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环马怎么玩?史书记载和说书人都是瞎扯 民国炮兵有权威答案

 炫叶楓雪 2022-04-17

连环马在史书中经常出现,史书记载击败冉闵的慕容恪就使用了这种战术,两宋之际的女真人传说也有类似的战术,施耐庵施大爷的水浒传也冉北宋有了类似的战术。这种战术经不起推敲,自古以来就备受质疑。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质疑者就是清“章总”乾隆,章宗的书画、诗词水平都是老干部级别,但军事水平是真不错,和他爸爸雍正完全相反(雍正书画、审美一流,军事上严重依赖他的十三弟,老十三死后,雍正朝大规模军事行动就频繁出现低级错误)。乾隆的看法是,“北人使马,惟以控纵便捷为主。若三马联络,马力既有参差,势必此前彼却;而三人相连,或勇怯不齐,勇者且为怯者所累,此理易明者”,意思是你们见过马跑嘛,马的速度和性情都不一样,连环马冲锋容错率太低,太容易出翻车事故多。章宗没做实验,日军和中国近代的炮兵用行动证明了他的说法。

中国近代火炮发展的一大制约就是蒙古马的拉力太小,不能充当给力的挽马和驮马。民国炮兵部队测试过蒙古马的力量水平,结论是蒙古马只能驮着75公斤的物品前进(连人带兵器可不能超过75公斤,所以评书里那些几十斤的玩意都是糊弄人),蒙古马进行一马曳车,拉力标准是150公斤二马曳车是320公斤,三马曳车是500公斤,六马三骈炮车组牵引力最大不会超过1000公斤。

蒙古马也没那么吃苦奶耐劳,它也没某些土老板、土领导幻想的那么吃苦耐劳,袁世凯的北洋军用蒙古马拉火炮年损耗率是三成。民国炮兵部队即便购买了价格超过蒙古马一倍的骡子,最大爆发力下也只能拉动1.6吨左右的火炮,这种状态还不能持久,一般只能用于检阅和三天以内的短途行军,让炮兵追着长征队伍跑那是绝对没戏。

也许有平常吃蛋糕不吃面包的网友会问,为啥不用汽车拉大炮?大哥,这是在民国时期,直到1936年汽车产量占全世界9成的美国还在用马拉大炮,二战时期的德国也用体重2000磅的莱茵马拉大炮,德军打闪电战靠的是真宝马,而不是巴伐利亚机器厂的商品。民国炮兵的死对头日军也苦于没有及时引进欧洲重型挽马,大概是他们也读过水浒故事,就觉得可以玩一把炮兵连环马。

《水浒传》中是这样描写连环马的,“马带马甲,人披铁铠,马带甲只露得四蹄悬地,人挂甲只露着一双眼睛……每三十匹一连,却把铁环连锁;但遇敌军,远用箭射,近则使枪直冲入去”。机智的日军炮兵不敢步子迈的太大,只敢搞出四骈八马系驾,结果就是多加了一对马,拉炮的马匹们就纷纷收到干扰,频繁出现人仰马翻事故。民国炮兵也进行了多加骡子的实验,结果也遭到了失败。

民国时期野战炮兵的行进速度不过是一天32公里,结果日军的八匹连环马就遭到了失败。古代骑兵的冲锋可是每小时都要32公里以上,玩连环马岂不是更加找死?实际上慕容恪的战术可能只是在防守反击时用的,甚至可能就是固定自己后方的战马,不让战马乱跑,女真人连环马也可能就是左右翼骑兵的称呼,这些都是古代文人不懂马匹造成的以讹传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