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理手册QES
2022-04-17 | 阅:  转:  |  分享 
  
xx科技有限公司管理手册[依据GB/T19001-2016、GB/T24001-2016、GB/T28001-2011标准编制]
文件编号:ZSM-QES-2018版本/版次:A/0编制:ISO小组审核:xx批准:xx2018年2月1日发布2018年2
月1日实施01修订履历章节号修改条款修改日期修改人审核人批准02目录01修订履历202目录303《管理体系》颁发令504任命书60
5企业概况706方针颁发令807管理目标908管理手册的要求1009管理体系范围1110管理体系要求121手册说明122规范性引用
文件123术语和定义124组织环境12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12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13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134.4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135领导作用145.1领导作用和承诺145.2方针15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156策划156.1应对风险和
机遇的措施156.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176.3变更的策划187支持187.1资源187.2能力197.3
意识197.4沟通197.5形成文件的信息208运行218.1运行策划和控制218.2产品和服务要求22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
发23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248.5产品和服务的提供25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26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269绩
效评价26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269.2内部审核279.3管理评审2810改进2910.1总则29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2910.3持续改进29附录A公司架构图30附录B管理体系要素与职能分配表31附录C环境管理体系要素与职能分配表32附录D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与职能分配表3303《管理体系》颁发令为了进一步提高xx科技有限公司在工业缝纫机的销售质量,增强企业在国内、外
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依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现依据GB/T19001-2016、GB/T24001-2016、GB/T
28001-2011标准,结合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制定本《管理手册》,经审定本《管理手册》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本公司实际情
况和需要,现正式审批发布,从2018年2月1日开始实施。本《管理手册》是我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也是全体
员工的行为规范,同时体现了我公司对顾客的承诺。因此,要求全体员工充分理解、正确执行本公司的管理方针,严格按照《管理手册》的要求落实
质量责任,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满足合同要求及顾客期望,达到顾客满意。这是本公司管理的法规性和纲领性文件,是本公司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行
为准则,也是用户对本公司质量保证能力可以信赖的证实性文件。我要求本公司全体职工尽职尽责、从自身做起、不折不扣的执行本《管理手册》。
特此颁布,从2018年2月1日起开始执行。总经理:xx时间:2018年2月1日04任命书管理者代表为了进一步提高xx
科技有限公司在工业缝纫机的销售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依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保证按照GB/T19
001-2016、GB/T24001-2016、GB/T28001-2011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
效运行,特任命公司梁锦文为管理者代表。其管理者代表方面的职责如下:----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向总经理
报告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的需求;----内部审核之策划、组织及实施;----对公司员工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负责;----负责管理
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各方联络。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经本公司职工代表大会一致通过,选举本公司陈秋霞为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协助管理
者代表,参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制定和评审,参与风险管理和安全事务管理等。特此公布。总经理:xx时间:2018年2
月1日05企业概况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善美”)成立于2016年,是从事制衣、制鞋设备及零配件的销售、打印设备与耗材贸易的
公司。拥有一支一条龙的采购、销售、安装维保队伍,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产品选购、设备安装与维保方面已达到了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公司经营
范围工业缝纫机的销售。公司现有员工10多人,大部分为操作熟练和经验丰富的安装维保技术员工,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目前公司销
售的主要产品有千英、兄弟、中森、关西、飞马、银箭、蝶王、俊艺、IMB、达益、轩宇、大宇、舒普等品牌的工业缝纫机及配件、打印设备及耗
材,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有各类大型的服装生产厂商和商务中心,包括温泉企业、兴龙实业、韶城工业、江耀制衣、永泰服装
等。公司一直本着“至真至诚、追求卓越、优质服务、顾客至上;爱护环境、遵章守法、生命第一、持续改进”的经营理念,为广大顾客提供更专业
的产品和服务。地址:中山市坦洲镇界狮南路36号海悦城邦花园87卡联系人:吴玉妹06方针颁发令为确保本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能力,使用户满意,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章规范的要求执行。特颁布方针、如下,要求本公司全
体职工理解并执行。管理方针:至真至诚、追求卓越、优质服务、顾客至上爱护环境、遵章守法、生命第一、持续改进管理方针内涵:1)强化与
完善管理体系,使整体质量绩效不断改进与提高,追求管理体系能持续改进是公司永恒的目标2)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是社会发展的象征,因此要对员工提供各种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3)不断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是本公司追求的
永恒目标。总经理:xx时间:2018年2月1日07管理目标根据本公司的方针:质量总目标(1)顾客满意度≥90分。(2)顾
客验收合格率≥99%环境目标(1)固体废弃合法排放100%(2)火灾事故发生为零/年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火灾事故发生为零/年(2
)意外交通事故发生为零/年---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通过各种形式对管理目标和指标进行宣传---管理目标、指标要在部门进行分解、展开
,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确保总目标的实现---在管理评审做出决策时或管理体系运行发生变化时,由总经理召集公司有关部门对管理方针、目标
/指标/方案进行修订,以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的要求?特此公布!总经理:xx时间:2018年2月1日08管理手册的要求1.总则
1.1编制《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主持、总经理负责《管理手册》的审批。1.2《管理手册》起草完毕,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
进行校对,总经理审批发布。2发放、使用2.1《管理手册》由行政部负责复印/印刷、保管、发放。2.2《管理手册》的使用公司内部
必须使用具有分发号并盖有“受控文件”标记的《管理手册》,任何个人或部门不得使用非受控的《管理手册》。向顾客及有关单位提供的《管理手
册》为非受控文件,在封面盖“参考文件”标记,修改及作废不通知,也不收回。2.3《管理手册》持有人应爱护手册,确保其完整、整洁。任
何持有《管理手册》的个人或部门不得向其它个人或单位提供,也不准复印。2.4《管理手册》是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法规,任何部门或个人不
得以行政手段干预其执行。2.5当《管理手册》持有人因工作变更不需要继续持有时,应主动到行政部办理归还手续。3手册的修改3.1
《管理手册》经运行实践需要进行局部条款修改时,由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报管理者代表审定,由总经理审批。修改内容应通知到持有“受控”《
管理手册》的所有人员。3.2《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或布局有重大修改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人员进行修订,并按原审批程序报批。4手册
持有人的责任4.1《管理手册》持有人必须不折不扣的组织本部门职工贯彻执行其有关规定。4.2《管理手册》持有人必须妥善保管“受控
”的手册。如发生丢失,应写出书面申请,并经管理者代表审批,方可向行政部提出补发,办理相应手续后补发。5编号ZSM-QES-2018
公司代号-手册代号-发行年号09管理体系范围应用本公司按GB/T19001-2016、GB/T24001-2016、GB/T
28001-2011标准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遵守国家、行业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持续、稳定经
营及服务,为顾客提供优良服务,增强顾客满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2范围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了公司内部各部
门及其相关人员。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的认证范围为:工业缝纫机的销售管理活动;活动边界仅限于营业执照地址所覆盖场
所。10管理体系要求1手册说明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9000-2016idtISO9000:2
015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16idtISO9001:2015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
2016idt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11idtOHSAS1
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3术语和定义1、本手册引用GB/T19000-2016《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中使用
的术语。2、产品是指工业缝纫机的销售。3、生产是指工业缝纫机的销售的过程。4、顾客是指本公司的客户。4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
境4.1.1公司战略和方向公司致力于工业缝纫机的销售服务,为客户提供强有力的质量保证。4.1.2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4.1.2.1
公司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识别、分析,对影响其实现质量和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进行必要的管控。这些内部
因素和外部因素可以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4.1.2.2内部质量因素要考虑公司的内部管理、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的知识
和管理绩效等相关因素。4.1.2.3外部因素要考虑国际、国内、本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行业竞争、市场质量、外部文化、社会因素和经
济因素等相关因素。4.1.2.4内外部因素包括受公司影响的质量状况或能够影响公司的质量状况。4.1.2.5公司每年定期对这些内部和
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以便及时调整公司战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公司应确定:4.2.1与管
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4.2.2这些相关方的要求;公司应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以便于理解和持续满足相关方的需
求和期望。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顾客;--最终用户或受益人;--业主,股东;--银行;--外部供应商;--雇员及其他为组织工作
者;--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关;--地方社区团体;--非政府组织;。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可以帮助本公司更好的建立清晰的方针和目标,
做到目的明确。满足相关方的要求并争取做到更高的期望值。具体见《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a)与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周围居民、
政府主管单位、供应商、客户等;?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c)客户、政府主管单位的需求和期望将成为合规义务。?4
.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明确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在确定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
见4.1;b)相关方的要求,见4.2;C)组织的产品和服务。D)本公司外包过程为:无管理体系范围:工业缝纫机的销售所涉及的管理
活动。根据本组织产品和服务特点,按照合同要求及相关行业/国家规范进行服务,标准所有条款均适用于本组织并决定全部予以实施。4.4管理
体系及其过程4.4.1本公司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本公司应确定管理
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且应:a)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确
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的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有效控制;d)确定并确保获得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
;e)规定与这些过程相关的的责任和权限;f)按照6.1的要求确定的风险和机遇;g)评价这些过程并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
些过程的预期结果;h)改进过程和管理体系。4.4.2在必要的程度上,组织应:a)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b)保留
确认其过程按策划进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4.4.3根据GB/T19001-2016、GB/T24001-2016、GB/T28
001-2011标准,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公司质量管理提供结构化的运行机制。在遵守国家和当地的法律、法规及其它
要求的前提下,使本公司的质量绩效不断提高。?本公司确定公司适用的质量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公司活动和过程进行识别,并识别和评价质量
因素,确定重大质量因素,制定质量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持续改进。?将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其各项业务过程中,例如:
采购、人力资源、营销和市场等;?将与公司所处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相关方要求有关的问题纳入其管理体系。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制定
管理体系文件,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过程进行控制。并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进行持续改进。?本公司不仅建立适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且将保持下去并持续改进。每年底制订来年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体系工作计划,对全年的内审、管理评审及培训做统一安排,纳入公司年度工作计划之中。?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
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和承诺5.1.1总则总经理通过如下方式(主要以会议、培
训、交流、文件和记录等型式)对其建立、实施和改进管理体系的承诺提供证据:a)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通过会议、培训、宣传等型
式及时向本公司各级各类人员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确保体系在各业务单位中的贯彻;b)确保制定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
量目标,并与组织质量和战略方向相一致,方针提供的框架内制定目标、关键绩效参数,并分解到各个层次;c)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与组织的
业务过程;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管理评审;鼓励员工对管理体系做出贡献;d)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e)确保获得管理体系所需
的资源;f)沟通有效的管理和符合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g)确保实现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h)确保本公司管理体系运作能获得必要的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质量,确保产品满足要求,体系有效运行,并得到持续改进;i)推动改进;j)支持其他管理者履行
其相关领域的职责。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a)确定、理解并持续满
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行政部编制适用的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清单。b)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服务符合性以及增强
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执行《合同评审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5.2方针5.2.1制定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是公司管理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建立目标和指标的基础,对本公司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起指导作用。本方针由总经理制定,并使全体员
工理解,以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5.2.2沟通质量方针:a)方针是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总的宗旨和方向;?b
)方针应包括对遵守国家和当地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体现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思想;?c)方针应适合于本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
性质、规模与质量影响;?d)方针应为目标指标的制定提供指导和框架;?e)保持文件化的方针,使全体员工理解并可为公众所获取;?f)保
证方针各项承诺得到有效实施;g)总经理在管理评审中对方针进行评审、修订并通报相关信息;?h)当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及产品发生较大变化
或公众及利益相关方有要求时,应及时对方针进行修订;5.2.2管理者职责?a)总经理负责质量方针的制定和颁布,并确保方针的贯彻执行
。b)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提供制定方针的依据和信息。?c)行政部负责将方针传达到全体员工及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并
向公众提供(当公众有获取需要时)。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为了有效的实施质量管理,本公司确定了组织结构(见附件2),并规定了
各级各岗位人员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并在公司内对各级员工进行了必要的传达,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分配表(附件3)。同时制定了《岗位职责汇
编》,对本公司各主要岗位职责权限进行了确定。以:a)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
预期输出;c)报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及其改进机遇(见10.1),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d)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6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
1.1策划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应考虑到内外部因素和相关方的要求,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的获取应考虑:a)可能对企业的
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b)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c)企业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d)资源的获得和优
先供给、技术变更;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便:a)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b)增强有利影响
;c)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公司的潜在影响;d)实现持续改进。公司应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潜在紧急情况
,特别是那些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潜在紧急情况。公司应保持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的文件化信息;6.1.2环境因素公司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
体系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公司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
公司在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时,公司必须考虑:a)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b)异常状况
和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公司应根据所建立的准则,确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适当时,公司应在
其各层次和职能间沟通其重要环境因素。公司应保持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环境因素及相关环境影响、重要环境因素等文件化信息。6.1.
3危险源的控制对公司所有活动、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并文件化,以使在公司所有活动、服务过程中对职业健
康安全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危险源和职业健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及时更新:a)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重大危险源和不可接受的风险;b)行
政部负责汇总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并公司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以确认重大危险源和不可接受的风险;c)识别风险因素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
所有活动、服务或服务的各个方面;d)识别风险因素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及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e)识别风险因素要考虑下
列类型:●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
●触电;●烫伤;●火灾;●高处坠落;
●化学爆炸;●物理爆炸;●中毒和窒息;●
其他。g)评价危险源风险因素时应考虑对危险源风险影响的规模、范围、发生频次、社会关注程度、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资源消耗等;h)对评价
出的重大危险源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由行政部负责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上报管理者代表审批;i)当生产过程中的活动或服务发生较
大变化以及法律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应及时对危险源进行补充识别,评价并确定不可接受风险。行政部公司每年定期补充识别风险因素、评价不可接
受风险,并及时更新6.1.4合规义务6.1.4.1总则?建立并保持《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以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以获取并确定适合于
本公司活动、产品与服务的国家和地方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跟踪其变化以及时更新。6.1.4.2职责?行政部负
责建立获取渠道,及时获取、确定、更新适用于本公司的质量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并分解到各部门,被员工所获取。6.1.4.3控制要求?a)
按程序获取并确定本公司适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b)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
清单。?c)跟踪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一旦有变化要及时更新并传达。d)当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时,
要及时更新相应台帐。?e)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应确保采取的措施与发现问题及对质量影响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并应确保对法律法规文件进行必
要的更新与遵循性的评价。6.1.4.4支持性文件?《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以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6.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及其实现的策划6.2.1组织应对管理体系所需的相关职能、层次和过程设定目标。6.2.1.1总则?根据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
全方针、确定的重要质量因素以及法律法规要求,制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并形成文件,公司的目标和指标应分解到各部门,以实
现对污染的预防、治理、健康安全和持续改进。6.2.1.2职责?a)管理者代表根据公司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修订公司质量目标指
标。?b)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质量目标指标的分解,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6.2.1.3目标控制要求:a)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本公司的重要质量因素和国家与地方的质量法律、法
规和其它要求,各相关方的要求。?---目标的制定和管理方案还应考虑技术和经济可行性,避免制定技术和经济上达不到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应明确实施的进度和完成的时间。管理方案应规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列出所需的资金预算。?---目标要尽量具体,指标要尽可能量化,并制定
可测量的绩效参数。---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每年进行一次,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b)目标指标的检查与修订?---管理者代表对
公司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作好记录,必要时将将检查结果报总经理。每季度应进行一次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检查。?-
--各部门季度对本部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控制。?---当目标和指标和管理方案需要修订时,由行政部汇总,报管理者
代表进行修订,各部门要根据修改结果对本部门的目标和指标进行相应的修订。?---目标和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变更和修订必须经总经理批准。6
.2.2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组织应确定:采取的措施:如针对每个系统集成、研发项目和办公环境、施工的人、机、
料、法、环、测进行确定。b)需资源:如相关工具、相关人员、相关标准、相关法律、相关设备c)由谁负责:如相关的项目经理、管理者代
理、职业安全负责人、技术人员、测试人员等d)何时完成:根据具体项目具体要求,结合相关项目合同规定的时间,按时完成e)如何评价结
果:组织内审和管理评审6.2.3管理方案的检查与修订●各责任部门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在质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发生变化或制定的措施不适应及出现新的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等情况时需要更改管理方案。管理者代表要及时公司
各单位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修订后的管理方案要经总经理(特殊情况下可授权的人员)进行审批。6.3变更的策划当公司确定需要对质量、环
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此种变更应经策划并系统地实施(见4.4)。公司变更时应考虑到:a)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b)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c)资源的可获得性;d)责任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6.3变更的策划规划和方案经小
组讨论同意后,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审批。审核审批主要依据最高管理者所确定的方针、目标及具体工作要求等。管理小组根据审核审批意见
对规划和方案进行修改,重新报批。7支持7.1资源7.1.1总则应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资源可包括人员、信息、供方、基础设施
、工作质量及财务资源等,为满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管理要求,其提供资源的符合性应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活动
过程中予以确定,主要包括符合过程需求的人力资源及其职责,必备的基础设施及符合约定条件的工作质量,自然资源以及财经资源,并根据顾客要
求及生产和服务的改进适时的调整及补充。组织应考虑:a)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约束;b)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取的资源。7.1.2人
员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要的人员,以有效实施质量体系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具体见《岗位任职资格及要求》。7.1.3控制要求
a)根据体系文件要求,确定培训需求,明确需要培训的岗位或人员。?b、培训计划应明确对各类人员的培训要求、培训方式及应达到的效果。?
c、对可能产生重要质量影响的岗位的人员应进行培训,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责及个人工作效果对质量的影响,并熟悉本岗位应急准备与反应能力的要
求。?d)对全体员工都应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及体系文件的培训,使其理解本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提高其保护质量、环境、职业
健康安全体系运行和持续改进的自觉性。?e)知识的培训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充分选用公司的内部会议、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进行环保知识
的培训教育。7.1.4过程运行环境7.1.4.1公司对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工作环境人和物的因素,确定为:a)社会因素(
如无歧视、和谐稳定、无对抗);b)心理因素(如舒缓心理压力、预防过度疲劳、保护个人情感);c)物理因素(如温度、热量、湿度、照
明、空气流通、卫生、噪声等)。7.1.4.2生产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对工作环境中影响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因素公司相关部门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以控制,以确保工作环境支持实现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质量目标。7.1.4.3新建、扩建、改建项
目,应充分考虑工作环境因素,技术部应公司对项目工作环境进行审核、评价。7.1.4.4现有和新建设施的环境应加强控制、检查、改进
。7.1.4.5公司应开展以下活动,调动员工实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积极性:1)加强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安全
法规教育;2)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对员工的危害;3)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实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积极性;
4)公司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7.1.4.6各部门对工作环境中出现影响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因素应及时整改。7
.1.4.7工作环境的控制详见相关管理制度。7.1.5监视和测量资源7.1.5.1总则当利用监视或测量活动来验证产品和服务符
合要求时,组织应确定并提供确保结果有效和可靠所需的资源。组织应确保所提供的资源:a)适合特定类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b)得到适当
的维护,以确保持续适合其用途。7.1.5.2测量溯源当要求测量溯源时,或组织认为测量溯源是信任测量结果有效的前提时,则测量设备应
: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检定或校准,或两者都进行。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保留
作为校准或检定依据的文件化信息;b)具有标识,以确定其校准状态;c)予以保护,防止可能使校准状态和随后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损坏
或劣化。当发现测量设备不符合预期用途时,组织应确定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受到不利影响,必要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7.2能力组织
应:a)确定其控制范围内的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这些人员从事的工作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确保可能对质量以
及职业健康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岗位的人员能够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以满足质量以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赋予的工作要求。b)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这些人员具备所需能力;c)适用时,采取措施获得所需的能力,并评价措施的有效性;d)保留适当的
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人员能力的证据。具体见《人力资源控制程序》。7.3意识a)各部门负责申报培训计划,提出培训要求。?b)行政
部负责确定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控制要求?a)根据体系文件要求,确定培训需求,明确需要培训的岗位或人员。?b
)培训计划应明确对各类人员的培训要求、培训方式及应达到的效果。c)对可能产生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影响的岗位的人员应
进行培训,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责及个人工作效果对质量的影响,并熟悉本岗位应急准备与反应能力的要求。?d)对全体员工都应进行质量/质量
意识教育及体系文件的培训,使其理解本公司的方针,提高其保护质量和持续改进的自觉性。e)知识的培训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充分选用公司
的内部会议、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进行环保知识的培训教育。7.4沟通7.4.1内部信息?---公司的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由行政部负责及
时传达到公司的员工;?---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信息,由其产生的单位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并记录其内容和处理结果;?---监测
结果异常、内审和管理评审的结果应及时地传递到相关部门;?---获取和更新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要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7.4.2外部
信息?---公司各部门收到外单位有关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时,及时传递到行政部;---接到相关方信息,接受部门应填写信息交流单,并传
递到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按规定的要求处理;?---上级或相关方要求提供公司管理体系信息时,若非机密,应及时提供;?7.4.3公司建立
紧急状态下的信息交流渠道。?7.4.4信息交流记录由各相关部门保存。支持性文件?《信息交流控制程序》?7.5形成文件的信息7.5.
1总则组织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a)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体系程序文件和作业指
导书三个层次,此外还有相应的运行的记录;?b)依据GB/T19001-2016、GB/T24001-2016、GB/T28
001-2011标准编制和保持《管理手册》,阐述组织的方针,描述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并提供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规定管理体系文件的结
构及建立和保持过程;?c)建立并实施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各项程序并使其文件化,对管理体系能产生影响的各项活动的方法作出规定,进行有效
控制,使这些活动处于受控状态;?d)为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相应的管理标准和作业指导书,并编制体系运行的表格,
确保体系有效运行;?e)管理体系文件要便于员工理解和操作,并由行政部组织进行培训,确保各部门人员明确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并按文件要
求运行;7.5.2创建和更新在创建和更新形成文件的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a)标识和说明(例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编号等
);b)格式(例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媒介(例如:纸质、电子格式);c)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7.5.3形
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7.5.3.1受控文件的范围?---管理手册和体系程序文件;?---管理标准和作业指导书;?---外部提供的有关
资料(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监测报告等);7.5.3.2应控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确
保:a)无论何时何处需要这些信息,均可获得并使用;b)予以妥善保护(如防止失密、不当使用或不完整)。7.5.3.3为控制形成
文件的信息,适用时,组织应关注下列活动:a)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b)储存和防护,包括保持可读性;c)变更控制(如:版本控
制);d)保留和处置。对策划和运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必需的来自外部的原始的形成文件的信息,组织应进行适当识别和控
制。具体见《文件控制程序》8运行8.1运行策划和控制8.1.1公司应通过采取下列措施,策划、实施和控制满足产品和服务要求所需的过
程(见4.4)(销售服务是特殊过程),并实施第6章所确定的措施:a)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b)建立下列内容的准则:1)过程
;客户需求-下采购单-检验产品(工厂提供检验报告)-交货-客户验收2)产品和服务的接收。c)确定符合产品和服务要求所需的资源;
d)按照准则实施过程控制;e)在需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确定并保持、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1)证实过程已经按策划进行;2)证明产
品和服务符合要求。?策划的输出应适合公司的运行需要。8.1.2对确定所需产品和服务的实现过程,制定相应程序、或流程、或验收准则
,分别规定其控制要求和方法,以满足产品和服务符合性要求。应考虑:1)存在哪些风险和机遇;2)管控要求及管控目标;3)产品和服
务的要求;8.1.3公司应对计划内的变更进行控制,并对非预期性变更的后果予以评审,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任何有害影响。8.1
.4环境运行策划实施:a)识别确定已纳入计划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的环境因素:b)确定这些改变带来的具有、或
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重要环境因素)并建立控制的记录;c)确定运行控制的程序或建立新的目标和指标;d)对涉及到的间接重要环境因素
通报给供方及合同方;e)建立应急准备与相应控制机制。8.1.5公司应确保对外包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应在环境管理体系内规定对这些
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类型与程度。8.1.6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公司应:a)适当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开发
过程中,考虑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并提出环境要求;b)适当时,确定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c)与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沟通其
相关环境要求;d)考虑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8.1.7
顾客对公司无特殊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目前暂无外包过程,若以后的过程中出现外包则按《采购控制程序》、8.4进行控制。采用管理手册中所
确定过程的现有控制方法,以满足产品和服务符合性要求。8.1.8对特定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或合同,由技术部公司有关部门编制质量计划(
或项目方案计划),作为对现有质量文件的补充。8.1.9质量计划(或项目方案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和服务、项目、合同的质
量目标和要求;2)针对相应产品和服务所建立的过程和文件,以及所需提供的资源和设施;3)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收准则;4)对过
程及其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提供证据所必要的记录。8.1.10主管领导根据合同要求或公司自身需要,适时下达质量计划任务。8.1.11
有关部门根据任务要求负责编制质量计划和支持性文件。8.1.12质量计划的实施效果可采用检验和试验,或请顾客验证/质量评定等方式进行
验证,并做好记录8.1.13公司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应控制策划的更改,评审非预期变更的后果,必要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8.1.1
4公司按相关规定要求,应确保外包过程受控,保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8.2产品和服务要求8.2.1顾
客沟通,与顾客沟通的内容应包括:提供有关服务的信息处理问询、合同或订单,包括更改获取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处置或控
制顾客财产关系重大时,制定应急措施的特定要求8.2.1.1市场部编制《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对顾客沟通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
评价、汇总,作好记录。8.2.1.2公司应与顾客进行以下沟通:a)向顾客提供服务或施工信息:包括样版工程、技术指标、功能描述,广
告宣传等;b)收集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合同或订单信息,处理顾客意见,解答顾客的问询;评审顾客产品和服务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做好合
同更改时与顾客的沟通;c)获取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d)处置或控制顾客财产;e)开展顾客满意/不满意信息调查
收集;f)现场宣传介绍产品和服务使用方法、产品和服务性能等。g)关系重大时,制定有关应急措施的特定要求。8.2.1.3顾客沟通
信息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和管理评审的输入。8.2.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8.2.2.1市场部应明确顾客对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项
要求,应获得的信息包括:a)产品和服务标准,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认为必要的要求;b)合同意向书、订单,一般以具体的合同条款
为准;c)顾客规定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包括有关可用性、交付和支持方面的要求及价格、交货期、服务等要求;d)产品和服务预期用途所必
需的要求;e)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8.2.2.2常规要求的识别行政部对顾客提出的常规要求(指对本公司按标准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要求
)的识别,按《合同评审控制程序》执行。8.2.2.3特殊要求的识别行政部对顾客提出的特殊要求(指对本公司产品和服务有特殊的质量和
服务要求)的识别,按《合同评审控制程序》执行。8.2.3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8.2.3.1对已确定的顾客要求的合同、订单的评审
,应包括:a)评审必须在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承诺之前进行;b)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得到规
定;b)在顾客没有形成文件提出要求时,顾客要求在接受前得到确认;d)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要求已予以解决;e)本公司有
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8.2.3.2评审的结果及随后的后续措施行政部必须予以记录。8.2.3.3评审方式:a)对已识别的常规产品
和服务合同,进行授权评审;b)对已识别的特殊产品和服务合同,行政部公司有关部门进行会签或评审。8.2.3.4顾客及产品和服务要
求发生变更时(包括合同的变更),行政部应对此进行再次的识别、评审。更改后的信息行政部应及时传递到各有关部门及人员。8.2.3.5
对产品和服务要求评审的记录,行政部应按规定妥善保管。8.2.4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若产品和服务要求发生更改,公司应确保相关的形成
文件的信息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更改的要求。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不适用,仅供参考)8.3.1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
和保持适当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以确保后续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8.3.2设计和开发的策划公司建立《设计开发管理程序》应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
行策划和控制。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a)设计和开发阶段;b)适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根据设计和开
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更新。注:设计和开发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同的目的。根据产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以单独或任意
组合的形式进行并记录。8.3.3设计和开发的输入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5.4.6)。这些输入应包括:a)功
能和性能要求;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c)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d)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应对设计和
开发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其充分性与适宜性。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8.3.4设计和开发控制1)设计和开发评审;在适宜
的阶段,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8.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b)识别任
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5.4
.6)。2)设计和开发验证;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8.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
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5.4.6);3)设计和开发确认;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
所策划的安排(见8.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见5.4.6)。8.3.5设计和开发的输出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方式应适合于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设计和
开发输出应: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b)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d)规定对产品
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8.3.6设计和开发更改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
,并保持记录。在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
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更改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5.4.6)。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1
总则识别了外包过程:无。如果有,按Q8.4/EC第9章的要求控制。公司暂无外包过程。公司识别外部供方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主要
有:8.4.1.1采购员多种物料的采购应进行控制,以确保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控制的方式和程度应根据采购的物资和服务对公司提
供产品和服务的实际影响而定。8.4.1.2采购员应根据供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来评价并选择合格供方;选择、绩效监视和定期再评价的
准则应予以确定;8.4.1.3外部供方的评定的结果及跟踪措施应予以记录。8.4.2控制类型和程度8.4.2.1公司按《采购控制
程序》中对外部供方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对公司稳定地向顾客交付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8
.4.2.2公司在策划对外部供方的管理时,应考虑:a)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其管理体系的控制之中;b)规定对外部供方的控制
及其输出结果的控制;c)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公司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潜在影响;d)外部供
方自身控制的有效性;e)确定必要的验证或其他活动,以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8.4.3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8.
4.3.1公司于外部供方之间的合作通过协议、合同、备忘录等方式确定,应确保在与外部供方沟通之前所确定的要求是充分的。8.4.3.
2公司与外部供方的沟通可以包括:a)产品和服务;b)方法、过程和设备;c)产品和服务的放行;d)能力,包括所要求的人员资质
;e)外部供方与公司的接口;f)公司对外部供方绩效的控制和监视;g)公司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现场实施的验证活动。8.5产品和服务
的提供8.5.1服务提供的控制8.5.1.1公司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产品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a)获得计划等表述产品
和服务特性的文件信息,明确:——所提供的服务或进行的活动的特征;——拟获得的结果b)可获得和使用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资源;c)
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出的控制准则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接收准则;d)为过程的运行提供适宜的基础设施和环
境;e)配备具备能力的人员,包括所要求的资格;f)人为错误(如失误、违章)导致的不符合的预防;g)产品和服务的放行、交付和交
付后活动的实施;8.5.1.2若输出结果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应对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进行确认和定期再确
认;本公司的服务过程以简单工业缝纫机的销售为主。销售过程为特殊过程。8.5.2标识和可追溯性8.5.2.1工程部负责实施具体的
产品和服务标识的方法及标识内容,以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8.5.2.2公司应在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整个过程中按照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输出
状态。进行有效管控,检验员负责检测前后的状态标识。8.5.2.3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应控制并记录产品和服务的唯一性标识。确保可追溯
性。8.5.2.4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的相关要求实施。8.5.3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8.5.3.1顾客或
外部供方的财产可能包括技术资料,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市场部应在合同或订单中明确顾客财产的具体信息。8.5.3.2市场部负责顾客财产
的使用和维护,妥善保管顾客提供的财产。8.5.3.3公司在控制或使用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期间,应对其进行妥善管理。8.5.3.4
若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情况,公司应向顾客或外部供方报告,并保留相关记录及协议等文件信息。8.5.4防
护8.5.4.1为保证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交付到合同规定的交付地点期间进行必要防护,以确保符合要求。8.5.4.2对采购物资和公司
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效的防护,应对采购物资和产品和服务的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进行控制。8.5.4.3防护可包括防护标识、处置
、污染控制、包装、储存、传送或运输以及保护。8.5.5交付后的活动8.5.5.1公司相关制度明确了本公司具备满足与产品和服务
相关的交付后活动的要求的能力。8.5.5.2在确定交付后活动的覆盖范围和程度时,公司应考虑:a)法律法规要求及产品和服务的相
关风险;b)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潜在不期望的后果;c)其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用途和预期寿命;d)顾客要求;e)顾客反馈。8.5
.6更改控制8.5.6.1公司在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发生更改活动,应对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更改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以确保稳定地
符合要求。8.5.6.2应对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更改过程控制的相关记录予以保留。包括有关更改评审结果、授权进行更改的人员以及根据评
审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等。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6.1公司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制定产品和服务检验程序文件,在实现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的规定阶段中实施。8.6.2公司应对产品的性能指标及采购的物资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要求。8.6.3除非得到有
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8.6.4符合所使用的接收
准则的证据均应予以文件化。包括授权放行人员的可追溯信息。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8.7.1应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得到识别并处于
受控状态,以防止非预期使用或交付。8.7.2公司应采取与不合格品的性质及其影响相适应的措施,需要时进行纠正。这也适用于在产品交付
后和服务8.7.3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时,应立即报告部门领导,对不合格情况进行记录、标识和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防止混淆。8.7.4
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包括:a)纠正;b)对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行隔离、限制、退货或暂停;c)告知顾客;d)获得让步接收的授权。
8.7.5经评审为严重的不合格项目,行政部对其去向进行跟踪。对交付或开始使用发现产品和服务不合格时,根据其影响程度采取与之相应措
施。8.7.6公司应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a)有关不合格的描述;b)所采取措施的描述;c)获得让步的描述;d)处置不合
格的授权标识。9绩效评价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9.1.1.1公司应考虑已确定的风险和机遇,应:?a)确定
监视和测量的对象和内容,以便:?——证实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评价过程质量管理绩效;?——确保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评价顾客满意度;b)评价外部供方的业绩;??c)确定监视、测量(适用时)、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以确保结果可行;??d)公司评价
其环境绩效所依据的准则和适当的参数;e)确定监视和测量的时机,何时应实施监视和测量;?f)确定何时对监测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
价;??g)确定所需的管理体系绩效指标。9.1.1.2适当时,公司应确保使用经校准或经验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并对其予以维护。
9.1.1.3公司应评价其质量管理体绩效和管理体系的有效性。9.1.1.4公司应按其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的规定及其合规义务的要
求,就有关环境绩效的信息进行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9.1.1.5公司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与监视和测量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9.1.2顾客满意9.1.2.1市场部应收集有关顾客对公司产品和服务满意或不满意的信息,作为管理体系实施业绩的一种测量手段;
9.1.2.2公司《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规定收集并分析这些信息的方法。9.1.2.3监视顾客感受的例子可包括顾客调查、顾客对交
付产品或服务的反馈、顾客会晤、市场占有率分析、赞扬、担保索赔和经销商报告。9.1.3分析与评价工程部应确定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所及
应用方法,各部门应收集和分析适用数据,以确定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规定采取的改进的措施。包括通过监视和测量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来
源所产生的数据。公司应分析这些数据,以获得下列信息:a)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b)顾客满意程度;c)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d)策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e)针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f)外部供方的绩效;g)质量、环境、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9.1.4合规性评价9.1.4.1公司建立和实施《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明确合规性评价的相关要
求。9.1.4.2管理者代表每年公司(每年至少一次,一般在年初或年末,中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对全公司生产、经营、服务活动遵守有关
的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价。9.1.4.3对公司的合规性进行评价,对未合规的过程或活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保证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9.1.4.4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时,对所应该履行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和应遵循的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汇报
,提交讨论,保持其合规情况的知识和对其合规情况的理解。9.1.4.5公司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证据。9.2内部审
核9.2.1内部审核策划。a)管理者代表负责策划并督促实施。b)负责编制年度审核计划,每次审核由组长编制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
准后实施。c)内部质量审核每年至少一次应覆盖管理体系标准中全部过程。并基于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扩
大审核频次。d)内审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资格认可,由总经理任命,审核员不应该审核自己(自己部门)工作。9.2.2内部审核的实施要求通过
现场调查,检查文件和对现场活动的观察来寻找客观证据证明体系运行与相关要求的符合性。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并经受
审部门确认。9.2.3对不符合项报告,受审核部门应按《不符合及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制订纠正措施,审核组负责验证。9.2.4每
次审核结果由审核组长公司编制审核报告,报管理者代表批准,按规定发放并提交管理评审。9.2.5审核过程全部记录,由审核组移交管理部
妥善保存。9.3管理评审9.3.1总则总经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会议(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和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并审议,
确定是否需要对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修订或改进。9.3.2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目前体系运行情况和改进的
需要: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b)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问题及因素的变化;c)有关质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下列趋势性信息:1)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2)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规
义务;3)重要环境因素及其变化情况;4)风险和机遇5)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6)过程绩效以及产品
和服务的符合性;7)不合格以及纠正措施;8)监视和测量结果;9)其合规义务的履行情况;10)审核结果;11)外部供方的绩
效。d)资源的充分性;e)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见6.1);f)来自相关方的有关信息交流,包括抱怨;g)持续改进
的机会。9.3.3评审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活动有关的措施:a)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
性的总体评价结论;b)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方面的有关决策;c)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系变更的任何需求相关的决策,包括资源;d)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未实现时需要采取的措施;f)以适应法律、法规的要求和
顾客的需求而改进产品和服务要求的决定措施。g)资源的需求h)资源的改进i)如需要,改进管理体系与其他业务过程融合的机遇;j)任何
与公司战略方向相关的结论。9.3.4管理评审期间处理的事项及决议均应形成文件。管理评审记录由行政部代为保存。9.3.5管理者代
表负责管理评审会议决定中所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成效性跟踪,并予以记录。具体详见《管理评审程序》10改进10.1总则10.1.1公
司编制《不符合及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确定并选择改进机会,采取必要措施,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10.1.2采取改进措施,
主要包括:a)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要求并关注未来的需求和期望;b)纠正、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c)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10.1.3改进的例子可包括纠正、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变、创新和重组。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
.2.1若出现不合格,包括投诉所引起的不合格,各相关部门应对不合格做出应对,采取必要的临时对策:a)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和纠正;
b)处置产生的后果。包括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10.2.2通过下列活动,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其再
次发生(纠正措施)或者在其他场合发生(预防措施):a)评审和分析不合格;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c)举一反三,确定是否存在或
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10.2.3确定和实施所需采取的改进措施;10.2.4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10.2.5
需要时,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需要时,变更管理体系。10.2.6纠正措施应与所产生的不合格的影响(包括环境影响)的重要
程度相适应。10.2.7对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措施的记录,及纠正措施的结果的记录予以保留。10.3持续改进10.3.1
公司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提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10.3.2公司为促进持
续改进,控制以下活动确定改进目标。a)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建立于实施,评价方针与目标,提出改进方向;b)通
过数据分析,内外部审核不断寻求改进机会,并作出适当的改进活动安排;c)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其他适用的措施,实现改进;d)考
虑管理评审的分析、评价结果,以及管理评审的输出,确定是否存在持续改进的需求或机会。。10.3.3有关部门按改进目标公司策划,制定改
进方案并负责实施。10.3.4公司有关部门对改进方案的实施结果,进行测量和验证。10.3.5改进方案的测量和验证结果,应提交管理
评审,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附录A公司架构图附录B管理体系要素与职能分配表职能部门标准条款管理层行政部市场部财务部4.1理解组
织及其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管理体系范围■□□□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5.1领
导作用和承诺■□□□5.2方针■□□□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2质量目标
及其实施的策划■□□□6.3变更的策划■□□□7.1.1资源总则■□□□7.1.2人员□■□□7.1.3基础设施□□□□7.
1.4过程运行环境□□□□7.1.5监视和测量资源□□□□7.1.6组织的知识□■□□7.2能力□■□□7.3意识□■□□
7.4沟通□□■□7.5成文信息□■□□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8.3产品和服务
的设计和开发(不适用)□□□□8.4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5产品和服务提供□■□□8.6产品和服务放行□
■□□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9.1.1总则■□□□9.1.2顾客满意□□■□9.1.3数据分析与评价■□□□9.2内部审
核■□□□9.3管理评审■□□□10.改进■□□□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持续改进■□□□附录C环境管理
体系要素与职能分配表职能部门标准条款管理层行政部市场部财务部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管理体系范围■□□□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5.1领导作用和承诺■□□□5.2环境方针■□□□5.3组
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2环境因素□■□□6.1.3合规义务□■□□6.1.4
措施的策划□■□□6.2环境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6.3变更的策划■□□□7.1资源□■□□7.2能力□■□□7.3意识□■□□7.4信息交流□■□□7.5成文信息□■□□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2应急准备和响应■□□□9.1绩效评价■□□□9.1■□□□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9.1.2合规性评价■□□□9.2内部审核■□□□9.3管理评审■□□□10.改进■□□□10.1总则■□□□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持续改进■□□□附录D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与职能分配表职能部门标准条款管理层行政部市场部财务部4.1总要求■□□□4.2环境安全方针■□□□4.3策划■□□□4.3.1危险源识别和评价□■□□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3目标、指标和环境方案□■□□4.3.4安全管理方案□■□□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能力、培训和意识□■□□4.4.3信息交流□■□□4.4.4文件□■□□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与响应□■□□4.5.1监测和测量□■□□4.5.2合规性评价□■□□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4.5.5内部审核■□□□4.6管理评审■□□□附录E管理手册、标准要素对照表管理手册条款GB/T19001-2016条款GB/T24001-2016条款GB/T28001-2011条款1.范围1.范围1.范围1.范围2.引用标准2.引用标准2.引用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3.定义3.术语和定义4.组织环境4.组织环境4.组织所处的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2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4.2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管理体系范围4.3确定管理体系范围4.3确定管理体系范围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管理体系4.1管理体系要求5.领导作用5.领导作用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和承诺5.1领导作用和承诺5.1领导作用与承诺5.2方针5.2方针5.2方针4.2方针5.3岗位、职责和权限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4.4.1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6策划6策划6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6.2目标、方案及其实现的策划6.2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4.3.3目标和方案6.3变更的策划6.3变更的策划7支持7支持7支持7.1资源7.1资源7.1资源7.2能力7.2能力7.2能力4.4.2能力、培训和意识7.3意识7.3意识7.3意识4.4.2能力、培训和意识7.4沟通、信息交流和参与协商7.4沟通7.4信息交流4.4.3沟通、参与和协商7.5成文信息7.5成文信息7.5成文信息4.4.5文件控制4.5.4记录控制8运行8运行8运行8.1运行策划和控制8.1运行策划和控制8.1运行策划和控制8.2应急准备和响应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8.2工程项目要求8.2产品和服务要求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8.4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8.4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8.5工程施工服务的提供8.5生产和服务的提供8.6工程项目放行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7不合格输出控制8.7不合格输出控制9绩效评价9绩效评价9绩效评价4.5检查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4.5.1绩效的测量和监视4.5.2合规性评价4.5.3.1事件调查9.2内部审核9.2内部审核9.2内部审核4.5.5内部审核9.3管理评审9.3管理评审9.3管理评审4.6管理评审10改进10改进10改进10.1总则10.1总则10.1总则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4.5.3.2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10.3持续改进10.3持续改进10.3持续改进
献花(0)
+1
(本文系安全生产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