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懂得越多越焦虑?是时候整合你的育儿理念了┃雯心

 丄学号 2022-04-18
作者┃雯心  朗读┃木子老师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有个新手妈妈说,刚有孩子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都很无助,就在网上各种查资料,随着孩子长大,也自认为积累了一些育儿知识,可是懂得越多却越焦虑了。

很多时候发现,明明书上是这么说的,为什么到我家孩子就不管用呢?

我家孩子最近不好好吃饭了,是不是错过了“吃饭敏感期”,不好弥补了?

孩子上幼儿园比别人适应都慢,别的小朋友都适应了他还哭着找妈妈,是不是缺乏安全感呀?

懂得越多越困惑,笃信“科学育儿”,却被“科学育儿”绊住了手脚,是不少妈妈的真实情况。

其实这是因为很多妈妈对儿童的发展规律不够了解,很多时候只看到了儿童发展的一个点而看不到全部。

为了帮助妈妈们走出养育的迷思,解决育儿路上的焦虑和困惑,心理学博士陈忻历时5年挑选了百万家长的咨询,从中挑选出13个父母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安全感、敏感期、自控力等,集结成这本《养育的选择》。

作为发展心理学博士和两个孩子的妈妈,陈忻老师讲解的育儿观念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母亲的细腻。

书中的案例也结合了自己家以及很多前来咨询的育儿案例,真正提供了实际可行、行之有效的办法。

01

整体看待成长过程

是减少焦虑的法宝

这几年在妈妈们之间流行起一个词“敏感期”,有的妈妈在学习了这方面知识后常常草木皆兵,一有问题就生怕耽误了孩子的发展。

比如,有的妈妈生怕错过了孩子的吃饭敏感期、画画敏感期、识字敏感期,一旦发现一些问题,就觉得是不是错过了孩子的敏感期,陷入深深的焦虑中。

的确,针对某项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孩子在某一时期会在生理上准备好了条件,在这方面可能对一些外界的刺激最为敏感,这时学习某个技能确实会事半功倍。

但敏感期也不是简单的看孩子喜欢什么就是对什么敏感,不能每个阶段都笼统地称为“XX敏感期”。

而且敏感期的时间跨度比我们想象的大,孩子的发展期不会那么容易就错过。

陈忻指出,敏感期并没有严格的边界,也并不是极端的“要么发展”和“要么不发展”,即使在敏感期的环境没有给予恰当的影响,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期,也并不是不能弥补的。

父母学到了更多科学的方法,本是好事,但如果只接收了一些信息碎片,没有形成体系,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育儿是整体,在养育的过程中不拘泥于某一个点,全面看待,才不会过于焦虑。

02

拥有成长型思维

不再抓着结果不放

现在的父母,大多已看到比较和打压对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希望给孩子多一些称赞,进行赏识教育。

这本是好事,也出现了几个误区:有不少人认为赏识教育就是无条件地夸奖孩子;也有另一部分人担心,称赞孩子会不会破坏他们的内在动机,让孩子为了讨好或迎合别人而去做一些事情。

其实,真正的赏识教育应该能激发孩子的内部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称赞孩子的时候,用真诚而具体地肯定孩子的做法,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

用一些孩子可以控制的、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方式来鼓励孩子,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

比如,在称赞孩子时不是说“你真棒”,而是 “你今天拖地的时候很自信,把地拖得很干净,我看到后觉得心情很好”。

这种评价方式,心理学家称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经常这么评价,会让孩子更注重事情的过程,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不是只关心结果。

这同样也能用在培养孩子的其他方面,比如,竞争力。

现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将来的社会更是全球竞争的社会,我们希望孩子能上进、有竞争力。

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会因为想鼓励孩子赶超别人,拿他和别人比较,久而久之,打击到孩子的自信。

最好的方式是用成长型思维,让孩子和自己比较,发现自己身上可以提高的空间,那竞争就变成了一种正向激励。

简而言之,成长型思维就是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看到自己的进步,把关注点放在自身的成长上。

在养育过程中,如果父母能加以引导,把成长型思维运用到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孩子的综合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03

符合发展规律

是一切知识有效的基石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反而大人懂得更多了,想象力却少了。

于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父母认为,学习知识会破坏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于是,不敢给孩子报画画班,怕框住孩子的思维,不敢让孩子早认字,怕认识字以后就不再看图了,影响了想象力。

其实,父母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对儿童的发展规律不了解,从成人的角度去理解判断,才对孩子产生各种担忧和焦虑,造成了很多误区。

就拿想象力来说,它并不是凭空有的,也不是知道得越少就越有想象力,相反,想象力需要在掌握事物规律的基础之上,想象出不一样的世界。

孩子有的时候因为思维方式和成人不一样,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看待事物,会显得很有想象力,但如果没有不断输入的信息,也就没有了持续发展的养料,想象力同样不会持续发展。

因此,学习不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是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要符合儿童发展的特点。

比如,在2岁前让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探索世界、通过参与感受各项事物;在学龄期多让孩子理解、思考,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是硬性灌输。

这样既不会打压孩子的积极性,也不会破坏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当然,儿童在每个时期有发展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了解孩子每个时期的共性和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才能最有力地帮助孩子健康发展。

孩子们都是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掌握总体发展规律,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终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作为父母,我们想多努力一点,学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信息的获取唾手可得,但庞大又碎片化的信息库反而会对人产生干扰。

获取知识的时候不人云亦云,不流于表面,才能胸有成竹,遇事不慌。

你不焦虑了,孩子才能不慌不忙地成长。

作者:雯心,自由撰稿人,感性的理工女,一个既喜欢理性思考又容易被感动的人,喜欢安静,喜欢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