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60多年前我的一篇作文

 jkjkjk55 2022-04-17

和小学同学尹永美联系上以后,聊起了小时候的作文。我想起来我还真保留了一些小时候的作文。那是搬家清理课本、作业本等杂物时,觉得有几篇作文以后还可以看看,就撕下来订成一个本子,后来就不知道塞到哪儿去了。偶尔在不经意间还能看到,然后就又不知道夹在什么地方了。这次聊到小学时的作文,我就翻箱倒柜地找寻一番,还真找到了。

看着那些稚嫩的作文、夸张的描写、歪扭的字迹,自己都觉得可笑,自己小时候的思想和行为居然是这样的啊!以现在暮年的眼光来看童年的言行,就像是一棵老树穿越回一株小苗。有时也会拿孙子辈同年级的作文来比较一下,哦!他们的思想更活跃、语言更丰富、现代感更强了,毕竟时代进步了嘛!

但是,我们小时候的作文也有当时的时代感的。我六年级第一学期国庆节后写了一篇作文,抄录如下:

(60多年前我的作文及老师评语)

节日里的一件事
钟声滴答滴答,写字声嚓嚓嚓,碰纸声哗——屋里静极了。不时地传出几声笑,几句话。透过纱窗可以看到灯光下几个同学在写字、画画。由于寂静,空气显得有些沉闷。
一会儿,一个同学趴在铺在桌子上的一张大纸上,上面端端正正的写着四个空气般浅蓝色的,带有艺术性的字:卫星周刊。下面有各种不同的花边。那同学趴在纸上抄写,另外几个同学在指着、讲着、准备着。
忽然几声炮响打破了这寂静地方,里面喧哗起来了。一个说“放花了吧”,一个说“出去看一看”,大家交头接耳地争吵了一会儿,就奔出屋门。这几个人是尹永美、姚月奇、雷沛与我。
我们直接往西门跑去,前面高大的门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爬上门只见探照灯交叉着。只有尹永美脚不好上不来,到南门看去了。我和姚月奇、雷沛跳下门,到了高高的石头堆上。
礼花从远处升上,红的、绿的、金黄的、白的、蓝的、翠绿的,五颜六色,忽起忽落,忽隐忽现。
地面上红旗翻动,电灯一串串的,真是天上是五颜六色火花结了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灯火一片红。
探照灯射出强烈的光芒在天空来回动荡,象水草在水中荡漾,一会儿交叉起象太阳射出光芒,一会儿集中在一起象竹子堆成山。
礼花陆续升上空象钢水出炉,象稻麦低穗,象秋天的菊花,象冬天的雪花,真是变化无穷。
这奇景真使我不想走,早上我没机会到天安门,因为我接受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看小弟弟,妈妈游行去了。晚上又要画周刊,准备第二天出,只有现在才能享受这一天的快乐。
啊……伟大的祖国,我们正在向你献礼,我们在节日的晚上,为班上做了事。在明年十一前,我们要用更大的成绩迎接你。
1958年10月3日    

(老师的评语)

老师给了4分。

老师评语1.文章写了件事,有内容,也比较具体,语句也比较形象。2.最后一段应该和第一段互相照应,例如“啊……伟大的祖国”这几句话不要就好了。你想想看!

又一老师评语开头繁冗,若改用第一人称就要好得多。描写礼花有些堆积辞藻。

现在看老师的评语,还是很中肯的。我们就是在各位老师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非常感恩给与我们知识与品格的老师们!

作文的题目是《节日里的一件事》,实际写了两件事:看礼花和编墙报,看礼花在作文中已经有了具体的描述,编墙报的情况据我们回忆是这样的:那时学校鼓励高年级的班级自办墙报,我们六年级时就积极行动起来,创办了班上的墙报,起名《卫星周刊》。

这是我收藏的“国庆节天安门广场焰火”明信片。

为什么起这个刊名呢?因为1957年10月4日,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大事,开启了探索宇宙的新征程。卫星就代表了高科技、现代化、最前卫,所以大家都同意以此命名。

墙报是在一张对开报纸那么大的白纸上,仿照着报纸的模样,画上美术字的报头和花边,下面分设几个栏目,内容大概有好的作文、时事、小知识、表扬信等。

编写者都是住农业部宿舍大院的同学,我和姚月奇、雷沛、师玉凡都很交好,我们都是《卫星周刊》编委。姚月奇字写得好、雷沛画儿画的好,师玉凡的知识面宽,我大概算是写文章快些吧,尹永美是我们的班长,自然是要指导班上的墙报。

1962年初中毕业前,我们原小学部分同学与班主任在北海公园合影。第二排中为小学班主任何广海老师,左2为作者胡西林;第三排左4为尹永美,右1为雷沛;最后排右3为姚月奇。

尹永美回忆到,小编委们还都为自己起了笔名:尹永美的笔名是“万事通”、师玉凡的笔名是“老学究”,我的笔名是“小辣椒”……

墙报都是利用晚上或假日,在同学家里编编画画的。尹永美回忆在她家里编画过《卫星周刊》,因为她住在一区,房子比较宽敞。按作文中的描述,国庆节这期《卫星周刊》应该是在我家里编画的,因为我家在四区,离大院西门较近,出门看礼花方便。

墙报每周编画一期,就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每期会更换新的内容。

如果不是这篇作文,那些往事大约早在记忆里湮没了吧!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冥冥之中仿佛就埋下了我未来人生的轨迹。在小学时编写《卫星周刊》墙报;中学时在班上主编《百花丛》墙报;在大学是班上宣传组成员,编辑班报;分配工作到工厂时,作为团支部宣传委员创办厂刊《朝霞》;编辑过“文革”后全国最早的民间集邮刊物《鼓楼邮刊》。以后工作多次变动,终于成为正式的杂志编辑、报纸总编和出版社的丛书主编。

这是我从前收藏的邮票:左为我国1958年发行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纪念邮票;右为苏联1962年发行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五周年纪念邮票。

《卫星周刊》对我的影响还有,我的集邮爱好中,就有专门收集的“宇宙航行”专题,世界各国的宇航邮票都有,并且按照宇航科技的发展排列整理,至今乐此不疲。

胡西林老师近作回顾

同学的贺年片

海淀小学的回忆

朗诵者简介

荷 静:从事财务工作三十余年。退休后开启了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旅游、书法、游泳、养花……。不断学习可以开拓生命的外延。经常朗诵练习,学习各种发音技巧,开启主播修炼之路。做一名认真的读书人, 读别人的故事,感同身受。在声音的世界里,做一个心中有光的人 ,温暖自己,照亮别人。风轻云淡,岁月静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