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年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目标控制(水利)》基础讲义-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第九章 施工危险源、事故隐患与安全事故
2022-04-17 | 阅:  转:  |  分享 
  
第一节施工危险源辨识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的概念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定义为: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亡、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二、危险源辨识的概念及要点考虑因素:(1)安全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施工操作规范等。(2)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况。(3)来自于员工的相关的信息。(4)重点分析安全事故潜在的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其后果等内容。(5)系统了解各单元工程自身的安全状况信息,包括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特点。(6)危险源会涉及系统内的多个作业活动,这些作业活动之间或者有工序搭接,或者是相互独立的作业活动,也可能产生立体交叉作业。(7)理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和八种水利生产安全事故类型(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坍塌、高处坠落和其他伤害)。

三、施工危险源辨识对象及范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将施工危险源辨识的对象及范围划分为以下五类:(1)施工作业活动类。(2)机械设备类。运输车辆,特种设备,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等。(3)设施场所类。存弃渣场,基坑,爆破器材库,油库油罐区,材料设备仓库,供水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钢筋厂及模具加工厂等金属结构制作加工厂场所,预制构件场所,施工道路、桥梁,隧洞,围堰等。(4)作业环境类。不良地质地段,潜在滑坡区,超标准洪水,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及有毒化学品泄漏环境等。(5)其他类。野外施工,消防安全,营地选址等。

四、施工危险源辨识区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按辨识区域划分为:生产、施工作业区,物资仓储区,生活、办公区。(1)生产、施工作业区包括:1)施工作业活动类。2)机械设备类。3)设施场所类。4)作业环境类。5)其他类。(2)物资仓储区包括:1)油库油罐区。2)材料设备仓库。3)有毒有害气体及有毒化学品泄漏环境。(3)生活、办公区包括:1)消防安全。2)营地选址。

五、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事故树和事件树既可以用于定性分析又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方法(1)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危险源辨识的一种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危险源识别的有效工具。基本做法是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记录和分析,并据此获取危险源资料。

6 消防管理 1.消防器材配备的种类、数量及安置地点应符合国家标准。 2.消防泵、阀门、管道等一切设施完好,随时能够正常使用。 3.消防箱、消防栓、水枪、水炮、扳手、水带等完好无损并能正常使用。 4.灭火器及其附件完好无损,并定期检测、充装有记录。 5.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消防水管保温良好。

其主要特点如下:1)安全检查表能够事先编制,可以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不漏掉任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2)可以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进行编制并进行检查。3)安全检查表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检查基础上,容易掌握,符合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易于推广。4)安全检查表可以按照重要性或发生顺序排列,通俗易懂,能使人们清楚知道哪些危险源重要,哪些次要,促进职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5)安全检查表可以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按不同的检查对象使用不同的安全检查表,易于分清责任,还可以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检验。6)只能做出定性分析。7)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进行分析。8)可以和事故树分析结合使用,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2)预先危险性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系统内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的方法。基本做法:将工程项目按系统功能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再根据危险源辨识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危险等级 III 中毒防范措施 1.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防止有毒、物料的跑、冒、滴、漏;加强管理、严格工艺;安全设施保持齐全、完好。2.严防车辆行驶时撞坏管线、管架、其它设备。3.作业时尽可能减少与毒物的接触时间;4.作业人员作业应有劳动防护。5.定期检修、维护保养,保持设备完好;检修时,彻底清洗干净,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6.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勿忘正确使用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 7.组织管理措施(1)加强检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有否跑、冒、滴、漏;(2)教育、培训职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室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3)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4)设立危险、有毒、室息性标志;(5)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6)培训医务人员对中毒、窒息等的急救处理能力。

预先危险性分析特点1)可以对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存在的危险性进行预先分析,识别其中的危险源。2)可以对开发、设计、制造、安装、检修进行预先分析,分析的结果可以提供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指导。3)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将危险源识别和安全风险评价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结果可以为制定技术文件提供必要的资料。4)预先危险性分析建立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没有安全检查表容易掌握。5)与安全检查表相比,预先危险性分析比较抽象,不如安全检查表简单易懂,施工现场推广比较困难。

(3)作业危害分析作业危害分析又称作业安全分析:是一种适用范围较广泛的危险源辨识定性分析方法。作业危害分析是将作业划分为若干步骤,对每一步进行分析,从而辨识出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其主要特点如下:1)作业危害分析可以辨识未知的危害。2)作业危害分析由许多有经验的人参加共同讨论,可以确定更为理想的操作程序。3)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4)作业危害分析的结果可以对新的作业、不经常进行的作业提供指导,对新的作业人员进行培训。5)作业危害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职业健康安全检查的标准,并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分析。

(4)因果分析图。因果分析图一般从人(安全管理者、施工方案设计者、操作者等)的不安全行为和物质条件的不安全状态(设备缺陷、环境不良等)着手,然后组织相关人员对因果分析图中列出的潜在危险源逐一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因果分析图中的主要原因,作为安全控制的重点对象。其主要特点如下:1)层层深入寻找原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2)直观、清楚,容易为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接受。3)可以使复杂的原因系统化,条理化。4)一个类型的事故作为一个结果,一个结果绘制一个因果分析图,使得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5)因果分析图的分析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确定主要危险源,作为重点控制对象。

2.定量分析方法施工危险源辨识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指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事故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危险源做出数量化的描述。(1)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的原理从一个初始原因事件开始,按照事件发展过程中事件的出现与不出现,交替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分别作为新的初因事件进行分析,直到分析出最后结果为止。事件树分析是从原因到结果的归纳分析法。1)事件树分析可以用于对已发生事故的分析,也可以用于对未发生事故的预测。2)在对事故分析和危险源辨识时,事件树分析法逻辑严密,结果明确。3)在搞清楚初始事件到事故的过程中,可以系统地图示出事件与事故的逻辑关系。4)对复杂的问题,可以运用事件树分析进行逻辑推理和归纳。5)事件树分析可以为事故树分析提供顶上事件。

(2)事故树分析。在时序上,事故树分析与事件树分析相反,是一种逆时序的分析方法,从结果开始,逆时序寻求结果事件(通称顶上事件)。在逻辑上,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将结果演绎成构成这一结果的多种原因,再寻求预防结果发生的措施。1)描述事故的因果关系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2)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仅可以分析事故的一般原因,还可以分析事故的特殊原因,如对人为因素、环境因素进行专门分析。3)进行事故树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系统更深入认识的过程,许多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就被发现和解决了。4)事故树分析可以定量计算发生事故的概率,为安全风险评价提供了定量数据。5)事故树分析难度较大,建模过程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加,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二)施工危险源辨识方法的选择危险源辨识:先采用直接判定法。

安全检查表法因果分析图法 范围广、简便 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接受 预先危险性分析 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 作业危害 新的、具体的作业 事件树分析和事故树分析 定量分析,复杂难以掌握 大型施工企业对复杂的施工项目进行危险源辨识,以初步分析基础 (三)施工危险源的动态辨识(1)危险源会随着施工不断进展和施工条件的变化,危险源的类型和触发因素等条件也是动态变化的。(2)有新规程规范发布(修订),或施工条件、环境、要素或危险源致险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及时组织重新辨识。(3)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评审,对施工危险源进行动态辨识,保证施工安全。

第二节施工危险源风险评价及重大危险源控制

一、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概念危险源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的各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损失与伤害程度等进行调查、分析、论证等,以判断危险源风险等级的过程。

二、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等级危险源分两个级别,分别为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

概率、危害 危险程度 谁管控 谁监督 重大风险 均大 项目法人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管控 主管部门 较大风险 均中 高度危险 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共同管控 项目法人 一般风险 概率为中、危害程度为小 中度危险 施工单位管控 监理监督 低风险 均小 轻度危险 施工管控

三、危险源评价的方法施工危险源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直接评定为重大风险等级;危险源风险等级评价主要对一般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1.安全检查表法

定性化安全检查表法 列举需查明的所有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提问式检查表 半定量化安全检查表法 根据评价对象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管理制度要求 检查表并进行评价 安全检查表法适用于施工期评价。安全检查表打分,评价危险程度,综合判定后确定危险源等级。

内容 见检查项目 计划 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或依据) 检查结果 存在问题 整改措施 职责 1.检查本车间各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完成情况。 依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 2 工艺 1.检查本车间各工艺指标的执行和工艺条件的变化情况。 查现场及记录 2.检查工艺管线有无震动、松动、跑、冒、滴、漏、腐蚀、堵塞等情况。 查现场及记录 3.检查工艺阀门开关是否灵活,是否有开关不到位、过紧、过松响动、内漏外流、腐蚀、堵塞等情况。 检查现场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适用条件:各阶段评价。(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按下式计算:D=LEC式中D:危险性大小值;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危险严重程度■L值确定表9-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对照表

L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6 相当可能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3 可能,但不经常 0.2 极不可能

■E值确定E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可从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或危险环境人员的分布及人员岀入的多少,或设备及装置的影响因素,分析、确定E值的大小。表9-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

E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1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1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C值确定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从人身安全、财产及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表9-3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

C值 危险严重度因素 100 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40 造成10~29人死亡,或者50~99人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15 造成3~9人死亡,或者10~49人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7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 无人员死亡,致残或重伤,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危险性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D值确定表9-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D值区间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D>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重大风险 320≥D>16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较大风险 160≥D>70 一般危险(或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风险 D≤70 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以接受) 低风险

3.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适用条件:适用于各阶段评价。DM=LMEMCMMDM:危险性大小值;LM: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M: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M:危险严重度;M:管理因子。■LM确定LM与作业类型和作业环境有关,最高分值为10分,最低分值为3分。

■EM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M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表9-5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x值对照表

EM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因素 EM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因素 10 每日连续长时间作业累计≥12小时 4 每日连续长时间作业累计<4小时 6 12小时>每日连续长时间作业累计≥8小时 3 每日作业累计时间约8小时 5 8小时>每日连续长时间作业累计≥4小时 ■CM确定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管理因子M值确定工程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有关,全面查评10分至3分值的条款,列出每个分值所存在的全部问题,若同时存在高分区域和低区域的数条问题,M值应取高分区域的分数。

危险性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M作为标准,DM值大于1500时为重大危险源。表9-7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DM值区间 危险程度 危险等级 DM≥700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按危险源分级评定 7000>DM≥300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3000>DM≥150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1500>DM≥50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DM<50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4.预先危险性分析法(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适用于预评价。

安全检查表法 施工期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 各阶段评价 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放啊 各阶段评价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评价

四、重大危险源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定义为: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能导致人员死亡、健康严重损害、财产严重损失、环境严重破坏,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施工单位重大危险源控制相关参建单位应明确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对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监控,并做好记录。



项目法人、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报告 事故分析 报告单位 一般或较大安全事故 报告项目主管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机构 重大安全事故 报告项目主管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机构 所在地人民政府,越级上报至水利部有关部门 重大洪水灾害的险情 防汛指挥部 国家防汛抗旱有关部门



第三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概念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级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判定的方法2.事故隐患判定的要求(1)隐患判定应认真查阅有关文字、影像资料和会议记录,并进行现场核实。(2)对于涉及面较广、复杂程度较高的事故隐患,水利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可进行集体讨论或专家技术论证。(3)集体讨论或专家技术论证在判定重大事故隐患的同时,应当明确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措施、治理时限以及治理前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建立健全排查治理制度各级负责人、各部门、各岗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方法、工作程序、排查周期和治理方案编制要求明确隐患信息通报、报送和台账管理等相关要求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2.落实主体责任各参建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主体

3.事故隐患排查事故隐患排查应坚持日常排查与定期排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重大事故隐患须经项目主要负责人同意,报告项目法人和现场监理机构。

4.事故隐患治理(1)施工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消除。一般事故隐患的,由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立即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由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订,经监理单位审核,报项目法人同意后实施,项目法人应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报项目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备案。(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重大事故隐患描述、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釆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治理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等。(3)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全部或局部停建停用治理,涉及上下游、左右岸等地区群众的,应依法报告当地人民政府釆取措施。(4)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项目法人应组织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并签署意见,报项目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备案;隐患排查组织单位应负责对一般安全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复查,并在隐患整改通知单上签署明确意见,及时销号。(5)地方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止施工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责任单位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6)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法人应向有关部门提出恢复施工的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施工,申请报告应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效果和评估意见等。



第四节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

一、事故报告(一)事故报告的程序与时限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1)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还应当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2)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报告。(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当依照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二)事故报告的方式与范围1.事故报告方式事故报告要做到“快”和“准”,可采用电话、电报、电传、因特网或其他快速办法。水利生产经营单位、部直属单位应当通过“水利安全生产信息上报系统”将上月本单位发生的造成人员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水利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情况逐级上报至水利部。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部直属单位须于每月6日前,将事故月报通过“水利安全生产信息上报系统”报水利部监督司。事故月报实行“零报告”制度,当月无生产安全事故也要按时报告。

2.事故报告范围水利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信息。

特别重大 重大 较大 一般 死亡 30 10-30 3-10 3以下 重伤 100以上 50-100 10-50 10以下 经济损失 1亿以上 5000-10000 1000-5000 1000以下 较大涉险事故包括:涉险10人及以上的事故;造成3人及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紧急疏散人员500人及以上的事故;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电站、重要水利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田和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的事故;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三)事故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内容(1)发生事故的工程名称、地点、建设规模和工期,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事故类别和等级、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2)有关项目法人、施工单位、主管部门名称及负责人联系电话,施工等单位的名称、资质等级。(3)事故报告的单位、报告签发人及报告时间和联系电话等。2.根据事故处置情况及时续报内容(1)有关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参建单位名称、资质等级情况,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的姓名以及相关执业资格。(2)事故原因分析。(3)事故发生后釆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4)抢险交通道路可使用情况。(5)其他需要报告的有关事项等。(四)事故补报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二、事故调查(1)保护好事故现场,抓紧时间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要积极抢救在事故中的受伤者。(2)发生事故的单位和有关上级主管单位要及时派出事故调查组赴事故现场调查。(3)在事故现场收集事故各方面的情况与人证、物证,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分析会。(4)明确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5)填写事故调查报告并提交。(二)事故调查的准备1.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事故,主持和参与调查的人员、人数、编制都会有很大差异。2.事故调查所需设备准备

(三)事故调查取证在进行事故调查取证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不得破坏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和状态等,当进入现场或做模拟试验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包括物证与人证的收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四)事故调查分析事故调查分析包括事故原因分析、事故性质认定和事故责任分析三个方面。1.事故原因分析(1)事故直接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2)事故间接原因,则是指事故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也称管理原因,事故间接原因有下列六种: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员工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3)劳动组织、生产布置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2.事故性质认定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明确事故性质,将事故分为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1)责任事故指由于管理不善、设备不良、工作场所不良或有关人员的过失引起的伤亡事故。生产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大多数属责任事故,其特点是可以预见和避免,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临边作业不挂安全带,导致高处坠落死亡事故;违反操作规程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事故等。(2)非责任事故指由于事先所不能预见或不能控制的自然灾害而引起的伤亡事故。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暴雨、冰雪、低温、洪水等地质、气象、自然灾害引起的事故;由于一些没有探明科学方法和尖端技术的未知领域所引起的事故,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使用时无法预见的事故;由于科学技术、管理条件不能预见的事故,如:规程、规范、标准执行实施以外未规定的意外因素造成的事故,其特点为不可预见或不可避免。

3.事故责任分析事故责任分析是在查明事故原因后,分清事故责任,吸取教训,改进工作。事故责任分析中,应通过对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及其主要责任者,从而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六)材料归档及事故登记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将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按伤亡事故登记表的要求进行归档和登记,包括: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现场调查的记录、图纸、照片,技术鉴定、试验报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材料,物证、人证材料,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处分决定,事故通报,调查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等。

三、事故处理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项目法人、监理单位和事故单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项目法人及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一)事故善后处理善后处理主要包括:伤亡者的妥善处理,群众的教育,恢复生产,整改措施的落实。(二)事故责任处理根据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对事故责任者要严肃处理,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整改措施制定为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从技术、管理、教育三方面提出整改措施,并使其得到落实。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要求论证下列几个方面内容:(1)整改措施是否可行、是否有效、是否还会带来危险因素,有必要的话可进行风险评估。(2)落实责任:谁来落实,什么时候落实,谁保证人、财、物资源的安全。(3)跟踪监督完成情况等工作。





2020年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目标控制(水利)》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第九章施工危险源、事故隐患与安全事故



















献花(0)
+1
(本文系启智职教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