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动,神舟13号终于回家!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

 OK妈谈育儿 2022-04-16
神舟十三号回来了,出差了整整6个月的太空三人组,也终于回家啦!
翟志刚↓
王亚平↓
叶光富↓
一整个上午我都和OK紧盯着电视在看神舟13号着陆的现场直播,看到返回舱稳稳落地时真的是有点激动的。真好,一切平安!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看返回舱着陆,所以也是第一次如此具体地了解了返回舱落地的各种细节以及航天员们出舱时的状态和他们要面临的问题。超级涨知识!
这次神舟13号是在东风着陆场着陆的,落地的一瞬间是这样的
看起来好像撞击地很“惨烈”,但其实这次着了陆非常成功,这是自神六以来第一次返回舱以直立状态着陆。
返回舱长这样,是一个秤砣的形状,底部面积比较宽大
落地了,航天员还不能马上出舱。先等搜救人员火速到达现场
在这儿,也得给中国速度点个赞,人员很快到位,地面也插上了五星红旗。
舱门在顶部,不在侧边,也就是人都是从顶上进出的。
舱门打开了,咽了口水,以为马上就要见到三位航天员了,好想看看他们的状态如何。不过,先是医保人员进入到了舱内。
杨利伟在央视直播间解答了无数网友的疑问,原来航天员出舱前还要进行简单的体检,还得适应重力,工作人员也要赶紧采取舱内的微生物样本送去研究。
好在很快无线电就传来了翟志刚的声音:“北京,我是神舟十三号,我已安全着落,01感觉良好!”
接着王亚平和叶光富的声音也陆续传出:“02感觉良好”,“03感觉良好”。
嗓音该浑厚的浑厚,该轻盈的轻盈……
约摸半个多小时航天员终于出舱了。
第一个出舱的是指令长翟志刚。由航天员在太空过久,腿部力量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因此出舱无法自主爬行需要工作人员用架子给抬出来
不过除去暂时还不能行走,翟志刚的状态特别好,当他笑容满面地冲着镜头挥手时, 也向大家宣由了“我一切都好”!
接着,坐着滑梯下来
被四个大汉抬起
坐到了专用坐椅上,穿上保温睡袋。翟志刚终于彻彻底底地回到了地面,呼吸到了祖国的空气。
接着,王亚平和叶光富也以同样的流程和方式完成了出舱。
王亚平在六个月前出发前对女儿说:“妈妈摘星星去了”。而今天她接受央视采访时,对着镜头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啦!”
叶光富是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出舱后直接对着镜头比了个心,接着“叶光富比心”马上成了微博热搜话题。
短暂的亮相后,三位航天员都被送上保障车,进行更细致的体检。虽然人都消失了,现场还不时传来掌声:欢迎回家!
是啊,六个月的“出差”,大家都等了很久,但每一个记忆,又是那么的深刻。还记得王亚萍第一次以“冲天辫”露面时,不少人猜测“天丝”要成为下一个潮流发型。
而这六个月的太空出差,三位航天员顺利地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和任务,也创造了很多个“第一次”。
单是“出差”6个月,就已经刷新了中国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时长记录。
他们是第一个在太空过年的乘组。
同时,王亚平也是中国首位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她带着对女儿的思念在太空飘了六个月,给以后开了个好头。
三人组出舱调整了机械臂,做了手动遥控对接的试验,这给以后“天宫”壮大做了完美铺垫。
除此,航天员在太空中出舱工作时,还带着我们用天外视角看了壮美的地球。陆地和大海变成深棕色和蔚蓝色的大面积色块,白云像雪点缀之上,只有一个字来形容:美!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期间还开了两次天宫课,孩子们也都上过课了,对太空留下了一片向望。
今天咱们就来回顾一下三位航天员的这次出差历程,给孩子们的天宫课讲了哪些太空知识点,完成了哪次突破性的工作,完成的工作对咱们国家航天事业的进步有哪些贡献。

三位航天员通过两次的天宫课堂,展示了航天员在轨工作生的的场景以及科学实验环境,并做了8个物理实验,讲解了物理原理。
第一次天宫课堂验内容
第二次天宫课堂实验内容
这两次我也都和OK全程观看了,实验很有意思。
乒乓球竟然可以沉到水里!
当看到王亚平把乒乓球摁到水中,本该浮起来的乒乓球却像鸡蛋一样沉进水里时。
“浮力是随重力产生的,在失重环境下,浮力几乎消失,所以乒乓球不会浮起来。”
虽然课本上就讲过浮力公式,但亲眼见到还是会觉得“奇妙”。
在微重力环境下,水的张力会大大增加。当金属环从水袋中抽出,王亚平就得到了一层水膜。
和在地球不同的是,这层水膜非常不容易破。
王亚平把自己和女儿一起做的小纸花放进水膜后,闭合的花瓣竟一片片舒展开;
继续往水膜里注水,薄薄的一层膜居然变成水晶球那么大。王亚平的脸从另一面看时,倒了过来。
这是凸透镜成像的结果。”(没在太空的,用水晶球也能达到相同效果哦)
接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往水球中心再注入一个气泡,从另一面观察王亚平时,竟出现了一正一反两个像。
“这是因为气泡把水球分割成了两部分,两个水球分别成像的结果。”
最后,王亚平往水球里注入蓝色墨水,放入泡腾片
水泡快速填充了水球内部,看起来真像个缩小版地球。
水的张力真被她玩出了花。
除了水的张力和地球上不同,在失重环境下,水和油也会交融在一起(这在地球上是不可能的)。
如何让水油分离,叶光富展示了一把“人肉离心机”——拉住绳子一端,快速抡起瓶子,转几圈后,水沉到了地上,油浮到了上边。
“虽然在太空中水油不会自然分离,但物理性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王亚平用试验巧妙的介绍了离心力。
重力消失后,还能干很有有意思的事。
比如让水飘在半空中,然后一口吞下,或者传递物品时,不用花很大力扔,轻轻一推,物品就会匀速直线飞到对方手里。
“三人组”可真是把行程安排到了极致,一丁点也没有浪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太空三人组主讲的“天宫课堂”还开设了“美国分校”,他们解答了不少外国小朋友好奇的问题。
问:“你们在太空生活有什么挑战?”
答:“经过充足训练,大部分情况都能应对。主要是生活中很多习惯需要适应。比如睡觉时总感觉自己是在站着睡,睡前必须把手放进睡袋里,要不起床就要被自己张牙舞爪的样子吓一跳。
问:“太空中你们吃什么?”
答:“工作人员给我们准备的食品营养丰富、品类多样。因为还要在天上过好几个节日,我们还带了饺子、粽子、月饼、汤圆等等传统美食。”
王亚平还不忘趁机宣传一波:“大家有时间一定要尝尝中国美食,会是非常美妙的事情。”
问:“你们会运动吗?”
答:“我们会跑步、蹬自行车,最方便的运动是拉拉力器。工作之余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把拉力器拿出来(锻炼)。”

神舟十三号的任务是什么?他们这次完成了哪些里程碑式的目标?
“他们的贡献可以载入航天史册。”焦维新教授这么评价神舟十三号和乘组人员。
其实中国在建设航天站上还有一系列的计划,目前常驻太空的只有核心舱,而未来的实验舱“问天”和“梦天”将会是重头戏,两个实验舱会“插”在核心舱两边,到时空间站将会变成一个“T”字型。而后航天员“出差”也会成为一种常态。
而神舟十三号的最主要任务就是为将来“问天”和“梦天”顺利对接核心舱做出一系列的准备铺垫工作。
太空三人组预先演练了实验舱对接的情景。
别看电视里核心舱就那么大个,但它的实际重量却有20多吨,实验舱也是这个量级。让实验舱直接从侧方接入核心舱是非常精密并且危险的事。(就好比在筷子中间施加一个力,比在两段用力更容易让筷子折断)
为了不发生意外,科学家想出一个办法。先让两个舱用已经成熟的技术“轴向对接”,等对接成功,再通过机械臂控制,把实验舱旋转九十度,让它到达预定的位置,组成“T”形。
“三人组”两次出仓,有一次就是为了调整机械臂。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们还用货运飞船演练了一遍。
实验舱安装成功了,空间站里肯定会有常住人口。那时,货运飞船运输物资也会变成常态。
太空三人组这次也在地面的协同配合下,采取手控遥操作方式让“天舟二号”和空间站交汇成功。这个成功,对于日后的对接成功有着重要的经验意义。
在空间站待满六个月,本身也是太空三人组的任务之一—— 观察人类在太空待那么久,身体和精神到底能不能适应挑战一下耐受极限。
当然,他们给我们的答案是“能”。不仅是能待六个月,看他们又是跳绳又是追剧,好像“玩”的还很开心。
有了他们“尝鲜” ,太空旅行,未来真有可能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人参与的话,太空不过是有星球点缀的漆黑空间罢了。所以最后,还是想说说这三位替我们探索太空的人。
从无数人中脱颖而出,三位航天员经历的辛苦自不必多说。
在转椅上转到头晕、反复体验失重和超重,对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但辛苦虽辛苦,直到坐进船舱才是考验真正的开始。
第二次上太空的老大哥翟志刚调侃:“听到10、9、8、7、0时,才感觉真要点火了。”
关上舱门,就意味着把自己的一切交给科研团队和国家,镜头前他们虽风轻云淡,但心里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经历过加速、颠簸,“像被人踢了一脚”似的进入太空后。他们就开始了漫长的“出差”生活。窗外的景色固然瑰丽,但无聊起来也是真的无聊。
老大哥翟志刚说自己下载了好几部剧;叶光富拿上了葫芦丝;王亚平则带上了最爱的古琴,还有对女儿180多天的思念......
另外,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王亚平的脸比出发时“圆”了一圈。这倒不是因为在空间站吃得好,到了太空,血压并不会下降,脸部会因充血产生浮肿。
“出差”六个月,终于能回家了。
但回家的路上,一样不让人省心。穿过大气层时,会经历4-6分钟的“黑障区”了。
在距地面约100米的高度时,返回舱会和空气产生剧烈摩擦,周身被火焰包裹。
王亚平他们会感知到巨大的颠簸和噪声,并且,此时会失去无线电信号,跟地面断联。
▽从地面拍到经过“黑障区”的画面
终于,顺利返回地面了,但正像大家看到的,太空三人组是被人抬出来的。
他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失重环境,他们想恢复正常行走,可能还需要长达4、5个月的康复时间。
但不管怎样,平稳着陆,安全返回就好。
这次圆满完成任务,下次还有无限可能。
再次热烈欢迎三位航天员回家!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