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苦禅86年的人生

 kenu 2022-04-17

苦是什么味道?禅是哪种心境?

有人说,百藕拖泥即苦禅。

苦禅?那是他吧?想来他终归知道那是什么。

李苦禅——这简单的只剩“苦”的一生。

李苦禅

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平淡的两串数字,近乎百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从有到无,发生在过去的一切都像世间的烟,散尽而无处追寻。

数字总归是冰冷的,时间正是因为人类的感情才被赋予了温度。即便这八十六年过去,总会有人如我一般记得这两天,第一天,他来了;第二天,他走了。

留下了除身体外的一切,留给我们。

少年贫寒立志,一生不辍笔耕

李苦禅,原名李英杰,1899年1月11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的一户贫苦农家。

从那天起,“贫苦农家”四个字将他的起点陷在了泥里,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或许正是这样的起点磨练了他一生苦不堪言又顽强坚韧的破土而出。

儿时的李苦禅常随祖父走村串巷看大戏,这种场面热闹无比,所以他懵懂无知的年龄倒是见惯了人多嘈杂的场面,时刻观察着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便算是启蒙了。

八岁那年,李苦禅被祖父送进了学堂,开始了他真正的学业生涯。

那个时候,国内革命虽暗潮涌动,但新制改革尚未开始,课堂上教的还是《三字经》和《千字文》等古文学。

李苦禅天资聪颖,加上本身勤奋努力,常常能够学有余力。

他时常在完成先生的布置的描红和书法作业之后腾出时间来自己偷偷作画。

因为出自“贫苦农家”,见惯了乡间鱼鸟,所以他的画作灵感多是来自乡野生活。

田边啄米的麻雀,水里捕食的鱼鹰,村头的古树,房檐边的鸟窝都被他画了个遍,热爱出自骨子里,随手,随时都在画。

或许上天注定了,他是要成为一代国画大师的。

1915年,李苦禅以优异的成绩从县高小毕业,被保送到山东省立聊城二中。

那个时候,因为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山东省进行了教育创新,聊城二中是一所难得的新式学校。学校教授国文、算数、化学、武术等。

自此李苦禅开始正式学习绘画课。

记得在第一次绘画课上,李苦禅出手惊人,画出的作品顿时便吸引了先生孙占群的目光,他认为该生颇有天分,便留心下来,有意栽培。

《芥子园画谱》

如果李苦禅是千里马,那孙占群大师也算是伯乐了。他将自己画室里的《芥子园画谱》拿给李苦禅观摩学习。

在当时,《芥子园画谱》是中国画坛的标准教科书,无数大家都以此书为基础观摩学习,风行不衰,由此可见孙占群对李苦禅的高度期望。

从此之后,李苦禅开始废寝忘食地钻研画技。

他综合吸收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大师的绘画技巧和风格,在临摹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画一些常见的狸猫、荷花、雄鸡等,慢慢摸索着自己的方向。

此时的他,早已坚定地萌生了执笔画一生的志向。

因为成绩优异,李苦禅时常跟一些师长打交道,他在他们中间始终能听到关于北京大学的“神奇传说”。

对于出身贫寒的李苦禅来说,北大是多么的令人向往,他无时无刻不想前往北京进行更加深度的学习。

平凡的日子如流水般寂静地过去,无波无澜,却积攒着一股力量,等待有一天打破平衡。

蔡元培

1918年夏天,北大校长蔡元培支持成立了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这是全国首座美术学府。消息很快传到了山东,如同革命般的火热促使李苦禅毅然决定前往北京,闯出一番天地。

终于,他北上了,怀揣着梦想和茫然。

青年坚韧追梦,北漂初出茅庐

1918年夏,李苦禅带着父亲拼凑的4块大洋,踏上了前往北平的路途,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

当他蹒跚来到北平,街头看到的,是一身补丁的破衣,一口听不懂的山东方言和一个孤身的青年。

北大红楼

他向投来异样眼光的当地人问路,无知而又有所畏惧地来到了北大红楼。从此之后,他便苦求在北大学习,但多次被拒。

想来命运眷顾,直到有一天,他又一次来到北大。当时,李苦禅在红楼前看到一位穿着长衫的年轻人,他便径直上前询问:“你好,我想打听一下,这里头教画画吗?”

徐悲鸿看着这位风尘仆仆的外地人,便说道:“这里头是教画画的,你随我来。”

李苦禅喜出望外,带着一闪而过的怯意,便跟着这位穿长衫的年轻人进去了。过了几个回廊后,他们走到了一张大油画前面,徐悲鸿说道:“你看,这就是我画的。”

徐悲鸿

李苦禅看到的是一种从未见过的画风,画面上,一个裸体的壮汉正在和一头狮子搏斗,壮汉死死掰着狮子的嘴,面目用力得有些狰狞,他深深被震惊了。

见他有些入神,年轻人便道出了自己的姓名。他说自己是这里画法研究会的导师,叫徐悲鸿,此时两人算是正式相识了。

随后两人谈话异常投机,一见如故。同年,在徐悲鸿的引导下,李苦禅加入了北大画法研究会,开始接触西画。

后来李苦禅才知道,徐悲鸿老师画法讲究中西合璧,是蔡元培先生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学方法时请来的。

初来乍到的时候,李苦禅无处可去,他便乞求附近慈音寺住持,希望给自己一个歇脚所在,住持心下不忍,便让他住下了。

他住在寺庙,吃的是粥棚施舍的米粥,后来为了学业,他开始零散打工,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

他打的工,就是拉洋车。因为白天要学习,他只能晚上拉洋车。人生地不熟的他没有办法跟当地同行竞争,只能去一些别人都不敢去,不愿意去的地方。

这些地方时常有抢劫团伙出现,这时他在聊城二中学习的武术便派上了用场,每晚拉车的时候,他都会在腰间绑一条七节鞭,久而久之,北平抢劫的江湖上就传开了,有一个山东小伙,他拉的车不能抢。

就这样,李苦禅凭一己之力在北平站稳了脚跟。

也正是因为他如此清苦而又执着求学,同窗的林一卢为其感动,赠了他一个“苦禅”的名字。他觉得很是贴切,便将其作为了艺名,取“李苦禅”。

在北平学习期间,他很是努力,一边学习西画,一边寻求一位国画老师。直到有一天,他去了北京西单的一户人家,叩开了门扉。

主人站在刚画完的作品前,细细端详着自己的作品,室内尽是水墨的气味,他示意李苦禅过来。李苦禅上前,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人,他开门见山,道明来意。

齐白石

齐白石大师抬眼看到的,是李苦禅的一丝怯意和自己的过去。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像极了当年的自己,农家身世,刻苦历程,往事过眼烟云,闲聊片刻,他下意识地直接答应了下来。

李苦禅随即跪地叩拜,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当双膝碰到地面,解开了中国写意绘画新的一页。

这一拜,拜出了奇门苦禅,拜出了国画大师。

自此,李苦禅便跟随齐白石大师作画,老先生喜欢边画边讲,倾囊相授,也正是因为如此,李苦禅可谓深得齐白石真传。

李苦禅和齐白石

他谨记老师的话,时刻钻研画技,一幅画成就大品,为什么要这样画?根源何在?而这样做,是为了让他的作品有自己的艺术生命。

两人亦师亦友,齐白石曾评价李苦禅:“门人数百,独英尤殊”。

李苦禅不辱师命,吸收八大山人,徐悲鸿等大家的风格,又融会贯通中画,西画,独辟蹊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李苦禅画派,在中国艺术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艺术方面的教授,齐白石老人对这个徒弟的生活也是多加照顾。素日里都知道,老人家抠门得很,却对这唯一的弟子十分大方。

李苦禅和齐白石

因为知道李苦禅生活艰苦,老人家不仅免了他的学费,还时常接济他。在李苦禅的艺术生涯里,齐白石老人有着无可代替的地位。

就这样,在捉襟见肘的北漂生涯里,李苦禅不敢对命运有一丝的倦怠。他白天在学校学习西画,晚上去齐白石家中学画,空闲的时候去拉洋车赚取生活费。一直如此,直到毕业。

李苦禅的青年时期,就这样在不断为生计困扰和不停学习作画中度过了。如果说,这样的苦只是身体的苦,那他的婚姻,就是真正的心灵之苦了。

婚姻锥心刺骨,只求平平淡淡

16岁那年,李苦禅遵从父母之命,在当时包办婚姻的情况下,与第一任妻子肖氏结下婚约,二人并无感情基础。肖氏体弱多病,于1927年为李苦禅诞下一女后便病故了。

凌媚琳

如果说第一段婚姻让李苦禅并未动情的话,那第二段婚姻让李苦禅再也不敢动情了。当年李苦禅在齐白石老人门下学画的时候,结识了来自书香门第的女子凌媚琳。

凌媚琳自恃才高,看不上那些富家子弟,却偏偏喜欢李苦禅。二人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开始慢慢有了交集,原本的平行线最终改变轨迹相交了。

在她的大胆追求下,1928年两人正式缔结婚约,成为夫妻。

原本以为结婚后两人会甜蜜幸福,但生活不是童话。一个是来自贫苦家庭的质朴穷小子,一个是来自书香门第的骄傲富小姐,矛盾终究是要爆发的。

婚后不久,凌媚琳发现,自己很讨厌这个丈夫。他每天穿衣邋遢,不顾形象,丝毫不懂得如何讨好自己的心思,也不了解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他会捡起掉在桌上的米粒,他不会扔掉发霉的馒头,他不知道给妻子送好看的衣服,他很多时候都会在家里接见一些邋里邋遢的洋车工。

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也不是自己当初爱上的那个才华横溢的画家。凌媚琳似乎每天都能发现他的不足,他身上原来的发光点已经完全没有了踪迹。

忍无可忍,只能爆发了。

林风眠

婚后第六年,一个机缘巧合的偶然,林风眠先生要到杭州举办艺专,也邀请了李苦禅前去任教。他去了,但是他没想到,这一去,有些事情就再也回不去了。

他到达杭州后不久,便在报纸上得知,凌媚琳宣布与自己离婚,准确的说,他是“被离婚”了。事发不久,他再次得知,凌媚琳与自己的徒弟张若谷结婚了。

接二连三的消息让他云里雾里,仿佛能感觉到,这样的变故将他的心撕碎了,就像当年他站在徐悲鸿的画室看到的狮子一样,自己也被生生掰开了。

他即刻启程回京,我很难想象当年的他在路上想了些什么,或许,是想用手中的尖刀和那对男女同归于尽,又或许,是想就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什么都没有做。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在那几个无法安眠的夜晚,他终归恢复了理智。

他还有儿子,他们还需要自己照顾,他没有办法一走了之,命运对他如此不公,他却只能在心底无声呐喊。就像打碎牙齿混着血吞咽,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的安然无恙。

回京后他马不停蹄乘着连夜的火车,前往济南抢回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他以为过去就这样了。

直到他发现,张若谷不知何时扎破了小儿子的下体,他竟能狠毒至此!当他抱着奄奄一息的儿子回到杭州后,因感染严重,孩子失去了生命,他没法走出来了。

李苦禅

杭州是多雨的,磅礴大雨时常来得突然,总是能把春日里刚刚萌生的绿芽打回泥土里去,甚至把泥土溅起来,用力压在这小苗上,直到无法呼吸。

这是一段婚姻,这段婚姻差点要了他的命。他是痛苦的,他是愤恨的,他最终心灰意冷,再不提那情爱之事!

时间慢慢悠悠,杭州依旧多雨,那被打回泥土的小苗,今年春日又长出来了。

八年后。李苦禅还是孤身一人,友人看不得他这无法照顾自己的生活模样,便有意撮合。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自己的终身伴侣,李慧文。

李慧文和李苦禅

那一年,李慧文24,李苦禅43。年龄永远都不会阻挡一个人遇到正确的人,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段感情无关年龄,关于爱,关于陪伴。

李慧文也是出于农家,从护士学校毕业,两人几乎相同的身世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相识半年后,李苦禅再次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这次婚后,二人细水长流,少了年少的冲动,他们过着平淡的生活,小家异常幸福。

我想,李苦禅还是会在杭州的某个雨夜,想起当年绝望到头的场景,从而感叹世事无常,然后更加敬重自己的妻子。

就是生活的柴米油盐,就是这场自然的感情,一直伴随着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苦,苦了一生的他,命运最终在他的苦海里加了一勺糖。

革命溢于言表,爱国深藏于心

1934年,李苦禅因多次掩护爱国学生运动被校方解聘,他一气之下,毅然开始参与革命。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之后,北平沦陷,李苦禅痛作《墨兰图》,遒劲的笔法难掩心中悲愤。

因自己在国画方面成就很高,所以在美术界声誉很高,汉奸便以优厚的待遇贿赂李苦禅,但他始终秉持爱国之心,一口回绝。

北平沦陷后,他并未逃亡,而是以一腔爱国热血同敌人周旋,成为了红色特工。

他辞掉了学校的工作,专门开始进行抗日活动,他将自家的院子,作为组织上的地下联络站,专门掩护爱国学生,抗日志士,甚至有避难的外国人。

因为没有了工作,他只能靠卖画为生,幸运的是,这样勉强可以维持生计。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他就被捕入狱了。

那是1940年5月份,北平的天气已经变得异常热,给人一种焦躁不安的意味。那天,日本宪兵队来到他的住处,二话不说便强行带走了41岁的他。

在狱中,他经历了几天的严刑拷问后,认定自己只有一死了,既然非死不可,那就活一天骂一天,他开始了对日本侵略者不停的谩骂。

在入狱第28天,日本人把他送回了家,因为李苦禅对他们还有用,他的名气,他的影响力都要被利用,也正是因此,他捡回了一条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共产党的艰苦奋斗,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当硝烟和战火褪去的时候,李苦禅站在北平的巷口细细感受,我知道,那个时候的阳光不刺眼,10月的风又是那么舒服。

原本以为美好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却不想,新中国刚成立,一些小人因为嫉妒李苦禅的名气和国画技艺,居然排挤他,让他去做了保安。

他满心愤恨,便义正言辞的上书昔日在北平读书遇到的同窗毛泽东,痛斥了自己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在经过一波三折后,毛主席为李苦禅正名,恢复了他应有的待遇。

人生苦不堪言,心该如何自处啊?后来,岁月安好,而此时李苦禅年事已高,内心无比平静。

1983年6月11日凌晨,这只翱翔了一辈子的雄鹰再也无法振翅,他带着这传奇一生的苦,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84岁。

愿你所去之地皆为净土,宁骨沉河不浮,终阳关所遇皆是故人。

苦禅,百藕拖泥即苦禅。

他的一生,苦到极致却在苦中作乐,追了一辈子的国画志气,最终成全了他。

这样的一个人,我们都应该去敬佩。

这样的一个人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用一生去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