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伦敦雾:伦敦的抗霾史(上)

 莫神星能源环境 2022-04-17

发布时间: 2020-08-25 17:09

导语: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是一部享誉全球的名作。小说发生地伦敦是一个总被浓雾笼罩的城市,这座城市即便大白天,也因为浓雾的影响,如同黑夜。这里空气污浊,每次浓雾骤起,许多人因而丧命。对于伦敦人来说,呼吸清洁的空气也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正如小说中提到的“不瞒你说,当时要奥立弗自个儿承担呼吸空气的职能都相当困难——呼吸本来就是一件麻烦事,偏偏习惯又使这项职能成了我们维持生存 必不可少的事情。”但是,伦敦人也在努力,慢慢了解到大雾的危害,用法律、技术等各种手段,最终战胜了浓雾,经历了数代人的牺牲和努力,雾都不复存在,代之以清洁的空气,伦敦人终于呼吸上了干净清新的空气。

伦敦的位置

1.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

1642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内战,护国公克伦威尔掌握权柄,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克伦威尔死后,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二世复辟,又经过二十年的斗争,辉格党和托利党联手发动光荣革命,建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从此,英国社会正式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始于建立各类工场,在工场内,主要集中在纺织行业、采矿业、,这些机器设备包括纺纱机、织布机,最初使用人力进行操作,但随着市场的扩大,原有的手工操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这时技术革新的需求出现了。18世纪30年代,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纺纱机,大大提高的纺织的效率,这进一步刺激了纱布匹等需求。这又带动了动力、以及纺织设备的进一步更新,先是17世纪末期和18世纪初,托马斯·塞维利和1712年托马斯·纽科门制造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这首先应用于采矿业和采煤行业,超越了原有的人力和畜力为动力的开采效率,随后纺织工哈格里弗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有人又将蒸汽机引入了纺织行业,这时原有的工场无法容纳庞大的机器设备和大量的工人,工厂出现了。

18世纪的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应该说,这场始于技术革新的工业发展,使得社会各个行业面目为之一新,极大了提高了生产效率,放眼望去,整个英国都是一个巨大的工厂,高耸的烟囱冒出滚滚的浓烟,泰晤士河上的驳船接连不断的行驶,这是一幅蓬勃向上的图景。随之而来的,则是雾天的增多,从17世纪末期,英国某些城市,尤其是工业最为发达的伦敦,就有几天笼罩在厚厚的云层之中,这让人觉得极为压抑。(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 禹洋:《伦敦雾是怎样散去的》

2. 高麦爱:《燃煤使用与伦敦雾形成的历史渊源探究》

3. 王越 :《英国空气污染防治演变研究(1921~1997)》

4. (英)克里斯蒂娜·科顿:《伦敦雾:一部演变史》

英国历史:雾锁伦敦!这是会“杀人”的烟雾

播报文章

尘埃小史

发布时间: 2021-08-07 17:12

关注

英国历史:雾锁伦敦!这是会“杀人”的烟雾

关键词:二战结束、英国颁布《环境法》

前因:二战结束

二战结束后,英国工业大发展,采取诸多新技术发展化工业,煤炭作为燃料被广泛使用。

▲二战后的欧洲领土变化

后果:英国颁布《环境法》

英国《环境法》制定了治理污染的全国战略。

▲英国地图

过程始末

一、伦敦地靠海洋

1952年12月5日开始,伦敦的有毒烟雾集聚了整整五天,导致约4000人死亡,代价惨重,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伦敦地靠海洋,空气湿度大,容易产生雾气。与此同时,上世纪五十年代,伦敦工厂以及居民都在烧煤炭,产生了大量的烟尘。

但最初,人们没有意识到危害,甚至还认为烟雾迷茫的伦敦挺浪漫的,称它为雾都。

正是这些烟雾酿出了一场没人想到的惨剧。

12月4日,因为一个高气压向伦敦方向移动,如同死神一样,让空气渐渐凝滞,伦敦上空开始阴霾弥漫。

当天晚上,演员芭芭拉和未婚夫参加完宴会准备回家,却没想到20公里的路,足足走了一整夜。

▲烟雾中开灯行驶的车辆

二、烟雾弥漫

因为大雾已经把道路全部隐去,只看见星星点点的灯光,车子里啥也看不见,芭芭拉穿着高跟鞋在前面给车子引路,直到凌晨5点,他们才挪到家。

第二天,情形更加严重。伦敦城里一丝风都没有,目之所及,只有一片厚重的白色。

生活还在继续,伦敦城里林立的烟囱依然在源源不断地喷出浓烟,而寒冷的天气也让躲在家里的居民把炉火拨得旺旺的,伦敦上空的烟雾越积越厚。

有点烟雾怎么了?伦敦人都习惯了。

人们一边抱怨着这该死的天气,一边努力赶去上班上课,然而这一切却变得越来越难,浓厚的烟雾从室外钻进室内,无处不在。

地铁司机即使把头探出车窗,也看不清路在哪里,伦敦公交、地铁、航班统统停运;教室里的孩子,也完全没办法看清老师的板书,不得不放学回家;剧院中的《茶花女》刚刚表演完第一幕,观众就开始看不清舞台了,演出被迫中止……

▲为了对抗烟雾人们带上口罩

三、伦敦城里一片肃穆

很快,人们发觉事情不对劲了,这些烟雾好像在侵害身体。

一位住在疗养院的老人,本来病情已经稳定,但烟雾持续两天之后,老人开始胸闷、心脏痛。

医生按照心肌炎复发施救,却毫无效果。6日凌晨,老人因呼吸困难和心脏衰竭离开人世。

不但是老人,青壮年也开始纷纷倒下。一位医生回忆,医院内烟雾弥漫,桌面上黑色的灰尘多得甚至可以写字。

那几天呼吸道病人格外多,病房不够用,相当多的病人只能挤在外科病房。医疗系统不堪重负,死亡人数剧增。太平间堆满尸体,连解剖实验室也被征用为临时停尸所。

哀伤伴着烟雾笼罩全城,伦敦城里一片肃穆。

等到10日,终于有强风吹来,雾霾被驱散,人们重见久违的太阳。

伦敦人却没办法欢欣鼓舞起来,因为伦敦为这场灾难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约4000余人命丧伦敦雾,在之后两个月又有8000多人死亡。成千上万的人患上了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肺癌等各种疾病。

这并不是伦敦第一次遭遇大雾,但为什么这一次的烟雾杀伤力如此之强?

原来,伦敦的工厂每天都在向空气中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最为可怕的是二氧化硫。在烟雾事件期间,每天排放的二氧化硫达370吨,足足可以转化成800 吨硫酸。

五天的烟雾堆积在一起,那就是1850吨二氧化硫,可以转换成4000吨硫酸。如此巨量的硫酸几乎对每一个伦敦人都造成了巨大伤害。

伦敦烟雾渐渐消散,但根除隐患却花费了英国数十年的时间。

灾难过后,政府推卸责任,否认烟雾与伤亡的直接联系。

▲烟雾直接伤害人体的呼吸系统

四、《空气清洁法》问世

英国政府“揣着明白装糊涂”其实也是有苦衷的,国家经历二战,欠了美国一堆债,优质煤被拿去卖了还钱,国内要更换清洁燃料谈何容易?

而工厂也不能说停就停,工厂创造的利益,人们的就业怎么办?

遭遇重创的民众当然无法接受政府的冷漠,他们抗议请愿,在巨大的压力下,英国政府不得不正视污染问题。

1956年,《空气清洁法》问世,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对工厂设施与居民煤灶进行改造,实现冬季集中供暖,以及设立无烟区等。

后续又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案,继续细化相关规定,伦敦的烟雾总算能控制下来。

▲烟雾中的伦敦公交

结论:

伦敦烟雾事件是20 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自此环境问题走入政治,让英国的社会意识和法律制度都有了改变。

【参考文献】《欧洲历史大辞典》《大英百科全书》《雾都劫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