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彩云学习穴位:9个神穴

 钱要向我飞 2022-04-17


    温馨提示:以“神”命名的穴位,涉及6条经脉的8个穴位,外加1个经外奇穴,共计9个。

  心经: 神门
  膀胱经: 神堂
  肾经: 神封、神藏 
  胆经: 本神
  督脉: 神道、神庭
  任脉: 神阙
  经外奇穴头顶部: 四神聪

    除了神门、神庭和神阙穴以外,其余的4穴,都在心脏的附近,足以说明“神”与心相关,心主神,治神志病要穴

四神聪穴

图片


  四神聪穴,位于头顶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共由4个穴位组成。就像四路大神各自镇守一方,故名“四神聪”。

图片

    作用功效:生发阳气,疏经活络。

    主治病症:头痛、失眠、眩晕、神经衰弱、健忘等症。
  按摩手法:用指揉法,可同时用双手食指、中指分别按于穴位的4个点,以适中力度按揉,微微酸胀感为度,每次3-5分钟。

神庭穴

图片

    神庭穴,别名发际,天庭,督脉,属督脉。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的交会穴。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

    穴在额上发际直鼻上五分处。脑为元神之府,穴居额上,额又称天庭,故名神庭。

    神,指脑之元神。庭,宫庭,庭堂。本穴居头颅之上,脑在其中,而脑为元神之府,为人的精神智能生发之处,故名之。意为此乃脑神所居之高贵处也。道经中有三丹田之说。

   《中黄经》以脑宫为上丹田,心宫为中丹田,腹胃为下丹田,也称上中下三庭。

   《黄庭中景经》注:“面有神庭。”

   《黄庭内景经》注:“神处其中则灵,灵则应,应则保身。”故神庭者脑神之宅,保身之堂也。此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分处,正当脑海前庭,为神居之所,神识所在,且居面之上部。

    《续博物志》云:“面者,神之庭也。”

    《淮南子》云:“神者,智之渊也。”主治烦闷恍惚,癫疾风痫诸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治癫疾风痫……悸惊不安寐。”因名神庭。

图片

    “神庭穴”。“神”,天部之气也。“庭”,庭院也,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及膀胱经的外散水湿,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的会聚之地,故名。

图片

    神庭穴,宁神醒脑、降逆平喘

    神庭穴有清头明目、宁心安神作用。

    神庭穴系督脉、胃经和膀胱经之会穴,有清头宁神之功,主治癫狂风痫,惊悸不安。

    作用功效:除湿化湿,清头散风,镇静安神。

    主治病症: 头痛、目眩、失眠、鼻炎、目赤肿痛、精神分裂症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中指指腹置于神庭穴按揉,以感觉酸胀为度。每日可按揉多次,每次按揉约2-3分钟。

    特效按摩:用中指指尖掐按神庭穴,每次3~5分钟,可缓解和调理由重感冒或晕车、晕船引起的头昏、呕吐等症状。

神阙穴

图片

   神阙穴,属任脉。神即神气,阙即宫门,此穴在脐中,脐为胎儿气血运行之要道,如神气出入之宫门,故名神阙。

     阙,意为宫门。穴当脐中,胎儿赖此从母体获取营养而具形神,喻为元神之阙门故而得名。

     神,指人之元神与脐神。《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说苑·修文》:“神者,天地之本而万物之始也。”阙,宫阙,门观,又同缺,空的意思。神阙意为元神出入之处与所居之宫阙,脐神亦指人身之元神。

   《黄庭内景经》注:“脐中为太乙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昆仑,一名特枢。”脐为腹之缺,故神阙有如元神出入之缺口。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尚存。在内景接近大小二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惧关于化,即大而化之之谓神也。

    《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示显贵也。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本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神阙。穴当脐孔,脐为先天之结蒂,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名为命蒂。

图片
    

    神阙穴又名气舍。气,气态物也。合,来源也。气舍穴名意指本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来源之处。本穴为人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部位,由于人体引力场的作用,体表的气血物质在此皆为缩合变化,但本穴气血并非全部缩合冷降,而是仍有小部分水气循任脉上行,此部分上行水气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故名气舍穴。

图片

    神阙穴,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神阙穴有回阳固脱、健运脾胃等作用。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

    脐位于上、下焦之枢,临近胃肠,所以神阙穴又有健脾和胃、理肠止泻之功,可治疗腹痛、水肿、久泻、脱肛等。

    神阙穴属任脉,近于下焦,故可治疗小便不禁、产后尿闭、妇女不孕等。

    神阙穴具有回阳固脱、健运脾阳的作用,施以灸法善治真阳衰败之虚脱证及中焦虚汗之证。

    针神阙穴有回阳救逆、开窍复苏、利水固脱之功。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

    作用功效:平肝息风,清热利窍。

   主治疾病急慢性鼻炎、癫痫、精神病、癔病、神经性呕吐、心动过速、结膜炎、泪腺炎等。     

    按摩手法:

    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每次360下。

    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意守法: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阙,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揉动法:手指按在肚脐眼上,不要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节按力大小。按压时平心精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上,数自己的呼吸数,100次就够了,一天一次。

    注意:按摩神阙穴时要求动作和缓,力度适中,以腹部发热、无不适感为宜,按摩范围以神阙穴为中心,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可以在早起和晚睡前进行。但腹部有急性炎症、恶性肿瘤的患者不能采用此法。

   特效按摩:经常揉脐(神阙穴),可防治小儿腹泻、疳积等,突然大汗淋漓、唇舌苍白、手脚冰冷之虚脱症,马上温灸神阙可起到急救作用。

本神穴

图片

   本神穴,属足少阳胆经。本神是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本即根本,神即神志,此穴在前发际神庭旁,内为脑之所在,脑为元神之府,主神志,为人之根本,故名本神。

   本,指根本。穴在神庭之旁,居头部。头为元神所在,穴为治神志病要穴,故名本神。

   本,宗也,有根本、本心之义。神,有心神、神明之义。头为精明之府,诸阳之神气,上合于头。脑者,神之根本也。《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以本神名穴,重视之也。

图片

    本,人之根本也,气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神,在天为风也,指穴内物质的运行为风气的横向运动。 
    神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冷凝水湿在此汇合后循 胆经传输。本穴因其位处头角上部,为人之外侧,在人体坐标系中它和头顶的百会穴一样皆处最高最外位置(本神与百会二穴如同二座不同的山之山顶)。
   由于胆经 无循经传来的气血交于本穴,穴内气血处于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冷凝水湿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纯为天部之气,且其运行为横向下传阳白穴,故名本神。

图片

    本神穴,祛风定惊,安神止痛

    本神穴有泻胆火、清头目、宁神志的作用。

    本神穴内应于脑,主治惊痫癫疾,神不守舍。

    本神穴系胆经与阳维脉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之功。

   《皇极经世》:“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栖于目。”足太阳起于目内眦,足少阳起于目外眦,足阳明之承泣在目下,足少阳之阳白在目上,手少阳之上关在目外,手太阳由目锐眦入耳中,由目内眦斜络颧,手阳明止于迎香,接近四白、承泣。手足三阳经气,俱会于目也。又目之精气为神为光,亦神之本也。本穴傍近之穴,为临泣、目窗、正营、承光,均治目病及惊痫,诸有关神明之症,本神穴统能治之。

     作用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神经性头痛、眩晕、胸胁痛、癫痫、脑卒中、偏瘫等。

     按摩手法: 用拇指指关节尖着力于本神穴之上,垂直用力按掐,按而揉之,使局部产生明显的酸、麻、胀、痛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然后用大鱼际紧贴于穴位,前后轻擦,至局部发热为度。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神道穴

图片

   神道穴,属督脉。神即心神,道即通道,心藏神,穴在心俞旁,如同心神之通道,故名神道。

   穴在第五椎节下间,平两侧心俞穴,内应心。因心藏神,穴为心气之通道,主治神志疾病,故名神道。

   神,指精神;道为通道。意其为胸中之神气,又指道路。像其地位高显,如日如心也。神道者,胸中之神气,乃日与心之意也。谓其平齐心俞,下接灵台为心神出入之道路。心俞在椎之两侧,与心气相连,心神仗督阳之气而行,所经之道,名曰神道。气之伸者为神,行之通者为道。督脉之气,升而上通,行而直达。本穴旁平心俞,心藏神,喻此为心神通达之道路,主治恍惚、悲愁、心气不畅诸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曰:“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因名神道。

图片

    “神道穴”。“神”,天之气也。“道”,通道也。神道名意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本穴物质为灵台穴传来的阳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此气由天之上部冷降至天之下部并循督脉的固有通道而行,故名。
 

图片

    神道穴,宁神安心、清热平喘

    神道穴有宁心安神、清热散风作用。

    神道穴有宁心化痰、清热熄风之功,其治症,与灵台略同。顾名思义,知其功用专在神机,而非用于气化形质之为病者也。

    神道穴处脊背上部,与体内的心脏相邻,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传体表督脉,故刺激该穴可疏通经络,为心脏补充充足的气血。   

    作用功效:宁心安神,息风止痉,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 小儿惊痫、癫痫、疟疾、肋间神经痛、下颌骨脱臼、感冒等。

    按摩手法:

    点按法:拇指指关节按压神道穴,逐渐用力深按,保持6秒,然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进行点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5-10分钟

    按揉法:拇指指关节按压神道穴,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旋转按摩,每次按揉5-10分钟。

神堂穴

图片

    神堂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神指神灵,堂即殿堂,心藏神,神指心,此穴与心俞平列,如心神所居之殿堂,故名神堂。

    穴在心俞两旁,应心,因心藏神,主治心疾,故名神堂。

    神,意指心神。堂,是高大明敞的居室,指其犹如心君用事的明堂。心为藏神之地,此穴在第5胸椎棘突下两旁,与心俞穴平,为心神所居之堂舍,是治心病的重要腧穴,心藏神,故名神堂。

图片

    神,心神也,心气也。堂,古指宫室的前面部分,前为堂、后为室,堂为阳、室为阴。
    该穴名意指心室的阳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图片

    神堂穴,宽胸理气、宁心安神

    神堂穴在心俞之旁,故可治疗心脏病。

    神堂穴临近于肺,可治疗肺病。

    神堂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第2侧线上,故能治腰背部的经脉病。

    作用功效:宁心安神,行气降逆,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肋间神经痛、背肌痉挛、肩臂疼痛等。

    按摩手法: 以双手拇指指关节,对准神堂穴进行点揉,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每次3分钟。

    特效按摩:用双手拇指直接点压神堂穴,可治咳嗽、气喘、脊背强痛等:经常用按摩槌敲打神堂,可畅通气血,调理肺、胃功能。

神藏穴

图片

   神藏穴,属足少阴肾经。神即神灵,藏即匿藏,心藏神,穴当心神藏匿的地方,故名神藏。

    神,指神明。穴在心旁,内应心脏。因心藏神,故名神藏。 

    神,心藏神,心主神明。藏,有隐藏、收藏之义,本穴在紫宫之侧,灵墟之上,胸腔为清虚之府,故有玉堂、紫宫诸名,譬如人居清静之地。则神识为之清朗,犹神灵内守,得其安居也,故名神藏。

 图片


  神藏,神,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藏,收藏也,指气血物质由穴外汇入穴内。本穴为肾经之穴,所处为肾经的北方寒湿之地,由于肾经部经脉无物传至本穴,经穴之外天部的冷缩水气因之汇入穴内,本穴如同神气的收藏之地,故名。

图片

    神藏穴,宽胸理气,降逆平喘

    神藏穴有宣肺止咳、化痰定喘的作用。

    神藏穴有宽胸顺气、降逆定喘之功,主治心脏疾患及咳嗽,气喘,胸痛,呕吐,烦满,不嗜食。

    《淮南子》云:“神者,人之守也。”又“神者,智之渊也”。 《道藏经》则称:“胸廓为洞天福地。”喻人苟能清心寡欲,则清凉自生。若以为清凉世界在九霄之上,西天之西,则迷中之迷矣。以上3穴,治症略同,均以神识为主。以本经此段经线在横膈之上也。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者也。故膈上诸穴虽源自足下,亦关神识。以其经络所经,通过心肺,非直出下腹而来。故其经俞,清而不浊。

    作用功效:  宣肺止咳,泄热除烦,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 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喘息、呼吸困难、呃逆、呕吐、食欲不振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按 神藏穴上,这时会感到按压处有明显的酸痛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还可采用按揉的方式,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以皮肤表面发热发胀为宜。

神封穴

图片


    神封穴,属足少阴肾经。神即神灵,封即封地,心藏神,神指心,此穴之所在为心脏所属封地,故名神封。

    神,指神明。封,指疆界、范围。本穴接近心脏,地处心脏所居之封界,因心主神明,故而得名。

    神,心藏神,心主神明。封,有疆域、范围之义,指界,昔有“上为封”之说,指穴下为心神之所居与心阳藏聚之处。本穴与任脉之膻中平。膻中为心主之宫城,横膈以上为胸腔,胸腔最喜空旷,神之居也;神无形质,故喜居清虚境界,故名为“神封”,犹云神识封藏处也。

图片

     神封。“神”,与鬼相对,指穴内的物质为天部之气。“封”,封堵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吸热上行至此的经气在此散热冷缩。
     本穴物质为步廊穴传来 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势弱缓行并散热冷缩,大部分冷缩之气不能循经上行,如被封堵一般,故名“神封穴”。

图片

    神封穴,宽胸理肺,降逆止呕

   神封穴有宣肃肺气、和胃降逆的作用。

   神封穴有宣肺理气、宁心安神之功,主治心痛,咳嗽,气喘,胸胁胀满,乳痈。


    作用功效:宣肺止咳,降气平喘,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支气管炎、鼻塞、嗅觉减退、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乳腺炎、呕吐、食欲不振、腹直肌痉挛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按神封穴上,这时会感到按压处有明显的酸痛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还可采用按揉的方式,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以皮肤表面发热发胀为宜。

   特效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神封穴3~5分钟,可缓解跑步后或搬重物后造成的气喘。

神门穴

图片

   神门穴,别名兑冲、中都、锐中、兑骨。属手少阴心经。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原穴,五行属土。神指心神,门即门户,心藏神,此穴为手少阴经的输穴,为心气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

   神,神明之谓。心中藏神,穴为手少阴之俞,为心神之气出入游行之门户,故名神门。

    神门穴有镇静、安神、宁心、通络作用,治恐、悸、呆、痴、健忘、狂痫等。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故称“神门”。

图片

    “神门穴”。“神”,与鬼相对,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
    该穴名意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
    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气血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传之气,其气性同心经气血之本性,为人之神气,故名“神门穴”。

图片

   神门有宁心、安神、通络作用!

   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日“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又心主血脉、主神明,故可主治心神疾患等。

   手少阴之脉挟咽,抵掌后,到小指,故神门穴可治疗咽干、腕痛、指麻。

   神门穴有镇静、安神、宁心、通络作用,治恐、悸、呆、痴、健忘、狂痫等。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

    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五输穴之“输”土穴,因手少阴心经五行属火,因此具有土火双性。根据子母经补泻法则(火为木之子),心经(火)的穴位具有泻木(肝属木主筋)之效,起到舒筋止痛的功效。同时神门穴五行属土(脾主肌肉),又具有祛湿止痛之效,故神门穴可以治疗筋和肌肉的病变。

    作用功效:清心泄热,宁神开窍,凉血止血。

    主治病症:心绞痛、无脉证、精神衰弱、癔病、痴呆、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后失血、舌骨肌麻痹、流行性出血热、牛皮癣、日光性皮炎。

    按摩手法: 

    神门穴,心经之原穴,为心之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心经流注时间为午时,其经气最旺,因此在午时使用原穴神门来治疗相关疾病,其疗效更好。
    同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讲“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因此病痛在时间上有发展变化的,可以使用“时甚”时所流注经的输穴来进行治疗。在此经文的指导下,添加使用针刺时间所流注经的输穴可加强治疗效果。如患者在午时针治,加以心经输穴神门,治疗效果会大大提高。

    中午和晚上睡前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神门穴3-5分钟即可。点按刺激神门穴,用力不要过重,以有酸胀感为宜。

    根据子午流注的观点,在午时(中午11:00-下午1:00)点按或针灸神门能泻心火以补肺气。

图片

   特效按摩: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神门穴,每次1~3分钟,可调理心烦、失眠、糖尿病、高血压等症。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