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研失败的300万人,都跑这儿抱团取暖了

 天选小丑 2022-04-17

考研失败的人,好像在朋友圈里消失了。

复试、调剂、拟录取都已尘埃落定,成功上岸的人终于可以做总结回顾、经验分享,23届甚至24届考研人已经开始发帖求带,晒出卸游戏退群的截图。

三百多万的22届落榜生就这样在新一轮“考研”话题中慢慢沉寂了下去。

但数量如此庞大的群体注定不会沉寂。

他们也在互相寻找、询问,没能上岸的你,现在怎么样了?

最近网上就有一个因“考研失败”而红的女生。讲自己失败后回到老家过着平淡日子的视频,播放量高达几百万。

B站up主@王芳芳的快乐生活,在一个月前发布了第一条视频——

她把“考研386分,排名86名”打在字幕上,正准备去面试家乡县城一份月薪1300的工作。

月薪1300,即便是在学历狠狠贬值的当下,对一个本科生来说也过于惨淡了。

就业寒冬期,高学历匹配低薪资的情况,普遍且无解。

但看到up主高高兴兴去上班的样子,评论区网友开的“比惨大会”也充满狗头调侃意味,默契地不在这里提起低薪背后的酸楚。

和面对工资的态度类似的是,视频里的王芳芳对物质也没有强烈的需求。

回到老家后,她的快乐,用一袋豆子、几根雪糕就可以买到。

家乡没有粘豆包,她便去“县城CBD”买一些豆子准备回家试试水,“说不定就成了山西第一包”。

买雪糕则花了24块5。她小声嘀咕“还挺贵的”,又不那么在意地把袋子举到镜头前,笑呵呵的,“先吃最贵的!”

物质欲望降低,情感陪伴的需求却上升了。

视频里,她会和妈妈一起包火龙果韭菜鸡蛋饺子——听起来就是只有安逸在家的人才会想出来的黑暗料理。

厨艺生疏的up主拿着擀面杖不断变换方向左右转圈时,不禁遭到弹幕调侃“为什么皮不转人转”。

面皮裂开之后手忙脚乱捏合修补的样子,也像极了每个被爸妈赶出去的厨房捣乱分子。

另一条视频末尾,她也会拍着夕阳和街道,说晚上想去看看很久没见的奶奶。

城区面积不大,晚高峰的行人车辆也有限,家乡确实轻易就能提供见到亲人的便利,愿望都不必过夜。

对亲情的珍惜和依赖,也许正是在埋头学业时丢失了的东西。

而更多的时候,更让网友羡慕的是那股令人信服的情感富足。

所有视频中,“考研”几乎只出现在标题和偶尔的字幕里,而不成为抱怨和困扰。她对生活小事的积极记录和越发降低的快乐阈值,都像是在挥别那段封闭的考研时光,挥别那个曾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的自己。

因为考研而失去的东西,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找回来了。

一次外景工作间隙,她悄悄离开团队独自找到一个长椅坐下。绿意盎然的小角落让她很兴奋,“感觉这里可以拍电影了”。

没过一会儿,又好像在和朋友抱怨似的聊起打工人的周一综合征,偷笑自己上班三天迟到两回。

新的快乐和烦恼,都跟着新的生活一起来了。不精彩,但鲜活。

视频里这个普通的女孩,好像和所有普通人一样,科三考五次才拿到驾照,进厨房像是添乱。在床上躺到傍晚,突然想吃冰淇淋。上班偷偷摸鱼,周一不想起床。

也许正是这种普通和对待普通的安然态度,成为了安抚失败后陷入自我否定的那群人的良药——我只想做个普通人,这样就很好。

而视频和评论区共同构造出的舒缓逗趣的氛围,又能安抚到不断点进来寻求慰藉的人。

他们会看到,“考研失败”的背后并不全是忧郁惨淡,“考研失败的人”也不会就此失去快乐的资格。

灿烂的阳光、轻松的背景音乐、弯弯的笑眼,被典型失意人生的标题吸引过来的观众发现——所谓的困境,也可以不像看起来那么糟糕。

需要这样的安慰的普通人,其实越来越多了。

还是拿考研为例,2022年考研人数达到457万,创下历史新高。

同样惊人的数字是,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报考人数中,往届生占比超过60%。

绝大多数的往届生都曾经在考研这条赛道上接受过至少一次失败。

网友“菜唧唧smile”接收过五次。她的一条名为《五战考研失败,我彻底悟了》的视频,播放量高达百万。

考研五次仍未上岸背后的巨大沉没成本,只需想想就足够让人心惊。

这个姑娘的考研故事,比一般人更像开了hard模式。

她自述报考的专业是电影,一个从高中就开始萌芽的梦。

但她也自嘲是“考试笨蛋”。高考失利,复读一年也没能学到喜欢的专业。

本科毕业后想通过考研转专业实现梦想,梦想却觉得傻傻坚持的她“像个笑话”。

五年的冬天里,她没有睡过一次懒觉。看着同龄人有了稳定的工作、攒下不少积蓄,而她连抑郁症的药都快要买不起。

任何人经历过这样的事都会忍不住疑问,五年的坚持究竟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剪辑后的视频几次跳过了难以掩饰的痛苦,但她的声音仍然哽咽,眼镜上总是浮着雾。

她还是忍不住表达后悔和沮丧。五年付出、五次失败,无法用轻飘飘的“经历”两个字一笔带过。

但在视频尾声,她坐直了身体,面向镜头。

“拍这个视频是为了向自己证明,这次是彻底放下了。”

网友与这样一个陌生人深深共情,是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跟梦想告别比努力实现梦想还需要勇气。

但这又是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里,必须学会的课题。

在成功的独木桥越来越狭窄、成功的定义也越来越狭隘之后,成功变成幸存,失败才是常态。

于是人们便不再仅仅热衷于“吸欧气接好运”那一套了。

当有人勇敢地展示失败时,不少人赶来抱团取暖。

比如豆瓣小组“考试失败垂头丧气互相安慰联合会”里,有超过24万的网友在这里,自嘲“冬泳”人,但还是会互相支持打气。

导师的长信回复、亲友的夸奖安慰,都会被分享出来,成为送给陌生人的力量。

当然,那些在网上展示“考研失败后生活”的网友,未必都展示出了全貌。

小红书上有不少在考研后选择去旅行并记录下来的网友。

这种结局,在无数年轻人看来简直是纾解心情的最优解,令人心向往之。

比如@反卷少女阿崔 ,她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考研失败这件事,为了把自己捞出情绪困局,她独自踏上了进藏之旅。

评论区最多的声音就是“羡慕”“好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正在读研的网友看到她分享星夜与藏羚的照片,也发来消息说自己多次萌生退学的念头,“你在过我想要的生活”。

但博主的回答是,读书很好。这样的生活还是很不稳定,不知道还能过多久。

她本人其实不否认,这最初就是一种逃避的手段。

在饱和热烈的照片背后,相机没拍出的是她落魄痛哭、被人骗钱,是不止一次对旅行的意义产生怀疑,是夜深人静时仍然忍不住要做“如果读研”的飘渺的假设。

也许对每个人来说,自己没有走的那条路,看起来都会更加迷人一点。

但考研失败这件事,对这些敢于体验它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探索新生活方式的机会。

他们开始学会不再放大失败的可怕,“也许我的财富积累会比别人慢一点,但我深知我这辈子不会贫穷。”

每个人治愈自己的方式和需要的时间都不同,一些年轻人已经展示出了他们自己的解法,也许无法借鉴、也许仍然艰难,但至少都在传递同一个信息:失败并不可耻。

考研的结果也许只有成与败,人生的可能性却远远不止两种。

接纳失败时,失败已经成为了新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