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是仙果,唐僧为何看成孩童?孙悟空在人参果园,又看到了什么

 安阳源易缘 2022-04-17

明明是仙果,唐僧为何看成孩童?孙悟空在人参果园,又看到了什么

万寿山五庄观,原本是可以让唐僧提前增加修为和功力的一次最佳机会。可唐僧师徒弄巧成拙,导致后续一系列的事情发生。

江湖人情世故,人情世故也是江湖。既是人情世故,就少不了礼尚往来。

500年前,如来佛祖组织召开的一次盂兰盆法会上,特地邀请到了一位道教的大佬——镇元大仙。

镇元大仙为何能够进入佛系的特邀名单,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西天如来佛祖的大雷寺,与镇元大仙的万寿山五庄观,同属西牛贺洲地盘;二是镇元大仙只敬天和地,是三界中有名的地仙之祖;三是镇元大仙在三界中,辈分较高,有着特别庞大的神仙人脉资源,与三清四御、五方五老都是同等级别的神仙;五是万寿山五庄观是唐僧取经团队,必经之路……

种种因素的交叉存在,天庭、佛、道三方力量的竞争与共容,使得佛系的团队领导,对镇元大仙格外地重视。

也正是在这一次的盂兰盆法会上,镇元大仙与如来佛祖的得意二弟子——金蝉子相互认识,并在法会上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盂兰盆法会中的尊神大仙中,镇元大仙之所以对金蝉子印象突出,是因为金蝉子曾亲自向镇元大仙敬献了茶,这让镇元子特别地感动,过去500年后,仍然视其为故人!

庄子老人家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转眼三界过去了500年,这期间,当初向镇元子献茶的金蝉子也经历过9次投胎转世,最后都不幸死于流沙河畔,成了沙僧的口腹之餐。

直到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调整了工作思路和取经攻略,启用了镇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久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又吸纳进了代表天庭、道系力量的卷帘大将和天蓬元帅,这才平平安安渡过了流沙河。

唐僧师徒一路向西,进入了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事先已经预料到取经团队的到来。可事不凑巧,他得前往上清天弥罗宫,参加元始天尊的混元道果讲法大会,无缘与唐僧相见。

于是,镇元大仙临行前,特别安排了清风、明月两位仙童,待唐僧到来之后,打下两枚人参果给他吃,权表旧日之情。

镇元大仙的安排可谓考虑周到,但他没有想到,当人参仙果端到唐僧面前时,唐僧却万万不敢接受,更不敢吃下去。

人参仙果万年才成熟一次,为何唐僧不敢吃?

“唐师父,我五庄观土僻山荒,无物可奉,土仪素果二枚,权为解渴!”

四大名著《西游记》原著第24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一章节中谈到:唐僧看到人参果,吓得战战兢兢,退后三尺。

然后道出了令人吃惊的一番话:如今的年成也算是五谷丰登,为何你这观里如此荒废缺粮,倒要吃人,这是个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

仙童明月继续解释道:老师,此物叫人参果,实是树上结的,吃一个不妨。

唐僧却是不信,责怪仙童道:胡说!胡说!乱谈!乱谈!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吃,树上又怎会结出人来?

唐僧执意不吃人参果,清风明月二位仙童,又担心仙果久放不得,便回到房中,一人尽情吃了一个。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无缘不相逢!仙童向唐僧献果、吃果的过程,恰好被贪吃的猪八戒撞见,这才又引发了孙悟空盗人参果、推翻人参果树的事件!

网络中,有读者留言提问:明明就是人参仙果,为何唐僧看到的却是婴儿孩童?

结合《西游记》原著和民间神话故事传说,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人参果长得确像孩子

人参果的名字,带有“人”和“参”字。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草部山草类,对人参有过详细的解释,将人参称为神草、黄参、地土精、地精、还丹等。

人参的根像人形,有神性,不能见风,又叫孩儿参,营养价值较高。

西游神话中的人参果,因为其可使人长生不老的价值,及其长得像孩子,所以才称作人参果。

肉眼凡胎的唐僧,第一次见得逼真的人参果,就误以为是孩童了!

二、孙悟空看人参果像什么

唐僧初次见到人参果误以为是孩子,那么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又看人参果像什么呢?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第一次来到五庄观人参果园,在这个人间第一仙景里,他看到一棵高达千尺,根有七八丈围圆的人参果树。

走近树下,孙悟空看到树枝头上长着的人参果,真个像孩儿一样,风吹过来时,手脚乱动,点头晃脑。

孙悟空上天入地,看管过蟠桃园,也搅挠过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会,见多识广。看到人参果时,也是欢喜不已,暗自赞叹,连连感叹:好东西呀!果然罕见!果然罕见!

人参果长得太像个孩子,所以出家为僧、慈悲为怀的大德高僧——唐玄奘才误将人参仙果看成了孩子,不敢享用。

当时在场的仙童清风,却是心知肚明,暗笑唐僧有眼不识泰山,暗暗地发出感叹: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肉眼胎凡,不识我仙家异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