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和对策

 木直人呆 2022-04-17
连续使用某一种农药防治效果会逐渐下降,以致完全丧失防治虫害的作用,这种现象即为抗药性。在我国已发现很多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如部分地区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已经产生很高的抗性。
害虫产生抗药性后,防效逐渐下降,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往往不断加大药液浓度,增加用药次数,其结果药打得越多,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不科学的使用农药,使得刚上市不久的新农药几年时间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害虫本身的原因;二是不科学使用农药。生物对外界不良环境逐渐适应,是自然界一切生物进化的本能。害虫也不例外,施药后,一些残存下来的抗性比较强的个体,继续繁殖,会产生抗药性较强的后代,如单一多次使用一种农药,某些害虫对所用农药,反复选择和淘汰,抗性差的逐渐死亡,抗性强的继续生存,这样害虫的抗性一代比一代增强,时间一久,就会形成新的抗药性很强的虫害群体,对农作物进行大面积危害。同时药剂本身湿润性不好,或喷洒不均匀,有些耐药力较明显的个体, 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逃脱而存活下来,较快地繁殖抗药性更强的后代。
水稻稻纵卷叶螟
随着农药使用,害虫本身在生理上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以适宜不良环境,如有些药剂会改变昆虫表皮的生理透性,使药剂越来越不容易透过表皮,使昆虫不容易中毒;有的则会引起体内酶系统的改变,诱发一种解毒酶,使药剂解除毒性,从而失去药效。经常使用同一种农药,会使虫体内某种解毒酶越来越活跃,在解毒酶的作用下,药剂的防治效果会逐渐降低。
不科学使用农药产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户使用一个农药产品后觉得效果好,后面发生虫害时则继续选择该产品,连续多次的使用使得该产品(包括同成分产品)抗性迅速提高。
第二、盲目加大用药量。很多农户包括农药销售商,为了盲目保证产品使用效果,不根据虫害发生严重程度,随意加大用量或施药次数,造成害虫抗性不断提高。
第三、缺乏预防意识,过分依赖化学防治方法。缺乏科学的虫情预报加上农户没有预防意识,很多时候打药都是要到虫害发生比较严重的时期,这个时候往往也是害虫最强壮、防治难度最大的时候。长此以往,害虫抗性逐步提高。在防治措施上也过分依赖化学防治方法,增加抗药提升的几率。
预防抗药性产生的方法
1.提前预防、综合防治
采取提前预防,综合防治植保措施。把化学防治、农业措施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单一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方法。在充分发挥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化学农药,提前预防抓住防治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这样可以调节化学防治同其他防治措施的矛盾,达到消灭虫害,保护有益生物、减轻污染、预防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2.不同化合物新农药产品轮换使用
如某地区害虫对某种农药已产生抗性,就应停止或暂时停止使用这种农药,改用其他新农药。需要注意的是:更换新农药要求害虫对未用过的农药没有"交互抗药性",如害虫对一些有机磷农药产生了抗性,虽然本地区对某种有机磷农药没有使用过,而害虫已对它有了抗药性。因此,不能再用它轮换使用。
3.改变使用药剂方法
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
(l)根据不同的作物田和不同的害虫,选用恰当的施药技术;使药剂在作物上沉积分布均匀。
(2)混合使用,不同药剂的混合使用,不仅能减低抗性的产生而且还能提高药效。但具体混那种药剂则有讲究。(3)科学用药,关注我学习更多农药植保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