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怀素草书的空间形式

 一言之美 2022-04-18

文◎李佳骏

摘要:近年来, 书法作品在空间方面的探讨是学术研究的热点, 书法作品空间呈现的视觉冲击性和它所蕴涵的形式美具有规律性。当代书家、学者在不断挖掘古人书法作品的过程中, 对营造书法空间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反思和开拓。怀素草书中特有的空间形式值得我们关注。该文分析怀素《自叙帖》中的单字、字组、行与行的空间形式。对书法空间形式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某一独立点画, 而是要关注点画的空间关系, 如大与小、远与近、长与短等, 再由点画间的衔接、呼应推演出字与字、组与组、行与行的空间变化, 乃至形成通篇的空间形式。

关键词

怀素、草书、空间形式、自叙帖

一、怀素及其《自叙帖》

1、怀素简介

怀素, 生于737年, 卒于799年, 唐代书法家, 字藏真, 俗姓钱, 湖南长沙人。其书法以狂草闻名于世, 史称“草圣”。他自幼出家为僧, 苦心研究经禅之余爱好书法。他狂草师从张旭, 并有所突破, 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 是中国狂草史上的两座高峰。

2、《自叙帖》

《自叙帖》大约完成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 (776或777) , 是怀素狂草的代表作之一, 全篇洋洋洒洒共126行, 合计702字, 内容是以怀素自我宣传式的手卷, 自述了他学书的心路历程。《自叙帖》通篇气息延绵不断, 结字变化多端, 墨色浓淡相间, 中锋用笔贯穿全篇。而其法度又极其严谨, 在才情与法度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状态。《自叙帖》在怀素手上极尽狂草特性, 是草书史上的顶峰。

浅析怀素草书的空间形式——以《自叙帖》为例

怀素《自叙帖》局部

二、草书的空间形式

草书的空间形式是块面的艺术表现, 宏观到通篇的谋篇布局, 微观到点画之间的关系, 构成了草书的空间形式。空间形式也正是书家表达与宣泄情感的方式。正如宗白华所说:“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 表现作者对字体形象的敏锐感知, 作品生发出自己的意境, 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 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 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 可见, 书法的空间形式是有意的存在, 并不是毫无理由、任意出现。

单个字笔画的孤立或者呼应造成了单字的空间多样性, 字与字成组的存在造成行与行的存在, 行与行的连贯性就出现了空间上的节奏感。从体势的视觉冲击性到空间的造型更要追求形式美的规律, 就越发突出研究草书空间的重要性。空间造型一方面是笔墨的空间造型, 一方面是留白的造型, 如同中国画中的“计白当黑”。此外, 笔墨和留白结合的多样性也导致笔墨空间性的差异。

笔墨空间造型的营造主要靠线条的形式塑造, 如方圆笔画的塑造。《自叙帖》开篇第一行“沙”字, 圆形的弧线将空间分成大小不等的几个圆圈, 通过圆形线条和方形线条的对比, 营造出空间有张有弛、阴阳结合的关系。运笔速度造成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当作者加快速度形成飞白, 反映出用笔的果断和潇洒;放慢速度造成笔画的迟钝, 反映出用笔的厚重、严肃等, 速度的改变形成了笔墨产生多种变化, 空间就会变得丰富, 欣赏者往往也可以通过欣赏空间与书法家达成共鸣。又如, 一组字的大小排列穿插形成的空间, 《自叙帖》有很多字以组的形式出现, 一笔写下来连贯流畅, 也有的字单独存在。这些成组的字和独立的字的对比, 字与字相互呼应, 避免了状如算子的呆滞和死板, 继而实现空间的统一与跳跃。

刘熙载在《书概》中说:“书之章法有大小, 小如一字及数字, 大如一行及数行, 一幅及数帖, 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 书法的章法存在大小之分, 小到单字、多字、单行、多行甚至通篇, 存在着相反相生的奇妙关系。

可见, 既称之为书法, 那么空间形式就无时无刻存在的。从字形、字间再到字组, 都在不断演绎空间形式。中国汉字的结构存在着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全包围等多种结字形式。书家创作的草书字势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或疏或密、或整或散、或左或右、或正或侧, 都是根据不同的结字变化字形, 而又由字形变化影响字组, 字组又影响通篇, 从而形成了特有的草书空间形式。

浅析怀素草书的空间形式——以《自叙帖》为例

怀素《自叙帖》局部

三、《自叙帖》的空间形式分析

1、单字的空间形式

先从《自叙帖》的单字看, 最大的空间特点是线条造成的空白不断变化, 单字中或上紧下松, 或上松下紧, 或左紧右松, 或左松右紧, 其松紧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单字的朝向和之后的走向。出现这种变化, 再推演到细微处观察, 则是点画之间线条的构成。线条长短、方向、虚实、粗细、位置在改变着这种空间结构。尽管汉字中有繁简、大小之分, 在怀素的《自叙帖》却极尽变化的丰富性, 乍一看单字造型变化无常, 而实际上十分和谐, 达到了和而不同的境界。究其原因, 是点画间的前后衔接关系有合理的过渡与衔接。

2、字组的空间形式

字组既然能称为“组”, 必然不是简单的字与字的相互堆积, 而是有关系的连接组合。如董其昌所说:“字如算子便不是书。” 从连接方面看, 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意连与实连。意连是指上下字的笔画未有实际连接线存在, 而是以笔断意连的意味出现, 是裙带、承接的关系。实连是指上下字的笔画出现实际连接线, 有直接共性存在。相对于单字, 字组的空间形式更加丰富。单字或上紧下松, 或上松下紧, 或左紧右松, 或左松右紧。推演到字组, 则有更多不同的组合形式。如二字字组, 上字上松下紧, 下字上紧下松, 那么二字的松紧处理则是松—紧—紧—松, 产生了特有的空间形式。二字字组尚且有这种空间形式, 如果单字的松紧变化更加复杂, 字与字之间做好承接关系, 那么字组就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 其空间形式也就更加复杂多样, 以至于无从归纳其中的规律, 形式美也就更加丰富。

3、行与行的空间形式

朱和羹曾说:“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 左右有呼应, 打迭一片, 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 数字、数行、数十行, 总在精神团结, 神不外散。”可见, 字上下承接、左右呼应, 从而形成了行与行的空间形式。点画形成线条, 而线条的长短、方向、虚实、粗细、位置等方面的改变, 表面上决定了单字的字形, 事实上切割了空间。不同单字的空间被重新切割, 从而影响字组的空间, 而字组又影响行与行的空间形式。如, 左右行的不同单字或字组的空间形式, 形成了行与行的空间形式。字形的高矮胖瘦不同, 而又因为每一字所处位置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松紧处理, 单个字看来姿态各异, 事实上整体看来又是和谐统一的。究其原因是行与行在局部的松紧不同造就了行与行乃至通篇的空间形式。由此看来, 《自叙帖》中行与行呈现的面与面 (宽面与窄面) 的松紧是必然的结果, 形成了怀素在《自叙帖》中独创的空间形式。这一点与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的“一点成一字之规, 一字乃终篇之准”不谋而合。

浅析怀素草书的空间形式——以《自叙帖》为例

怀素《自叙帖》局部

四、《自叙帖》的空间形式的启示

《自叙帖》的空间形式对我们的启示是巨大的。我们在草书的审美与学习中, 不能局限于点画间的变化, 而要关注草书中延绵不绝、上下承接的关系, 这种关系极其微妙且复杂。点画形成大与小、远与近、长与短等空间关系, 再由点画间的衔接、呼应, 进而影响通篇的空间形式。

【文章摘自:《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10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