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控自己,黄加一轻松构建高效个人管理模型的方法(一)

 岛上拾趣 2022-04-17


2022/1/26

两年前我就有一个愿望,想要写一本书。当时觉得这个愿望好遥远,不知道能否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个愿望。两年后这个愿望已经在实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了。想到与做到之间的时间是两年,而不是原本设想的一生。——黄加一

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是1月26日,我们坚持共同读书的第26天。感谢关注我,希望我们在彼此陪伴中坚持向自己的梦想前进,实现自由。

自从开始计划复盘以来,一直被很多小伙伴问经验方法以及怎么实践。

因为工作忙的原因,经常顾不上回答。而虽然努力想把自己的心得都体现在推文里,但无奈这是一项大而系统的工程,日常比较碎片化的经验无法满足小伙伴们的需求。

好在有黄加一的这本《掌控自己:轻松构建高效的个人管理模型》,几乎可以说能解答小伙伴们90%的疑问。

因为干货比较多,也希望比较全面的给小伙伴们摘录学习,所以该书的导读我们将分两天进行,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书里的方法经验吧~

为了让这本书有趣易读,作者借鉴了一些书讲述故事的写法,通过3个小人物的故事来讲述个人管理体系的方法。

书中将个人管理体系划分为两大系统,分别取名为“WATCH”(表盘模型)和“IPO”(表带模型)。

WATCH表盘模型包括表盘的四个维度(WATC)和表盘的核心区域(H)。

其中表盘的四个维度WATC,W即Wish,代表愿景目标。A即Action,代表任务计划。T是Time record,代表时间记录。C也为Comments,代表总结反思。而表盘的核心区域H是Hyper energy,代表充沛精力。

借书中小人的嘴,作者表示个人管理体系可以从表盘四个维度的任意一个维度为起点。

比如可以首先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开销,发现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引发自己对于时间的感知。

也可以畅想自己五年后的愿景或者未来一年的目标,看看未来自己将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要完成什么样的大事件。

或者从任务计划开始入手,每天给自己安排执行一些小的任务,每周安排执行一些小的项目。

当然,还可以从总结反思开始做起,尝试着写自己的日志,看看每天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得到什么样的反思。

而IPO表带模型则包括I即Input,输入。P即Power of action,执行力。O即Output,输出。

其中,输入的方式包括阅读、学习、听课、实践等。输出的方式则包括写作、教学、上课、分享等。而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则会让我们将个人管理体系搭建得更加完善,并且适合自己。
接下来,就开始具体介绍每个维度相关的经验方法啦~

因为作者每章都进行了小结,为了保持原汁原味,下面将直接引用原文摘录作为导读,当然也会夹杂少量“私货”理解~

时间开销的记录方法

在这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记录时间开销的四个工具,手账版、表格版、手机版和自创版,并详细分析了各个工具的优缺点。最后推荐的是用记账软件记录时间开销。

作者认为入门者的时间开销记录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手账版时间开销全记录。重点关注时间黑洞,感知时间。

第二阶段,电子表格版时间开销记录。重点统计分析时间利用率和分布图。

第三阶段,制作自己的时间开销分类。重点关注自己的时间开销分类列表。

第四阶段,时间开销记录长跑者。重点在于每天记录时间开销。

虽然说作者最后选择用的是记账软件,但也提醒要灵活掌握时间开销的情境变化。


比如办公时,可以使用手账版,效率会更高。一段时间后记录在App中。而外出时,则使用手机App随时进行记录,防止遗忘。

家里的话,手账版和手机App灵活使用。比如观看一集电视剧可以直接知道时长为多少。再比如看书需要记录起止时间,然后计算出时长,再记录在手机App中。

个人管理体系的步骤

作者将步骤分为收集、处理、组织、检视与执行。

收集的要点包括:收集工具有很多种,大体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两大类,应将一切未尽事宜从大脑中赶到收集工具中,尽可能在10秒钟内能够拿出来进行记录,数量不宜过多,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应该定期进行清空。

处理的流程分为四步:一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开始启动吗?二是这件事情复杂吗,需要分解吗?三是这件事情由谁来做最合理呢?四是这件事情是否马上就做,或者有固定执行日期吗?

而处理后的结果放入五张清单。

1.项目清单:所有项目的集合清单。
2.日程清单:有特定日程安排的集合清单。
3.等待清单:等待他人执行任务的集合清单。
4.下一步行动清单:所有简单行动的集合清单。
5.将来也许清单:不在本周内开始执行的集合清单。

组织,主要是按照情境的标签来分类管理,按地点不同划分为家里、外出、办公室。按工具不同划分为电脑、手机。按照优先级的标签分类包括高优先级、中优先级、低优先级。

另外,作者也总结了检视的要点。


1.日程表和下一步清单,每天需要检视多次。
2.等待清单和项目清单,每天检视一次。
3.收集箱,每天早晨或者晚上检视一次。
4.将来也许清单,每周末检视一次。

执行时则要考虑情境,比如当下所处什么情境。时长,比如从现在开始有多少时间。精力比如当下的精力状况如何。优先,则是从重要的事情开始。


每日计划制定思维


作者提出,每日写下最重要的三件事,是简化版的日计划流程,适合于入门的学习者。实际上每日三件事包括了“收集、处理、组织、检视”的四个流程。

而个人管理方法是高阶的日计划流程,适合于进阶版的学习者。

另外制订日计划的流程是收集、处理、组织、检视的流程。看似复杂,实则将制订日计划这个复杂任务分解为四个步骤来一一攻破。

而软件可以提升我们制订日计划的效率,市面上大部分日计划软件都能够满足需求。

收集则分为固定时间收集和随机灵感收集,每个周末是固定收集的时间。每天当灵感来临的时候,第一时间进行收集。

处理则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来对待日计划事项。将很多简单的“下一步行动”按照项目的方式集成在一起。

此外,作者认为每一个“下一步行动”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依附在一个项目之下。主要的目的是方便管理,同时可以清楚知道每个项目的流程。

组织则是另一种项目管理的方式,是按照优先级和情境来将所有的“下一步行动”进行封装,其实也可以将优先级和情境看作是一种标签。

另外检视是让“收集、处理、组织”步骤顺利流转起来的关键步骤。包括每日检视、每周检视、每月检视。

而每日检视是制订日计划的时间,每周检视是制订周计划的时间。可以将周计划与日计划相结合。

在制订周计划时,可以将所有的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处理。在制订日计划时,可以将收集箱中的灵感进行补充分解处理。

而根据作者的经验,周计划与日计划搭配使用,可以让我们在周末集中处理计划制订,同时又能在每天查漏补缺。

执行时的灵活性考虑


和我们以前强调的一样,作者认为,执行计划,行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任务安排方面,从时间上来划分将一周划分为周末和工作日。

工作日中尽量完成80%的计划任务,周末本来就是我们放松的时间,安排完成20%的计划任务是比较合适的。不要将大量的计划任务设置在周末来进行,这样给自己的压力是无穷大。

另外,从每天的精力分布图来看,如果每天都需要完成的计划任务,最好是放在一天的早晨时段来做,这样即使没有完成,剩下一天的时间也可以灵活处理安排时间来完成。

上午的时间一般来说都是精力最好的时段,请将大部分重要的、耗费精力的事情都安排在上午完成。比如工作任务尽量在上午完成,下午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任务来执行,或者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对于精力的恢复,要在完成一个任务后休息1/5任务执行时间,让自己的精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

所以这里就要强调的是任务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下一步行动设置的要求。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解大任务,划分为一个个自己执行起来很舒服的小任务。

至于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作者建议,使用微行动的方法来开始训练自己由有意识地每天执行到无意识地每天执行。同时可以组建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相互监督完成。

遇到有情绪的时候,需要先处理情绪再执行任务。如果是小情绪可以使用WOOP心理法来应付,如果是大情绪,就需要应用ABC情绪法则来辨析自己的信念是什么,再应用四步法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

有干扰的时候,则需要随时启动个人管理体系的流程方法来判断分析自己下一步需要如何调整已有的计划安排。不要慌乱,毕竟干扰也是我们执行计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最后,如果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就对自己说:我要完成全世界“最烂的”任务吧。

看到这些,是不是发现很多是我们去年实践总结过的方法?所以继续行动吧,我们的很多方法可是经过检验的呢。当然,推荐去翻阅原文再多了解他人的执行细节哦~
好啦,今天的读书分享就到这啦,你该用时光序复盘昨天的任务完成情况,计划今天的安排啦,记得和年度目标关联起来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