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走在疼痛里》展映后的反馈

 窗子馆藏 2022-04-18

        许扬导演的纪录片《走在疼痛里》2022年4月15日始在优酷展映,为期一周。是第十九届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推出的展映片。

第十九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独家视频合作:走在疼痛里Walking in the Pain

“不养孩子养假肢”,这句话出自伤残四十年的退休中学教师曾伟之口,无奈话语背后牵扯出我国2412万肢残人的困境。导演许扬将镜头投向曾伟更换第13双小腿假肢的全过程。像大多数人一样行走,肉体承受着百多斤的折磨,像大多数人一样生活,精神忍受着经济弱势和社会歧视带来的疼痛。她们行走在疼痛里,也行走在改善残障群体福祉、促进公平公正的路上。本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线上展映作品《走在疼痛里》,邀你共同了解他们的故事。

《走在疼痛里》

导演:许扬

中国大陆|2021 年

本片是对一位肢残女性换假肢过程的跟踪记录。

2020 年 10 月,退休中学教师曾伟在伤残 40 周年之际,用去世丈夫的 8 万元抚恤金,安装了第 13 双小腿假肢。假肢昂贵,需要经常(3 - 5 年)更换,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

曾伟说自己“不养孩子养假肢”,道出了我国2412万肢残人的困境,他们承受着肉体折磨、无障碍技术落后、经济弱势和社会歧视带来的疼痛。

本片意在感同身受地认知残障群体的生活世界,改善残障群体福祉、促进公平公正的社会共识。

导演的话: 片单里有我们的《走在疼痛里》,打开优酷搜索片名,即可免费观看。感谢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主办方,圆了我们共建残障群体福祉、促进公平公正的初心。

冷月姐第一时间发来反馈

李老师写来认真的回应,表达了她的理解、关怀、尊重、鼓励和满满的善意

漠漠的表达好清晰

原来这是冬梅对美的解读:)

    大连的朋友打来电话反馈:成片相比征求意见片有很大的修改,有明显的改进,一是表达得更精炼流畅,二是更有深度,导演对人性的挖掘和表达都很有深度。她还从片中看出,现在的我相比与和呆子在一起的时候有极大的变化,整个人绷紧了,紧张地应付生活,不如从前放松。这是事实。她认为这是一部不错的纪录片。

    每个人看到的不同,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

    都存在这里。

关于旅行的五句行为心理:

1. 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在于旅行的心境;

2. 出发前的准备:钱包、地图、好奇心;

3. 脚在地狱,眼在天堂;

4. 不论走到哪,最重要的东西是勇气;

5. 旅行的意义在于找到自己,而非浏览他人。

——如果准备好了,就出发吧!

人的核心竞争力超过一半来自不紧急的事:

读书、锻炼身体、与智者交朋友、业余爱好。

——王利芬 

现实主义作家如果是一位艺术家,他就不是给我们一幅关于现实生活的平庸的照像,而是给我们一种比现实更完整、更深刻、更有说服力的想象。——(法)莫泊桑

生命短促,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三毛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创始于2003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承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执行。是经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广州唯一经党中央、国务院审批保留的文化类节展活动。历经19年的发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专业化纪录片节。是具备纪录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专业文化产业平台,是国家产业政策和国际发展趋势的官方权威发布平台。内容包括征集评优、提案大会、公众展映、市场活动、国际论坛、行业培训等。专注于“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现已与40多个国际上著名纪录片专业电影节与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成为国际纪录片产业中的重要一环。第十九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继续深耕征集评优、市场交易、业内交流、国际培训和公众展映等六大内容环节。助推优质内容传播走向多窗口、多市场化;加强大湾区文化交流,推动纪录片建设往来;发掘后浪新生力量,全方位青年扶植计划,打造新锐成长平台;跨界圈层联动,全力为纪录片行业引流;聚焦融媒体时代的纪实内容扩展,持续驱动纪实产业蓬勃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