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这9个典型案例中,我们发现认知症老人照护空间的4个营造策略(值得借鉴)

 新华养老週刊 2022-04-17

作者:孙祯阳。原文《机构模式下失智老人疗养空间设计研究——以国外9家养老设施为例》首发于《美与时代》2022年第4期81-83。本文有删节改动,知识产权归原作者。全文约2600字,阅读约需4分钟

本文选取国外9个认知症老人护理型养老设施案例作为研究的样本案例(见表1),再将9个设施的平面图根据其空间设计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空间布局类型、居室空间、辅助性服务空间、室内公共活动空间、庭院空间(如表2)。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从建筑空间层面对机构模式下认知症老人疗养空间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优化认知患者机构养老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为收住认知症老人的养老机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01-

认知症老人疗养空间布局特征

本文所列举的9个案例中,设施类型包括混合型养老设施和专门认知症照料养老设施,其中混合型养老设施中本文列举的是包含认知症养老设施的平面简图。

1.空间形态布局

案例设施均采取了一字形、L形、C形、环形等交通动线较为简单、没有叉路口平面形式,并尽可能缩短走廊,减少长走廊给失智老人带来的迷失感。少岔路、短走廊的空间格局可最大程度地促进认知症老人自主空间识别。

表 2 研究对象包含认知症照护组团设施层的平面简图(点击可看大图)

2.居室空间

案例中认知养老空间居室一般呈现组团式布局。以护理站为中心组织布局,方便认知老人的看护与管理。居室室内面积、配置多样化,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私密需求,所有居室内均配有独立卫生间。

在满足基本的居住护理要求的同时,对于认知老人特殊的病理需求,满足其自身所需的安全感,会按照自身习惯的风格进行个性化布置,如项目8中按照不同的装饰风格进行组团划分,项目4中每个居室设置独立室外阳台空间,满足老人的生活习惯。

3.辅助性服务空间

辅助性服务空间包括护理站、公共浴室、公共卫生间、公共洗衣间、清洁污物间、员工办公及休息空间、储藏间。在案例组团设计中,通常会在平面中部设置护理站,其他辅助性空间一般围绕护理站设置或者在平面中心集中设置,以方便护理人员对四周空间的照看,同时缩短工作动线,提高护理效率。以护理站为核心的布局形式脱胎于传统的医院设计形式,强化养老设施的“护理属性”。

案例中有8所设施均以护理站为中心组织布局,但在项目4中消除护理站的设置,以“中央厨房”为组团核心,形成更加浓厚的居家感。

案例设施均在餐厅、公共活动区附近设置了近便可及的公共卫生间,既便于老人自主使用,也有助于护理人员根据老年人的需求随时引导老人如厕。注重卫生间的可及性,以尽可能促进认知症老人自主找到、使用卫生间。

4.室内公共活动空间

室内的公共活动空间主要包括公共餐厅、起居室、影音室、多功能活动厅、公共休息区、多感官活动室、阳光房等。由于认知症老人的注意力和语言能力减弱,空间的尺度过大易导致人员数量多、噪音大,影响甚至阻碍人际交流。

案例中规模较大的设施均采用了“化整为零”的空间布局形式,设置多个小型餐厅或活动区域,使每个餐厅、起居厅的使用人数不超过20人,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交往环境。餐厅、起居厅等老年人常用的公共活动空间布置于转角,使空间视线较为通透,容易从多角度辨识。

同时绝大多数案例设施中也设置了多处小型休息交流空间,例如在走廊边、走廊尽端、转角等位置设置桌椅或沙发区,既可促进停留和交往,也有助于老年人随时休息、恢复体力。

5.庭院

庭院一般由护理组团围合产生向内的空间,作为室内空间的延展。围合的庭院空间既满足了失智症老人户外的空间需求,增加了自由度,也满足护理人员的看护需求,即使在室内,也能随时看到老人在户外的情况。

-02-

认知症老人疗养空间环境营造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9所含有认知老人照料设施的养老机构中,其空间环境也呈现出许多共性特征,这些特征可以进一步归纳为以下四点:

1.增强空间可识别性,维持记忆认知

机构设施平面常采用没有叉路口的一字形、L形、环形形式,交通动线较为简单。注重通过空间格局,强化认知症老人的空间概念,区分“私密”和“公共”空间环境,划分组团层级,增强空间可识别性。

同时注重标识物的设置,如老人居室入口设置了不同形式的记忆箱、记忆板,放置或贴挂老年人喜爱的或有重要意义的照片、装饰品、纪念品,促进认知老人自主找到和使用空间,增强其空间的可识别性和掌控感,从而为其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

尽管认知症老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定向障碍,但仍旧保存一定程度的空间记忆、感知能力,增强空间可识别性,有助于维持认知老人的记忆认知。

2.设置开放可及的庭院,兼顾老年人的行动自由与安全性

由于失智症特殊的病理特征,机构设置安全、围合的室外庭院作为活动空间。为兼顾老年人的安全性,户外活动空间临近室内主要活动空间或餐厅,使得老年人能够很方便地看到和到达户外,护理人员也可以随时从室内监护到老年人室外活动的动态。照料设施设置认知症老人可以自由进出的、安全的室外庭院可以较好地兼顾其行动自由性与安全性,缓解其想要出去的焦虑。

3.营造个人生活领域,打造家庭氛围感

机构在私密空间中居室的设计均以单人间为主要类型,确保老年人拥有可控的居住领域,使其能够个性化布置自己的居住空间,延续熟悉的生活方式,唤起老人回忆,维持认知记忆水平。在公共空间中,公共起居室与开放性厨房的设置,增强家庭的氛围感和养老机构的“生活属性”,也能让老人感受到在家中居住就餐的氛围感。

4.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生活选择,增强人际关系

失智症病情的缓解注重强调积极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构建,包括住户之间、住户与工作人员之间、住户与访客(包括亲友、志愿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机构在空间建设中,注重为认知症老人提供多种空间选择,促进老人与他人的交流。

老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地点和形式,除了主要的起居活动厅之外设置了多样的交往休息空间,如影音室、多功能活动厅、公共休息区、多感官活动室、阳光房等。这些不同开放程度、尺度的空间能够使不同需求的老人获得更舒适、可控的环境。

此外,在交流空间中配合设置了杂志架、拼图、收音机、照片墙、怀旧物件等有趣的元素,也为交流互动提供了共同话题点。通过交流空间和交流媒介的设计促进人际互动,促进共同活动与生活的空间环境,有助于积极、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构建。

养老行业最佳学习资料!全场超低折扣大促销,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在这里,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