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捐赠者可贵的心灵——宋志刚纪实作品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2-04-17
文物捐赠者可贵的心灵

作者:宋志刚

1992年省专家组来张家口市博物馆文物定级、定名,随后建档立卡,追寻文物来源。旧账本捐赠者王耀西、胡庚辰等名字映入我的眼帘。之后,一有机会,我就一直在打听为我们博物馆捐赠文物者王耀西先生,终于在2014年,和门卫王升聊天,他说认识王耀西先生的后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316日我们来到了王耀西先生孙子王更生家里,见到了王耀西先生1956年捐给张家口专署文教局109件奖状、1957年捐给河北省文化厅200件文物的奖状,和1958年捐给张家口800余件文物的奖状、王耀西先生的照片、《张家口日报》、《河北日报》的相关报道等,让我们双方终于完成了相逢的夙愿,但这路是漫长的。

一、为我馆捐献文物的收藏群众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扎根群众、服务基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张家口市博物馆根据本单位业务工作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把收藏、展览、研究这三大博物馆职能贯穿在联系群众工作中来,很好的促进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张家口市博物馆与捐赠者之间,有着异常亲密的友谊,相互倾诉真诚执著的人文情怀。社会上收藏家的无私捐赠以及他们后代豁达理解,是张家口市博物馆得以具有丰富馆藏的一个重要来源。近六十年来,捐赠文物的有20人次以上,捐赠的上级文物和一般藏品的总数达1千件以上,其中有很多是张家口市博物馆的重要馆藏。张博在对待捐赠者的工作中特别强调务实感人、以情动人。张博对捐赠者十分关心,经常看望捐赠者,当捐赠者有困难,总是热情帮助解决。张博没有忘记50多年前捐献国之瑰宝给张博的王耀西先生。

1992年王耀西的儿子王振江来到张家口地区文化局局长王振国办公室,向王局长提供了王耀西先生捐赠张家口专署文教局文物的数字:瓷器205件、铜器40件、玛瑙玉器106件、珍珠278颗、其他文物17件,共646件。王局长责成时任张家口地区博物馆馆长刘建中查清现存文物及文物账目。经博物馆保管部宋志刚核对,这些文物大部分都在,账上的“来源”一项均写为“旧藏”。后来又查对了1959年旧文物账。

1959年左右的旧账共有6本,大小不一,格式不同,有的也有描述,有的记述简单,没照片、没尺寸,大部分特征明显的好核对,小部分记述没特征的需用“排除法”核对。如核对瓷瓶,剩下没具体“来源”的瓷瓶共计几件,将旧馆、1978年恢复馆以后所有入馆的没具体“来源”的瓷瓶进行统计,最后来确定王耀西捐瓷瓶数量的概率。


这是自1962年博物馆撤消后和王耀西后人第一次接触。从1958年至1992年经历39年了,从此联系又中断了。博物馆和王耀西的孙子王更生先生接触是在2014116日,又22年过去了,博物馆始终没忘王耀西及其后人,一直在寻找。当时宋志刚和刘建中馆长了解到,1992年王振江与王振国局长的那次邂逅,可惜没有下电话。

王耀西(1890——1965年),名岐山,字耀西。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庚寅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梅庄村人,于宣统年间,十几岁逃荒到北京,赶上京张铁路正在修建,他挑着三股绳扁担卖小买卖鼻烟壶等,顺着铁路来到张家口。民国时战乱频仍,他主要和蒙古人做买卖,家境一直不很富裕,行商逐渐改成摊商。国民党时期买卖不好做,194710--19494月,儿子王振江任傅作义专用汽车司机,1948年张家口解放后,买卖又活跃起来,开起了一家古玩眼镜店——“耀古斋”,7年中,生意才兴旺起来。等第7年就分2次全捐国家了,其中1956年河北省博物馆在张家口市举办历史文物巡回展时捐给河北博物馆200件;19587月捐给张家口专署文教局700余件。1965年去世,享年75岁。

老人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那些献给国家的900余件文物外,留给家人一笔精神财富:张家口市博物馆对老人的崇敬,对其后人的关怀惦念、2张奖状、4篇已发黄的当时报纸报道。其孙子王更生、曾孙女王晓菊均对老人的举动而自豪,也感慨到如果经历文革也留不下了,只是想看看老人捐的文物。

下面是王更生保存的王耀西先生照片、4篇报纸文章、奖状文字摘录:

王耀西先生
【报纸1195676日《张家口日报》登载了一篇署名为市文化局文物科的文章《保护文物是广大人民的责任》:

最近在我市市区举办的历史文物展览,将要迁移到宣化镇展出,截至目前为止,市区群众已经有四万多人参观过展览了,通过这些出土器物、模型文物和图表等,向观众介绍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我国丰富的文化科学遗产的情况。……

通过这次展览,在宣传和贯彻历史文物政策方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展览会展出了我市油脂化工厂胡庚辰同志和运输公司苏从尧同志捐献给国家的三百多件历史文物。住在本市桥西区明德北街玉带桥436号的67岁的王耀西老先生,看过展览以后,深受感动,认识到古文物是祖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把自己多年收藏和收买来的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瓷碗、瓷罐、瓷盘、瓷瓶、玉器等109件献给国家。这说明了只有深入的宣传贯彻文物政策,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爱国主义觉悟,才能使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真正成为一项群中性的工作。……

【报纸2195697日《河北日报》登了篇李廷俭、赵巨川的文章《珍贵文物献国家》:

本报消息,8月底,河北省博物馆结束了在各地举行的历史文物展览,携带着群众捐献的大批历史文物,返回保定。
这次在唐山、秦皇岛、张家口、石家庄、邯郸、邢台等市进行的巡回展览,共展了87天。在展览当中,许多群众认识到历史文物是古代人民劳动的结晶,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实物例证。纷纷把自己发现或收藏保存多年的文物捐献给国家。……张家口市60多岁老先生王耀西,也把过去费尽心血收藏的200件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
各地群众捐献的历史文物,有铜器、石器、宋代瓷器等,经初步鉴定,其中有一部分是罕见的珍贵文物。这批文物现正在整理,不久就可以在河北博物馆陈列出来,和广大观众见面。

【报纸3195735日《张家口日报》登了仁恩沅的一篇文章《把献文物获得的奖金购买公债》:

最近省文化厅和市文化局对我市向国家献古文物的人进行了奖励,受奖者有胡庚辰、王耀西、苏公尧、鲁白水、马耀庭五人。
这些同志对保护祖国的古文物有贡献。油厂胡庚辰同志,在去年把自己多年搜集到和购买来的战国铜箭、北齐铜佛、以及铜钟、铜鼎、古钱、碑帖等371件古文物捐献给了国家。
胡庚辰同志受奖后,把200元奖金全部购买了公债,他说:“保护祖国的历史文物,是每一个干部和公民的光荣职责;当祖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时,需要资金,我应该把奖金全部购买公债,支援国家建设。”

【奖状1195723月份,省文化厅和市文化局对我市向国家献古文物的人进行了奖励,受奖者有胡庚辰、王耀西、苏公尧、鲁白水、马耀庭五人,给王耀西的奖状是河北省文化局颁发的,局长签名是马紫华,日期是1957121日。

【报纸41958723日的《张家口日报》登了篇孟宪成的文章《王耀西老先生又献文物七百余件》:
住在张家口市桥西区明德北街436号,以装配眼镜为业的王耀西老先生,最近又将700余件文物捐献给国家。其中有古生物化石、历代的古钱币、古兵器、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名贵瓷器,玛瑙等,以及玲珑细巧的各种雕刻工艺品。1956年,河北省博物馆在张家口市举办历史文物巡回展览时,王耀西先生曾将200件较为名贵的文物捐献给了国家,受到省文化局的奖励。
文物展览引发群众中收藏者的爱国热情,纷纷把自己的文物捐献给国家。从以上资料看出捐献的过程是,先是1956年8、9月份河北省博物馆来张家口举办《河北省历史文物巡回展览》,在展览中,胡庚辰、王耀西、苏公尧、鲁白水、马耀庭五人均给省博物馆捐献了文物。其中胡庚辰捐献371件文物,王耀西捐了200件。

4日张家口市博物馆成立,第一展览就是《张家口市历史文物展览》。展览展出了我市油脂化工厂胡庚辰同志和运输公司苏从尧同志捐献给国家的300多件历史文物。王耀西看过展览以后深受感动,又向张家口市博物馆捐了109件文物(第二次捐赠)。19587月,王耀西又将700余件文物捐献给了张家口市博物馆(第三次捐赠)。三次捐赠,王耀西共捐文物给河北省博物馆200件,张家口地区博物馆800余件。

【奖状2】这次给王耀西的奖状是张家口专署文教局颁发的,日期是19588月。
几十年来,为我馆做过贡献的人,至今和我们保持联系的还有:


1958-1962年张家口市(地区)博物馆馆长王培之、1956年向张家口捐赠他多年收集到和购买来的战国铜箭、北齐铜佛、铜钟、铜鼎、古钱、碑帖等371件的胡庚辰先生。

胡庚辰老人今年90多岁了,1956年他在市油脂化工厂工作,1984年在张家口市重工业局退休。张家口市博物馆长期和他的后人保持着亲友般的关系。他2006年出的《雨花石子记》、《猩酉老人诗文选》二书在我们的搭桥下,被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收藏。正是这种亲切关怀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张家口市博物馆的朋友越来越多,与社会的文化交流不断增进和提升。张博以灼热的真情赢得社会对于张博的更为浓烈的真诚与倾情。

二、不断努力创造群众参与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张家口市博物馆要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百姓一家亲”文化惠民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将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入脑入心,牢牢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面对《抗日同盟军展览》、新馆各种展览,我们要大力扶持民营博物馆,调查民间珍贵文物,征集文物,接受捐赠文物,为大收藏家建个人藏馆,为民间收藏者编辑出版收藏品专题图书,为重要捐赠者登“捐赠者花名榜”,在展览中的捐赠文物下面注明捐赠者姓名等,促进我市群众收藏文化的大发展。

民间收藏品也是国家收藏库中的一个丰富的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遗产之一。许多爱国的收藏人士倾其一生心血,省吃俭用收藏古玩,临老了将毕生收藏的文物捐献给了国有博物馆,得到政府的激励表彰。接受民间藏家的捐献,弥补了博物馆的藏品不足,上海市博物馆三分之二是受捐的,我馆至少也有五分之一是受捐的。捐赠者一般不忍心看到自己幸苦大半辈子的藏品再散失,捐给博物馆是变个方式永久留给了后人、留给了祖国,也完成了自己的夙愿,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捐赠者是文化事业的有功之人,受到人民的尊重,青岛市博物馆一进门就建有“捐赠者花名榜”。20111215日,恰逢著名艺术家周抡园先生的家属将他的162幅经典之作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在捐赠仪式现场,记者采访到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他说,“对于私人捐赠,我们是积极的支持的态度,同时这也是国家政策所鼓励的。我们国家地域很辽阔,文明传统源远流长,我们只有接受各界的捐赠才有可能扩大国家的收藏。比如和周抡园先生家属捐赠的162件作品,同时还接受了一件西周早期重要的青铜器的捐赠。”当问及博物馆私人捐赠政策时,他说,“目前国家还没有任何的法律规定,但作为国博来说我们对于收藏工作是有一定法规和制度的,我们对于捐赠者会给予最好的礼遇。”

张家口市、县区文物收藏单位也曾遇到过多起捐赠者与收藏单位,因为待遇不公而引发的矛盾冲突事件,故而,在相当一部分文物干部心中心有余悸,不敢触碰这一“冰山”。不敢接受捐赠文物,不敢接触捐赠者。通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张家口市博物馆将对这一领域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给捐赠者以人文关怀,给予最好的礼遇。

对于民间收藏,过去有“藏不过三代”之说,后人不见得继续喜欢收藏,往往上辈人的藏品被下辈人变卖。珍贵收藏品、艺术品最终会逐渐落入大藏家手里。经过文革浩劫,内陆民间能留下来藏品的人非常不易,王耀西先生的后人现在想来也认为捐得好,最起码东西还在;如果没捐,经历了文革,那么多文物就不可能在了。

我们1992年曾认真核对过了1959年文物账本和现存实物,有的特征明显,如“福禄寿三星瓷人三座”、“白玉仙人八个”还好辨认;有的也有详细描述,如“瓷罐,辽,灰白色,口稍大,圆形无颈大腹逐渐收敛,小圆底,无釉。”稍费点精力也能判断个大概;一部分因当时记载简单,没有尺寸,名称又简单,没有照片,6本旧文物账之间有重复登帐现象,文物号几次变更等原因,核对起来有一定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王耀西原捐赠记录(自己写的,不是交接单)中,有2件文物目前明显就不在,如:“象牙牌久一付32张”、“老玉倂鱼10个”,库房中,自我接上保管员以后,从来没见过。这件王耀西原捐赠记录是2014年从王更生家看到的,我们拍了照片,经统计有820件,与王耀西的两次捐赠109件、700余件相吻合。

现存1958年的遗存账册中,没见过有正式交接单。有1959年左右的旧文物账6本,记载王耀西捐赠的有3本。其中:

1号帐,王耀西捐瓷器142件;
2号帐,王耀西捐瓷器82件,铜器20件,玉器105件、珍珠278颗(一颗算一件);
5号帐,王耀西捐瓷器142件。
以上共769件。

有人疑心这么多年来,难免有文革损毁、工作损毁、领导私藏、保管员监守自盗、以假换真的现象发生,我认为,要相信党和国家,文物领导、文物保管工作者,历来是由上级选任那些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有事业心的同志担当,虽然经历了文革动乱、领导和保管员不断变更,请大家放心,入馆的文物,包括王耀西先生捐赠我馆的文物均在,并妥善保存着,将来有了适当的时机,我们会用展览、出书、媒体宣传等方式让大众得以共享。

为了了解原博物馆领导、我们保管员的前几任保管员的工作经历,我们也曾走访了1958-1962年的博物馆王培之馆长、工作人员张士秀、陈书然走访到了1962-1968年的“保管员”(文教局干部、会计)宗贻惠、张进宝;1968-1978年的保管员田林、杜向斋;1978——2011年历任博物馆馆长董志慧、郭洪奎、刘建忠、闫玉光;在1978-2011年保管股(部)工作过的的王培生、闫晓曼、贾芸、董晓军、崔幼萍、彭彬彬、蒋蓬、龙岩等;1982-1985年的馆长郭洪魁;他们均对保管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我对他们抱以崇高的敬意。有任何信口开河、不负责任、胡乱猜疑的说辞,都是对他们的亵渎。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也不断地鞭策激励着我们现任保管员接好、传承好“接力棒”,履行人民赋予的光荣责任,将国有博物馆文物一代代传下去。

   时隔56年了,对为我馆个人捐赠数量最多的王耀西先生及其后人,我倍感敬意,特赋词一首:

长相思·圆梦(新韵)
你心牵,我心牵。您我和谐思梦圆,原捐藏宝权。
情相连,意相连。共爱国家代代传,国强心里甜。

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日渐红火,国家收藏机构得到的捐赠文物却越来越少。以国内一家知名博物馆为例,上个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该馆几乎每年都会收到几百件甚至上千件捐赠文物。但自2000年以来,每年最多收到数件捐赠文物,去年甚至一件也没有收到。专家们认为,现行机制是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

    有偿捐赠引争议。
2005年,美国华裔陈哲敬将十几年前几乎倾家荡产购得的7件龙门石窟佛教造像送还祖国。有关部门支付给陈哲敬一笔款项,有人质疑陈哲敬“捐赠”的性质:“收了钱,这还是捐赠么?”文物专家张习武认为,这是一种有偿捐赠行为,“珍贵文物如果放在博物馆里,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但可以参考同一时期同类拍品的市场价,给捐赠者一些钱,但是数目远远低于市场价,所以,仍是捐赠行为。”陈哲敬的捐赠之所以引起争议,就因为国内在这方面缺少具体的法律规定。

奖励尺度各不相同。欧美的艺术品市场很发达,但捐赠文物依然是欧美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英国大英博物馆的许多展品都有“某人某年捐赠”的说明。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90%的藏品是私人捐赠的,企业若向公益机构捐赠还会得到30%左右的免税,名利兼收。

  中国因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及完整的捐赠奖励制度,各收藏机构对捐赠者的奖励往往“视情况而定”,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引起争议。同时,由于对文物捐赠者的税收减免政策或者缺失,或者力度不够,从而使得社会力量捐赠文物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文汇报》)

  目前我国与文物捐赠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3)。其中《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十二条规定:将个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或者为文物保护事业作出捐赠的,由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也可作参考,其第十二条规定:捐赠人可以与受赠人就捐赠财产的种类、质量、数量和用途等内容订立捐赠协议。捐赠人有权决定捐赠的数量、用途和方式。实际工作中,我国对捐赠文物给国有博物馆行为的主要奖励有:授予捐赠证书,根据情况给予捐赠人复制品或照片等纪念物,根据捐赠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以及捐赠品的数量,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捐赠物展出时都标明捐赠者姓名,其中重大贡献和功绩者,报人民政府给予表彰,举办文物专题展览,列为特藏集中展览,拍摄电影电视,报纸广播等形式宣传表扬;邀请参加馆内学术活动,参观陈列,聘请参加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等等。

     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有鉴于博物馆属于非赢利性质的公益事业,西方许多国家都对捐赠博物馆文物的个人或社会团体,给予大幅度税收减免的措施,以确保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如美国政府对捐赠文物给博物馆的人士予以折合所得税的免除扣税,由此鼓励许多私人收藏家捐赠文物给国有大型博物馆。而法国国有博物馆的收藏政策,甚至允许捐赠者保留器物的收益权,即可分享出版、展览等收益的一部分。这种偏重物质奖励的激励机制,效果非常显著。法国一些大型博物馆的藏品超过半数来自捐赠人的馈赠。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凭借数量巨大的捐赠,馆藏文物数超过一百万件。

    当前我国文物捐赠的激励机制,更多强调的是精神激励,对于物质奖励则没有特别具体的规定。除了境外捐赠及归还的文物可以免除文物进口时的税收之外,国内缺乏系统的税收优惠制度,可以长期有效地鼓励个人或社会团体捐赠文物。《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接受境外捐赠、归还和从境外追索的中国文物进口免税暂行办法》(2002)的政策,为促进境外文物的回流大开方便之门。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内收藏的规模也开始急剧扩大,很多个人和社会团体,拥有的文物无论数量、质量都蔚为大观。对于国内存量不少的合法文物,也应当与时俱进地制订出配套的主动性的优惠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设立与文物定级相配套的专门的文物捐献税收折合计算办法,通过文物价值的估测,评估捐赠的等级,建立文物捐赠折合免税或者退税的激励机制。这将很大程度地调动个人和社会团体捐赠文物的积极性。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国有博物馆可以节省数额巨大的文物购置费用。

   要增强捐赠制度的激励机制,捐赠制度的保障机制也需要进一步落实。后者涵盖了文物捐赠处理的全过程:来源审核、签订协议、表扬嘉奖(或拟按规定减免税收)、备案及反馈。

     对著名的收藏家、私人博物馆所有人及其他有关人士,要努力做好思想工作,对于有捐赠意向的收藏者,要多宣传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赠藏品,鼓励企业家购买重要藏品捐赠给国家。普遍开展文物收集工作的宣传,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对于国有博物馆来说是一项长期工作。

    捐赠文物是永久性地将所有权转让给国有博物馆,一般情况下均为无条件捐赠。但是在现实处理时,可能遇见捐赠人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在不涉及资金的情况下,可以归之为有条件捐赠。在签订捐赠协议书中,可以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和博物馆的能力,以及双方协商的结果,附加一些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应当对捐赠人做好工作,并协调相关部门,确切落实协议中的承诺,并和捐赠人保持联系,以反馈信息。

    完善捐赠制度的保障机制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防止捐赠文物的所有权纠纷、杜绝捐赠者或者遗赠者的后人出面否认或追索文物、妥善处理来源可疑的捐赠文物等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瑞士巴塞尔美术馆曾遭遇过捐赠人后代要求索回毕加索名画的纠纷,最终以全市公民投票通过的方式,市议会补助了博物馆才购买并保留下了藏品。

    收藏者自愿将文物捐赠给国有博物馆,是一种珍视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国家的高尚行为,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国有博物馆捐赠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国有博物馆事业、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并终将利国利民!
 


      特邀作家:宋志刚,1965年出生,张家口市人。中共党员。张家口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河北省博物馆学会会员,河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张家口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张家口市张库大道历史文化研究会、张家口市钱币学会等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燕赵创作交流基地成员,张家口市诗词学会会员。《兴盛的古商道》《张垣财韵》《张库大道》等副主编,《淡味茶文艺》特邀作家。作品发表《张垣诗坛》《淡味茶文艺》《清远风》等杂志及文学平台。

淡味茶文艺第1645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