成,如果我们真正翻译好的话,因为你的针比较粗,比较粗,那你下的时候不及,下的力量不够,不及,针孔就很大,这样人正气就会伤到。因为病气在底下,你下针没有到病气,病还在那边,病还没有走,你针孔开得很大,又伤到正气,这个意思,那个针比较大。

如果你用细针来解释就不一样,细针,针下去拿上来都不见血的。以前那个针像火柴棒那么粗,下去拉上来都是血,对不对。结果那个病再比较深,你针下得太浅,就是浅的时候,那个人的阳气在这边,你把正气伤到了,邪气还没走。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不及和太过都不好,像夏刺秋分,病不愈,就是不够好、不及,令人心中欲无言,我们心呢,藏神,神分阴阳。我们为什么分阴阳,就是处方药有阳有阴,所谓分到阴去了就是讲魄,分到阳去了就是讲魂,所以神魂魄三者是一样的东西,但是都是出于神。

那魄带病的时候,魄主静,魂主动,这两个不太一样。小孩子晚上睡觉起来梦游,动,对不对,还有你会发现小孩子奇怪,大白天他不喜欢在外面跑跟小孩子玩,他喜欢躲在衣橱里面。那衣橱门关起来,喜欢见暗,那主静,看到肺,知道这意思,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区分这个。

我们知道这个动静,这个一个是动一个是静,我们知道病在魂在魄,我们晓得用阴药还是用阳药,他的症状在阴阳哪边。所以我一再跟诸位讲,所有的辩证那么复杂,最主要就是辩阴阳。

那我们一个人话讲的很多是阳,一个人不想讲话,是阴,一个人很亢奋一直动,动,没有办法停下来。一个人少言,他根本不想做事情,完全没有斗志,那就是阴。简单区分就是这样子,这些其实讲的东西重点是在这里。

那你们看一看就好了,真正我们临床用不会这样子,不会那么小心的,不会。那这个夏刺冬分,这些都是太过,病也不会好。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秋刺,秋天刺春分,病也不会好。你看他讲的很复杂,什么春至夏分,怎么怎么样,最主要是春天你知道按照春刺,夏天按照夏刺,秋天按照秋刺。

一般就是我刚刚讲的,秋冬针要深,春夏针要浅,这就够了。那其他的发生什么问题,诸位可以看看书上的翻译就可以了。

图片

文源 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