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是怎样评价孔子的?不能简单打倒孔家店

 建怀v394hwyhnb 2022-04-17

这是用来写一部专著的题目,不是一篇小文章能谈清楚的。

而且事实上不论毛主席还是孔子,皆非玉山所能了解,所以这一篇,不过是些食书不化的皮相之谈,我自说自话,各位当不得真。

一,前提:明确对象

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某些社会运动,很多人认为毛主席是否定孔子的,证据似乎很好找,毛主席明确表达过批评意见,譬如在诗里说:

“孔学名高实秕糠。”

玉山的意见呢,一则这是写诗,不是学术文章;二则,诗里否定的是“孔学”,不是“孔子”。

“孔学”和“孔子”是不能画等号的。“孔学”即孔子之学,是对孔子思想的解释,这不等同于孔子、孔子思想。因为解释不一定正确,不一定符合原意,也有可能是歪曲、篡改、阉割、断章取义。

主席说的“秕糠”,是指前代对孔子思想的解释,不是孔子本身。

所以先要明确对象:我这里要谈的是孔子,不是孔子之学。这两个概念要区分开来。

二,反对神化圣化,提倡历史分析

这一点是肯定的,毛主席一直反对片面的尊孔,将孔子神化圣化。

如1939年在《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里所说:

“关于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以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以便与国民党的道德观有原则的区别。”

原则的区别在哪里呢?国民党只是一味尊孔,搞形而上学,不做历史的分析;而我们是要给以历史的唯物论的批判。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主席此处所反对的,是尊孔,而不是孔子。

历朝历代对孔子神化圣化太过,从“夫子”一路抬举到“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袁世凯、蒋介石都打过尊孔的旗号,其实不是真正尊孔,而是借尊孔之名行走私之实。

毛主席对此是抱有高度警觉的。

1958年,主席谈到历朝对孔子的不断升级的加封时说:

“我们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承认它的历史地位,但不承认什么圣人不圣人。”

历代都说孔子是圣人。孔子自己认不认可呢?我想他自己是不认可的。什么叫“圣人”?生而知之的,叫圣人。而孔子严肃地讲过:“吾非生而知之者。”也就是说,孔子认为,自己不是圣人。

几千年以来,可能毛主席、共产党对孔子的这个态度最符合孔子自己的认识。

不承认圣人,但是承认历史地位。这个历史地位怎么理解呢?

三,肯定孔子的历史地位:教育家、革命党、实践派

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说: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的。”

主席把孔子和孙中山放在一起说,其中深意不难理解。那就是肯定了孔子革命性的进步性的一面。

对此问题,主席多有阐释。

1938年,在抗日军政大学的讲话上,主席说:

“黑格尔是马克思的老师,此人似乎当了一辈子教员。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起初做官,以后撤职,大概就是当教员当到死吧。我们要学习黑格尔,学习孔夫子。我们三四百人,可否出几个孔夫子,出几个黑格尔呢?孔子是圣人,几千年至此一个。”

——为什么这里又说孔子是圣人呢?这是肯定他在教育上的贡献与成绩。伟大的教育家,这是主席对孔子的一个定位。

文章图片2

1954年一次讲话,主席说:

“孔夫子是革命党,此人不可一笔抹杀。不能简单地就是'打倒孔家店’。”

——革命党,这是主席对孔子的第二个定位。为什么说孔子是革命党呢?因为剥削阶级在其上升阶段,是代表进步力量,代表历史方向的。孔子的目标是变革现实,他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有道的话,我就不参与变革了。)批判现实,是孔子政治主张的出发点,希望通过改革,使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虽然和我们的革命内容不同,但是,不承认他的革命性,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1964年春节座谈会上,主席说:

“孔子的学问是从实践中自学得来的,他的传统不要丢。”

“孔夫子出身贫穷,放过羊,当过吹鼓手,还做过会计,会弹琴、射箭、驾车子,还搞历史书,他学会了六艺。”

——实践派,这是主席对孔子的第三个定位。肯定了孔子思想的实践性,更肯定了我们要继承注重实践这个传统。

四,毛主席对孔子的继承

历来尊孔,往往只是拿孔子作幌子,而行走私之实,如袁世凯尊孔,实为复辟做铺垫;蒋介石尊孔,实为文化专制做辩护。

而毛主席,虽在晚年倾向批孔,但整体上对孔子是有一个历史分析与评价的,是孔子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主席经常引用孔子言行,来阐释政策,教育干部群众,我们梳理这些引用,会得到很多启发。

1,“每事问”

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

“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孔子“每事问”。什么是“每事问”?换个说法,就叫“调查研究”。要学习孔子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2,关于学习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报告: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1939年5月20日,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讲话:

“大家都要努力学习,不可落后,不可躲懒睡觉。从前孔子的学生宰予,他在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我们队伍中躲懒的人,也可以这样讲一讲,但是对学习有成绩的,就要奖赏,有赏有罚,赏罚严明。”

3,“过犹不及”与“中庸”

1939年《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

“'过犹不及’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一切哲学,一切思想,一切日常生活,都要作两条战线斗争,去肯定事物与概念的相对安定的质。”

“'过’的即是'左’的东西,'不及’的即是右的东西。依照现在我们的观点说来,过与不及乃指一定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当其发展到一定状态时,应从量的关系上找出与确定其一定的质,这就是'中’或'中庸’,或'时中’。”

——“过犹不及”含有两条路线斗争的思想方法,这是主席对孔子的提炼。

4,“君子和而不同”

1939年中央党校讲话:

“统一战线一方面讲亲爱、讲团结,另一方面又要斗争。那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们在学校,一个人自身也有统一与斗争,自己犯了错误,不是要斗争吗?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也是说统一里有斗争。”

——用孔子来论证既统一又斗争的辩证关系。

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与“浮云”

1941年给谢觉哉的信:

“客观地看问题,即是孔老先生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你三日信的精神,与此一致,盼加发挥。”

“事情只求其'是’,闲气都是浮云。”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不要主观臆断、不要绝对化、不要拘泥固执、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提醒人们警惕这四种思维误区,主席是完全肯定的。另外“浮云”这个比喻也是出自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文章图片3

6,“言可复也”

1944年延安大学开学典礼:

“《论语》上说'言可复也’,意思是说过的话是要实行的。中央决定的方针,既然宣布了,就要实行。”

——言行合一、说话算数,这是孔子推崇的人格,也是我们提倡的政治品质。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945年七大报告:

“什么是不装?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夫子的学生子路,那个人很爽直,孔夫子曾对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懂得一寸就讲懂得一寸,不讲多了。”

——反对装,提倡不装。学习孔子,实事求是。

8,“不耻下问”

1949年《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

——提倡党委领导要学习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9,“讷于言而敏于行”

主席不仅在工作与学习中对孔子多有引用,在生活里,也常常谈及、用到孔子的言行。

主席的两个女儿,李讷、李敏,名字就是出自《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文章图片4

1976年与侄子毛远新谈“自学成才”:

“孔夫子没有上过大学,还有秦始皇、刘邦、汉武帝、曹操、朱元璋,都没有上过什么大学。”


当然,主席对孔子也有批评,指出孔子脱离劳动、具有等级思想、既有爱民思想也有愚民意识等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性;批评更多的,则是片面尊孔导致的思想专制、文化保守主义。

但是整体来看,主席更多的是继承、阐发孔子思想,提炼精华,指导工作与生活。

可以说,自五四批孔以来,毛主席是孔子最好的推广者与升华者。

研究毛主席对孔子的评价,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发,有助于深入思考怎样批判性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